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城管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演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人为本和谐执法》。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应该是民主法治、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所谓“和谐”,就是和睦、协调的意思。和谐社会,应当指一种和睦、协调、融洽、有序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肩负着重要职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艰巨的任务。挑战在于,城管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弱势群体,弱势群体往往把各种不满情绪转移到城管执法部门头上,如果关系处置失当,很容易激化矛盾,带来负面效果。艰巨在于,在城管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着:少数城管行政执法人员行为粗暴、态度蛮横、形象欠佳;执法方式简单,缺少人文关怀;执法程序随意,不依程序规定执法;滥用职权或行政不作为;法律适用不合理,随意性大等不和谐因素。因此,城管行政执法机关应积极主动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开展工作,特别是在行政执法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民主法治、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城管行政执法氛围。
一、以人为本,构建与群众联系沟通的平台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城管行政执法工作必须正确妥善地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使城管工作成为保持社会团结安定的基本条件之一。城管行政执法工作多处于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许多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与城管工作相关联,因此,全新的工作目标要求城管执法者必须具有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二、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健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细心体察群众愿望,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也要从群众的角度审视行政执法的重点和难点出发,经常开展换位思考,加强行政机关的窗口建设,推出便民、利民措施,积极参与110社会联动,努力构建与群众联系沟通平台,架起行政机关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
三、要进一步重视宣传疏导工作
我们不能停在简单的法规公布等宣传方式上。要把工作做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街头宣讲活动,把城管法规的意义及作用向市民讲清楚,争取市民配合、理解并支持城管执法。
四、树立良好的城管行政执法形象
公平正义就是指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城管行政机关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机会最多,他们代表国家行使执法权力。他们的形象好坏直接影响政府的形象、法律的形象。因此,加强城管行政执法人员的行为修养,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也是构建和谐城管执法氛围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日常执法工作中,城管行政执法人员难免会遇到执法对象的漫骂、围攻、纠缠、甚至殴打。一方面要教育行政执法人员增强文明执法的意识,对前来办事的群众要热情主动,礼貌得体;另一方面对执法对象的无礼行径,要学会忍受,平和以待,特别要强化行政执法人员的言行自控能力,面对执法矛盾时,能具体分析、冷静处理,宽容待之。同时要培养城管行政执法人员语言表达能力,善于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能不怕细碎、苦口婆心,向执法对象以及围观群众讲道理、摆事实,把执法对象的违法违章行为、具体涉及的法律法规以及该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影响等一一阐述清楚,让执法对象听之心悦诚服,对处罚结果平和接受,使执法与被执法这对矛盾春风化雨。
五、安定有序,增强执法人员胸怀大局的能力
安定有序是指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构建和谐社会,除了加强城管队伍自身的执政能力建设以外,不断推动社会自我管理机制的完善,打造城市管理的新格局也是新时期城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执法人员要明白安全稳定的重要意义,无论遇到什么矛盾、受到什么委屈,都必须保持克制,坚决不激化矛盾;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不做任何违法违纪之事,绝不能授人以柄。总之,要高度重视安定有序工作,防止和化解群体事件和人身伤害事件的发生,使上访、告状等现象大幅减少。
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着力改善城市管理条件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管理的基础,是衡量城市环境的一项重要标准,也是提高市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基本保障。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亟须加强城市道路、集贸市场、环卫设施、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础设施投资体制改革,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动作”的新模式,加快城市环卫、园林绿化、市政府设施养护等市政公用行业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步伐,提高城市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投资效益,逐步推广实施“数字化”城管,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管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