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发改委市县工业经济发展座谈会发言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发改委市县工业经济发展座谈会发言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发改委市县工业经济发展座谈会发言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近年来全市工业集聚区建设、集群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现场观摩襄城县加快工业集聚区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安排部署集聚区建设工作,发展集群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

上午,我们看了3家企业,从看的情况和襄城县汇报的情况,共同的感受就是:襄城县委、县政府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思路准、措施实、效果好。思路准,就是没有走过去的老路,而是按照集群经济和科学发展的要求,走集约发展的路子;措施实,就是在发展园区经济上不仅有好的思路,而且在推进方法和推进机制上有保障措施;效果好,就是通过集聚区建设,产业和企业发展效果比较明显。作为县域经济和整个经济发展,襄城县就怎样实现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升级走出了一条好路子,值得学习借鉴。

刚才,8个县(市、区)的同志汇报了前一个时期的工业集聚区建设情况,总体上讲,同志们认识到位、行动很快,效果是显著的。王登喜副市长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前一阶段的工作,提出了下一步的意见,同时对工业经济运行提出了要求,我都同意。2006年下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推进工业集聚区建设,提出了建设9个工业集聚区,在丰富完善过程中,又提出了许昌到长葛集群经济产业带和20个产业集群的发展,“一带九区二十个产业集群”构成了我市发展集群经济的一个相对完整、系统思路。

从目前看,整个集聚区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集聚区经济总量快速扩张。9个集聚区入驻企业199家,累计入驻885家;全市8个县(市)区综合项目入驻率达到70%;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6.78亿元,同比增长26.3%;实现工业增加值101.78亿元,同比增长32.6%。今年一季度,9个集聚区新上项目36个,实现工业总产值108.06亿元,同比增长32.2%;实现工业增加值34.69亿元,同比增长36.6%,工业集聚区正在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吸纳就业的能力显著增强。9个集聚区安置就业人员71250人,比2006年新增10950人,其中许昌经济开发区、魏都民营科技园区、长葛大周循环经济产业园安置就业人数分别达到17000人、15000人和12000人。三是项目建设力度明显加大。9个集聚区新上工业项目168个,项目总投资105.47亿元,完成投资63.96亿元;其中,许昌经济开发区新上54个、魏都民营科技园区新上22个、许昌县民营科技园区新上33个、长葛大周循环经济园区新上16个。这些项目都为今后工业集聚区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9个集聚区新增基础设施投入超过5亿元,新增建成面积10.3平方公里,总建成面积达到43.3平方公里。标准厂房建设成效明显,禹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2万平方米,魏都民营科技园区建成4.03万平方米,襄城煤焦化循环经济园等集聚区也已规划建设了标准厂房。五是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经过引导、培育,九个工业集聚区已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产业。襄城的煤化工、大周的不锈钢、许昌县的汽车零部件和发制品等优势产业正在迅速成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集聚区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认识上还存在不到位的现象。个别地方还没有转变为自己的主动性,没有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角度去看待集聚区建设。二是规划落实不到位。没有按照制定产业规划和总体规划去落实,引进项目产业层次低、规模小、产出低、效益低。三是土地供需矛盾加剧。根据测算,9个集聚区明年共需用地17900亩,而存量土地仅有2400亩。其中,许昌经济开发区、许昌县民营科技园区、魏都民营科技园尤为严重。四是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园区机构设置不健全,管理、服务跟不上,存在无人管理或多头管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区发展。

为了把工业集聚区建设做的更好,下面我讲五点意见:

一、靠认识提升,主动抓好集聚区建设

(一)工业集聚区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无论从国外还是从国内看,工业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都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并有效推进制造业特别是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整个区域工业化社会的转变,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由于工业集聚区发挥集聚效应,有效地节约用地,减少政府对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方便了企业运作,降低了企业创业成本。去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实现利润突破百亿元,这标志着工业发展已经迈上了新的起点。在新的阶段,保持和提升发展速度与效益,必须大力发展工业集聚区和产业集群,这既能保证速度上得去,更能保证质量跟得上。

(二)工业集聚区是推进城镇化、提高综合承载能力的重要动力。工业化与城镇化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又反作用于工业化。没有高质量的工业化,就没有高质量的城镇化。我市9个工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04.9平方公里,涉及各个县(市、区)。在城镇化过程中,通过工业集聚区建设,不仅可以减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提高基础设施投入效益,加快城镇人口的集聚,增强城镇的产业支撑,而且可以引导企业向区内集聚,充分利用集聚区基础设施齐全的优势,以项目带开发,以开发促发展,进而使工业集聚区成为城镇的副中心,并最终成为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个经济增长极。同时,工业集聚区建设还可以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上去,逐步减少农村人口,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三)工业集聚区是实现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工业化进程中必须解决工业发展同资源有限、工业为人类带来文明与进步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之间的矛盾。实现工业园区化,可以充分发挥土地、资金、水、电、人才、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效益和综合利用,集约利用各种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突破资源有限性的制约,使资源发挥更大效益。有资料表明,一个合理布局的工业集聚区一般可以节约城市用地10%—20%,工业管网减少10%—20%,交通运输线缩短20%—40%。同时,工业集聚区通过集中联片生产、对污水等“三废”进行统一综合治理,降低治理成本,促进集聚区及整个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工业集聚区是促进全民创业就业的重要基地。建设工业集聚区致力为创业者提供优惠的创业政策、优良的创业环境、规范的创业服务,是推动全民创业的有效载体,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从去年全市新增就业人员的分布情况看,9个集聚区企业共安置就业人员71250人,同比新增就业人数10950人。20个产业集群内生产同类产品及配套企业达到3033家,从业人员32.8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数的51.8%,较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全面落实中央提出的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市委确定的创业富民、就业惠民工程,尤为需要把集聚区这个创业就业的重要基地建设好、发展好。

总之,各地的实践充分证明,工业集聚区的出现,加快了地区工业化进程,起到了工业发展平台、项目落地载体和民营经济孵化器的作用,是建设新农村的桥梁,是实现工业强市的有效途径。我们一定要从推进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从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的角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工业集聚区的重要性,自觉主动地抓好集聚区建设,齐心协力地把集聚区建设推上新的更高水平。

二、靠科学规划,有序推进集聚区建设

科学规划是科学发展的前提。在工业集聚区建设中,必须强化规划意识,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使工业集聚区在起步阶段就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继续完善提升规划。工业集聚区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结合实际,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力求制定的规划具有良好的前瞻性、地方特色和可操作性,认真落实许昌至长葛集群经济产业带总体发展规划。要按照土地集约经营、产业链条延伸、企业集群组合、资源循环利用的总体要求,加快编制20个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力争上半年全部完成。要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抓好9个工业集聚区循环经济规划制订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园区;特别是要按照国家对循环经济试点的要求,尽快完善大周循环经济园区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规划科学实施,避免盲目建设和劳民伤财现象的出现。要突出特色、明确定位,进一步提升4个省级民营科技园区的档次和水平,其它工业集聚区也要积极争取国家、省的支持和认可。

(二)全面完成规划环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工业集聚区的本质要求。对工业集聚区进行规划环评,是从源头上控制环境风险的根本手段,同时也为各个工业集聚区发展留下了生存空间。各级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规划环评工作,加紧落实,真正实现工业集聚区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6月底之前,尚未完成规划环评工作的东城工业集聚区、许昌县民营科技园区、鄢陵金汇纺织工业园、城南工业集聚区、襄城县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大周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要完成规划环评。凡未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的,环保部门不予批准单个建设项目的环评文件。

(三)切实抓好规划落实。规划是前提,落实是关键。要用好政府有形之手,切实抓好工业集聚区各项规划的落实。特别是落实产业规划,要注重产业分工和配套协作、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和可持续发展,避免引进产业结构层次低、规模小、产出低、效益低的项目。发改委要在产业规划落实上严格执行,增强规划的严肃性,规划的调整、完善要按照规范程序进行,接受社会监督。

三、靠项目支撑,切实加快集聚区建设

加快工业集聚区发展,关键在项目。成功的项目就是规模,就是速度,就是集聚区的有效支撑,它承接和延续现在,也发展和壮大未来。

(一)创新手段引项目。要树立大开放、大招商、大开发的理念,创新招商手段,推行项目招商、专题招商、以商招商、示范园招商等新形式,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要把企业推向招商引资第一线,切实调动企业引进项目的积极性。要认真落实加快和提升工业集聚区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项目落户工业集聚区。要围绕各个集聚区的产业特色,加强项目的科学谋划工作,储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拉动作用大、发展前景好、质量高的项目,始终做到让项目等机遇,抓机遇上项目。

(二)把握标准选项目。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中落后企业进入工业集聚区。要以高新技术企业、加工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项目为重点,努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成长性快、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和大企业。同时,新建的类同项目及产业链关联项目,必须进入重点工业园区或特色产业集聚区,推动项目聚集,形成产业特色。要着力谋划一批重点服务业项目,以此来带动工业的发展。

(三)提高效率上项目。要确保项目建设进度,有进度才有形象、有效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按照效能提升的要求,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要千方百计确保前期项目早日立项,确保新建项目早日开工,确保在建项目早日竣工,确保竣工项目早日见效。

四、靠产业集群,着力提升集聚区建设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发展方式,核心和要义就是围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发展集群经济,提升产业水平。

(一)依托重点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产业龙头的辐射带动作用,使产业链条向产业的上、下游延伸,向小企业延伸,催生一批中小企业,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要通过政府扶持、资产重组、引进战略合作者等多种形式,集中扶持青山金汇、瑞贝卡、众品食业、森源电气、西继电梯、裕丰纺织等关联性较大、成长性较强的企业,使之成为产业集群的核心主体,示范、带动、引领相关产业集群发展。

(二)依托项目建设拉长产业链条。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今年我市安排新开工项目47个,这些在建项目在建设的同时,都要考虑到产业链条的拉长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比如森源电气的风光互补发电、节能路灯,就可以拉长产业链条;煤化工产业,怎样从原煤开采到洗煤到炼焦到煤气的回收到深加工,再到废气的发电、新型建材,形成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腐竹产业如何整合、提升,走休闲食品的路子;不锈钢产业,怎样与电气生产产业链条完善的问题,不锈钢材料怎样转化为不锈钢水龙头、水箱、支架等生活用材问题,力争使我市若干个产业形成像发制品、烟草一样的完整链条。

(三)依托发展循环经济拉长产业链条。特别是要做好长葛大周镇再生金属回收加工区和襄城煤化工循环工业聚集区建设,进一步探索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实践模式,通过循环经济链条的不断完善,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促进相关产业不断集聚。

五、靠环境优化,协力推动集聚区建设

好的环境对外是竞争力,对内是亲和力;差的环境对外是排斥力,对内是破坏力。所以我们要致力创造好的、宽松的环境来发展集聚区,使集聚区能够形成投资的“洼地”,真正成为经济的增长极。

(一)完善基础设施。要进一步加快集聚区道路、供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设施建设,着力打造道路系统完善、市政设施齐全、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工业集聚区;要尤为注重采取统一建设、企业自建、政府扶持等方式,加快标准厂房、多层厂房的建设。

(二)健全管理体制。要结合每个集聚区现状,建立协调机制、领导机制,推动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要建立对集聚区企业统计分析与监测预警宏观协调机制,构筑科学、长期、稳定的统计监测体系。要尽快理顺管理体制、服务体制,使集聚区建设更加规范。

(三)加强政策引导。凡是市里出台的关于集聚区发展的优惠政策,相关部门要不折不扣的落实。在环境保护、信贷、土地三个方面向工业集聚区的项目倾斜、支持。在环评方面,环境保护部门对工业集聚区的项目要优先安排、优先考虑。在信贷方面,金融部门要优先考虑集聚区工业项目的信贷支持。银企合作洽谈会,要优先安排集聚区项目的对接。在土地方面,今后工业集聚区以外的工业项目用地原则上不予批准,工业集聚区以内的工业项目用地要优先安排。要进一步落实工业集聚区项目入驻率的考核制度,提高工业集聚区的项目入驻率,靠政策落实、政策导向引导工业集聚区的发展。

(四)提高服务效率。要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优化入驻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入驻许昌、投资许昌;要对入驻企业感情上多投入、制度上多保证、发展上多支持、政策上多优惠、生活上多关心,加快形成引来一个、带来一批、繁荣一片的良好局面。

总之,希望大家在工业集聚区建设方面认识到位、落实到位、形成合力,能够做到尽职责、多服务,全力支持加快工业集聚区建设、产业集群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现实途径就是加快工业集聚区的建设。希望大家齐心协力,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力争把一带九区二十个产业集群建设成为发展集群经济、循环经济的示范点,建设成为许昌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新的增长点,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