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联通公司职工校园演讲稿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老师们、同学们:
晚上好!
近些年我国科技日新月异,经济迅猛发展,但近来上网、读报,“创建节约型社会”一词频频映入眼帘,成为点击率相当高的一个词语。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为什么节约?怎样节约?这就是我今天作讲座的两大主题。
一、为什么节约
(一)从大的方面看(我国的自然资源总体形势):从总量上看,享有“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美称。世界上已知的矿产在中国都已找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48种,中国的资源总储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只居世界第53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形成了“总量大”与“人均占有量少”的强烈反差,所以说资源相对短缺,资源形势不容乐观!
1、我国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人均占有耕地更少。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地面积,是世界第三大国。但我国又是世界人口大国,现有13亿多人口,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达10多人,是世界人口密度的3倍。发达国家1公顷耕地负担1.8人,发展中国家负担4人,我国则需负担8人,用世界上7%的可耕地来养活世界22%的人口,其压力之大可见一斑,尽管我国已解决了世界1/5人口的温饱问题,但也应注意到,我国非农业用地逐年增加,人均耕地将逐年减少,土地的人口压力将愈来愈大。
2、我国水资源: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又加上水污染严重,水资源浪费严重,导致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我国主要河流黄河自80年代以来,几乎年年出现断流,且断流流域不断延长,范围不断扩大,断流频数、历时不断增加,据预算到年,中国每年将缺水318万立方米。全球现有80个国家、20亿人口处在缺水的边缘。按按目前利余可采储量和能源费量来看,煤炭还可以开采60年,石油还可开采13年,天然气还可以开采40年。
3、我国电力资源:最近几年供需形势发生显著变化,从"略有剩余"变为"总体平衡",再到"总体偏紧",供需矛盾从2002年开始显现。“供三停一”(供电三天停一天)、“拉闸限电”、“错峰用电”这些词汇成了老百姓的日常用语,目前全国还有17个无电县,约1.1亿人口没有用上电。
4、环境问题: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控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环境总体形势依然相当严峻。如: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迅速1999年,全国沙化土地总面积为174.3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8.2%;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灭绝;水体污染严重;垃圾包围城市等,大气污染严重目前,我国500余座城市,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到1%.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被列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列。
(二)、从小的方面看(我们的学校):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学设备多,设备好,运行成本高,有近1000个水龙头,2000多盏灯,300多台电脑,200多台空调,目前学校是邻水县用水、用电大户之一平均每月水电费高达4万多~5万,高峰期达6万多,全年水电费达50多万元。去年我校在建设节约型学校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基本做到无长明灯现状,无长流水现象,但也还有一些浪费现象,不节约现象:如吃零食,就餐剩饭等等,消费有攀比心理等。
综上所述,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不足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资源形势、环境形势,在环境、资源、人口方面得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厉行节约,建立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是应对资源短缺的唯一选择,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当务之急,国家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社会责任。倡议节约是美德,节约是责任,节约是义务。
二、怎样节约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崇尚节约光荣,增强节约意识,做到身体力行,坚持杜绝浪费行为,自愿承诺做到以下十点:
1、节约时间。早睡早起,合理休息,树立效率意识,养成快速的节奏感,在最短的时间谋取最大的效益。制定时间管理计划,每天都将目标、结果日清日新,不把时间浪费在对失败的懊悔和气馁上;不长时间地看电视或无目的地阅读报刊。主动正确地把握利用时间,立说立行,做事果断,克服拖延,学会统筹,善于合作,有效利用零散时间,时时警示自己争分夺秒学习,向一分一秒要效益,做到守时、准时、及时、节时。
5、节约用品。合理采购,减少开支,并尽量重复使用;爱护图书,循环使用;爱护办公设备,提倡修旧利废,对易耗物品实行以旧换新,提倡使用钢笔书写、减少圆珠笔或一次性签字笔的使用量。
1978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共和国作出了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到年,改革开放步入而立之年,回眸这30个年头,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改革逐步深化并推动开放,开放也进一步促进改革。“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禁海几亡,开海则强”,30年间的改革开放恰如600年前的郑和下西洋一样,我们正是以一种更加开放的精神走向世界,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和伟大复兴,开洋看世界。值此,从今天开始,我们推出年度策划“一日30年”,以每天两个版的“日志中国”,通过还原“卅年今日”的标杆性事件,来记录改革开放的历程,同时也记录30年的思想解放史。
我们一起重温历史。在以后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我们的报道将陆续回放中国30年来所走过的路。第一个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第一个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中央机关,第一个股份制企业的诞生,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中国影片,第一个在国内举办的外国时装展,第一部移动电话的问世……许多现在看来已经成为基本常识的“新生事物”,在当时曾经引起多么剧烈的震动。
我们试图梳理发展脉络。我们不局限于对过往记忆的“叫醒”,更试图“窥斑知豹”,见微知着。我们不忘记抬头远眺社会森林之广阔,也更会低头审视一草一木生根发芽成长之生动。我们想从社会的每一个风云变幻、脉搏跳动中,对发展历程进行分析、解读和判断,得出中国前进的逻辑和路径。
这30年的历史,是国家综合国力从“濒于崩溃边缘”到“当惊世界殊”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通过一次次思想解放大讨论、破除各种思想束缚、寻找或者回归发展常识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改革不适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国家发展模式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放眼向洋看世界”对外开放、加大国际合作、逐渐融入世界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也是认识到须由单向的经济发展拓展为政治、文化、社会全面推进的科学发展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更是探求“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保护私产、保障自由、彰显权益的历史,因而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
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言: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开放“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国家将隆重纪念并对“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进行系统的回顾总结”。纪念过去是为了未来。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长久积累未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已经凸显,改革由此进入“深水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这个“深水区”绕不开、躲不过。那么,循着什么样的发展逻辑、踏着什么样的发展路径,顺利通过“深水区”,达至理想彼岸,回顾和总结30年历程,必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