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县长扶贫开发及生态家园建设会议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扶贫开发暨生态家园建设工作会,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全省、全州扶贫开发工作和州生态家园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县“十五”以来扶贫开发和生态家园建设的成绩和经验,表彰先进,安排部署20*年扶贫开发和生态家园建设工作,进一步动员组织全县各级各部门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我县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会上,县委书记刘志兵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好。下面,我先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总结成绩,再接再厉,坚定做好扶贫开发和生态家园建设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2*0年)》的第一个五年。五年来,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以重点贫困村为主战场,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为目标,以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为突破口,大力实施以“整村推进”为主体、以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两翼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到20*年,全县GDP实现18.53亿元,比20*年增长20.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16元,比20*年增长11.6%;到20*年底,全县赤贫人口由2*0年底的6.72万人下降到6.04万人,减少了0.68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由11.9万人下降到11.3万人,减少了0.6万人,两类贫困人口共减少1.28万人,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圆满完成了“十五”扶贫开发和生态家园建设工作既定的目标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村推进和生态家园建设工作成效显著。自2*2年以来,我县按照“一次规划、两年实施、集中帮扶、整体脱贫”的要求,先后启动了58个重点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截止目前,已有40个村完全达到了验收标准,还有18个村即将验收。整村推进取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基础环境明显改善。58个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或四级沙石路,村组公路总里程达到1024公里;新建水池水窖3983口,村村用上了安全卫生水,解决了3.4万人的饮水困难,50%的农户还用上了自来水;58个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电视入户率达到91%。二是主导产业基本形成。58个村都有1—2个主导产业,涌现了一批经济特色专业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村和农产品商品密集村。三是农民收入大幅上升。20*年,58个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95.5元,20*年达到了1367.1元,三年时间增长了571.6元。有村级集体经济的村由6个增加到19个,纯收入总额由5.8万元增加到59.74万元,增长10.3倍。四是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实施“整村推进”,涌现了刘银昌等一批先进典型,创造了“艰苦创业、勤政为民、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刘银昌精神和新时期艰苦奋斗的“鸡公岭精神”,成为了激励全县人民决战贫困、奔向小康的精神动力和宝贵财富。同时,我们坚持把以沼气池建设为主的农村生态家园建设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围绕“一建六改三配套”,积极探索“三沼”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大力推广“猪—沼—X”等生态农业模式,全县共发展沼气池3.04万口,建成生态家园示范村30个,完成“一建六改”生态家园示范户1万户,其中20*年建设沼气池8*0口,不少农户实现了生活能源清洁化、生活方式城镇化、家居环境优美化。20*年9月,国家财政部、发改委委托省农业厅对我县2*3年度3*0户沼气池建设国债项目进行了验收,验收的结论是“优秀工程”;三里乡石牌村被国家农业部表彰为“生态家园建设先进村”,全省仅3个;我县生态家园建设模式被农业部列为世界再生能源研讨的范例。
(二)产业化扶贫效益初显。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全县累计投入信贷扶贫资金7580万元,培植形成了畜牧、林果、魔芋、药材、蔬菜等特色支柱产业,建设基地37.7万亩,年经济收入3亿元,带动近8万农户。同时,积极开展“小额信贷入户”活动,在全县选择10个村开展生猪品种改良,共投入小额信贷264.46万元,有力促进了贫困村畜牧业的发展。大力扶持对农民增收有直接作用的花果山工贸有限公司、金璐公司等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为龙头企业扶持资金1799.25万元,20*年,产业化龙头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85亿元,自营出口创汇162万美元,带动农户7.2万户。
(三)劳动力转移培训取得进展。20*年,全县建立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1家,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的4*人中,结业4*人,实现转移就业4*人。由于近几年包括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在内的全县农村劳动力培训形成了气候,有力促进了全县劳务经济的发展,据统计,全县常年在外务工人数稳定在8.6万人左右,20*年实现劳务收入近4亿元。
(四)搬迁扶贫工作稳步推进。近年来,我们严格按照“户申请、村申报、乡镇审核、县审批”的程序,稳步推进搬迁扶贫,严把对象审核关、资金兑付关和安置落实关。全县共完成搬迁投资1904万元,其中,农户自筹资金1374万元,部门帮扶资金47.8万元,税费减免34.2万元,中央补助资金448万元。共搬迁农户1*6户,其中,梯次搬迁330户,特困搬迁358户,地质灾害搬迁144户,房屋改造184户。积极探索就近分散搬迁、梯次搬迁、就近相对集中安置、地灾避让集中安置等多种搬迁扶贫模式,达到了扶穷人、搬穷人、搬得出、能致富的目的。
(五)农村公共服务条件有较大改善。一是围绕教育办实事,解决农村上学难。五年来,积极争取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28万元用于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并从财政扶贫资金中捆绑40万元用于解决农村中小学的如厕难、饮水难问题。去年还积极从省扶贫办争取指标,按照“家庭贫困、成绩优秀、本人自愿、学校推荐”的原则,在全县农村中学择优录取了6名优秀贫困学生到武汉睿升学校免费读高中,解决了农村少数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问题。二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解决农民就医难。在县直部门的帮扶下,58个重点贫困村中有51个村建起了卫生室,并添置了设施,农村医疗条件得到改善,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三是改善通讯设施,解决农村通讯难。从财政扶贫资金中为干溪坪、火龙等村安排资金4.5万元,安装了“村村通”无线电话,解决了通讯难问题,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六)社会帮扶机制不断创新。一是整合政策资源,创新投入机制,一方面加大投入,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要求,把发改委、扶贫开发、水利、农业、交通等各方面的政策和项目、资金整合起来,形成合力,截止20*年底,全县累计为58个重点贫困村捆绑投入资金4427.14万元,村平76.33万元。另一方面,全面落实党的惠农政策,使贫困农民从中受益,实现增收。二是实行部门帮扶,创新参建机制。扎实组织全县各级各部门参与整村推进工作,从资金投入、物资扶持、科技指导等方面加大对重点村的支持力度,不脱贫,不脱钩。五年来,各帮扶单位直接投入到重点村的帮扶资金达677.38万元。县老促会积极发挥作用,募集基金220.8万元,引进省州支持项目资金51.6万元,基金增值53.3万元,解决人畜饮水17处,维修乡村小路13处,扶贫济困25户,捐资助学32人,参与消茅5户,校舍维修3处,建林果基地8个150亩。民营企业、广大干部职工也纷纷捐资捐物,帮扶机制不断创新。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保障机制。坚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当作推进扶贫开发的硬措施来抓,加大了重点贫困村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力度,增强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几年来,58个重点村中有26个村党支部先后被省、州、县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通过五年的努力,我们不但解决了大多数贫困群体的温饱问题,为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实践中探索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作法,有的经验还在全省产生了积极影响。去年11月,省政府在我县召开了全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现场会,整村推进“四基兴村”的经验在全省得到广泛推广,并在全国扶贫开发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引起与会者的广泛赞扬,中央电视台七频道分三次对我县官店镇和业州镇鸡公岭村整村推进的先进事迹进行专题报道,刘银昌被评为“全国扶贫先进工作者”,鸡公岭村被表彰为“全国整村推进先进村”。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全县人民扶贫开发、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斗志和决心,已成为扶贫开发的精神财富和精神象征。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需要扶持的贫困群体数量仍然较多,进一步消除贫困的难度还在加大,扶贫开发任务相当艰巨。一是解决贫困人口温饱的任务仍然相当繁重。按照新的贫困标准,到20*年底,我县尚未解决温饱的赤贫人口,即农民人均纯收入在683元以下的人口还有6.04万人;人均纯收入在683—944元之间的低收入贫困人口有11.3万人,这两部分人口加起来共有17.34万人。二是巩固温饱成果的任务仍然相当繁重。初步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于生产生活条件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还很弱,一遇灾病和市场波动,不少人又会饱而复饥、暖而复寒。三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点对象大多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客观上具有开发难的特点,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些村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人才缺乏,医疗、卫生、教育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既难脱贫,又易返贫。四是有的部门、有些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产生了畏难情绪和厌战情绪,抓扶贫的力度弱化、措施软化、部门帮扶意识淡化,制约了我县扶贫事业的发展。所有这些,充分反映了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充分说明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任务更加艰巨,工作要求更高,责任更大。各级各部门务必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肩负使命,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二、明确任务,强化措施,扎扎实实做好20*年的扶贫开发和生态家园建设工作
“*”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我县“夯实基础、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加快发展”的关键性五年,也是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向纵深推进的五年。未来五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明确要求“贫困人口继续减少”,提出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和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少生快富”扶贫工程,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扶贫开发的投入力度。省委、省政府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政策措施保障,省级扶贫投入逐年递增,20*年省级财政投入资金达到1.8亿元。面对发展机遇,立足县情实际,着眼未来发展,我县“*”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2*0年)》和《湖北省扶贫开发规划》,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扶贫,坚持依靠科技推动扶贫,着力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着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提高农民基本素质,狠抓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搬迁、老区建设五大工作,增加投入,加大力度,创新机制,为建设小康建始,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20*年,是实施“*”规划的开局年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年,做好今年的扶贫开发和生态家园建设工作尤为重要。20*年全县扶贫开发和生态家园建设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解决2*7人赤贫人口的温饱问题和7348人低收入人口的脱贫问题,返贫率控制在10%以内;扶贫搬迁448户1792人;在继续实施好20*年启动的18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同时,新启动20个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培训转移贫困劳动力4*人;扶持龙头企业5家,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元以上;完成13*0口沼气池建设任务。围绕这一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紧紧瞄准农村贫困群体,扎实做好整村推进工作。整村推进是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措施,是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的有效方法,是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把整村推进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坚持走“四基兴村”的整村推进之路,以解决贫困户温饱为中心,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群众综合素质为根本,以发展社会职业为基础,以建立稳定增收产业为核心,以“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为动力,把最贫困的村纳入整村推进规划,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相衔接。一是要继续抓好20*年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对照省确定的10项验收标准,按“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继续抓好20*年启动的18个重点贫困村建设,确保在明年2月以前通过验收,特别是对那些工作进度慢的村,要加强督办,查漏补缺,强化措施,确保完成整村推进任务。二是要迅速启动今年20个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今年的20个整村推进重点贫困村已经确定,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不等不靠,按照《整村推进扶贫规划》,迅速启动20个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并抓紧组织实施。在“整村推进”工作中,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围绕“四基”,着重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公路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通、电信村村通“三个村村通”和卫生示范村、文化示范村、科技示范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四个示范村”都要与整村推进配套,从根本上解决群众行路、饮水、用电、上学、就医、通讯、听广播、看电视难等问题;要以促进旱涝保收、稳产高产为目标,加快贫困村基本农田水利建设;要把产业培植作为增加贫困村农民收入的头等大事来抓,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面向市场选准发展项目,宜烟则烟,宜畜则畜,宜药则药,重点在壮大产业、拓宽市场、增加效益上做文章,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要注重提高村民素质,在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推广的同时,实施农民文明建设入户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大力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等文明创建活动,加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
(二)以脱贫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产业化扶贫是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问题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各级各相关部门务必要把产业化扶贫作为带动贫困村民增收致富的一件大事抓好抓落实。一是要进一步巩固壮大支柱产业,为农民增收奠定基础。发展壮大烟叶、畜牧、林果、魔芋、药材、蔬菜等主导产业,继续加强对景阳薄壳核桃、景阳鸡、关口葡萄等特色产业的支持,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几个骨干品种的支柱产业梯级结构,构筑特色产业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以建始红小豆、三里香米为主导品种的杂粮和优质粮,加大基地建设力度,逐步形成杂粮、优质粮产业,多渠道增加贫困户的收入。二是要培育壮大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大力实施“银企合作扶贫”工程,加大对全县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金融部门要积极争取扶贫贴息贷款,支持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和流动资金周转。同时要全面推行小额贷款工作,安排一定的财政扶贫资金用于小额贷款贴息和建立担保资金,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生产。要拓宽产业化扶贫的领域和范围,通过招商引资,广泛吸引外来资金、技术、人才,推动产业化扶贫。三是要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和订单农业模式,建立健全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各类流通营销协会和经纪人的作用,指导贫困户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贫困群众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三)着眼贫困劳动力素质提高,抓好转移培训和素质建设工程。坚持人力资源开发和自然资源开发并重,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扶贫的治本之策。经验证明,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能使一个家庭脱贫。我们要围绕“大培训、大转移、大增收、大发展”的工作思路,按照省、州实施“雨露计划”的要求,加快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步伐,让贫困人口直接受益。扶贫办、财政、劳动、教育、商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劳动力转移培训合力,要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转移,借鉴宜昌青华职校贷款培训、就业还贷的培训经验和“三个一”(一表人才、一口流利的语言、一技之长)培训模式,打造劳务输出品牌,办好转移培训基地,确保完成4*0人的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达到“一次培训、终身受益,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目的。实施素质建设工程,切实做好“科技扶贫”工作,是扶贫开发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重要方式。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利用多种形式对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种养水平;要围绕产业发展,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要继续开展到贫困村支教活动,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抓好“普九”教育,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提高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
(四)立足改善贫困村民生存环境,稳妥实施搬迁扶贫工程。搬迁扶贫是解决生存条件恶劣地区温饱问题、缓解生态压力的根本途径。我县尚有16*余户、64*余人生存在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让这部分贫困户搬离环境恶劣地区,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州下达到我县的搬迁扶贫任务为448户、1792人,县已将任务分解到乡镇,在此,我强调几点:一是要严把搬迁对象关。要严格按“户申请、村申报、乡镇审核、县审批”程序,真正把需要搬迁扶贫的贫困户纳入规划,并在3月底以前完成搬迁户的申请和申报工作,县扶贫办要加强对搬迁扶贫对象的核查,严禁把不符合搬迁扶贫政策的农户确定为搬迁对象。对已审批的搬迁扶贫户,要加强管理,尽快组织实施,并完备各种手续,健全档案,做到一户一档,一乡一册,一年一卷,由乡镇收集整理,交县扶贫办统一保存。二是要按政策落实扶贫搬迁资金。今年省按户平6*0元下达扶贫搬迁资金,各乡镇要根据搬迁户的贫困程度确定补助标准,严禁搞平均分配,真正将扶贫搬迁资金更好地用到搬迁困难户手中。三是要搞好“三个公示”,即各乡镇要对确定的搬迁扶贫对象以村为单位进行集中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各乡镇要对搬迁户的资金补助情况进行公示,确保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贫困户手中;县扶贫办和县财政局要及时将搬迁扶贫对象和补助标准在“建始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进行公示,方便群众查询,确保搬迁扶贫政策公正。四是各级各部门要通力配合。*、民政、国土、交通、水利、电力等相关部门要为扶贫搬迁工作创造条件,严格兑现各种优惠政策,真正把老百姓的事办好、办实。五是坚持“四个结合”,促进后续发展。要将扶贫搬迁与整村推进、小城镇建设、退耕还林和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的矛盾、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搬迁户的耕地和近期口粮补助问题、贫困人口的增收和后续发展问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五)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加快生态家园建设步伐。实施以沼气池建设为主的生态家园建设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要坚持把生态家园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狠抓落实,通过建设生态家园,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农业产业效益,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今年我县生态家园建设的任务是建设13*0口沼气池、12个生态家园示范村和1*0户“一建三改”生态家园示范户,同时还要完成2*4年1980户的沼气池国债项目扫尾工作和20*年12*户沼气池国债项目。面对这些硬任务,我们一是要坚持科学规划,配套建设。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按照“一建六改三配套”模式,立足村组实际,科学做好规划,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搞好配套建设。二是要坚持规范建设,保证质量。要继续坚持“十制管理”,即在资金运行上实行资金管理三专制、技术员工资统管制、资金补助公示制、年度审计结算制;在物资运行过程中,实行政府采购招标制、配件生产公司制、后续服务网络制;在技术管理上,实行技术施工准入制、工程质量监理制、责任事故追究制。通过“十制管理”达到“六个统一”,即统一物资采购、统一物资发放、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验收标准、统一工资标准、统一后续服务,确保沼气池建设质量。三是要坚持建管并重,优质服务。要根据州政府关于农村能源建设“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原则,采取“公司+合同+农户”、“订单合同服务”或者村民“一事一议”等多种办法,搞好后续服务,达到“五个一”,即沼气池建设户一户一本技术应用手册,一户一张沼气安全使用知识挂图,一户培训一个沼气技术明白人,建池1*户以上的村有一套技术讲座光盘,一个建池户一年最少接受一次培训。同时,建池1*户以上的村服务网点要达到“四有”,即有门店,有专业维修人员,有服务热线,有统一的收费标准。要通过后续管理,确保沼气池的使用效益和使用安全。四是要坚持试点示范,树立样板。要按照农业部《20*年生态家园富民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抓好野韭池村、石牌村的生态家园富民行动示范村建设,4月10日前要完成总体规划,6月底前要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同时要积极开展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十乡百村万户”创建活动,切实抓好业州镇松树坪村、高坪镇八角村的生态家园文明新村示范村建设,为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生态家园建设样板。五是要坚持综合利用,提高效益。把“三沼”综合利用贯穿于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全过程,配套实施“三大工程”(清洁能源利用工程、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工程、农业污染防治工程),继续大力推广“猪+沼+X”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今年要在全县推广沼液浸种2万亩,魔芋防病施肥1万亩,综合利用“三沼”的绿色食品基地要达到20万亩。通过加大“三沼”利用力度,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无害化种养,提高产品品质,增加产业效益。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努力开创扶贫开发和生态家园建设工作新局面
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工作,生态家园建设同样面临着诸多困难,我们必须牢固树立长期作战、扎实作战的思想,在强化责任上下功夫,在完善机制上求突破,始终不渝地把扶贫开发和生态家园建设工作做好、做实,取得新成效,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
(一)强化扶贫开发和生态家园建设工作责任制。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把生态家园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建立年度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状,落实责任人,限期完成任务。各乡镇要根据20*年扶贫开发和生态家园建设的任务和要求,进一步明确目标,制定方案,强化责任,落实措施,确保责任上肩,任务到人,工作到户;各部门要把扶贫开发和生态家园建设作为本部门的重要工作,结合各自工作职能,落实帮扶项目、落实帮扶资金、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完成帮扶任务。在这里,我还要特别对驻村工作队员提几点要求:一是要完全与单位脱钩。工作队员要长期驻在村里,与乡镇、村一道制定好年度规划,分解好目标任务,抓好项目实施。单位不得再给驻村工作队员安排相关业务工作,驻村工作队员的年度考核由单位与县扶贫办、乡镇联合进行考核。二是要搞好汇报和信息反馈。工作队员每两个月要向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汇报一次工作,半年和年终要做好总结。三是要加强自身建设。工作队员要切实做到“五不准”、“六注意”,即不准作风飘浮,不准各自为政,不准吃拿索要,不准违法乱纪,不准擅离职守;注意加强学习,注意工作方法,注意艰苦朴素,注意深入农户,注意言行举止,注意忠于职守,自觉维护驻村工作队员的良好形象。县委、县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检查督办力度,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确保我县扶贫开发和生态家园建设取得新成效。
(二)建立和完善扶贫开发动态监测机制。扶贫开发只有底数清、情况明,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去年,我们已经开展了贫困人口普查,当前正在进行数据录入。县扶贫办要加快录入进度,并对相关资料加以规范,切实做到户有卡、村有簿、乡有册,自上而下形成扶贫统计数据库。从今年起,我们要对贫困人口实行台账制、销号式的动态管理,做到脱贫一户、销号一户,致贫一户、建档案立卡一户,形成科学的监管机制,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水平。
(三)完善项目资金投入机制和监管机制。一是要整合资金,继续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要求,整合各类扶持资金集并用于扶贫开发和生态家园建设,提高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二是要公告公示。扶贫资金和生态家园建设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情况、项目实施情况要张榜公布,增加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三是要严肃纪律。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定期对项目资金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使用范围和使用效益,对截留、挪用、挤占、贪污各类扶贫资金的,依法依纪从严查处。
(四)建立巩固提高的长效机制。前面我已经讲了沼气池的后续管理问题,这里重点强调建立巩固扶贫开发成果的长效机制问题。一是要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建管机制,对自来水设施维护等进行经营性管理,对村组公路实施分段养护,确保长期发挥作用。二是要探索产业化扶贫新机制,积极组织企业反哺扶贫,建立利税反哺、就业安置反哺、扶持生产反哺等机制,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三是健全基层组织建设机制。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五好”、“三有”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贫困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探索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做到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同步研究部署,同步制定规划,同步检查考核,开创贫困村党员提高素质、干部增长本领、能人发家致富、群众得到实惠的良好局面。
同志们,今年我县的扶贫开发和生态家园建设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以饱满的政治热情,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努力完成今年的各项扶贫开发和生态家园建设工作任务,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