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水利工程管理发言稿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同志们: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在新形势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要深刻把握水利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创新管理思维,改进管理办法,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围绕2009年全市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要认真抓好河湖水域管理、工程安全管理、水利工程管理达标考核以及水利工程科学调度等工作。各地、各单位必须做到:一是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二是要明确任务,狠抓落实;三是要加强管理,提升能力。针对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级政府、各级水利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集中精力,扎实推进,为全市新一轮改革发展和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全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初步理顺,好的运行机制正在建立,管理单位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改革成效初步显现。但是,改革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各级政府、各级水利部门必须进一步明确认识,深刻理解和把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需要,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争取国家水利建设项目的需要,切实增强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面对当前改革攻坚阶段的任务、要求和形势,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为目标,以工程安全良性运行为目标,以节水增效为目标,攻坚克难,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要统筹安排,结合实际,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改革步伐,将改革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狠抓责任落实、任务落实。同时,健全激励机制,统筹安排,继续实行水利项目投资与体制改革挂钩措施,务必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在全市水利系统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时刻,近年来,我市水利事业突飞猛进,完成了一批关键性的建设项目,对全市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水利建设任务日益繁重,工程建设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如何在保证工期的同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工程施工安全,杜绝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摆在我们每个水利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需要我们在不断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同时,加强学习,深刻理解国家相关规范、条例。从某种程度上讲,直接关系我市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生产的形势。是提高全市水利工程建设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水利工程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全市各级水利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质量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广泛深入地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宣传教育,质量与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工程建设中未发生重、特大质量与安全责任事故,全市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形势良好,为水利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水利支撑。
近几年来,全国质量与安全生产的形势十分严峻,特大事故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国计民生。特别是去年,重特大事故接连发生:20**年8月,山西太原娄烦县境内的一个铁矿排土场发生特别重大事故,死亡失踪45人。9月,山西省襄汾县发生尾矿库特大溃坝事故,遇难人数达到268人。11月,杭州地铁施工工地发生路面大面积塌陷事故,导致路面坍塌下陷15米,死亡失踪21人。9月,登封市新丰二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死亡37人。这些惨痛的事故给我们的质量与安全生产工作敲响了警钟。尽管近几年来,我市水利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我们的质量与安全管理部门也在检查中发现了部分工程存在质量与安全管理问题,这些都充分说明,我们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还不够扎实。主要表现在一是施工单位重进度、轻质量与安全的思想依然存在,二是项目法人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三是监理单位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四是安全监督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对于这几个问题,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2009年,全市水利工程建设将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为重点,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强化质量与安全管理宣传教育,大力整改事故隐患,加强质量与安全监督,为水利事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水管体制改革总体进展情况
我市现有国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简称水管单位,下同)***个,其中水库单位***个,河道堤防单位**个(省直单位**个),水闸单位**个,泵站单位**个,灌区单位**个,其他类型单位**个;其中公益性和准公益性水管单位***个。这些水管单位在防御水旱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安全,促进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护水土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水利工程管理中也存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水管单位机制不活,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供水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国有水利经营性资产管理运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不仅导致大量水利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养护,效益严重衰减,而且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因此,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不断完善,近些年我市部分地区对水管体制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二、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的主要做法
1、创新管理模式,找准水管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总结近年来我市水管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实行“集约化管理”和“管养分离”有利于优化水管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是突破传统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建立现代水利工程管理体系的行之有效办法。根据当地实际对公益性水利工程实行按行政区域或流域集中管理,或大型水利工程管理周边小型水利工程等管理模式,撤并同一区域或流域内功能相同或相近的管理单位。深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改革,大力推行管养分离,精简管理机构,充实维修养护队伍,将水利工程的监督管理与日常运行管理及维修养护分离,通过市场化,把维修养护与日常运行管理推向市场,减少固定管理人员,提高效率。如杭州市、湖州市、龙游县将职能相似的已建水利工程进行归并,实行统一管理;义乌市把同一区域同类水利工程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实行统一管理;温岭市将市直属的6个水管单位合并调整为1至2个水管单位。通过对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提高了管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2、深化水管单位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按照“因事设岗、因岗定人、竞争上岗、合理分流”的原则,按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重新核定各水管单位的职能和岗位,精简富余人员,剥离附属机构。各水管单位合理设置岗位,实施竞争上岗,按岗位任职资格要求选择人员;广开渠道,按政策妥善安置分流人员,对他们友情操作,多加关爱。建立了水管单位内部科学的业绩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把职工收入与工作责任和绩效紧密结合起来。如杭州市在原有水管单位重新整合的基础上,严格定岗定编,下沙江堤河道管理所,原有50人,人浮于事,通过重新定岗定编和竞争上岗,人员压缩到26人;龙游县水利局原直管的4家水管单位共有在职职工89人,通过改革压缩到48人,并实行竞争上岗等措施提高了素质。
3、引进市场机制,推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通过实行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修养护逐步分离,进一步精简管理机构,提高养护水平,降低运行成本。根据浙江实际,我们推行管养分离分三步走:第一步,在水管单位内部实行管理与维修养护机构、人员、经费分离;第二步,将维修养护部门与水管单位分离,但仍以承担原单位的养护任务为主;第三步,将工程维修养护业务从所属水管单位彻底剥离出来,水管单位通过招标方式择优确定维修养护企业,使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走上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的道路。如衢州市乌引管理局,其大型渠道和设施的日常维护以招投标的形式委托具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维护。湖州市将环湖大堤、北排工程维修养护和城防工程绿化养护向社会公开招标,杭州市组建了堤塘养护工程队,专门负责标准堤塘绿化和道路的养护;余杭区苕溪管理所将防汛道路和绿化养护通过公开招投标承包给有资质的养护队伍。从实践来看,通过管养分离,实行专业化的维修养护,提高了维修养护水平,也降低了维修养护的成本。
4、规范财政支付范围和方式,保障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经费。如杭州市将原未列入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性水管单位纳入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龙游县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加固资金纳入了财政支付范围。从2004年起,湖州市市级水利建设基金的30%用于市直属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保障了市直属公益性水利工程的管理经费。乌引、铜山源两大灌区农业水费征收办法改革已基本到位。水费征收按照有偿用水、节约用水和谁收益谁承担的基本原则,实现基本田亩水费财政转移支付。衢州市乌引管理局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的薪酬分配制度。
5、推进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水管单位拥有土地、林木、水面等自然资源,还有工程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通过规范的产权制度改革,将这些资源、资产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改革与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于工程供水、发电、旅游、土地开发、林木采伐等兴利项目,可通过采取“股、卖、包、租”等多种改革形式,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要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规范水费的计收与使用,要切实解决好“水价偏低,征收到位率不高”的问题。如湖州市在织里灌区成立了首家农民用水协会,该农民用水协会成立有利于协调供水与用水关系的改革,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积极性、推动农村民主管理的一条重要措施。
三、水管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几年我市在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整体推进速度还不够快,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一次性改革成本较高,短时间内较难到位。二是由于水管体制改革涉及到财政、水利、人事、劳动、国资等多个部门,改革的涉及面广、难度大、矛盾多,造成部分领导对水管体制改革存在畏难情绪;三是水管单位干部职工多数年龄较大,限于工作环境、关系技能和社会再就业适应能力较低,使水管单位干部职工分流比较困难,制约了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四是目前面临的集中换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管体制改革的推进速度。
针对水管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工作力度,在落实水利工程管理维护经费,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促进改革措施进一步到位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1、设立财政专项资金,促进建立正常的公益性水利工程消耗补偿机制:
(1)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水库大坝定期检查、鉴定,及时对其设施进行维修养护,确保工程长期处于良性的运行状态。我市对承担防洪、灌溉、生态等公益性大中型水库及为“三农”服务的小型水库,要求各级财政建立公益性工程消耗补偿机制,落实管理维护经费,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以支持各地水库维修养护、巡查和安全鉴定等日常维护工作。
(2)完善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制度。水利工程管理考核主要是对管理单位管理工作状况的全面衡量,对国家、行业制定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办法的贯彻执行情况的检查,对水库的管理状况、安全状况的监督管理。通过管理考核,促进水管体制改革和水利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使水利工程管理逐步迈进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近几年,我市加强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并将考核结果与工程维修养护省补政策挂钩,经考核符合条件的,经省核定后按上述标准给予补助,否则省不予补助,对获国家一、二级水库管理单位的给予奖励,以进一步促进水库管理水平的提高。
(3)建立激励机制,进一步推进水管体制改革。按照国务院《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和浙江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进一步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大力推进管养分离和集约化管理,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规范化、社会化、专业化,切实提高维修养护水平。完善激励机制,继续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管理维护补助等政策与水管体制改革工作挂钩,对水管体制改革工作成效显著的,省级补助资金给予倾斜。
开展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研究。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相对薄弱,管理人员、管理经费难以落实,管理状况将直接影响我省水利工程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和现代化进程,以及长效运行机制的建立。现有的管理制度与办法大多针对大中型水利工程或有管理机构的水利工程制订,小型水利工程因绝大部分没有设立管理机构或因工程规模小、分散而很难适应。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权限,落实管理人员和管理经费,确保小型水利工程安全长效运行。在全省水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衡较快增长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时期,总结、分析当前的形势,部署新一年的任务,非常及时,也非常重要。
四、抢抓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水利建设的紧迫意识和责任意识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前,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和中央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水利建设正面临着又一个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
首先,中央作出扩大内需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去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作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央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两个方面,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平衡较快增长。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是政府财政投资的重点行业。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以更加积极扎实的措施,争取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推动全市新一轮水利建设的高潮。其次,市委省政府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开发战略,为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
我市积极贯彻“民生优生”的执政理念,为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保增长、促发展,保稳定、促和谐,已经成为今年各级党委、政府科学执政的主体思想。发展是第一要义,民生是第一任务。这几年,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各级地方政府,都围绕改善民生问题,把解决城乡饮水安全问题,环境整治问题放到突出位置,不断加大投入。总之,我们要认清新形势下水利建设的新趋势、新特点,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推进新一轮水利建设高潮。
五、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江苏水利建设管理水平
1、正确处理好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与严格基本建设程序的关系。要又快又好地完成全年水利重点工程建设任务,既包括投资计划和工程量的标准,也包括工程建设管理行为规范、施工质量优良、施工安全文明的标准。
2、针对今年水利重点工程建设任务特别重的特点,各地在加大建设强度、抢抓工期的同时,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强化项目法人管理,突出项目法人组建,重视项目法人的素质要求,加强项目法人的管理和考核;严格招投标程序,规范事前报告、事中监督、事后备案制度,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竞争;
3、落实建设市场诚信制度,建立企业经营诚信档案,采取更加有力措施,重点治理串标、假借资质、违规分包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
4、是要健全工程竣工验收制度,完善重大水利工程经济社会效益后评估制度,着力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5、是正确处理好抢抓建设进度与保证建设质量之间的关系。质量与速度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有机统一体,不讲合理工期和速度,就会浪费建设成本,甚至成为半拉子工程,更谈不上工程质量;反之,不讲质量的工程,甚至是豆腐渣工程,再快的工期和速度,都毫无意义,最终也会浪费国家钱财。加强计划下达和资金拨付,加强建设管理和检查监督,全面加快水利重点工程特别是中央扩大内需项目的实施进度。但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加快建设进展的同时,要突出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强化质量管理、责任考核、责任追究机制,加大提升实体质量和创建优质工程的具体措施。在新一轮水利建设高潮中,应当创建更多设计科学,技术先进,质量精良,结构新颖、独具特色的现代水利的标志性工程。
6、正确处理大型与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关系。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共同组织一个相对完整的水利工程系统。任何单个工程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体工程效益的发挥。我市大江大河的治理经过多年努力,建设了大批重点骨干水利工程,工程能力已经有了显著提高;但中小河流治理和配套工程建设都明显滞后,已经成为水利突出的薄弱环节,必须列为今后水利建设的重点任务。但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型工程面广量大,工程规模小,管理力量薄弱。在中小型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上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要在继续提升大江大河治理、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同时,要更加重视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切实解决在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不规范、建设管理力量不足、质量安全问题较多、财务管理薄弱等许多问题。针对中小水利工程建设特点,抓紧修订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加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市、县水利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中小型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检查监督和工作业务指导,还要增加水利建设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基层水利建设管理能力。
7、是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安全”之间的关系。工程安全、生产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集中反映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总体要求,工程安全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管理要求,生产安全是严格工程建设过程的管理要求,资金安全是加强工程建设财务管理的要求,我们必须统筹兼顾,切实做到“四个安全”一起抓,并贯穿于工程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围绕“四个安全”,加强思想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稽查监督,严格责任追究,始终保持水利建设安全、文明、清正廉洁的社会形象。
8、是正确处理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的关系。水利建设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在长期的水利建设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的制度,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这些制度规范,这是抓好水利建设管理的基本要求。但是,我们又必须看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的加快发展,水利工程建设的市场体系、建设形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建设管理也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对传统水利建设管理模式和管理规范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推进水利建设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效率优先的作用;必须坚持公平竞争的原则,鼓励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必须坚持精简效能的原则,充分体现政企分开、管理规范,努力建立更有效率、更有活力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机制。
六、加强领导,进一步加大水利建设的组织力度
水利建设是涉及许多方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通力合作,协调推进,保障全省水利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要加强组织领导。在现阶段,水利建设仍然是水利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特别是在当前中央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新形势下,更是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起协调有力、组织有序、管理高效、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主要领导要亲自抓,重点解决水利建设中项目法人组建、地方配套资金落实,以及事关工程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具体抓好项目组织、工作协调、计划安排和检查督促,及时解决好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水利是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各级水利部门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与支持,切实解决好配套资金到位、移民征地拆迁等影响工程建设的主要难题,保证全市重点水利建设的顺利推进。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总结交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客观分析当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水利工程能否长久发挥效益,关键在工程质量。必须严格按照《陕西省农村人饮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及《南水北调水源区保护工程实施管理办法》的要求,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签订工程建设承包合同,实行质量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二是建立“三个统一”工作机制。保证每个工程有充足的技术力量投入,采取了统一勘测设计,统一监督施工,统一检查验收的方法搞好工程建设;搞好工程建设,制定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按照工程资金、建设、管理思一体化思路进行实施水利工程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建设管理工作难度大。能否使水利工程持久发挥效益,关键是建立产权明晰、责权统一、管理到位、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加强行业管理,发挥行业优势,下大力气抓好工程管理工作,认真解决重建轻管理问题,积极探索管理工作新途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工程管理走上正规化、标准化、制度化发展轨道,实现工程良性循环。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第八次党代会和全国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十五”以来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客观分析当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水利工程能否长久发挥效益,关键在工程质量。必须严格按照《陕西省农村人饮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及《南水北调水源区保护工程实施管理办法》的要求,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签订工程建设承包合同,实行质量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二是建立“三个统一”工作机制。保证每个工程有充足的技术力量投入,采取了统一勘测设计,统一监督施工,统一检查验收的方法搞好工程建设;搞好工程建设,制定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按照工程资金、建设、管理思一体化思路进行实施水利工程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建设管理工作难度大。能否使水利工程持久发挥效益,关键是建立产权明晰、责权统一、管理到位、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加强行业管理,发挥行业优势,下大力气抓好工程管理工作,认真解决重建轻管理问题,积极探索管理工作新途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工程管理走上正规化、标准化、制度化发展轨道,实现工程良性循环。工程建设必须注重建设效果,把工程建设的成效能否真正为项目区群众服务,作为衡量建设成败的唯一标准。在建设中必须坚持“四结合”:一是坚持与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相结合;二是坚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三是坚持与农民增收,提高生活水平相结合;四是坚持与项目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的效益和效率,是水利工作的一条生命线。我们一定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的城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