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领导劳务经济会议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客观总结成绩,增强发展劳务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全县各级各部门按照“发展产业、促进增收、维护稳定”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劳务组织、培训、输出和服务工作,推动了全县劳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群众思想观念得到更新。随着大批农民到经济发达、社会文明地区工作和生活,他们在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开阔了眼界、拓展了视野,对市场经济和先进文化的认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多数外出务工人员已成为所在村社观念更新、思想领先的代表。二是农民工素质得到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县已转移的劳动力中,不论是文化程度还是服务岗位,都较2000年时有明显变化,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11.7%,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77%,小学文化程度占11.3%;有10%左右的务工人员进入了技术和管理岗位。三是劳务培训得到加强。从培训机构情况看,目前已建立了农民科技培训中心、三峡技校、职业中学、文武学校、岗培中心等众多专业门类较齐、教学设备较好、优势资源共享的劳务技能培训机构;从培训专业情况看,已开设缝纫、厨师、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10多个常用专业,以及通过校企联合培训的一些特殊工程,有针对性地设置了青蒿制药、竹笋培栽、宝石加工等实用专业;从培训就业情况看,由于采取订单式培训,培训合格率达99%以上,就业率达90%以上。四是劳动力转移得到推进。在转移方式上,通过建立培训基地,培育中介组织,签订用工协议,实现了由零星分散型向有组织、有规模型转变;在转移途径上,由主要向建筑业输出向纺织行业、家政服务等多行业转变,由向外出务工为主向外出务工与回乡创业相结合转变;在转移区域上,由主要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向东部沿海地区、主城区与就地转移相结合转变。五是就业环境得到改善。劳务服务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农民工在工资保障、子女入学、廉租房等多方面得到较大改善,农民进城务工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明显提高。六是劳务收入得到增加。2005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达14.4万,通过邮政和金融部门汇回劳务收入6.48亿元,占全县地方生产总值的17.6%。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看到劳务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县劳务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少数群众就业观念陈旧。部分农民存在“安于现状”的保守思想,宁守三亩地,不愿走出去,缺乏勇于改变现状、敢于创业发展的信心和勇气;少数城镇居民存在“畏难怕苦”等不良倾向,宁吃低保、不愿就业,即使就业也要图轻松、收入高,缺乏敢于吃苦、勇于创业的进取精神,思想观念的保守已成为制约劳务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二是务工人员素质难以适应市场需要。随着新型工业化的纵深推进、产业升级的加快,劳务接收地对务工人员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而我县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缺乏专业技能,主要从事技术含量低、以体力为主的工作,全县劳务输出还处于较低水平。三是劳务信息网络有待健全完善。尽管多次开展劳动力资源调查,但离精确到人、动态管理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县级劳动力市场尽管已基本建成并发挥作用,但在信息提供与资源对接、确保信息准确性上还做得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劳务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四是就业维权服务尚需强化。个别乡镇和部门对涉及务工人员户籍管理、子女入学、工资保障、权益维护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有差距,全县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发展劳务经济的氛围尚未真正形成。这些困难和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在看到成绩和问题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充分认识和正确把握当前我县发展劳务经济拥有的优势和条件。一是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据统计部门调查,目前全县有适龄劳动力46万人,其中农业38.6万人,非农业7.4万人。这是一支庞大的转移群体,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二是有良好的发展基础。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我县已在劳务培训、转移、服务及劳务品牌打造等方面具备了一定条件,为推进劳务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有优惠的政策扶持。国家为加快库区产业发展,将拿出500-600个亿左右改善库区生态环境建设,这是继移民安置500个亿、产业发展500个亿后,国家对库区的第三轮投资高潮;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未来5年库区要完成500个亿的招商引资任务,这就意味着在*期间,国家直接投入库区的资金将达到1000个亿,必将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劳务经济发展,在培训补贴、税费减免、信贷支持、无偿维权等方面配套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我县也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扶持措施。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用好政策,大力推进全县劳务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跃。
二、认清发展形势,增强发展劳务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当前,我县正进入加快产业发展、扩大群众就业、加速小康进程的重要发展阶段,发展劳务经济是推进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最现实、最有效的手段。我们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发展劳务经济的特殊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第一,发展劳务经济,是扩大群众就业的必然选择。从一产业来看,按人均4亩计,农村富余劳动力近11万;随着农业产业化、耕作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这个数字还将增加。从二、三产业来看,由于工业企业发展尚在起步阶段、新县城商业氛围不浓等原因,全县城镇调查(实际)失业率达到10.36%,城镇移民中的占地移民、纯居民、关破企业下岗职工等“三类对象”就业率仅为41.37%,“三类对象”家庭中无一人就业的占36.48%。就业岗位紧缺、就业压力巨大的严竣形势,逼着我们必须把加快劳务经济发展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既是增加群众收入、推进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的当务之急。
第二,发展劳务经济,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有效方法。“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能否持续增收的问题。当前,影响我县农民增收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因素就是农村人口多、农业资源少、农民就业门路窄,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导致农民人均经济效益低下。随着近年来我县劳务输出力度的加大,农民的收入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974.5元,占农民人均年收入的40.1%。由此可见,发展劳务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举措。
第三,发展劳务经济,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大批农民外出务工,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和聚集,农村务工人员作为城镇建设的主力军,补充和完善了城镇服务功能,为城镇市场繁荣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有效推进了城镇化进程。同时,劳务输出又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纽带。通过劳务输出,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从“田间”跨入“车间”,从“农民”变为“工人”,从封闭走向开放,直接接受市场经济的洗礼和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法的锤炼,不仅实现了增收,还加快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别,增进了城乡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第四,发展劳务经济,是实现富民兴县战略的重要举措。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劳务经济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拉动作用。我们不要认为只有抓招商、上项目才是抓经济,实际上不少乡镇劳务输出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已超过当地的一些传统主导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劳务输出的是劳动力,带回的是消费力。务工人员的劳务收入大部分直接用于本地的生产经营和消费,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经济效应;今年,我们通过有组织地向新疆输出拾花工,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人均纯收入就有2000多元。目前,我县部分乡镇农民工资性收入已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另一方面,劳务输出的是劳动力,带回的是生产力。一批经受市场经济、城市工业文明的熏陶,完成资本积累的务工人员,带回了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及市场信息,返乡创业,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总之,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抓劳务经济就是抓就业、抓劳务经济就是抓增收、抓劳务经济就是抓发展、抓劳务经济就是抓稳定的思想观念,全力加快劳务经济发展。
三、明确目标任务,突出重点加快劳务经济发展
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期间,劳务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建立涵盖31个乡镇的劳务经济信息系统,完成劳动力技能培训5万人以上,新增输出富余劳动力10万人以上,劳务收入每年增长13%以上;每年引回投资100万元以上返乡创业实体5个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年均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城乡移民年均收入增长8%以上,实现有就业能力的城镇移民基本就业、农村移民富余劳动力基本转移就业。今年的目标是:新增外出务工人员2万人,其中向重庆南岸区输出600人、向江苏无锡输出500人、向浙江金华输出400人,免费培训各类人员8000人,实现劳务收入1亿元;春节前实现城镇移民家庭“零就业”,明年6月30日前实现农村移民家庭“零就业”。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精确到人,在搭建劳动力信息平台上实现新突破。一是要搞好劳动力资源调查。目前,全县劳动力资源客观存在着因为调查标准、方法等不定因素导致数据失真等问题。按照书记提出的“精确设计、定点落实”的要求,需要各乡镇再次深入细致地搞好全县劳动力资源调查,重点摸清他们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技能水平和具体分布位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全县劳动力个人信息档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各移民乡镇要按照9月28日全县解决三峡移民就业两个“零目标”问题工作会议要求,在10月20日完成移民家庭“零就业”对象的调查工作。目前时间非常紧迫,希望各乡镇抓紧推进,确保任务完成。二是要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目前我县劳动力市场还很不完善,多数务工农民自发或通过亲朋好友介绍进入劳动力市场,一旦遭受欠薪、工伤等不可预见的困难便束手无策。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市场服务功能,把县劳动力市场打造成全县劳务经济的信息枢纽;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劳务中介服务机构,引导劳务中介服务机构和职业院校合作,力争到*末,全县能培育2-3个年输出能力在1000人以上的劳务输出公司。三是要完善劳务经济信息网络。要整合劳务、招商、旅游三个方面的职责和人力资源,主动加强与劳务接收地和重点企业的合作,在提供岗位、务工人员较多的上海、广东、福建分别建立联络机构;要加强劳务经济信息网络建设,组建丰都劳务信息网,与重庆主城区和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务信息网联通,并向乡镇延伸,实现信息网络服务一体化;要对全县劳动力资源实行动态管理,将劳动力资源、用工信息、技能培训等情况及时、广泛。
第二,强化培训,在提高劳动力就业能力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整合现有资源,完善培训体系。要将全县现有培训资源进行整合,由县职教中心负责对全县初高中学生开展为期3个月以上的职业技能培训,由三峡技校包括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负责对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培训,由农广校负责对农村劳动力开展适用技术培训,由建委岗培中心对从事建筑专业的技术工人开展培训,从根本上解决劳动者技能不能满足企业需要的矛盾。同时,要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尤其是一些具有特色的民办培训机构,按照市场需求,开展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比如极力服饰强化缝纫工培训,在满足企业自身用工需要的同时,还输出了大批实用人才。二是突出培训重点,优化培训内容。在培训对象上,要以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有转移意向的青年农民为重点;在培训内容上,以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就业岗位为重点。当前,要重点搞好餐饮、制造、家政等岗位技能培训,同时注重贯穿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相关内容,努力使培训的内容符合就业岗位要求,培训过的人员符合劳务市场需要。三是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创新培训机制,做到培训一人、合格一人、就业一人,实行市场对接、培训、技能鉴定、发证、就业服务一条龙。各乡镇和县级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劳动力转移的资金投入,对劳动力市场开发、信息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给予资金支持。四是落实优惠政策,增强培训实效。对市委、市政府为鼓励主城区和库区各区县开展劳务培训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及县委、政府配套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主动对接,兑现落实。
第三,创新方式,在劳务输出的市场对接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是要利用中介组织、劳务经纪人搞好对接。遵循市场化、产业化的原则,积极培育和引导各级各类劳务中介组织签劳务订单;利用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乡亲带乡亲的方式,发挥先行打工者的作用,组织劳务输出;要积极支持和引导打工带头人向专职劳务经纪人和中介组织发展,让他们在劳务输出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各级群团组织和劳动部门,都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在组织农村劳动力外出上发挥应有作用。二是要引导各级各类培训机构搞好对接。培训机构要与用工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培训、就业合作关系,尽最大可能把培训的过程变成对接的过程,实现培训、对接一体化。三是要通过各种劳务招聘会搞好对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工种的劳务合作对接活动,今年要集中力量开好与南岸区帮扶集团、江苏无锡和浙江金华的劳务对接活动。本月中旬,南岸区将组织相关企业到我县开展劳务招聘会,请各乡镇按照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组织求职人员按照要求参加现场招聘对接活动。四是要创建品牌搞好对接。品牌就是市场,就是竞争力。目前,库区19区县中有9个区县共22个劳务品牌在劳动力输入相对集中的主要省市享有一定声誉。我县要在这方面加大力度,精心打造出像巴南区“石龙技工”、江津市“富桥保健”等那样的劳务品牌,进一步提高我县劳务竞争力和就业率。
第四,广辟渠道,在拓宽转移领域上实现新突破。在就地转移方面:一是要抓好一产业转移劳动力。在稳定种粮队伍的同时,继续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增强农业产业就业吸纳能力,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要抓好二产业转移劳动力。去年我县通过引进极力服饰、大方飞越、仙鹤制衣等一批骨干项目和优势企业落户丰都,新增就业岗位近3500个。今年,我们又成功引进了重庆轻纺控股、重庆紫光化工、重庆名都织染等15个项目,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有13个,预计投产后将新增就业岗位7000多个。工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小城镇建设步伐,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更多的农民到集镇务工经商,对缓解我县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要抓好三产业转移劳动力。在继续抓好旧景区改造和新景区开发、促进商贸繁荣发展转移劳动力的同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吸纳就业和带动劳动力转移中的积极作用,今年要新培育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经营户10户,新发展非公有制企业100户以上。在县外输出方面:一是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转移。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在大幅度增加,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机遇,尽可能多输出一些。二是向重庆主城区(县)转移。据统计,我县目前在主城区的劳动力有近3万人,主要从事建筑、餐饮等职业。当前,要紧紧抓住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胜利召开和重庆主城区退二进三的契机,向重庆主城区(县)输出一批富余劳动力。三是积极开展境外劳务输出。随着国际经济合作一体化的发展,境外的劳动力需求量将越来越大。目前,我县粮食直属库和老挝万象市达成了“对外合作租用种水稻”;不久前我到俄罗斯考察,就组织劳动力到该国种植蔬菜、搞养殖业等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这些都要求我们创新思路,扩大开放,把拓展境外劳务输出的这篇文章做好做大。
第五,搭建平台,在鼓励返乡创业上实现新突破。一是要搭建返乡创业平台。在丰都工业园区设立返乡创业园,鼓励有一定资本、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的外出务工人员,通过新建、兼并、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返乡创业。高镇、社坛等有条件的乡镇要根据产业、资源优势,结合小城镇建设、移民开发,规划建设返乡创业小区(街),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发展平台。二是要完善返乡创业激励政策。完善返乡创业企业在税务征收、工商费用、土地供应、立项审批、子女入学等方面优惠政策,激励更多的人士返乡创业发展。在安排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贴息资金、乡镇企业发展资金时,要把返乡务工人员投资办企业纳入支持范围。要加大对返乡创业人员信贷支持力度,引导扶持返乡创业人员创办企业,加快发展。三是要强化协调服务。我县在外籍成功人士很多,以北京中恒讯视秦亚良为代表,从2002年至今,秦亚良同志已在我县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等领域近2亿元,无偿捐资500多万元,其返乡创业的精神可嘉,贡献较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农民外出务工返乡创业的仅有28人,涉及投资2570万元。与外出务工人数、资金收入相比,返乡创业还有很大空间。需要我们进一步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的激情;进一步优化服务,吸引更多的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
第六,搞好服务,在保护农民外出务工积极性上实现新突破。一是要签订规范的用工合同。用工单位必须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规范合同内容,明确双方应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尤其要明确农民工工资支付标准、支付形式、支付时间等内容。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农民工自我维权和保护意识,让农民工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要加大农民工工资追欠力度。通过近年来自上而下的高度重视和强化工作,农民工工资追欠和兑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依然时有发生。对不讲诚信、不顾民工利益、恶意拖欠和克扣民工工资的行为,相关职能部门要依法加大追欠工作力度,对触犯刑律的要从快从严予以处罚。各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劳动、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要增强责任意识,严厉查处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清理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经验,从制度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三是要建立维权保障机制。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做到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有人听,有人管,有人为之伸张正义。工会要发挥维权主体作用,劳动部门要及时受理劳动合同纠纷,司法部门要对农民工提供及时的法律援助。要制定出台维护农民工利益的规范性文件,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行为的发生。四是要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对转移出去的农民,要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并允许和鼓励其采取转包、出租、互换等形式依法流转,使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发展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种粮效益。乡村两级组织要积极帮助外出务工农民家庭代耕、代种、代收,尽可能为他们排忧解难,消除后顾之忧。
四,强化措施保障,以崭新的精神状态开创劳务经济新局面
劳务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各乡镇、各部门要扭住目标,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形成齐心协力抓落实、创业创新谋发展的良好工作局面。
第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全县劳务经济开发工作的统筹组织,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劳务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联系的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政府办、劳动局、农业局、教委抽调人担任专兼职正副主任,并在全县事业单位中公开考调了工作人员。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也要建立由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工作机构,落实2—3专职人员,相关部门要明确要明确分管领导和专职人事该项工作,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专人抓。要坚持把劳务经济放在突出位置,当作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任务,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组织上更加有力。
第二,要落实工作责任。发展劳务经济是推进全县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级各部门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必须进一步明确责任,共同推进。县劳务办作为全县劳务经济开发工作的统筹协调部门,要抓好全县劳务经济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考核办法的制定和督查,协调相关部门为劳务经济开发提供必要的服务和维权保障。各乡镇要结合“自强不息谋发展、开拓开放兴丰都”思想大讨论,帮助辖区内富余人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参与、发展劳务经济;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劳务经济发展;移民乡镇还要突出抓好两个“零就业”问题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劳务中介机构的管理、监督,严肃查处违反劳动法规的行为;移民部门要抓好移民家庭的情况调查、技能培训和政策帮扶等工作;国土部门负责返乡创业园区和小区用地、项目用地、建设用地的规划、征用、出让等工作;工商部门要从严查处虚假广告,规范劳务市场秩序;公安部门要抓好流动人员管理,简化出境劳务人员申领护照手续,积极探索实行城乡户口一体化管理的措施和办法;司法部门要帮助农民工搞好法律援助和维权服务;民政部门指导成立劳动力转移协会、返乡创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劳务经济发展;农业、劳动、教育、扶贫等部门要认真做好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工作,紧密结合,齐心协力推进全县劳务经济发展。
第三,要营造良好氛围。要在丰都电视台、今日丰都报、政府公众信息网络设立劳务经济宣传专栏,广泛宣传劳务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优惠政策、信息咨讯、先进典型等。从明年开始,要每年开展一次“十佳外出务工青年”、“十佳返乡创业名星”评选活动,营造“外出打工光荣,返乡创业有功”的浓厚社会氛围。要定期召开务工人员代表座谈会,了解其工作、生活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要积极吸纳优秀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人才参与民主政治建设,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第四,要严格考核奖惩。要把劳务经济发展作为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县政府将坚持每年与各乡镇、相关部门签订劳务经济发展目标责任书,把发展劳务工作作为对乡镇、相关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目标考核。要建立健全督促检查机制,把日常督促检查与定期考核结合起来,采取季通报、年终总结评比等办法,确保把劳务输出工作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