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和谐社会文明教育发言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和谐社会文明教育发言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和谐社会文明教育发言

一、把握内涵,提高认识,自觉承担构建“和谐*”的历史重任

1、深刻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从20*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到20*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再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较为系统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对执政方略的进一步完善,对经济社会发展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只有社会和谐,经济才能发展,文化才能繁荣,人民才能幸福。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党肩负的神圣使命,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从历史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的要求部署上来,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尤其是要纳入即将制定的*“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使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自觉承担起建设“和谐*”的历史重任。

2、全面把握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崇高理想。我国历代仁人志士提出的“小康”、“大同”、“太平”、“仁爱”、“平等”、“和为贵”等美好形态,无不打上了“和谐”社会的烙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极的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心情舒畅、生活幸福,切实从多方面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按照这一要求,一个和谐的**8应该是经济发展又快又好、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应该是蓝天碧水、清新宜人、环境优美的应该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应该是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诚信友爱、和睦相处的;应该是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构建和谐社会,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既是很长的历史过程,也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的实际出发,全面把握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加强调查研究,经常分析社会建设状况,不断深化对构建和谐社会规律性的认识,全面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本领,抓住重点环节,解决主要矛盾,努力建设繁荣富强、文明和谐的新*。

3、切实克服影响构建“和谐”的模糊认识。构建“和谐”,是我们将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和*实际紧密结合的具体举措,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正确领会,科学把握,努力克服影响构建“和谐*”的一些模糊认识。一是片面理解,顾此失彼。构建“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不能据此片面地理解只要经济上去了,蛋糕做大了,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更不能一讲到构建和谐社会,就放弃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抓发展第一要务。实践证明,没有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仅经济发展最终难以持续,而且社会难以和谐,*的大局也难以稳定。因此,构建“和谐*”务必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正确认识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坚持经济发展是“和谐”,社会进步也是“和谐”;开拓创新是“和谐”,社会稳定也是“和谐”;改革发展是“和谐”,勤政廉政也是“和谐”。要以加快发展不断增强“和谐*”的经济基础,以法治建设不断提供“和谐*”的法制保障,以文化建设不断构建“和谐*”的精神支撑,以凝聚人心不断筑牢“和谐*”的群众基础。二是怕出问题,不敢负责。没有稳定就没有和谐,构建“和谐*”,必须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怕出问题、怕担责任,不敢改革创新、不思开拓进取、不愿争先进位,更不能凡是文件没有写的、领导没有讲的、需要冒一定风险的,就不敢越雷池半步,能推则推,能躲则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我们说稳定压倒一切,但一切工作特别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决不能被稳定所压倒,决不能因为有风险、可能会引发不稳定因素而不敢创新、阻碍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与保持社会稳定的关系,通过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增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通过统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让人民群众普遍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以公平促平安、促和谐、促稳定;通过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平均用力,面面俱到。构建“和谐*”,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但我们决不能不分主次,不分轻重缓急,不分主干支流,认为什么工作都一样重要,平均用力,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看似什么都做了,结果什么都没做好。对于经济相对落后、各种矛盾问题较多的*来说,构建“和谐*”,在发展上要有轻重缓急,在时间顺序上要有先有后,切忌将资源平均分配,力量平均使用。当前*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发展不够、发展不快,发展是*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根本的任务。构建“和谐*”,我们应该把发展的旗帜举得更高,把发展的氛围造得更浓,把发展的力量聚得更强,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以赴促崛起。四是急于求成,一蹴而就。构建“和谐*”与实现*奋力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样,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需要经过长期奋斗、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决不能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决不能凭借主观臆断而降低构建“和谐*”的标准。各级各部门必须按照中央、省委的部署和要求来落实构建“和谐*”的各项任务,紧密联系实际,从能够办得到的事情做起,坚持不刮风、不攀比、不提脱离实际的口号、不搞限时限刻的承诺,坚持一步一个脚印、认真负责、扎扎实实地做好构建“和谐*”的各项工作。构建“和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任务艰巨,历时长久,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丧失信心、心灰气馁。经过近几年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已经走过了最为艰难的历史时期,正在步入快速发展的前期,随着今后综合实力的提升,经济发展后劲的增强,可以逐步为缩小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提供较为充分的物质保障。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实现*奋力崛起的征途上,逐步构建起全市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和谐*”。

二、加快发展,奋力崛起,切实打牢构建“和谐*”的物质基础

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解决体制转轨、经济转型时期出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构建“和谐*”,根本出路还是要靠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奋力崛起才有可能,社会和谐才有坚实的经济支撑。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努力把经济发展上去,切实增强整体实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1、坚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皖西北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城市是区域经济竞争的龙头。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建设皖西北中心城市,是市委、市政府从区域经济发展大势和*的发展实际出发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的奋力崛起,具有重要的龙头带动和辐射作用,必须坚持不懈、一以贯之地抓下去。建设皖西北中心城市,必须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着力抢占崛起的制高点。当前*正面临着中央促进中部崛起、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国家加大治淮投入、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地区发展、对*“多帮少压”等诸多机遇,特别是省委书记*同志在省委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研讨班上,又提出紧紧围绕开发开放长江、淮河两流域做文章,这些都为我们建设皖西北中心城市、实现*的奋力崛起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些机遇,充分发挥*的交通、区位、资源优势,加快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努力实现*城区在全市的率先崛起,进而推动*奋力实现崛起,抢占区域发展的制高点,掌握区域竞争的主动权。建设皖西北中心城市,必须拉大框架、完善功能,着力增强*的吸引力。要按照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市场化运作,盘活城市土地资产,利用好开行贷款,集中物力、财力,在现有城市规模基础上加快阜城向西、向南发展,不断拉大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膨胀城市人口,到2010年,城市人口达到7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到2*0年,城市人口达到120万人,建成区面积120平方公里。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成人民西路、清河西路、阜临路、阜王南路、颍州南路等城区主要道路工程建设,加快实施沟河塘治理、道路绿化等重大项目建设,着手规划阜城水源取水口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按照颍州西湖的总体规划,加快开发建设进度,努力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要围绕建设交通枢纽,加快阜亳、阜六高速的建设速度,今年内要全面开工合淮阜高速公路*段。抓紧做好*编组站、火车客站全面扩建和京港高速铁路项目的前期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凸现交通优势。同时,要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保护力度,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脏乱差、违章建筑拆除难、投资环境等热点问题入手,把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作为中心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努力使*城市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建设皖西北中心城市,必须加快构建商贸物流集散中心,着力增强*的辐射力。要按照城内大商场、城郊大市场的布局,尽快建成并培育“十个专业市场”。积极推进*物流中心项目的实施和建设,加快发展一批遍及全国、辐射周边的商品配送中心;着力构建粮食、棉花、成品油等商品仓储基地,提高商品中转和集散能力;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服务水平,增强中心城市的吸引力、辐射力,使*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聚集的皖西北中心城市。

2、坚持强化二产不动摇,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是新增就业岗位的重要渠道,是城市扩张的重要支撑,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加快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奋力崛起、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经济是中心,工业是重点”,任何时候抓工业的决心都不能动摇,抓工业的力量都不能削弱,尤其要把“6611”工程作为主抓手,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打造工业支柱产业,努力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一是要下功夫培育六大工业支柱产业。充分发挥我市劳动力、农副产品、煤矿资源丰富的优势和利用好现有企业基础,积极迎接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东向发展战略,瞄准东部市场,加大对东部的招商引资力度,拓宽与东部的合作领域,实现资源的精深加工,实现企业的重组改造。重点是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化学工业、医药工业、煤电煤化工业、机械电子工业、轻纺服装工业等六大支柱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发展后劲。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发展优势产业,重点骨干企业要尽快实现装备、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企业的产品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二是要下功夫把企业做大。依托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走集团化发展路子,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有实力的大企业大财团的合资合作,加快推进股权转让、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的资产重组,加快改制改造步伐,使优势资产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和优势项目向优秀企业家集中,积极培育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在省内外影响大、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集团,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三是要下功夫把园区经济做强。坚持把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放到突出位置来抓,努力把它们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亮点区、体制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城区。要科学规划建设各类产业园区,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主动迎接沿海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千方百计引进并培育壮大园区经济。在不断做大园区经济总量的同时,重点引进和发展有聚集效应的大项目、大企业,通过培育发展和企业集聚,努力把我市建成区域性加工制造业中心和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中心。

3、坚持把“三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重振*农村经济雄风。*是一个农业大市、人口大市,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按照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强化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的原则,更加积极地做好“三农”工作,把农业生产稳定下来,把农村经济发展起来,实现*的奋力崛起才有希望,构建“和谐*”才有可能。一是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去年以来,中央和省里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尤其是全面免征农业税,对*这样一个农业大市来说,是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编制出涉农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要精心组织好4月份的中央1号和省委3号文件宣传月活动,组织万名以上干部进村入户,通过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全面免征农业税等惠农政策,让农民真切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若干实施意见》的要求,围绕十个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13”进位工程的实施,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畜牧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外向型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利润空间;积极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积极发展标准化农业,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要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要想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在*这样一个农业、农村人口占较大比重的地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跳出“农”字做文章,把数以百万计的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使数以百万计的农村人口走向城市。因此,要把发展劳务经济、转移农村劳动力作为一个重要产业来抓,大力推进“阳光工程”,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着力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素质,打造*劳务的技能和形象品牌;要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认真做好劳务输出的有关服务工作,努力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探索劳务输出人员既离土又离乡的途径和政策,推进农民向市民转变的进程。

4、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经济快速增长与提高人口素质、节约使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切实控制人口数量。*是人口大市,如果人口出生得不到有效控制,势必加大对环境、资源和就业的压力,增加社会管理成本,摊薄我市经济增长成果。人口问题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全面贯彻计划生育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巩固“五项清理”的成果,抓紧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把人口数量控制下来,把人口素质提升上去。二是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建立健全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以及灾害预防体系建设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要以企业达标排放、沟河塘治理和环境保护为重点,做到治旧控新、监建并举,从源头上防止和控制污染,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要加快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实施城市绿地和景观规划,塑造*滨水城市特色。三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将从根本上减轻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实现环境与资源对经济建设的持续支撑。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要注重培育和发展生态农业,推动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引导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本向循环经济领域投资。要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生活和文明消费方式,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努力做好构建“和谐*”的各项工作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既要着眼长远,又要立足当前;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对我们*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来讲,既要解决好发展不快、速度不快、质量不高的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也要通过构建“和谐*”,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友爱的人文环境、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和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促进*的加快发展、奋力崛起。

1、要把团结的旗帜举高,着力构建充满活力的*。构建“和谐*”,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都充分地发动起来,让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更好地发挥出来,使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充满蓬勃的创造活力。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市有机统一起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这是构建“和谐*”的重要保证。

2、要把文明的旋律唱响,着力构建诚信友爱的*。文明的形象、诚信的环境、友爱的氛围,是构建“和谐*”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地区核心竞争力、推进*奋力崛起的关键所在。一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全市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的形象,多说有利于*的话,多做有利于*的事。今年把违章建筑拆除难、一些职能部门“不作为、乱作为”作为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既有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考虑,也有塑造*崭新形象的考虑。我们既要下大的决心,也要有强力的措施,还要借助媒体力量,营造强大声势,以此正风气、树形象、促和谐。

3、要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着力构建公平正义的*。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的题中之义。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一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推进工作的基本着眼点。二是要把依法治理作为维护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的重要环节。三是要把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纠正损害群众利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方面。“吏不畏吾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因此,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要认真落实省委提出的“把风气搞正、把作风搞实、按规矩办事”的三句话要求,坚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带领全市人民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奋力崛起而努力工作。

4、要把稳定的工作做实,着力构建安定有序的*。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没有社会稳定就谈不上社会和谐。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而是一个有能力化解利益冲突,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调动一切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发一切创新创造的活力,在发展中求稳定,在创造中求和谐的社会。一是要着眼于把不稳定因素消化在当地、消化在内部、消化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二是要着眼于构建“平安*”,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三是要着眼于形成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秩序相协调的社会秩序,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我们要以正在进行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党员素质,使党的各级组织和整个党员队伍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为促进奋力崛起和构建“和谐*”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各级各部门务必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做到思想上认识统一,工作上把握得当,政策上充分体现。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经常分析社会建设状况,不断深化对构建和谐社会规律性的认识,深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全面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六种本领”,真正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要在先进性教育的分析评议阶段以解决一些职能部门“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为重点,进行深入分析评议,明确整改方向,进一步提高机关服务效能。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带头转变作风,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做到“党旗增辉我有责,*崛起我先做”。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战斗堡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