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领导在科技节能减排会议上的发言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领导在科技节能减排会议上的发言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领导在科技节能减排会议上的发言

一、去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经初步统计,年全区单位GDP能耗下降6.46%、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1.21%、万元GDP电耗下降0.33%,分别列全市第三位、第二位和第一位,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给我区的年度节能降耗目标。去年节能降耗的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党委、政府的层面来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一年来,先后召开了多次全区性的工作会议,统一思想,部署任务。区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工作格局进一步健全、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从企业的层面来说,许多企业特别是年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对节能工作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出现了由“政府要我节能”向“我主动要节能”的可喜变化,纷纷加大节能投入、推进节能工艺创新。从全社会层面来说,广泛开展节能宣传活动,大力宣传节能知识、实用技术和产品,宣传节能先进典型,切实增强了社会公众的节能意识,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节能工作的良好氛围。

2、完善政策,强化保障。建立了节能降耗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制定了节能降耗考核办法,把节能工作列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一票否决”指标,加大了对镇和重点用能企业的考核力度。制定了南湖区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区财政专门安排200万元节能资金,鼓励企业进行节能技改和节能产品的应用及开发新能源,有效地指导了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编制了南湖区节能降耗工作应急预案,确保全年工作目标完成。

3、突出集群,调整结构。

一是全面实施产业集群工程,制定配套政策,狠抓平台拓展,致力引进、培育产业龙头,全力打造通讯电子、汽配机电、香精香料、特钢产业集群,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9.93亿元,增长32.7%,其中四大集群产业产值占比由2006年27.5%上升到30.9%。

二是大力实施创新推进工程,全面推进科技创业“六百”计划,创新主体进一步激活,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4.69亿元,增长53.1%,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6年的12.6%提高到14.5%。

三是严格执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新上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对高耗能建设项目,从项目联审抓起,从源头上严把准入关。四是严格执行省、市产业政策,加大力度开展淘汰高能耗设备工作,年继续开展粘土砖瓦窑整顿工作,完成淘汰目标,累计已淘汰10座。同时,淘汰了国家明令禁止的变压器等一些高能耗设备,积极推进区域集中供热,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4、落实责任,夯实基础。

一是层层落实责任,区政府与各镇政府签订“十一五”及年度节能降耗目标责任书,区经贸局与20家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切实将节能降耗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突出重点监管,建立重点用能企业数据库,督促年综合能耗3000吨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设置能源管理岗位,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及持证上岗制度,推广能源信息系统管理等节能基础工作,建立能源消费台帐。对重点用能企业分年依法监测审计,并要求企业每年上报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大大增强了企业加强节能工作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三是积极落实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申报和审核,对全区精细化工、造纸、印染、水泥等重点行业、企业,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目前共有26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创建绿色企业一家。年,大桥镇被列入市级循环经济试点镇,有8个企业和11个项目被列入市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项目。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

节能降耗是市政府下达的约束性指标,必须确保完成。尽管去年我区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年度节能降耗目标,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区节能降耗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从目标任务看,按照我区必须确保完成“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20%以上这个目标任务,今、明、后三年单位GDP能耗年均降幅必须达到4.2%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降幅必须达到8%以上,而一些重点用能企业,本身单耗已经处于领先水平,要继续下降,难度越来越大。今年市政府下达给我区节能降耗的工作目标是:确保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4.4%以上,力争4.68%;年与年相比,确保单位GDP能耗降低20%,达到0.88吨标煤/万元。

从可新增能耗看,据测算,如果后三年全区GDP增幅年均保持14%,则每年允许新增能耗仅16万吨标煤,可见我区新增能耗空间十分有限。而目前,一些前几年建设的较高能耗项目已陆续进入投产期,尽管这些新上项目的单耗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但产业特性决定了其单耗仍然超过目前我区规模以上工业单耗的平均水平,给今年节能降耗指标任务的完成带来很大的压力。

从产业和能耗结构看,我区第二产业占比大,年二产占三次产业的比例是46%,年为49.3%;工业消耗的能源占了全区能耗的80%左右,其中化学原料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三大高能耗行业又占了全区工业能耗的72%左右。这种现状和特点,决定了我区节能降耗的重点是工业,工业节能降耗的重点是三大高能耗行业。

三、今年工作的主要措施

近年来,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节能降耗的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年,要在完善已有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势推进节能降耗工作,重点狠抓以下六个方面。

1、狠抓经济发展不动摇。一方面,必须认识到,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根本目的在于发展,是为了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也是为了下一步又好又快的发展创造空间。另一方面,必须认识到,节能的目标任务,是一个相对指标,分子是能源消耗量,分母是生产总值,抓好节能降耗工作,要抓分子,也就是要减少能源消耗量,但更重要的是抓分母,做大经济总量。因此,我们抓节能降耗工作,决不能就节能而节能,因为节能而束缚住发展的步伐,要用发展的思路来抓好节能工作,把抓节能作为推动我们又好又快发展的一种手段,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一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低消耗、低排放的先进制造业项目,进而来实现发展与节能的“双赢”。

2、狠抓节能考核不手软。企业是节能工作的主体,发挥好主体的积极性和作用,是抓好节能工作的关键。必须看到,当前我们还有部分企业,甚至包括部分地方,对节能工作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存在着“上面热、下面冷”、“规模以上企业热、规模以下企业冷”等问题。作为企业,必须认识到,抓好节能,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为抓好责任落实,今年区里将进一步强化举措。

第一,进一步完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强化政府和企业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确保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签订率100%到位。

第二,继续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对未完成节能目标任务的政府,取消年度评优资格,暂停对该地区新建高耗能项目的核准和审批;对未完成节能目标任务的重点企业,将予以通报批评,一律不得参加年度评奖,不得授予荣誉称号,不得享受各种扶持政策,并对其新增工业用地暂停核准和审批。

第三,强化行政和舆论监督。实施节能降耗督查制度和重点耗能企业领导、部门联系制度,继续实施节能指标公报制度和表彰奖励制度,以及未完成节能目标任务的企业公开曝光制度。

3、狠抓结构调整不放松。

一是认真执行《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和《市年节能降耗工作意见》。

二是实施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从严把好投资项目的准入关。凡是年新增综合用能3000吨标准煤及以上(或年新增用电300万千瓦时及以上)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一律不审批、不核准、不备案,依法追究擅自批准建设的项目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三是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根据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南湖区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四是实施腾笼换鸟,继续淘汰落后产能,抓紧制定《南湖区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意见》,充分利用国家宏观政策和“倒逼”机制,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

4、狠抓节能重点不松劲。

一是大力推动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化纤和印染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重点整治电镀行业,对全区16家电镀行业进行集中整治,限期关停一批、规范一批、提高一批。同时积极推进集中供热,有序关停区域小锅炉,积极推进节能降耗。

二是狠抓年能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23家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工作,通过评选“节能先进单位”,发挥先进企业的示范引导作用。

三是抓好25个重点节能项目,以此为载体,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节能项目的实施。

5、狠抓技术进步不停顿。

一是加强科技攻关,充分依托科研院所加强对我区高能耗行业和重点企业节能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努力在重点领域突破技术瓶颈,提高节能的技术水平。

二是发挥区节能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积极推动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取先进技术、工艺、设备,替代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装备。

三是进一步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工作。依托新成立的市众合节能评估中心南湖区办事处,为南湖区企业开展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和管理一条龙服务。

6、狠抓基础保障不懈怠。

一是加强对1000吨以上70家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按照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法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能源审计,今年将安排中华化工、龙腾化纤、绿色能源、恒华热电等4家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能源审计。

二是加强节能行政监察机构能力建设,根据省、市要求,探索组建“南湖区能源监察支队”。

三是加强节能计量和统计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大能源计量和统计的工作力度,增强能源统计分析的科学性和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