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经贸委农村经济发展会发言市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经贸委农村经济发展会发言市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经贸委农村经济发展会发言市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召开的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我市农业农村形势,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部署今年农业农村工作。刚才陈亚德副市长传达了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邓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就如何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实际,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我市农业农村形势,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紧迫感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和省委、省政府领导视察湛江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努力构建特色农业产业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搞活农产品加工流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克服了寒潮、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和“*”的不利影响,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去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80.4亿元,比去年增长(下同)3.7%;其中农业产值87.2亿元,增长2.2%;林业产值4.72亿元,增长7.8%;牧业产值34.07亿元,增长4.1%;渔业产值54.41亿元,增长5.9%。农民人均纯收入3688元,增长3.8%。

去年我市农业农村形势总体是好的,具体表现在:

(一)加快农业基地建设和特色产业链构建步伐,农业的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逐步显现。去年全市重点抓好50多个各具特色的农产品示范基地、七个种苗基地和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洋田改制功能区、东海对虾养殖功能区建设,有力示范辐射了面上农业生产。与此同时,我市积极构建南亚热带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使一大批农业主导产业基本实现了产、加、销一体化运作,大大提高了产业化程度和农业的整体效益。目前,全市重点构建的对虾、珍珠、蔗糖等产业链已基本建成,对虾产业链从种苗繁殖、饲料生产、科学养殖、加工保鲜、市场销售到出口创汇,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一条龙经营模式,成为我市农业的支柱产业,去年对虾产量占全国七分之一。遂溪大华糖业有限公司实行产业链运作之后,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建立和扩大生产基地,加强对农户服务和支持力度,加大种苗、科技和机械化耕作等方面的投入,集约化经营水平大大提高,公司和农户增收效果显著。

(二)加大招商引资和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农业产业化程度和农产品加工流通水平不断提高。去年来,我市加大了农业招商引资的力度,促成了一批实力雄厚的境内外农业企业到我市参与农业开发。去年引进了番禺东升农场、香港日升公司、南海里水水果批发市场、广州香雪制药集团、广东农垦燕糖牛奶、佛山陈村花卉、浙江酱菜、深圳旭联渔业等龙头企业以及一批台商、港商到我市建立生产、加工或收购出口基地,有效促进了我市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廉江、徐闻都兴办冷库,廉江良垌还成立了合作社,以冷库和合作社为载体带动外销果蔬的加工流通,探索了产业化运作的新途径。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708家,加工产值67.3亿元;农产品流通企业1500家,流通产值78亿元;农产品批发市场39个,销售额52亿元;饲料工业32家,年产饲料75万吨,产值16亿元。全市已培育产业化经营组织121个、农业龙头企业58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9家,去年销售收入达54.2亿元,创汇6917万美元,带动农户18.6万户,户均增收2740元,初步形成了公司不断发展,农民不断增收的良性循环。

(三)积极实施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战略,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不断提升。去年,我们制定了茗皇乌龙茶、桉树速生林、对虾、珍珠、无公害优质稻米等8个规模较大、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农产品综合标准,申报建立了雷州市英利镇6000亩菠萝芒果、遂溪糖料甘蔗、湛江市绿色广海鸡和廉江市尖椒等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到目前止,全市已制定了18个大宗农产品的地方质量生产标准,有12个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3个被评为国家名优产品、8个获省无公害农产品证书、4个被授予“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名牌产品数的居全省地级市农业类第四位;水产进出口企业中有26家企业获国际认证。去年全市农产品出口总额2.69亿美元,增长98%,其中水产品出口创汇2亿美元,增长122%。

(四)农村税费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农民减负成效明显。我市税费改革工作全面铺开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市土地面积核查、常年产量核定已基本完成。我市计划撤并18个乡镇,撤并率为17%,现已撤并乡镇8个,精简人员108人;计划撤并学校824间,已完成撤并256间,减少教职人员423人。农民税费负担由过去人均负担131元降至25.5元,减负达80%。初步解决了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

此外,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扶贫工作、农业执法工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务政务公开工作等等都取得可喜成绩。

去年我市“三农”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贫困面大。去年全市农民收入只有3688元,比全省平均水平4053元少365元。由于寒潮、冰雹、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袭击和北部湾海域划界的影响,去年春收作物损失10万亩,夏收失收32万亩,6000多艘渔船退出作业,造成返贫农户增加。到去年底止,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123万人,其中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79.8万人,占全省绝对贫困人口总数的19.4%,是全省农村贫困面最大的地级市,农民脱贫致富任务十分艰巨。

(二)农村工业化水平低,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县域工业发展滞后。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虽然已有1708家,但产业分布不均,企业规模小,绝大部分农产品的加工率仍然较低,且精深加工少,农产品附加值不高。而且除了农产品加工工业外,我市农村其他工业更是微乎其微。农村工业化水平不高,既影响了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也导致了我市农民就业门路不多,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003年,县(市、区)工业尽管有明显增长,但占全市工业经济比重偏低,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4.1亿元,其中市直281.2亿元,占70%,县(市、区)122.9亿元,仅占30%。工业落后,导致税源单一,县级财力不足,发展后劲乏力。农村税费改革后县镇两级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再加上中央规定增资的因素,县级保工资、保运转困难的问题较为突出。

(三)农业产业化未成规模,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我市对虾、糖蔗产业链建设较快,拥有较多的龙头企业,但水果、蔬菜、畜牧、花卉、林业等产业链的建设相对落后,拥有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力辐射力不强,广大农户开拓市场的意识和能力较弱,产业化经营水平还比较低,因而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制约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推广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制约了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的发展,最终制约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四)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大。目前世界城镇化率为45%,发达国家为75%,我市按户籍人口统计只有26.1%左右。全省农村居民占总人口的六成多,我市占七成多。全市从事农业产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六成多,约有50多万富裕劳动力仍滞留在农村,而发达地区从事农业产业劳动力只占二至三成。去年我市农村居民来自二三产业工资收入只有38%,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来自二三产业的工资性收入占90%以上。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建设的突出问题。

此外,农村环境普遍存在着“脏、乱、差”,生活设施不健全、不配套等,农村小康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我市“三农”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跳出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的小圈子,用张德江书记的话来说,就是要“反弹琵琶、逆向思维”,既要在“三农”内部找出路,更要跳出“三农”从外部找出路。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促进新阶段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今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为主要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打造和延伸农业产业链为载体、调整农业结构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动农民收入进入快速、长效增长的轨道;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建立以耕地保护为重点的农业支持体系,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

(一)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南,采取更加有力的综合措施,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在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事关全局。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按照欧广源副书记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五个方面的有效机制,即建立鼓励农民到城镇就业、创业和务工机制,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战略转移机制,健全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机制,建立完善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机制,健全完善农民增收的政策机制的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采取更加有效的综合措施,努力构筑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促进农民增收的工作。

1、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来促进农民增收。园艺业、水产业、畜牧业是我市具有国内外竞争优势的产业,在农民增收中占据重要地位,必须加快发展,力促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出更大效益。要突出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带,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今年计划制定和实施《湛江市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规划》,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培养特色优势产业带。在继续抓好糖蔗、红橙、菠萝、蔬菜、山羊、瘦肉型猪、对虾、珍珠、鲍鱼、网箱养鱼等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的同时,以开发农产品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为重点,大力发展耐干旱、抗台风的农业产业,重点建设剑麻、奶牛、花卉、南药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带。一是加快开发以剑麻皂素为原料的系列药品,大幅度提高剑麻产业效益,大面积发展剑麻种植业,力争用3~5年时间由现在的9万亩发展到20万亩。二是以引进乳制品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引进热带奶牛,大力发展牧草奶业,计划到2006年发展奶牛6000头以上。三是充分利用热带资源,大力发展热带亚热带花卉、南药等高效种植业。四是发挥天然温室优势,打好“季节差”这张牌,积极发展冬种北运瓜菜。五是对传统优势产业,要加快引进优良品种步伐,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传统产业、产品的升级换代。继续深入研究和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进一步重视发展外向型农业,组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按国际标准生产,千方百计增加出口,争取在果蔬、花卉、畜牧等农产品出口方面有所突破。

2、鼓励农民到城镇就业、创业,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工作。从当前情况看,增加农民收入最有效办法就是组织农民到城镇就业,到城镇务工农民越多,农民增收越快。要积极鼓励和教育广大农民转变观念,大胆走出去,到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和城镇务工经商,脱贫致富。要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和普通话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进城务工融入城镇社会打好基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好劳务输出工作。

3、鼓励当地企业尽量招收本地农民工,扩大农民就业门路。企业招收本地工,既解决了企业招工难问题,使投资者有一批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密切了企业与当地人民群众的关系,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又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各地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就地招工、就地就业、就地安置”的原则,制订优惠政策,实行“四挂钩”,即企业与县镇挂钩、企业与技(职)校挂钩、企业与劳动部门挂钩、企业与劳力市场挂钩,促进企业招用本地工和农民工在本市就业,实现企业与农民的双赢。

4、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带动农民增收。如广东大华糖业有限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与农民签订收购合同,实行最低保护价,蔗价随着糖价上浮,为农民提供良种、肥料和种植技术、运输等服务,同时不断研究发展甘蔗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用工业的利润反哺蔗农,增加了农民收入。他们的做法值得推广。

5、健全完善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为农民增收提供政策法规保障。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落户的不合理限制,彻底消除一切对进城农民工歧视的政策和规章制度,进一步清理对进城农民工和用工单位不合理的收费,为农民进城务工、创业营造平等、公正的社会环境。

市在年底召开农民工就业工作会议,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推动我市农民工进城就业工作开展,为农民增收广开门路。

(二)以推进农村“三化”建设为动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措施。发展县域经济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手段是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从我市县域经济落后主要是工业落后的实际出发,以工业化为突破口,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城镇化为依托,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实力。

一是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推进农村工业化。要突出发展以农海产品加工为主的加工业和特色工业两大重点,各地要立足资源和区位的比较优势,努力做大做强现有工业企业,千方百计引进新的工业项目,壮大县域经济总量。县域工业要在“特、精、专、优”上下功夫。“特”就是要形成地方特色:“精”就是要精深加工;“专”就是发展专业化生产、形成产业链;“优”就是发展名优产品。各县(市、区)要实施重点突破,抓准抓好2—3个特色支柱产业,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特色产业转化为支柱产业。去年底,遂溪县新科有限公司建设的我市第一家蔬菜深加工企业已投产,争取通过它的带动,使我市的蔬菜加工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县域工业要以发展民营工业为主,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扶持民营经济的12个配套政策文件。研究制定我市贯彻实施办法,使民营企业得到发展壮大,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二是坚定不移地构建好农业特色产业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构建农业特色产业链,是我市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和重头戏。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浆纸、蔗糖、果菜、禽畜、对虾、珍珠等六大农业特色产业链已初具规模,尤其是对虾、蔗糖产业链日臻完善,广东恒兴集团和广东大华糖业有限公司分别构建了一条比较完善的对虾、蔗糖产业链,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按照产业链建设的要求进行规划,一条产业链一条产业链地抓,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突破,使产业链逐步延伸、拉长。今年要在重点打造好奶牛产业链、剑麻产业链、果菜产业链上下功夫。同时要抓好科学种养和示范基地、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农产品的流通过去一直是我市农业产业化的薄弱环节,廉江市横山的大型外运蔬菜冷冻保鲜库和良垌日升荔枝合作社等,对我市特色鲜活农产品的收购销售发挥了很好的带动作用。要大力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积极扶持发展流通专业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流通网络,保证农产品价俏销旺,促进我市农产品流通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要特别重视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增强自我服务功能。各地要按照“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集中力量,办好试点,逐步推广,多渠道发展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三是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城镇化。要进一步强化和突出规划的龙头地位,广泛吸收各方面意见,适度超前制定好镇、村规划并保证规划依法实施。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城镇道路、交通、能源、信息、供排水、电力、通信、环保、教育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功能。加大户籍管理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放宽进城入户条件,将入户审批制改为核准制,逐步建立以实际居住地登记户籍的城乡人口管理制度。同时,通过完善配套制度,使进城人口在住宅、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方面,实行同等政策,加快农民转变为市民的速度。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中心镇的意见以及关于增加中心镇建设发展资金渠道的具体措施,突出抓好县城和19个中心镇建设。小城镇发展要与发展乡镇企业结合起来,与商业、旅游业、饮食业等第三产业结合起来,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繁荣城镇经济。

(三)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加大农业基地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更是加快我市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程的关键。必须加大扶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力度。

1、加强政策资金扶持,大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扶持100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特别是培育和扶持水果、畜牧、水产、蔬菜、花卉、剑麻、南药、林产品等产业的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创办生产基地,加强企业与农技推广体系和高等院校的合作联系,帮助龙头企业探索企业与农民利益分配和土地流转的新机制,促使现有龙头企业迅速做大做强,真正做到发展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对龙头企业继续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市财政继续安排250万元作为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要切实提高财政贴息资金的使用效率。各县(市、区)也要重点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市在下半年分别召开种植、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座谈会、总结交流经验做法,使龙头企业不断扩大做强。

2、整合农业投资,提升农业基地现代化水平。特色基地是龙头企业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重要载体。要立足于市场需求,规划建设好特色基地。今年市着手制定和实施《湛江市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规划》,各地要把基地建设作为今年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市财政将集中支农资金约400万元用于特色基地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产出的原则,实行“五个结合”,力争在1-2年内办出一批对农业结构调整辐射带动强、规模大的农业生产示范基地。

一是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安排与农业基地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农业基地田园化、水利化的发展。今年在抓好水库、江海堤围除险加固的基础上,面上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改低、一乡一品和“大禹杯”项目要围绕农业基地建设进行安排,通过组织实施这些项目,对基地实行山、水、田、林、路高标准综合治理,实现农业基地田园化。

二是把农机项目与农业基地建设结合起来,以推动农业基地机械化的发展。今后我市在组织实施省人大议案时,规划实施的农机项目尽可能向农业基地倾斜,努力提高农业基地机械化的水平。

三是把农业信息体系建设与农业基地建设结合起来,推动农业基地建设信息化和效益化。市农业信息中心要把农业生产基地作为农业信息的终端,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农业基地的信息网络,把基地产加销、农科教信息与国内外市场对接起来,以提高基地产品的声誉、市场销路和经济效益。

四是把农业标准化生产与农业基地建设结合起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继续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农产品标准建设,启动市级农业标准示范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水产品、畜牧和兽药三大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农业投入品配送体系,对农业投入品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和实施农产品全程质量检验检测监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增强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今年4月前,市三大检验检测中心全部投入运作。

五是把创名牌与农业基地建设结合起来,推动农业上规模,出效益。当前要积极实施农产品“无公害行动计划”,积极创办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搞活农产品精深加工,建立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名牌产品专卖区、专卖店,制定和实施农产品名牌产品评选办法,组织评选确认市级农业名牌产品和积极申报国家绿色食品、名牌产品和省级名牌产品,打响我市农产品品牌。

3、创新招商引资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把我市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区域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关键是引入资金和技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列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出成效。农业的招商引资,要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为重点,围绕构建产业链的思路来进行;围绕优势产业、优势产品来开展;围绕农产品基地来配套。各级领导干部要确立“项目农业”的观念,用项目来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项目是聚集要素的“内核”,是吸引资金“磁石”。抓项目就是抓实事、抓发展。每年都要推出一批项目,引进一批项目,动工建设一批项目。同时制定项目责任制,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要积极推广徐闻县和农垦以优势资源招商引资的做法,使更多国内外龙头企业来我市投资创办农业开发与加工项目。市在下半年召开农业招商引资座谈会,推动我市农业招商引资上新台阶。

(四)以增加投入为保障,严格执行保护耕地制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产品。我市既是粮食生产大市,又是一个缺粮大市,粮食供求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粮食缺口较大,常年需从外地购运粮食约70万吨;一方面粮食面积、产量逐年下降。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市当前粮食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决不能放松粮食生产。

1、增加资金投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和能力。从今年开始,市政府决定每年将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扶持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大户,扶持商品粮生产基地、良种繁育体系基地和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引入新的经营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载体的作用,利用其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实施粮食产业化经营,将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连结成一个整体,打造粮食品牌,提高粮食综合效益。

2、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一要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及时解决和清理乱开发、乱占用耕地的问题,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二要坚决贯彻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各地在进行作物结构调整,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的同时,要保证粮食的种植面积,以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减。三要严肃法纪。按照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依法处理非法占用耕地和破坏耕地的行为。四要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五要进一步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目前我市仍有近200万亩中低产农田,粮食单产普遍较低,年平均粮食亩产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0公斤左右。要加快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地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灾能力,进一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和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增强应变能力。一是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完成粮食储备任务。二是建立粮食安全预警机制,增强应变能力,确保社会稳定。

4、继续做好粮食考评工作。实行各级政府和行政首长负责制,认真抓好粮食考评工作,逐级签订粮食安全责任书。

(五)以人为本,积极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全力纾解民困

实施十项民心工程,是我们深入实践“*”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纾解民困、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性工作。各级领导必须从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这项工作。结合各自的工作业务,制定每一项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把工程任务分解到各级党政主管领导、主管部门领导、主管科室和具体工作人员,做到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以确保每一项工程按要求完成任务。当前,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水利安全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一要始终把水利安全放在首位来抓。落实好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中心的防汛责任制,加快水毁工程修复和险工程段的处理施工进度,加快我市三防指挥系统现代化建设步伐,合理调度,科学用水、节约用水,确保春耕及人民群众生活用水。二要切实抓紧抓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大中型水库、水闸加固工程和在建的江海堤围等工程,提高全市水利工程的抗灾兴利能力。加强城乡防灾减灾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和水利建设基金的筹措。三要加快农村饮水解困工程进度。今年上半年要基本完成工程任务,下半年扫尾。四要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五要依法治水,加快水管单位的改革。

2、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当前应继续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认真总结前段农村税费改革的经验,巩固和完善取得的成果,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二要加快乡镇撤并和并村、并校步伐,进一步理顺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确保乡镇政权的正常运作,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正常运转。三要抓好“三乱”等专项治理工作,严肃查处加重农民负担的违法行为。

3、认真落实《广东省“十五”扶贫开发纲要》,打好扶贫攻坚战。抓好农村危房、茅草房改造工程。加大“千村扶贫”工作力度,帮助年集体经济纯收入不足3万元的973个村委会寻找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和项目。大力培育扶贫龙头企业,引导它们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创新“教育扶贫”工作思路,做到公开、公平、准确选送贫困户子女免费入读技工学校,做好我市贫困家庭子女减免书杂费工作,配合各类院校做好扶贫招生工作,争取多渠道、多形式为我市贫困家庭子女创造更多读书机会,努力做到“培训一人、输送一人、脱贫一户”。

4、积极探索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各地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解决农户及农村企业贷款担保问题,鼓励各种信用担保机构拓展符合农村实际的担保业务。鼓励商业银行将镇、村储蓄资金的大部分用于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主渠道的作用,为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出口企业,以及农民转业、创业、就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三、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解决“三农”问题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促进农民增收的任务十分紧迫,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提高驾驭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的水平。各地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领导。主要抓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把农业农村工作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协调指导。省委已成立省委农办,负责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调研、协调和组织落实。市委、市政府将根据我市的实际,成立相应机构,专门负责全市农村工作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检查监督、综合协调和指导服务工作。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加强对农村工作的指导。

(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我市农业农村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相对较多,“三农”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农村改革、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村的稳定。各级领导要切实转变作风,经常深入“三农”第一线,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及时解决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问题,特别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同心协力做好“三农”工作。“三农”工作涉及面很广,各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三农”工作。农业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农业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相关的职能部门要认真做好下伸到农村各领域的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涉农部门的协调,形成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新机制,为完成今年农业农村工作各项任务作出新的贡献。

同志们,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是增加农民收入,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践“*”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好总书记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湛江工作的指示精神,以及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开拓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的行动,全面开创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