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人工成本提升人均绩效工作措施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提高效率,控制定员,减少工资支出
企业职工人数的多少决定工资总额及相关费用的大小。职工人数多,不仅工资总量上涨,而且各种计提费用相应增加,人工成本必然上升。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需要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定员定编,确定岗位人员的工作量,推行满负荷工作,节约使用劳动力,这是控制人工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是科学编制定员定额,按标准组织生产。通过专家评议、领导审查,结合企业生产数据编制了《定员定额标准》,根据该标准和生产作业量测算各单位定员人数,劳动力调配不得突破定员数,严格控制各单位用工总数。
二是精简机构,合理分工。组织机构和分工的合理,不仅利于管理,而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员。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机构设置精简效能的原则,对原机构在运行中出现的推诿扯皮和运转不畅的问题,对工作业务和部门设置进行了调整,精简机关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严格把关,控制进人。凡要求调入企业的人员必须由组织或劳资部门过调档和实地考察、了解后,提出初步意见报企业进人领导小组集体研究,有效地控制了人员进出。
二、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挖掘现有人才
控制用工总人数,不是单纯的数量问题,不仅在合理定员的基础上控制总数,而且要通过提高职工素质达到人少效率高的要求。只有职工素质提高了,才能减少用人,降低人工成本。根据需要和适用的原则,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职工培训活动。一是对管理人员进行知识更新的教育培训,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对管理岗位人员的设置产生重大影响。鼓励管理人员结合岗位工作需要,通过自学或参加有关业务培训等形式,学习现代管理和科技知识,适应企业管理不断发展变化需要,是人工成本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二是对一线人员进行作业标准的岗位培训,规范其日常作业行为。作业标准化,利于工作的协调,益于劳动效率的提高。近几年来,依据企业实际,编制了企业操作工作标准和维修工作标准,按作业标准对生产维修人员进行应知应会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组织人员对生产工人应知应会的测试督促检查作业标准的执行情况。三是对生产工人进行劳动技能的专门培训,提高其理论实践水平。利用国家推行劳动准入制度,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的机会。
三、建立制度,强化手段,实现利益双赢
通过强化管理来提高职工收入水平,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人工总成本,形成良性循环。一是实行动态管理,优化劳动组合。围绕高效率目标,突破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模式,不断强化竞争与激励,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工人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的“三能”弹性动态的用人机制:定期对科技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普通职工分别开展职工代表评议、个人鉴定、组织鉴定、群众测评等形式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科级干部实行降职或免职,工程技术人员实行低聘或不聘,职工实行试岗或待岗。二是制定严格的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每年年初将年度指标细化分解,与各单位签定承包责任书,把职工收入与本单位考核指标挂钩,并要求各单位把作业指标、质量指标、成本指标等考核到班组或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