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水利局大会演讲材料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尊敬的主席、女士们,先生们: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维系生态与环境可持续的控制性要素。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这次大会将“水和可持续发展――寻求创新性解决方案”作为大会主题,研究解决有关水资源领域面临水资源短缺、水污染、防洪等问题,对于促进世界各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借此机会,我非常高兴就中国的水资源政策和近年来治水中的实践与探索,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
一、水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正在向现代化迈进的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历史还是现代,中国的文明与发展与水利休戚相关,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明史,就是一部除水害、兴水利的历史。正是由于我们的祖先与水旱等自然灾害的不懈斗争,才使中华民族获得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为古老的中华文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广为传颂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反映古人靠自己的智慧、力量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与洪水进行顽强的抗争,并最终战胜了洪水。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都江堰、郑国渠、灵渠、京杭大运河、海塘工程等大批水利工程,在历史上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至今仍在造福人民、发挥着效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50多年来,水利事业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截至目前,中国已累计建成江河堤防27.7万公里,建成水库8.5万座,初步形成了七大江河防洪工程体系,主要江河的防洪减灾能力明显提高,战胜了1958年黄河大水、**年江淮大水、1998年长江、嫩江大水等特大洪水;全国年供水能力已增加到6000亿m3,保障了5625万hm2农田灌溉、600多座城市和工业的基本供水;累计解决了农村2.82亿人的饮水困难;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2万km2;城市污水处理率达45%;水电装机容量已经增加到1.08亿kW。
水利事业的发展,使得中国在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总面积6.8%、水资源量约占世界水资源总量6%的条件下,养育了世界20%的人口,保障了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的水问题
尽管中国的水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中国受太平洋季风影响和多元的、特殊的地理地貌条件,使得中国水资源分布极为不均匀。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汛期洪涝,枯水期干旱,水问题还远远没有得到解决。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平均每年8%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美元,人口总量达到13亿,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总量的增加,同时给中国水资源和水环境以巨大的压力。中国在水资源领域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是水资源短缺加剧,供需矛盾突出。中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近20年来,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呈减少趋势。近20多年来,北方黄淮海辽地区年径流量减小幅度超过了10%,其中海河流域年径流量减少的更多,干旱缺水已成为中国北方地区发展经济的突出问题。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15亿高峰时,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二是防洪能力偏低,防洪损失仍然很严重。中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受洪水威胁地区的经济存量、人口密度、人民财产大幅增长,防洪风险越来越高,防洪减灾的压力越来越大。根据统计分析,**年以来全国平均洪涝灾害损失在1100亿元左右,约占同期全国GDP总量1%左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年份,损失将会更大。
三是水污染严重,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和工业污水处理的价格机制尚未完善,使得中国水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大量未经处理就直接排进江河湖海,造成了水体污染。由于水资源受到污染,一些丰水地区产生了水质型缺水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四是对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保护不力,造成了河道断流、湿地萎缩、草地退化、地下水超采及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和环境问题。例如,全国湖泊面积比20世纪50年代减少了15%,全国可利用草原中有90%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地下水超采区面积已扩展到19万平方公里。生态和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到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的水政策
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按照国家制定的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到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要在2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为实现这个目标,中国正在一心一意谋发展,并着力解决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全力迎接各种挑战。中国政府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战略的调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在总结中国几千年来治水实践经验基础上,通过不断探索,我国的治水理念和政策也进行了重大调整,正在逐步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其核心理念就是通过约束人类自身行为,抑制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恶性竞争,在江河的开发利用和治理过程中更加注重防止对水的侵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水利道路,主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发展水利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供水安全、粮食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与环境用水等方面的需求。
二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治水中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减轻乃至防止人类活动对水的侵害。
三是坚持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水资源的节约、保护、配置放在突出位置。
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坚持依法治水,完善水法规体系,规范各种水事活动。依靠科技进步,重视水利信息化建设,重视公众参与,不断提高水利建设水平和水资源管理水平。
五是遵循经济规律,实行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探索建立水权制度和水市场,不断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水价机制改革。
在解决中国水资源问题上,近年来主要采取了以下政策:
一是把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解决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最根本举措。通过管理制度建设和变革,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确定水资源开发利用“宏观控制指标”,明确各地区、各行业乃至各用水单位的水资源使用权指标,达到明晰初始水权的目标,实行水量微观定额指标管理,确定产品生产或服务的科学用水定额,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二是防洪思路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给洪水以出路。依法规范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使之适应洪水的发展规律。科学安排河道、湖泊、枢纽、蓄滞洪区,重点加强蓄滞洪区建设等防洪减灾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加强洪水预警预报和风险管理,合理利用雨洪资源,建立洪水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
三是依靠发展循环经济,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解决水环境问题。以恢复和改善水体功能为目标,以水源地保护为重点,逐步建立以水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的排污权管理制度,根据河流纳污能力,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实行严格的地下水保护政策,加强地下水超采地区的综合治理。
四是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保护和修复生态。以预防保护和有效监督为主,国家通过投入与政策引导,采取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禁柴等政策,辅之以工程、行政、技术、管理等综合措施,加强对重点水土流失地区和生态脆弱河流的综合治理,逐步扭转我国与水相关的生态恶化的趋势。
四、中国的治水实践
近年来,按照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治水政策,中国的治水实践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把保障饮水安全作为中国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近五年来,共投入200多亿元,解决了600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目前已把工作重点转向了解决水质不达标问题,正在组织制定《农村饮水安全总体规划》,计划到2010年进一步解决8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我国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实现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确定的到2015年把饮水不安全的人口减少一半的目标。
二是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关键是建立起全社会节水的体制和机制。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计划到2010年完成主要江河水量分配工作,确定流域内各省水资源可利用量的上限,明确各省的用水权益和义务,初步建立国家水权制度。实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取水许可等制度,大力提倡用水户参与水管理,不断完善流域和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同时在100余个城市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积累经验。通过加强节水管理,推广节水技术改造,促进全国工业、农业用水水平稳步提高。
三是加快江河防洪减灾体系建设,确保防洪安全。中国对大江大河的防洪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防洪体系建设。**年以来,中国投资1600余亿元,开展了大规模的长江综合防洪体系建设。长江中下游干流3578公里堤防加固工程已全面完成,恢复水面2900平方公里,增加蓄洪容积130亿立方米,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从围湖造地、人水争地,转变为大规模的退田还湖,给洪水以出路。一批重点江河控制性枢纽工程相继完成或开工建设,1582座病险水库得到除险加固。今后我们将按照防洪规划要求,坚持给洪水以出路的原则,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逐步建立和完善防洪减灾社会保障体系。
四是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完善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中国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始终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在农业用水方面的政策是,通过农业节水,提高用水效率保障粮食用水安全,基本实现农业用水总量零增长。为此,中国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从**年~20*年投资172亿元,对已有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积极推广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近十年来,形成300多亿立方米的年节水能力,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400多亿公斤。至2010年,中国将新增工程节水灌溉面积1000万公顷,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目前的0.45提高到0.50。
五是加快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提高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控能力。为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状况,中国政府正在规划和建设南水北调工程,从根本上缓解北京、天津等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进程加快,全国正在和将要建设一批水资源配置工程,克服水资源区域分布严重不均匀状况,统筹地区发展。到2010年新增年供水能力400亿立方米左右,基本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
六是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遏制水环境恶化趋势。自1998年以来,国家累计投入国债资金1100余亿元,用于水污染治理。全国关闭了约1.5万家高消耗、高污染企业,减少了对水体的污染。同时,中国正在逐步建立水功能区管理制度。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力争到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由现在的45%提高到60%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65%以上,城市主要供水水资源地水质达标率95%。
七是高度重视生态和环境问题,修复和拯救生态系统。国家全面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水资源论证制度,从源头上使城市建设和工业布局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和承载能力。对生态遭受破坏的地区,积极实施调水补水。例如,加强黄河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实现了黄河连续6年不断流;对黑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实施综合治理和水资源统一调度,流域下游地区生态得到修复;实施了扎龙湿地补水等生态补水工程等,拯救生态。
八是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中国颁布实施了新的《水法》、《防洪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及其相关行政法规、技术政策和标准。确立了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积极推行城市水务管理体制改革,许多城市实行了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制定出台了加快改革水价、促进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市场化一系列政策,鼓励民营资本参与水务市场建设和运营。
展望未来,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水问题仍然任重道远。目前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正在制定和将要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五年规划,做好水利工作十分重要。我们将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行之有效的经验和作法,继续完善和实施有关水的规划和计划,做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解决中国的水问题,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在水资源领域与国际水资源协会和世界各国有着长期的良好合作,促进了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在此,我代表中国水利部对国际水资源协会的所有成员长期以来对中国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今后在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水资源管理、生态与环境保护等领域继续加强与国际水资源协会、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为促进水资源问题的解决,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共同努力。
最后,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