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经贸局经济社会管理发言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召开的第一个专题性、全市性、高规格、大规模会议就是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动员大会,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对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树立*新形象、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高度重视,也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对营造优质发展软环境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刚才,永生同志宣读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祖林市长就如何搞好我市软环境建设作了安排部署,市级5个部门作了服务承诺,相关部门签订了责任状。
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从加快建设现代*的高度,切实增强优化发展软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一手抓硬环境建设,一手抓软环境治理,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采取了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精简行政审批项目、开展民主评议机关作风、实施效能监察等许多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的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与周边和发达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广大客商和各类企业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刚才祖林市长列举的种种问题,就说明我市软环境建设与实现追赶型、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与实现富民强市的目标不相吻合,与加快建设富强*、活力*、文化*、生态*、和谐*的要求不相匹配,与把*建设成为经济景气指数高、文化特色浓、人居环境好、投资环境佳、社会安定和谐的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有强烈反差。市内外、省内外反映,发展环境不优、工作作风不实、行政效能低下,已严重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顽症不除,客商难留;恶习不改,形象难树;环境不优,发展无望。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到了非抓不可、非抓好不可的时候了。全市上下必须从实现大跨越、谋求大发展、建设现代*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软环境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一)优化发展软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目前,*加快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形势越来越紧。在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已经从20*年的第28位下降到了20*年的第53位,城市综合竞争力仅列第17位。20*年,我市gdp、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1393.69亿元和133.1亿元,而同处西部的成都已达3324.4亿元和286.6亿元。可以说,我们前面的标兵越来越多、越来越远,后面的追兵越来越少、越来越近。对此,我们可能不甘心,却不能不面对;可能不服气,却不能不承认。千道理、万道理,加快发展是硬道理,是最大的政治。而加快发展,当务之急是要针对*实际,下大力气、出狠招子,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消除中层“梗阻”基层“板结”现象,千方百计抓好软环境建设。只有营造好的环境,发展才有根可植、有基可固,才能使一切创造财富的要素聚集到发展上来,才能不断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把软环境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最佳切入点、最佳结合点、最佳着力点,营造优质一流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优化发展软环境,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机制转换、社会转型和公民转性的关键时期,*也正进入经济发展势头好、机遇多、氛围浓的黄金时期。但是,由于旧的经济运行规则尚未完全打破,新的经济运行规则又没有完全到位,致使我们一些部门全局观念不强,部门意识很浓,长期跳不出计划经济和“左”的框框;群众观念不强,官本位意识很浓,不替群众着想,不为基层排忧解难,同样的政策、同样的事情、同样的项目和投资条件,外地能办、能上,到了他们手里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但又不想办法“怎么才能行”责任观念不强,权力意识很浓,诿过揽功,逐利扯皮;服务观念不强,老爷意识很浓,重收费、轻服务,群众和客商不跑上三、五趟不办,很容易的事情也要过“五关”、斩“六将”,不能及时高效地为群众办事。这些现象极大地损害了群众利益,与加快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优化发展软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主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执政为民思想的具体体现。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始终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工作标准、把服务群众作为第一职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坚持把便民、利民、惠民作为首要工作目标,不与民争利,不与民抢功,努力让广大群众共享现代*建设发展的成果;坚持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真正做到高效率、快节奏,召之即来,来之能办,办之能成,无条件、无阻力、无障碍地为基层服务、为百姓服务,形成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的良好风气。
(三)优化发展软环境,是扩大招商引资的有效保证。机遇选择环境,环境带来机遇。谁能抢先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谁就能吸引更多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谁就能集聚更多的生产要素,谁就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软环境建设更多的是人为的、主观的,不受地理区位、发展水平的影响,即使是欠发达地区,也完全可以在软环境建设上抢先一步、快人一拍、高出一筹。目前,全国各个城市的招商引资力度非常之大,都在竭尽所能创优环境,增强对投资者、资本、项目的吸引力。近年来,*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去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3亿美元,实际利用市外到位资金突破300亿元。但是,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甚至与西部较发达的省会城市相比,我们招商引资的成效都十分有限,其根本原因是创业环境特别是软环境不佳。在现有条件下,我们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就是招商引资,这是无需争论、议论、讨论、评论的事实。全市上下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只有种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全力打造一流软环境,为实现招商引资更大突破奠定基础和条件。
(四)优化发展软环境,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区域竞争归根到底是环境竞争,特别是软环境的竞争。随着国际国内经济格局的变化、国家宏观调控的强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区域之间的竞争已经从比区位、比资源向比环境、比服务转变。区位不能移动,但完全可以提升。发展软环境是一个城市品牌、形象、素质、实力的综合体现,是反映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好的发展环境特别是软环境,对内能产生凝聚力、向心力和驱动力,对外能增强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有赖于发展软环境不断优化,有赖于创造一片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投资者创业兴业、外来人员乐而忘返的热土。只有做到政务环境高效廉洁,服务水平高、审批环节少;法治环境有规有矩,投诉有渠道、解决有途径;生活环境安全方便,人居环境佳、社会保障全,*才可能成为让群众、投资者、企业满意的极具吸引力和聚集力的城市,*的城市竞争力才会不断得到提升。
总之,软环境就是生产要素,就是最宝贵的发展资源,就是一个地区的形象。建设软环境就是抢抓机遇,抓软环境就是抓发展。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我们的软环境现状,牢固树立“不抓软环境就是失职,抓不好软环境就是不称职"的观念,增强忧患意识、紧迫意识和责任意识,从事关现代*建设大局的高度,进一步解放思想,严字当头,超常用力,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把*大地打造成为民、利民、便民的福地和亲商、护商、安商、养商、富商的宝地。
二、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全力营造经济社会发展一流软环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的软环境建设,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整风”的精神、“三讲”的办法,着力解决我市软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优化我市的政治舆论环境、政策扶持环境、社会服务环境、法治管理环境和人文道德环境,努力打造中西部乃至全国“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和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地区。
(一)紧跟时代要求,着力营造团结奋进的政治舆论环境。加快现代*建设,首要的是凝聚人心,弘扬正气,塑造思想统一、精神振奋的政治舆论环境。一是要强化大局意识。当前,加快发展就是*的大局,也是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自觉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把思想统一到“一切着眼于发展、一切服务于发展,用发展凝聚人心、用发展破解难题、用发展为民造福、用发展创建事业”上来。二是要掀起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热潮。没有思想上的跨越,就不可能实现*的大发展、快发展。要坚决打破一切保守的思想、僵化的观念、惰性的意识和安逸的心理,牢固树立海纳百川、开明开放的胸怀,以观念的更新推动工作的突破,以理念的提升带动开放的扩大;着力破除因循守旧、养尊处优、四平八稳的思想意识,着力破除无所作为、不思进取、看摊守业的平庸观念;着力破除阻碍发展的一切条条框框和陈规陋习,增添有大追求、干大事业、谋大发展的勇气和魄力,敢想、敢闯、敢干,勇于承担风险和责任。三是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各级领导干部要有“为投资创业架桥铺路”的胆量,为“投资创业排忧解难”的气量,为“投资创业保驾护航”的度量,始终保持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始终保持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危机感。特别是对承担的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及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等工作,要压力责任一齐上身,动力措施同步到位,确保各项任务扎实推进、如期完成。要坚持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培养、锻炼和选拔干部,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凭德才定位子,热情鼓励创业者,大胆启用开拓者,积极支持改革者,正确对待和宽容失败者,严肃整治空谈误事者。
(二)实行放水养鱼,着力营造宽松优惠的政策扶持环境。政策的威力是巨大的,政策的潜力是无穷的。政策环境直接关系*开放的水平和进程。政策不优,环境难优;政策不活,经济难活。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吸引资金、技术、人才和项目的重要前提条件和切实保障。*要实现大发展、新跨越,必须着力打造开明优惠的政策品牌,在政策环境建设上有大动作、大突破和大改善。一是要研究吃透、用好用足政策。坚决克服“没有政策等政策、有了政策等意见、有了意见等经验、有了经验等扶持”的思想,积极主动争取政策支持,用活用足政策给我们留下的空间,最大限度挖掘政策的“含金量”。二是要切实推进政策创新。坚定不移地鼓励大胆探索,支持敢试敢闯,做试验的文章,做创新的文章,做落实的文章,研究制定具有突破性的鼓励政策,使*大地成为吸引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的“洼地”。坚持“非禁即准”的原则,把执行法律的规范性与坚持从实际出发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各级领导干部要成为善于运用法律条文促进*发展的“高手”,而不是僵化套用法律条文甚至有意设槛阻碍*发展的“专家"。要确立这样一个原则,只要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社会民生,什么方法管用就用什么方法;只要不搞环境污染和精神污染,什么都可以干。提倡这样一种精神,凡是政策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可以大胆试行;凡是外地成功的做法,都可以大胆引用;凡是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条条框框,都允许突破。倡导这样一种风气,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允许在探索中有失误、不允许无所作为,在干中积累经验、在干中完善政策。三是要加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下大力解决政府管理“缺位”、“错位”、“越位”的问题,改变管得过多、管得过死、管得不当的状况,按照放活基层、给足政策的要求,坚持只要有利于发展,就坚决落实到位;只要政策允许,就坚决放权到位,做到思想上放胆,工作上放手,政策上放宽,机制上放活,激发基层发展的活力和内生动力。要以发达地区为参照系,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入手,清理部门条规,清算收费项目,清查审批事项,切实把审批减到位,环节压到位,收费降到位,把*打造成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审批最少、收费最少、耗时最少的城市。四是要政策落实到位。好的政策,如果得不到有效地贯彻执行,就成为一纸空文。我们必须打破部门“棚架",对出台的各项政策和规定,要增加透明度,承诺的优惠条件一定要兑现。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只能放宽,不能收紧,只准做加法、乘法,不准做减法、除法。决不允许从部门利益出发,随意截留和“贪污”,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阳奉阴违、明拖暗抗、我行我素、顶着不办。
(三)加强制度建设,着力营造便捷高效的社会服务环境。优质服务,功效无限。服务环境是软环境中的硬支撑,突出体现着党政机关、公务人员的精神面貌、办事效率和工作水平,是影响我市发展环境的重要因素。要按照“三最三严”的要求,大力推行立即办、主动办、上门办、跟踪办、公开办的“五办”作风,最大限度地变管制为放开,变审批为鼓励,变收费为服务,做到主动服务不推诿、协调服务不扯皮、高效服务不拖拉、廉洁服务不设卡。一是要简化办事环节。以效能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流程,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办事效率,推进机关工作全面提速,彻底改变“群众跑来跑去,领导批来批去,部门转来转去,开会议来议去,最后问题还是哪来哪去”的状况。整合部门职能,明确部门职责,坚决杜绝部门之间工作相互推诿扯皮现象,确保机关管理环环相扣、紧张有序,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实现办事提速增效,服务创优争先。二是要全面推行首问首办责任制。凡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的同一行政审批事项,必须明确一个主办部门,申办人或申办企业只需到主办部门递交相应的申请材料,由主办部门按照“一家受理、转告相关、联动审批、限时完成”的要求,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审核、统一回复、统一发证,避免交叉审批和重复审批。三是要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把服务内容、规定条件、所需手续、收费标准、办事时限、办事程序、办事人员等内容予以公开,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今天的会议后,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的“一把手”要在《*日报》、*电视台和*人民广播电台“春城热线”上公开亮相,作出公开承诺,并将姓名和联系方式一并公布,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四是要全面推行“一站式”办结制。围绕把便民服务中心变成老百姓心中满意的中心的目标,按照“应进必进、进必授权”的原则,彻底改变在中心挂号、在部门办事的“体外循环”模式,做到人进中心、公章进中心、值班领导进中心、所有手续进中心,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真正做到进入无条件、审批无阻力、程序无障碍、结果无否决。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完善网上审批制度,逐步实行网上办公。五是继续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实行“阳光政务”,增加透明度,扩大群众对政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杜绝“暗箱操作”,切实解决政务公开质量不高、流于形式、只公开办事程序不公开决策过程、只公开一般政务不公开重大事项等问题。定期向社会有关政策、发展规划、经济运行等方面信息,开展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四)坚持依法治市,着力营造公正廉明的法治管理环境。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公正廉明的法治环境是经济竞争的软实力,也是打造一流发展环境的重中之重,必须把建设法治管理环境作为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的重要内容来抓。一是要推进法治*建设。强化法治理念,健全法治体制,完善法治程序,大力倡导热情执法、灵活执法,坚决反对冷漠执法、机械执法;大力倡导公正执法、廉洁执法,坚决反对恣意执法、借法谋利;大力倡导综合执法、限权执法,坚决反对越权执法、各自为政;大力倡导依法执法、主动执法,坚决反对执法违法、行政不作为。对违法乱纪、知法犯法的典型案件,一经查实,依照党纪国法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二是要加强治安环境建设。治安环境是建设良好法治环境的基本前提。要充分发挥司法机关惩治犯罪、维护稳定、创造公平、促进发展、构建和谐的职能和作用,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完善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继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抓好企业周边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专项整治,依法严惩破坏社会秩序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让广大群众称心、安心,使投资者放心、舒心。三是要为市场主体保驾护航。以服务投资为目标,平等保护所有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严厉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和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各种行为,认真解决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等问题,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规范行政行为,做到有权须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必追究。规范对各类企业的检查行为,杜绝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随意检查、重复检查和多头检查。实行执法检查预告制和检查登记制,压缩涉企检查次数,着力从制度上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等问题。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对一般违法违规行为实行“首违不罚制”,拒不改正的再实施处罚。积极推行查处分离,全面落实罚缴分离。注重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遏制、预防和减少犯罪,加大对金融诈骗、偷税骗税、逃汇骗汇、非法集资、侵犯知识产权等案件的打击力度,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保护企业和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做到“你投资我服务,你发展我开路,你有难我帮助,你受益我保护”,千方百计为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
(五)提高全民素质,着力营造文明和谐的人文道德环境。软环境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问题。要围绕软环境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代表*形象”成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一是要全力打造诚信*。诚信是政府取信于民的基础,企业发展的生命,个人立身的根本,更是*未来的依托。*只有树立了良好的诚信形象,才有可能招大商、引大资,实现大跨越。要把诚信作为立市之本、兴市之基,构建以市场准则为基石、制度健全、手段完备、调控有力、治理有序、覆盖广泛的社会信用体系,切实提高政府的公信度和企业、个人的信誉度,努力做到政府讲公信、企业讲守信、公民讲互信,靠诚信凝聚商气、提升人气、弘扬正气。各级各部门要带头讲诚信,凡是承诺的事项,都必须不折不扣兑现到位,决不允许朝令夕改、言而无信。进一步加大失信惩戒的力度,建立健全“诚信受益、失信惩戒”的工作机制。二是要全力打造文化*。经济是城市的形,文化是城市的神,经济与文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坚持以人为本方针,贯彻以德治国思想,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特别是要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快文明城市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积极开展和谐单位、和谐企业、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调动全民的积极性,激发群众的潜能,让一切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充分涌流起来。三是要全力打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按照“三高”、“三化”、“三精”的要求,围绕“四创两争”工程,搞好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开发、管理、经营,在精细化、人性化上多做文章,完善城市功能,彰显城市特色,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以优美舒适的环境为载体,吸引客商到*投资兴业。通过打造法治*、平安*、诚信*,建设和谐*,实现“培养一流的市民素质、打造一流的城市环境、构建一流的社会秩序、创造一流的服务水平”的目标。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软环境建设尽快取得成效
实现发展软环境的根本好转,必须把软环境当成硬任务,用硬措施治理软环境,以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抓好各项任务措施的落实。
第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软环境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动真碰硬的工作。为了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已成立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由我担任组长,祖林、远翔、杨宁、永生、黎明、建伟等领导同志担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全市软环境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拥有对干扰和破坏软环境行为的查处权,对违规违纪人员的处理权,干部任免的建议权,对各种收费、罚款、检查、评比的规范权,对有关单位涉及软环境问题的协调指挥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纪委(监察局)。今天会后,市领导小组将派出指导组,分赴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督促检查,指导工作。各地、各部门要根据自身实际,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和办事机构,“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一级抓一级,“一把手”抓“一把手”。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成员要主动抓好分管部门的软环境建设,人大、政协机关要各司其职,大力支持,切实形成“党政统一领导,纪委统一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广泛参与,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第二,要加大查处力度,坚决清除各种危害软环境建设的不良现象。整治软环境,必须拿出硬招子,处理到人头。全市上下必须形成这样的共识,就是“谁损害*形象,谁破坏*软环境,谁就是跟全市人民过不去,每个人都决不答应!”我们要着力建立这样的机制,就是“管不住大盖帽,就要摘掉乌纱帽”,“掌不好印,就不要掌权”,“谁砸*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各地、各部门要广泛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末位淘汰、引咎辞职、违规离岗、一次投诉查实下岗、重要岗位换岗交流等行之有效的办法,使每个机关干部和执法执纪人员都感到有压力、有动力。市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通过明察暗访、接受投诉、无记名测评、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加强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责成有关单位限期纠正,并进行跟踪督查。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用足用好市委、市政府赋予的权力,敢于动真碰硬,对各种损害软环境的行为,都要坚决打击,决不手软,切实做到治得准、治得狠、治得稳。治得准,就是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为准绳,不偏不倚,不枉不纵;治得狠,就是要依法依纪从严、从重、从快处理,使顶风违纪者刻骨铭心,脱皮掉肉,感到无地自容,无处立足;治得稳,就是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不能虎头蛇尾,时紧时松。对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诺不践、不听招呼的,其直接责任人一律实行先离岗再处理,并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对典型案例,要向社会公开曝光。通过整治,起到查处一个、教育一片、震动一方的效果,促进软环境状况的根本好转。
第三,要搞好协调配合,切实形成软环境建设的整体合力。软环境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必然会涉及到利益格局的调整,甚至会敲掉一些人的饭碗,掐断一些人的财路,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阻力。要使这场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必须配套联动,形成合力,打好总体战。各部门、各单位要牢固树立*人民的根本利益高于一切,加快经济发展重于一切,提高广大群众生活水平急于一切的观念,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领导力度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要加强协调,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不留死角。在纵向上,市级各部门与县(市)区和乡镇要做到协调一致,三级联动。在横向方面,各部门、各单位要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支持,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单位做起,不能推而不动,互相掣肘,互相埋怨。长期以来,各级机关包括直管部门为*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必须进一步明确,*是*人的*,是绝大多数*人繁衍生息之地。*的兴旺发达,是这块土地上的每个部门和每个人生存发展的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各级机关、每个同志都要牢固树立“*发展我发展,我与*共兴衰”的观念,正确处理好条块关系,始终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积极主动地服从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当然,软环境建设,决不等于就不需要依法办事,就可以为所欲为,胡作非为。我们反对的是态度蛮横、方法简单,说大话、狠话、硬话、狂话,挫伤群众和投资者积极性的现象,我们痛恨的是向企业和群众乱开口、乱伸手、吃拿卡要、敲诈勒索的行为,我们查处的是随意执法、执法犯法、贪赃枉法的害群之马。执法机关和单位,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据实行事、依法办事、规范执法,各级党委、政府要大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个规范、文明、有序的环境,才能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四,要突出长效管理,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软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必须着眼于长效管理,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一是完善行风考评制度。行风建设成效的好坏,不能只看说得、写得怎样,也不能只看报纸、电视上的形象,归根到底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要由服务对象来评判。今后,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行风考评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下评上”活动,注重动态性、过程性管理,对考评不合格的单位,采取挂黄牌、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措施,并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二是实行举报奖励制度。要采取重奖举报、重罚违纪的办法,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重奖,奖金由违纪单位支付。通过发动群众参与监督,在全市形成对违纪违法行为人人敢抵制、人人敢举报的鲜明导向。三是建立软环境建设档案管理制度。软环境建设办公室对按政策、法律收费和罚款项目多、数额大并且涉及面广的职能部门和行业,要设立软环境建设档案;对民意调查、受理投诉、违纪违规问题的查处等情况,也要进行分类排队,建立个人执法档案,作为对执法人员的考核、奖惩、任用的主要依据。四是建立软环境建设情况通报制度。市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举行新闻会或情况通报会,通报软环境治理情况,表彰先进典型,公开曝光反面案例。市委、市政府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从关心*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踊跃地监督*的软环境建设,大胆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为建设*、发展*、振兴*献计出力。
同志们,软环境建设的战鼓已经擂响。各级各部门要振奋精神,迅速行动,积极投入到软环境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来,把*真正建设成为投资热土和创业乐园,为加快推进现代*建设,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