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经贸局工业创新会议发言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同志们:
一、难中求进,困中求活,近年来我市工业平台建设工作值得充分肯定
1、工业空间布局基本成型。经过发展思路和规划的不断调整,以及20*年的清理整顿,通过“撤销一批、争取保留一批、新设一批”等多种形式,我市工业基地从最多的13个布点,缩减到现在的以*经济开发区和贺村竹木工业专业区为主、以一批工业基地为补充的工业空间布局。规划总面积77.46平方公里(拟保留面积13.71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3600亩;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4555万元。*经济开发区成功保牌,是*市首家保牌成功的省级开发区。基地规划布点,重点围绕城市及省际道路进行布点,充分体现了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的发展理念,体现了积极对接发达地区的现实需求(依托互通口),符合*的实际情况。
2、集聚支撑作用日益显现。共有入基地企业792家。全市189家规模企业,有118家集中在基地。20*年,基地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51.9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达48%,近三年来占比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从可比的角度,*年到20*年,*经济开发区、贺村竹木工业专业区两个园区的工业总产值(*年为8.82亿元,20*年为50.3亿元)年均增速达41.65%,比全市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21.1%高出20.55个百分点,基地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全市工业发展速度。同时,基地的税收贡献度也在不断放大,20*年实交税金7363万元。
3、开发建设机制不断创新。开发模式不断创新,主体结构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从最初的市政府主导型,到现在的市乡镇主导型、市镇村三级联动型、镇镇及企业合作型等多种开发模式,具有较强的活力。融资方式不断创新。从依赖向市财政借资,到更加注重市场化运作,如以商补工、集镇开发筹资、引导村级或企业自有资金投入、基础建设民间垫资、银行贷款等多种,融资渠道得到多方扩展。
4、基地建设氛围日趋浓厚。乡镇、街道在基地建设中工作积极主动,主要领导和一批干部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推进基地建设上,全力开展各项工作,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经济开发区在实践中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强战斗力的干部。各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协同配合,服务基地建设,市规划建设局在编制基地规划、国土资源局在土地征收、经贸局在基地管理及入园项目服务上都给予了帮助和支持,努力提高服务效率。尤其是当地农民,在享受到基地建设带来的家门口打工、闲置房屋出租等各种实实在在的好处后,立场和观念也在慢慢发生变化,从最初的抵触、阻挠,到逐渐给予支持。虽然,现在也发生小部分农民阻拦征地的情况,但出发点已发生明显改变,不是不支持基地建设,而是想得到更多的经济补偿,或者是出于环保问题等。我们在原则性问题上不能让步,但群众的这种心态是可以理解的,只要做细思想工作,运用较好工作方法,许多问题还是可以处理好的。如四都镇在基地开发建设中,砍伐了大量桔树,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是农民的摇钱树、养老树,难度可想而知。但四都镇能做到平稳操作,主要是做法得当,组织党员、干部、群众赴具有相似性的种梨大镇武义桐琴镇参观取经,现身说法,让农民认识到家门口办园区,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总体来说,支持基地建设的社会氛围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二、敢为人先,积极超前,发达地区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为研究规范系统的平台建设思路,前几个月市府办专门组织经贸局、开发区、国土局等有关人员赴海宁市、桐乡市学习借鉴他们建设园区、基地的经验。总结他们的做法,包括以前去过的武义县等地做法,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主要有这么五点:
1、规划先导,集群发展。两地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后,乡镇、街道的行政区划面积都较大,重点乡镇多数建有一个工业基地,与市级开发区相互补充。在基地建设中,都以培育产业集群为重点,做到规划先行,立足全市全局,因地制宜,进行园区布点规划和产业功能分区,并且做到产业定位明确。其中,市开发区主以引进外资项目、高新技术项目、较大规模企业为主;重点乡镇基地按照“一区一业”,积极引导市内现有企业、引进的市外企业向基地有序集聚。同时,实施园区品牌战略,努力形成“一镇一品”的品牌效应,走专业化、特色化之路,不断扩大影响力,提高集聚力。像海宁“马桥经编”,提到马桥,就想到经编,说起经编,就想到马桥,区域与产业的知名度高度结合。目前,该功能区已集聚以经编为主的各类工业企业165家,年产值达超40多亿元,吸引了国内外客商在此经商办厂,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经编之都”;像桐乡的濮院镇,以羊毛衫加工为特色,目前已集聚了4000多家企业在该功能区落户,其中羊毛衫企业3000多家,还有武义、永康等地产业特色集聚都非常明显。
2、多元筹资,滚动开发。两地的每个工业基地大多由当地乡镇政府成立独立核算的投资公司,作为开发主体。资金运作上自求平衡,启动初期,海宁市财政不借资金,全部由开发主体自行运作,桐乡市象征性借资,主要也是自行筹资运作。资金来源上,以银行融资、土地出让收益(土地出让收益高于征地成本)、当地村集体土地入股等为主,并适量规划商住开发,“以商补工”。如海宁市,为增强工业功能区的滚动开发能力,除财政给予各乡镇工业功能区土地出让金纯收入全额返回、土地征迁支出5%补助、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贴息补助等扶持外,允许在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在功能区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功能配套的生活服务经营性用地指标,按法定程序公开出让后其收益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3、招商为重,超前推进。两地在开发建设中,都把招商引资摆在第一位置,集中主要精力,主动走出去招商,通过招商大力引进项目,以项目来安排具体开发计划,力求新开发土地与意向项目、具体项目基本同步。换一种说法,就是大的基础配套适当先行,招商引资项目入户与土地征收农民补偿、房屋拆迁基本同步,做到有项目就有土地、有土地就有项目。并敢于踩着“红线”走路,年度用地计划指标,今年不足明年补,言外之意,就是补偿先到,稳定农民,项目先动,加快落地,手续补办,完善程序。据桐乡市经贸局介绍,该市近几年来争取来的用地指标基本上用于还历年“欠帐”。
4、政策引导,集约发展。面对国家加强土地管理、土地制约趋紧的政策大背景下,两地不等不靠,着力在化解土地制约瓶颈上想方设法,务实创新,掀起了大力推进创业中心和建设标准厂房的新高潮,同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原则,专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海宁市20*年新建标准厂房22.3万平方米,大大超过前几年累计数,孵化、培育了大量的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加速做大了基地的产业规模。
5、追求效率,主动服务。两地在服务上都非常主动、规范,效率很高。各乡镇政府都抽调精干力量,专门组成了三支队伍,一支队伍是招商引资专业队伍,保证基地首先有项目进来,以项目定开发方案;一支队伍是土地征迁服务中心,专门服务项目用地的征迁工作;一支队伍是乡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专门服务项目各项手续的办理,整个投资项目,项目业主只要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不需要自已去跑部门。简单说,就是项目业主只要准备好钱、项目书、身份证复印件等相关资料和基本要件外,其他所有的事情(营业执照、房产证、设备补助)全部由服务中心代办,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介入,一条龙服务。在此同时,各相关职能部门对入区企业,新办企业实行程序、收费公开,并联审批,开通“绿色通道”,在全市上下真正形成“亲商、爱商、扶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如桐乡市,在20*年就专门出台了开发区入区企业审批办证服务指南,在规费收取上实行区内优惠政策,该市城建部门去年一年收取的规费从*多万减少到1000万。同时,在税收政策方面也给予一定的政策,但支持的力度逐渐减小。
三、审时度势,准确定位,着力把握好推进平台建设的几个原则
我市目前的工业基地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横向比,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一是征地供地等整体开发进度不快,特别是新开发土地严重不足,客观上受农保田的制约,一时难以推进,主观上部分部门、乡镇领导还存在着求稳怕乱、等靠要的思想。二是部分基地功能布局、产业定位及特色不明显,集聚效应有待提高,特别是乡镇区划调整后,多点布局的倾向性苗头有所抬头。三是项目意识、招商意识不强,招商力量不足,业务不精,力度不大,开发步伐与项目引进没有同步,甚至出现有用地指标而无项目的尴尬局面。四是工业基地融资渠道单一,开发资金短缺,尤其是随着征地成本的不断上升,土地开发成本与出让收益难以平衡,造成资金缺口拉大,滚动开发的良性机制一时难以形成。五是基础配套水平较低,基地对外吸引力不强。六是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发展环境还有待提高和改善,等等。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大家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开拓思路,寻求解决良策。
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做法,根据全省开发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下一步,我市园区建设何去何从?我们认为,我市工业平台建设应着重在“规范提法、适当调整、重点启动、有序开发、加大投入、提升档次、引导集聚、完善机制”上下功夫,重点把握五个原则:
1、继续坚持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发展原则。产业集群化是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形成内生性增长机制和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只有将大量的联系密切的企业在空间上集聚,才有产业的集群发展。目前,在*经济开发区可出让土地不多(现只有65亩存量,待七月批后也只有900多亩)、新开发又受阻,以及其他基地受资金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开发进度放慢的情况下,今年,虎山街道、双塔街道、上余、大陈、峡口、凤林、坛石、大桥等纷纷提出要求开发新建(扩容)工业基地,这个积极性是好的,应该保护。但是否应多点布局,这个问题值得研究。我们觉得,办一个工业基地,需具备的条件是较多的,仅有土地还不行,还要有水、电、排污等各种基本要素,以及多种配套功能、吸引力等问题,更要考虑全市大的发展空间布局。市人大通过的“十一五”规划,我市在产业空间布局上已明确为“一核两区”,这是市委、市政府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重大决策,并已以法定的形式确定下来。所以,从我市目前的情况看,当前并不需要急于大铺新摊子,必须继续坚持在现有的空间布局大框架下发展工业经济,努力做到规划上品位,建设上档次,产业上档次。但对确有需要到基地之外布点的项目,市里也可以采取“一事一议”的方法,按照相对集聚的思路布点项目,坚决不能再走过去那种“散兵游勇式”的到处点火、冒烟的老路。对此,各地都有非常深刻的教训。
2、继续坚持项目为先、注重效率的发展原则。基地建设的成败,最终的评价标准是效益,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因此,在开发建设中,各开发主体要紧紧抓住项目不放松,以招商引进项目为生命线,坚持以项目来推进开发,更加注重效率的提高,重点是提高干部精力的投入效率、土地快征快批的效率、资金投放使用的效率。围绕项目推进,力争在干部精力、土地征迁、基础配套、项目引进、建成投产等多个重要环节实现良性互动,促进滚动开发,推进基地健康发展。
3、继续坚持突出重点、分级办园的发展原则。分级办园模式,是市情所决定的。当前,市里支持的重点只能是*经济开发区。我市财政还是吃饭财政,有限的资金只能用在“刀刃”上。在这样的条件下,办工业基地,更需要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多元化分级办园模式,市里无法改变。因此,已明确布点市级工业基地的所在地乡镇、街道,抓好开发建设就是你们的重要职责,虽然市里也要给予一定的支持,但必须自我加压,不等不靠,市场化运作,多种途径筹措开发建设资金,力求自我平衡,全力推进开发建设;其他乡镇工业功能区所在地乡镇,可根据招商引资的项目落实情况,按照规划实施有序开发,但市时暂时不给支持政策。
4、继续坚持强化规划、特色兴园的发展原则。有特色,才有竞争力,才有生命力。我市各个工业基地都有自己的产业布局规划,明确了产业定位。但是,从现状看,基地产业布局仍较乱、较杂、较多,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基地产业特色。更为严重的是,在项目落户基地时,也没有很好的遵循产业规划去引导项目落地,各自为战,分头招商,分散入户,基地产业集聚度不高,规划形同虚设。因此,要切实坚持特色兴园的原则,按照基地产业布局规划,做到分头招商,统一落户(工业项目协调审议制度),引导工业项目有序进入对应的基地,促进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条,增强协作分工,把工业基地办成精品基地、专业基地、特色基地。同时,要把地方文化融入到基地建设当中,切实提高基地的文化品位。
5、继续坚持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互动的发展原则。工业化与城镇化是一种相互促进、耦合联动、互为因果的关系,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城市化是工业化的载体。工业基地建设,为集镇建设带来商气和人气,集镇建设为工业基地提供服务和人力资源。因此,两者不能孤立推进,要同步实施。我市工业基地建设现状,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服务设施配套水平太低。在推进*经济开发区建设中,要从城市建设的大局中去把握开发区的建设,努力做到功能相互配套,把*经济开发区逐步建成一个工业新城,进而推进城市发展。市级工业基地所在地乡镇,要把基地建设作为集镇建设的一个重要组团,切实提高资源(包括水、电、路、教、文、卫等)的共享度,在做大基地的同时,提升集镇的建设水平,努力推动基地开发和集镇建设协调、互动发展,谋求双赢局面。
四、克难攻坚,争先创优,全力推进我市工业平台建设
今年1-6月,市级工业基地共新开发土地623亩;新出让土地304亩;完成基础设施投入5839万元;新入园企业39家(其中市外投资企业21家);开工建设企业16家;工业招商到位资金19828万元,其中市外资金14180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34亿元,工业入库税金3587万元。从报表反映来看,熟地储备严重不足,入园企业明显偏少,与基地所肩负的发展任务相比,与我市实现“跻身全国两百强,打造实力*”的目标相比,其工业经济的主战场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挥。下一步,必须紧扣六个重点环节,力求有新进展、新突破:
1.规划先行,在工业平台空间和产业布局上力求有新优化。一是优化空间布局。由市经贸局负责,抓紧组织编制*市工业平台发展规划,录制工业平台情况招商光盘。我市工业平台空间布局,具体分为三级,其中*经济开发区和贺村竹木工业专业区(分贺村片、清湖片、虎山片,电光源基地同时纳入虎山片)为重点开发区块,*消防器材基地(分淤头片、新塘边片)、*机电基地(四都)、*纺织服装基地(双塔)、*竹加工基地(峡口)为支持开发区块,上述“二区四基地”统称为市级工业基地,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平台,市委市政府给予配套政策。同时,可考虑在长台、石门、凤林、坛石、大陈等镇域内规划预留部分工业功能区,作为我市今后工业发展的战略性规划预留用地和大工业项目承接地,视开发情况待条件成熟后适时提升为市级工业基地。工业平台之外区域,除重点骨干企业以及盘活利用存量工业用地外,原则上不准布点新的工业项目。今后,市级工业基地扩容,或新增市级工业基地,必须报经市委、市政府批准。二是优化产业布局。总的原则是以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为目标,一个基地(片区)的产业布局最多不超过三个,并明确一至二个主导产业。产业布局定位后,进一步细分产业功能区,以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产业集群布局(具体见附件)。
空间与产业布局两大规划确定后,各开发主体要按符合“三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集镇规划)的要求,立足长远,抓紧做好“三规”修编工作。同时,进一步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进行有序开发建设,未经市委、市政府批准不得擅自变更。对随意变更规划或不按规划实施的,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强力招商,在项目引进上力求有新突破。不断招商引进项目,是基地建设的生命线。我市目前的现状是有用地指标,缺少项目(根据市国土局提供的数据,20*年,预测可用地指标6000亩,今年53个重点工业项目仅需新使用土地指标640.54亩,用地指标还有很大的空间。只要有项目,选址不是在农保田,项目就可以落地)。有了项目,开发建设的规模才能放大,档次才会提高,信心才会增强。要把以基地为平台的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来抓实抓好,在方法上力求有所创新:一是落实招商队伍,做到有专人招商。*经济开发区已成立招商科,开展专业招商。其他市级工业基地还没有专门的招商队伍,必须抓紧组建,明确3—5人和一名领导负责,组建专业招商组,明确任务和考核,专门抓招商,并保证工作时间。二是加强产业对接,做到有项目招商。各个工业基地都要突出产业招商,结合产业布局规划,找准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抓紧包装出一批高质量的招商项目,上报市园区办,统一整理汇编成基地招商项目指南,实行分散招商、统一落地。三是加快征地供地,做到有地招商。综合考虑土地性质不是农保田、可即期开发,符合产业需求、能尽量满足产业布局要求,开发速度力求快,土地对项目有吸引力等四个因素,今年,把贺村竹木工业专业区清湖片龙飞路小区和毛塘小区(1500亩)、虎山片沿48省道电光源基地(700亩)、贺村片银碓山(360亩)和*纺织服装基地(280亩)、*经济开发区区划调整出来的部分土地(930亩)五个点作为市级重点启动区,采取市财政部分借资、开发主体市场化运作等一系列强力措施,全力推进开发,加快熟地储备,尽量满足发展的用地需求。*经济开发区要在明年建好连接江东区和跨江区的大桥,规建局要将鹿溪北路向城北区延伸工程列入明年重点工程计划,并抓紧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其他各开发主体要安排足够的人力、财力,不拘一格,千方百计,扎实做好各项开发工作,务必在年内拿到较多熟地。四是明确重点地区,做到有目标招商。要面对全国,立足省内,分析排查,列出一批我市产业招商的目标市场(如温州的机电、嘉善的竹木加工等),组织力量,主动出击,重点突破。必要时,市里将在目标市场组织开展一些特色产业招商推介会,加大宣传力度,全力营造氛围。通过多方努力,积极引进一批高质量的项目,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产业档次,做大产业规模。
3、注重征迁,在基础配套建设上力求有新提速。土地征迁快不快,关键是要处理好农民的关系,稳定农民。尤其是有些项目用地涉及到基本农田,更要注意这点。既要胆大,又要心细,循规蹈矩,只会与发达地区拉大差距。海宁、桐乡在工业功能区大规模建设中,他们为什么敢于突破,重要的一点就是尽量处理好农民的关系,以稳定推动发展。要加强对项目、意向落地与供地能力的关系分析,按照适度超前原则,提前一步做好需用土地的补偿和房屋拆迁工作,一有具体项目,就加快进行土地平整,以缩短供地时间,减少时点上的资金供应量。各基地都要按照责任书明确的计划数,做好土地开发工作。同时,要引导、调动多方积极性,鼓励、支持各类主体投资建设标准厂房,对用地规模小的项目,逐渐引导租用标准厂房,加快项目落地速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做好基地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经济开发区要抓紧做好江东区四期和城北区200亩启动区的开发前期工作,实施园区排污总管到须江的贯通工程,建设部分公建区。其他市级工业基地要根据发展的需要,继续以打路框为主,进一步拉开开发框架,今年新建12.2公里的路框(贺村竹木工业专业区7.7公里、淤头2.5公里、四都2公里);要量力而行,做好园区内水、电,排污、生活设施等基础配套建设,不断完善功能。
4、市场运作,在资金筹措上力求有新途径。从今天交流的情况看,大家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缺资金。没有钱,确实办不了事。但钱从哪里来,需要好好动一动脑筋。市里将统筹考虑,对市级重点启动区块给予资金支持,各重点启动区块要抓紧提出开发建设计划(包括项目规划)和筹资方案,市财政局和经贸局联合审核后,报市政府审批。但同时,更需要大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总的原则是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力求自我平衡。下一步,可以从这么五个方面去想办法:一是向集镇开发融资。工业基地建设带动了集镇的人气、商气,要借此机会,加大对集镇的开发建设,完善集镇功能,提高集镇土地增值率,实现集镇建设和工业基地发展良性互动,增强融资能力。二是探索利用村集体及农民的土地补偿款参与基地建设。要推广贺村及外地做法,大胆鼓励、支持以村集体或村民小组为单位,集中征拆补偿款,借资给基地,给予农民固定的收益返还(如不高出1分利),减少即期开发的现金投入量。三是积极探索利用企业资金。引导业主提前汇入部分土地款。四是吸引民间资金、公共资金参与公用设施建设。鼓励、支持经济主体,包括部门、企业、当地村集体、居民个人,或独立或合作,来建设基地的公用设施。五是结合省里的饮用水工程、生态园区治理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各级各部门积极对接包装项目,以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在对内考核时视同招商引资业绩。
同时,对市财政已借出的启动资金,市财政局、审计局要联合进行财务审计,包括以后新借的资金,都要确保封闭运行、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发现有挪用资金、改变资金用途、工程违规发包等情况的,视情节轻重,对主要及主管领导要追究责任。
5、完善政策,在开发效益上力求有新增长。按照集中资金、重点扶持的原则,进一步梳理市级工业基地政策体系,用好有限的政府资源:一是对新落户市级工业基地的工业项目,必须符合基地产业布局规划,达到投资强度、落实土地2个月之内开工建设、2年内建成投产,方可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进入*经济开发区的工业项目,继续执行《*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到*市特色工业园区投资的若干政策》(江政发〔20*〕63号);进入其他市级工业基地的工业项目,统一执行《*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到江贺工业走廊投资的若干政策》(江政发〔20*〕89号),其中,废止土地政策中“一般控制在每亩4万元以内”的条款。二是鼓励支持建设标准厂房。各类投资主体在市级工业基地(含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内新建标准厂房用于出租的,按标准厂房建筑面积给予10元—30元/m2的一次性补助;所缴纳的营业税、房产税留市部分,市财政三年内给予全额补助。三是加大市财政对基地基础建设的支持。除对市政府明确的重点启动区给予安排启动周转金外,对各市级工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按实际投资额的2%给予财政补助;有条件的,报经市政府批准,可安排一定比例的生活服务经营性用地,按法定程序出让后其净收益专项用于补助基础设施建设;市级工业基地开发主体包装项目报批的土地,其土地报批费用省、*市部分先行缴纳,地方收取部分可在土地出让后十日内补缴,涉及的行政性规费免交;具体实施项目涉及的行政性规费从低收取。
6、加强指导,在服务效率上力求有新提高。市园区办(设在经贸局)作为全市工业平台开发建设日常管理协调机构,要整合局内部现有人力资源,配强园区办力量,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强化工作考核和督查通报,强化定期分析,在数字的准确性、对策建议的针对性上再下一番功夫;每年初要排出各市级工业基地的开发重点,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市工业项目审议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审议协调制度的作用,严格按照《关于建立市工业项目审议协调制度的通知》(江政办发〔20*〕166号)进行审议协调,引导工业项目按产业布局规划有序分布。对进入市级工业基地的项目要求在七个工作日之内完成审议。市国土部门要加强对园区、基地供地能力和项目用地需求的动态分析,及时提出开发建议,努力做到开发与招商双同时,切实提高各市级工业基地的开发效益。市级工业基地开主体都要建立专职项目招商组、土地征收服务组和项目服务组,强化项目招商,并为落户项目提供土地征收报批、项目立项、工程报建等各项手续全程服务。同时,市发改局、经贸局、规建局、国土局、工商局、环保局、质监局、林业局、水利局、卫生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依据市工业项目审议协调会议纪要精神,办理相关手续,除特种行业外,取消互为前置条件,简化程序,并联办理,真正畅通绿色办事通道,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创造一流的投资创业环境。
同时,要树立和谐建园的理念,更加关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做到符合一批,参保一批;更加关注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由基地开发主体买单,进一步加强对失地农民的素质培训,帮助推荐到企业就业。多方努力,努力让当地农民更加支持基地建设。
总之,*经济实力重点在工业,工业的更快发展关键在基地,基地的加快建设靠大家。工业平台建设是一项综合性课题、难题,各位会后一定要静下心来,进一步统一思想,上下合力,创新举措,强力推进,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抓得更深、更细、更具体、更专业,深入贯彻市委十一届第十六次全会精神,全力推进平台建设,为我市“跻身全国两百强、打造实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