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副县长创业带动就业会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同志们:
今天,县委、政府召开全县创业带动就业暨劳务产业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发展劳务产业暨全民创业大会精神,总结20*全民创业和劳务产业发展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各项工作,动员全县各级党政组织,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再增措施,再鼓干劲,深入实施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确保农民稳步增收,努力开创全县全民创业工作和劳务输出工作新局面。刚才,*副县长总结了20*年全民创业和发展劳务产业工作,对今年的各项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什字乡和劳务先进工作者、优秀劳务经纪人及优秀务工人员代表做了交流发言。会议还印发了《*县2009年发展劳务产业工作安排意见》,表彰了20*年度全民创业和发展劳务产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县委、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2009年发展劳务产业目标责任书,会后,还将出台《2009年全民创业工作的安排意见》。可以说,今年全县全民创业和劳务工作,目标清淅,任务明确,请大家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工作落实。下面,我就做好今年全县创业带动就业和劳务产业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带着使命保落实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区、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各级组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全民创业和发展劳务产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组织推进全民创业,狠抓有组织输出和技能培训两个重点,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劳务基地建设和维权服务等,全民创业和劳务产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全县共输出劳务12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8.3万人,务工人员人均劳务收入达到4000元,比2007年增加900元,全县农民人均从劳务中获益1060元,占农民纯收入的40.9%;全县培养小老板69个,培育小企业69个,开发创业项目70个,创造新岗位761个,创业意识培训687人,创业能力培训168人,城镇新增就业246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全面超额完成区、市下达的任务。
应该说,近几年,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的繁荣稳定,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与劳务产业的发展壮大是分不开的。我县劳务产业的发展壮大,更是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和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国家为刺激需求,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拉动了投资需求的超常规增长,由于基本建设投资的乘数效应作用,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出提供了用武之地。在这种背景下,我县的劳务经济由个人无组织的外出打工,到政府的有组织输出,到劳务经纪人的带动输出,成长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一大支柱产业。但从统筹城乡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由劳务大县向劳务强县转变的战略高度来看,全县的劳务产业发展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主观方面讲,一是劳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技能型劳务人员数量少,季节型和体力型输出份额较大,到周遍省区的多,短期务工的多,技能型输出、到发达地区务工、长年和在外定居的务工人员比例低;二是劳务产业发展仍处在“政府推动”阶段,市场机制发育还不够健全,劳务中介机构和经纪人组织输出的规模小,管理和服务不够规范,信誉好、有知名度的劳务品牌不多;三是跟踪服务管理跟不上,稳定性差,部分务工人员存在着“不想出去、不愿出去、不敢出去”的问题。
从客观方面讲,实际上就是今年我们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特别在沿海发达地区,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了严重冲击,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工失去了就业岗位。在年前国家统计局的新闻会上曾经讲到过,全国据目前的统计,离开本乡(镇)外出就业的农民工的总量大概是一亿三千万人。前不久,由农业部组织的一次抽样调查中,一共调查了农民工输出比较多的15个省、150个村进行的抽样调查情况来看,到春节前大概返乡的农民工占到38.5%。在返乡的农民工中间,有60.4%的农民工是正常的春节回家探亲,工作仍然保留,节后回去正常上班。也就是说返乡农民工中,有39.6%的人是属于失去了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就返乡了。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全区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截至去年12月上旬,全区有205户企业停产或半停产,所产生的待岗和失业人员约3.65万人,区内外农民工约2.66万人,占总人数的72.8%;自去年第四季度至年底,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市返乡人员6767人,其中我县达到3613人,占全市总人数的53.4%,返乡人员主要分布福建、广东等企业的电子、制鞋、纺织、食品加工、玩具加工行业。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是部分发达地区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出口减少,企业经营遭遇困难,迫使企业不得不大幅裁员,导致农民务工人员大量被裁减。即使部分农民工能找到工作,但工作时间仅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工资收入也较上年大幅下降。二是房地产业受经济下行风险影响裁员幅度加大,加剧农民工返乡创业趋势。作为农民工劳务输出大县,我县近50%以上农民工从事建筑业或与建筑相关的行业,输出地相对广泛,遍及全国各地。在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下,房地产和建筑业也受到较大波及,导致企业大幅裁员,我县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去年提前返回,至今未输出,输出形势十分严峻。
面对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认清形势,带着使命抓工作、保落实,增强抓好全民创业和劳务产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完善政策措施,狠抓目标任务落实,确保劳务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不减。
二、突出重点,带着责任做工作
今年,可以说是我县的“铁杆庄稼”面临巨大挑战的一年。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全县上下必须清醒认识,不能因为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和就业影响的滞后效应而麻痹大意。要顺应形势,立足主动,掌握动态,及早谋划,积极应对,系统、全面、科学地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和劳务产业工作。
(一)抢抓机遇,全面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对农民工的就业政策。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农民工的就业问题,高度重视。去年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出了关于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明确提出,“对当前农民工就业困难和工资下降等问题,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安置好农民工,努力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自治区针对全区农民工就业困难问题,自治区政府第二十五次常务会议出台了十项措施,“力保劳务输出人数不减少,收入有增加。”十项措施中明确指出,尽快制订用工计划和安置方案,通过部门、项目与山区劳务输出重点县的对接,确保全区重点工程安置本地农民工10万人以上。各乡(镇)、有关部门要抢抓机遇,早部署、早安排、走出去,既要努力巩固现有的输出渠道,又要积极开辟新的劳务市场,加强与东南沿海、周遍省区用功企业和劳动部门的对接与考察,拓展福建、广东和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等地区的技能型劳务基地,千方百计扩大新疆、内蒙等西北、华北体力型劳务基地,扩大输出规模;要切实抓好区内外重点工程项目、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脱水蔬菜、枸杞园区等季节性用工,全力组织好春季东南沿海、夏季邻省、秋季进疆三次万人有组织输出大行动,确保劳务收入不降低。
(二)加强宣传工作,着力解决好劳务输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解决好“不想出去”的问题。组织乡村干部走村入户与群众算经济账、收入账,使群众认识到搞劳务是致富发家的一条重要门路,转变农民“小富即安、故土难离”等落后的思想观念,树立“一人务工,全家致富”的现代意识,使农民认识到外出打工不仅能挣钱,还能学到技术,更重要的是可以拓宽视野、更新观念,真正做到“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二是解决好“不愿出去”的问题。积极引导农民认清农业农村增收面临的新形势,广泛宣传中央和区、市鼓励支持劳务输出的新政策,激发农民走出土地创业的意识。通过文艺演出、小品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方式,将农民外出须知、打工常识、劳务输出政策等事关劳动力转移的事项编入节目中,寓教于乐,在愉悦心情的同时,掌握外出务工要领。三是解决好“不敢出去”的问题。在县有线电视台开辟?“劳务开发”宣传专栏,对各类劳务输出典型进行采访报道。召开县、乡(镇)、村劳务输出典型代表座谈会,用典型现身说法,消除部分群众怕外出赚不到钱、人身权益无保障的顾虑。
(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技能。劳务人员素质不高一直是制约我县劳务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从提升劳务输出质量、提升务工人员技能素质入手抓劳务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和务工人员返乡的有利时机,全方位、多途径、多渠道开展农民工培训,提升劳务输出的层次和质量,提升农民工外出就业的竞争能力。培训要在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上下功夫,坚持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既要符合劳务市场需求,又要结合农民工自身条件,开展易于上岗的建筑工、钢筋工、电焊工、电工、餐厅服务员、家政服务员等工种的培训,让他们至少掌握1至2门专业技能,确保输得出、留得住、有收入,为今后实现异地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在多年外出中已掌握一定技术、积累一定资金和管理经验的返乡人员,要全力组织开展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训,鼓励、引导和支持他们积极创业。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整合培训资源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先后实施了一大批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提高全民素质,这些工程分属各部门,由各部门自己组织实施,实事求是地讲,各类培训工程的作用发挥的不是太好。从今年开始,对阳光工程培训、特困家庭城乡劳动力中长期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及世行贷款青年农民工等培训项目和资金进行整合,成立全县农民工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农民工培训工作。
(四)强化服务,确保务工人员输得出、稳得住。针对今年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可能面临的问题,一是强化信息服务工作。要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劳动力信息服务网络功能,健全职业介绍、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劳务派遣、就业培训等数据库,加强信息搜集和工作,一方面要与劳务输入地建立更密切的就业岗位信息沟通、机制,各乡(镇)要组织力量对本乡(镇)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基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接受培训情况、外出务工去向、劳务经纪人等全面摸底,分类建立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共享网络,准确、真实掌握劳务输出第一手资料,切实做到市场需用什么人,就培训输出什么人,通过联网供求信息,让农民工及时了解各地岗位信息,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另一方面,要结合国家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二是强化政策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就业管理、培训补贴、返乡创业、户籍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让务工者和创业者外出放心、创业宽松,充分得到政策保障。三是强化维权服务。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在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区域、工厂企业,指派乡村和中介组织的管理人员,加强跟踪服务管理;县劳动监察、工会等部门和驻外劳务管理站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与劳务输入地和务工企业的联系,依法协调用工单位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依法保障和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四是强化扶持服务。切实解决好大规模务工人员留守儿童教育、老人赡养等实际问题,解除其后顾之忧,激励务工人员自愿转移、加快转移,确保“转得出,稳得住”。
(五)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全民创业工作。全民创业是党的*和区、市党委、政府提出的就业工作新思路。创业带动就业是在政府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下,充分依靠劳动者的自主能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通过创新创造就业机会,带动就业数量的增加和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创业促就业,就业促增收,增收促发展,发展促和谐”的目标,进一步全民创业工作的宣传力度,广开各种创业渠道,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切实抓好县城汽车修配和农副产品加工两个创业园区的创建工作,搭建创业平台。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加大创业培训,强化创业指导服务,在巩固、扩展、提质上下功夫,全面完成开发创业项目、培养小老板、培育小企业、创造新岗位的目标任务。要下大力气抓好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作为当前促进就业工作的重点之一,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对有资金技术和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及时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各种创业服务,指导创业就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六)认真落实全民创业各项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创业培训、创业基地建设等全民创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全民创业贷款担保、贷款贴息、创业补贴、创业奖励、创业培训以及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放宽创业投资领域、登记条件、出资限额、经营场所限制和经营范围,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科技人员、就业困难群体、公务员、城乡居民和企业创业。建立健全全民创业服务体系,构筑功能齐全、品种多样、方式规范的创业服务平台。劳动就业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全民创业的培训、指导、协调、统计、服务等工作,努力为创业者和企业提供政策信息、咨询培训、管理策划、市场融资、人才技术以及会计、税务、法律、劳保等方面的服务。各乡(镇)、有关部门(单位)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和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广泛深入地推进全民创业,努力开创我县全民创业的新局面。
三、狠抓落实,带着感情抓服务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是群众需要的时候,越要发挥主心骨作用。总理对企业家们讲,身上要流淌道德的血液。我们的各级政府、广大干部也应当这样,身上要流淌道德的血液、责任的血液。群众的事情就是我们的事情,群众的担忧就是我们的担忧。感情真正投入,行动必须尽快。当前,已经到了劳务输出的关键时刻,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定期分析形势,及时解决问题。要突出“快”字,见事早、行动快,尽快研究部署,尽早抓紧落实,层层广泛动员,出主意想办法找门路,务必把工作做深抓实;要突出“实”字,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在信息服务、调查摸底、基地建设等关键问题上出实招、讲实效、办实事,狠抓组织领导、机制创新、责任落实,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共克时艰的勇气,切实帮助群众闯过这一关;要突出“合”字,县四大班子要形成合力抓落实,讲协调、讲配合,各乡(镇)、各部门要不断增强协调全局、凝聚人心的能力,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加强对创业带动就业和劳务产业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把铁杆庄稼做实做细,把全民创业工作做强做大。
同志们,做好新形势下的创业带动就业和劳务产业工作任重而道远,全县上下一定要振奋精神,大力宏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六盘山精神,逆中求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创业带动就业和劳务产业工作新局面,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