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州长人事编制会议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近几年来,全州各级人事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创造性地实施人才强州、人才强县(市)战略,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州委州政府对全州人事编制工作是充分肯定的。人事编制工作既是大事,又是难事。说它是大事,主要是事关发展。我们所有的发展都是围绕“人”来展开的。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人事工作是整个发展的“龙头”。说它是难事,主要是编制控制难。编制不管紧,财政不堪重负;编制管得过紧、过死,不利于人才流动,不能保证党政机关正常运转。全州的人事编制工作还需要我们共同研究。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人事编制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人事人才工作要激活
人事工作的好坏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人才兴,则事业兴,人事工作要围绕激活来开展,当务之急是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编制好人事人才工作*规划科学编制好人事人才工作*规划,是我们做好人事工作的基础。州里要编制,各县市也要编制。制定好人才工作*规划,一是必须认真研究全州及各县市人才工作的现状。要认真分析我州及各县市人才总量、人才结构、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趋势、人才环境、人才政策等,研究制定年度人才引进、利用、流动方面的计划。二是必须围绕全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谋划。在“十五”与*相衔接的重要时期,全州各级人事部门要着眼全局,放眼未来,立足长远,坚持与全州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原则,立足全局编制出一个有前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人事人才工作*规划。今后一段时期内,州域经济将坚持“一主三化”的发展方向,突出工业兴州的主导地位,人事部门要围绕工业兴州做好人才规划工作,要结合我州五大支柱产业研究人才,做好为工业兴州提供人才支持这篇大文章。同时,要指导各县市、各行业搞好人事人才规划。三是必须把科学的发展观贯穿于人事人才工作的始终。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人事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把科学的发展观贯穿到人事人才工作的全过程。
(二)下大力气建好四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一是要围绕“工业兴州”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才队伍。工业的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州产业发展的头等大事,要围绕“工业兴州”做好人才人事工作,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才队伍,我提“五个一批”的建议,供大家参考。(1)培训一批: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培训各类人才,为每个骨干企业培养一批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2)选拔一批:重点选拔和储备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经济管理人才。(3)聘用一批:每年举办2次以上大型人才招聘会,帮助企业聘用一批人才。根据企业发展需求,与州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联系,采取特聘、兼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外引一批人才。(4)盘活一批:对全州企业破产失业人才、下岗人才及企业结构性富余人才在全州范围内进行余缺调剂,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5)下派一批:鼓励和促进一批机关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向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流动或下派挂职锻炼。
二是建立一支门类齐全、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引领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科教兴州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事工作不是一般的人事管理。一般的人事管理、人事调动只是我们经常性工作的一小部分,更多的要激活人才,要把人才作为一种资源、一种资本来研究。要紧紧围绕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点技术领域、重点学科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实施“115”人才工程,引进10名以上的博士,引领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大课题技术研究,使其进入全国、全省的领先行列;选拔100名中青年专家,承担专业重点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成为具有较高水平、能起骨干作用的学科带头人;逐步培养5000名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专业人才,使其成为专业技术骨干。
三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公务员队伍是公共事务管理的主体。事关可持续发展,事关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我们要不断适应形势的要求,提高公务员素质。其一,以《公务员法》出台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公务员管理制度。要完善考试录用制度,坚持“凡进必考”。强化对考录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要认真落实《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完善相关措施,提供配套服务。要制定出台公务员调任、转任政策,加大轮岗、交流力度。其二,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提高公务员能力素质。以提高公务员能力为核心,深化公务员初任、任职、专门业务和更新知识四类培训。研究起草《*州公务员培训*规划》。三是州人事局今年拟定了20项人事人才政策创新和工作创新项目,要逐项抓好落实。
四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乡土人才队伍。乡土人才在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都是人才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要小看乡土人才,在中华文明传承过程当中,乡土人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农村,很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一些产业大户的形成,与乡土人才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今年,要重点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做好民间文化艺术人才的开发工作。建立民族文化人才、乡土文化人才库,推进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领跑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农村能人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各级人事人才部门要加大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实施“绿色证书”工程。
(三)建立健全激活人才工作的激励机制
一是要建立健全各类人才市场。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要立足于把我州建设成为武陵山区人才交流中心。继续发挥湖北民院、*职院、州中心医院等区域性龙头作用,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人才开发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培育和扩大集聚人才的范围。拓宽领域,把服务重点向非公经济组织和社区、农村、个体、流动人员聚集的经济组织延伸。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大力倡导人才柔性流动,实现人才资源共享。要根据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只求所为”的原则,采取特聘、兼职、技术入股、兴办企业等多种形式,柔性引进高层次的人才和智力。今年州直党政群机关公务员将作轮岗交流。在用人标准上,要坚持三个认可,即对党政人才坚持政绩标准和群众认可,对企业营销管理人才坚持效益标准和出资人认可,对专业技术人才坚持实际贡献标准和行业认可。
三是要进一步深化用人制度改革。改革要推到位,特别是事业单位改革,要围绕激活,创新事业单位管理机制和用人机制。其一,推进分类管理。根据社会功能,对现有事业单位按照行政执行类、公益服务类、技术中介类和开发经营类分别进行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按照政事分开和“清理、归并、精简、规范”的原则进行改革;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按照统筹规划、优势互补、适应市场的要求,调整结构布局,改革、规范经营管理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体效益;技术中介类事业单位,原则上全部实行企业化管理,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鼓励事业单位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吸收引进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发展壮大事业规模。按照“管办分离”的原则,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领域的产权制度改革,加速社会事业股份化、民营化、市场化。其二,大力推进用人制度改革。除依照公务员管理制度进行人事管理的事业单位外,全州事业单位都要进一步加大人员聘用制改革的力度,凡未完成改革任务的县市和州直单位要在年内完成。州人事局要加强检查督办和指导。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规定,重点解决未聘人员安置、富余人员分流等热、难点问题,保证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顺利推进。其三,继续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大力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必要时可实行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切实做到专业技术职务能上能下,更好地发挥职称工作的导向与激励作用。其四,不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允许事业单位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打破结构工资制,自主决定本单位工资水平。推行分配多元化,大胆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途径和办法,进一步激发事业单位内部活力。
四是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工作环境。一方面要落实以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和事业留人的人才工作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一切优秀人才集聚到各项事业中来。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搞好人才服务工作,切实解决各类人才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创造发展机会,提供竞争舞台。其三是要完善政策。要结合州情实际,迅速研究制定加快引进人才尤其是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和配套的激励政策,尽可能地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创造施展才华的环境。
二、用铁的手腕管理机构编制
5月21日,州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州机构编制委员会工作汇报,分县市专门研究了近两年来全州行政编制、事业编制、财政编制和自费编制的使用情况。汤涛同志在会上指出:“各级编委在机构编制管理上要有历史责任感”。机构编制工作是一项法规,执行机构编制政策只有刚性,没有柔性,只有原则性,没有灵活性,是高压线,必须管紧。机构编制一旦确定,就是具有约束力的法规。在调研时,很多人就提出“三个少”:机构少了,职数少了、人员少了,或者提出“三个问题”:机构问题、人员问题、经费问题。我们很多工作不是从高处着眼,挖掘现有潜力,而是寄希望于增加机构与编制,占有机构资源与编制资源,这是行不通的。
近几年来,在实施一系列机构改革过程中,全州机构编制工作按照从严、从紧的原则,把住了重要关口,遏制住了机构编制膨胀的势头,很有成效,得到了省里的充分肯定。但也要看到还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一是财政供养系数仍然很高。按照降到1.8%的要求,任务还很重。二是有的地方、有的部门编制膨胀的需求很旺盛。三是未经州里批准自行设立机构、超职数配领导、超编混编情况比较严重。四是编制观念淡薄,编外增加财政供养人员的情况不容乐观。五是控制机构编制增长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下一步,要坚持用铁的手腕,从严从紧管理机构编制工作。
(一)实行编制控制,从总量上减少
我州是“吃饭财政”,要真正做到为财政松绑减负,必须严格按省里确定的我州财政供养系数控制目标1.8%的要求,搞好总量控制。今年是交账年,省编委决定今年实行定编到人到卡、上网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实行“阳光编制”。各级机构编制部门一定要按照要求做好各项交账工作,确保结硬账,不拖全省的后腿。
怎样把财政供养系数降低?我强调两点要求: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困难再大,也要按要求完成财政供养系数控制目标任务,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向一级交硬账。二是各级各部门在精减人员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工作要积极,办法要稳妥,不能用简单办法应付复杂工作,要搞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寻求多渠道分流办法,但精减方案尤其是变通方案必须经州编委同意,以免引起大的社会矛盾。州编办要加大检查指导力度,及时向州编委报告情况,确保稳步推进,按时结硬账。
(二)健全约束机制,从入口上管紧
机构编制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必须把管编制、管人员、管经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要以编制为基础,建立健全机构编制与财政预算、工资核定、人员调配相互配套制衡的刚性约束机制。
一是从紧控制行政机关进人。凡是县市直机关行政编制总体超编的,原则上冻结行政机关进人,特殊情况需新进人员的,应履行报批手续,报州编委审批;州、县市直机关不得随意借调人员。凡借调人员和计划外临时工,6月底前要清理完。这项工作由州人事局牵头,州监察局参与。特别是州直机关借用的人员必须清退回原单位,凡是未经组织批准的交流、挂职和借调人员,在年度公务员考核时,一律作缺岗对待。州直机关的借用人员,6月底前必须清完,6月30日要向州政府写出书面报告,清退不掉的,追究单位主要领导责任。行政编制总体有空缺的,也只能在有空编的单位调任领导干部,新进人员必须在州编委审批下达年度指标内安排,调配领导班子成员单位也必须有编制,不能超编;对已经造成了超编的单位,要制定分流措施。按照公务员管理和机构编制有关规定,人员满了就不能再进人。组织、人事、编制部门要协调起来。当然,这个工作对县市来说难度很大。因为很多机构合并后就超编了,但领导班子又必须配。对这个问题各县市要认真研究,不能因为历史造成的超编而不配备班子。对不团结的班子、瘫痪的班子,必须调整;调整之前,该分流的要分流。对分流政策的科学性也要认真研究,如有的地方,人到了52岁就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科不科学,应不应该,各县市都要斟酌。如果不按60岁退休的规定,花了钱,长了两级工资,然后当裁判员发牢骚,没有必要。讲年轻化不能唯年轻化,在这个问题上还是不能搞“一刀切”,要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来办事。当然,对能力不适应的,该调整的要调整;在有编制缺额前提下调无公务员身份的干部任行政机关领导的,必须及时办理公务员过渡手续。有些单位编制缺额,需要派个优秀的领导干部,不是公务员的,要按程序来过渡。但是,也不能钻这个政策的空子来进人,这样做不严肃。
二是规范事业单位进人程序。使用事业编制新进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凡进必考”,通过公开招考形式录用解除身份的企业(事业)职工,按有关政策办理相关手续。所有事业单位都必须坚持“凡进必考”。县市直事业单位需从乡镇机关、事业单位调人的,需向州委组织部、州人事局、州编办申报指标,并通过公开招考,择优录聘,方可办理调动手续。事业单位改革严格按中央和省里的要求实施。
三是州、县市直行政机关,如需引进博士学位人员或工业兴州所需特殊人才,不受年度新进人员指标限制,由各县市和州直单位上报州编委,州编委采取会签的办法,及时审批使用编制。引进一些博士,改善一下结构很有必要。县市如引进博士人才,可以单独报计划。
四是建立协同配合,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机构编制、组织、人事和财政等部门必须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不能这个环节严格控制,那个环节严重失控,要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三)坚持“一支笔”审批,从程序上规范
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必须树立“编制就是法规”观念,做到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机构、职能、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一旦确定,就不能有半点含糊,不能随意调整,不能随意增加。必须“一支笔"管死。要“一支笔”管死,首先必须坚持制度。各县市经过这么多年,也建立了制度,机构编制没有其他的管理办法,就是严格按制度办事。州编委就是这个办法,编委主任只签发编委讨论通过的会议纪要。各县市也要通过制度来约束,州编办的很多制度可以参照。对机构编制的审批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不能大家都来管。机构编制管理不能有随意性,要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凡涉及职能调整和机构、编制、领导职数增减等事项,应一律由机构编制部门承办。乡镇编制已上报到省里去了,目的就是只能减少,不能增加。今年,要对州直和县市近几年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等情况开展一次全面检查,该通报的要通报,该纠正的要纠正,该查处的绝不能手软。
各县市编办主任要当铁腕管编制的载体,树立公正、严明的形象,为书记、县长、编委主任当好参谋,提出正确建议。编办主任头脑要清醒,当明白人,把好第一道关,不能“夹私货”,不能无原则。县市编办的同志要相对稳定,变动不能太频繁,否则,不熟悉政策和业务,对政策的连续性、严肃性和沿革不清楚,容易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