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县委加强来料加工调查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县委加强来料加工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县委加强来料加工调查报告

一、积极作用

一是金融危机下拓宽农民就业渠道的重要举措。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以来,我县三大产业受到严重冲击,对劳动力就业影响较大,给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小压力。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来料加工业非但不受影响,规模反而迅速扩张。由于来料加工大多是手工操作或简单机械加工,不占地、不建房,不离土、不离乡,小产品、大市场,无污染、风险小,就业拉动力大,其发展直接体现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趋势,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种企业创新业、能人创大业、百姓创家业的全民创业之举。

二是低收入农户增加收入的现实途径。解决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问题是当前保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低收入群体普遍年龄大、素质差、积累少、正劳动力缺,大多分布在地理偏远、交通不便的山区。这部分人,就地开发产业,实力欠缺,承担风险能力弱;外出打工就业,劳力不足,能力不够。发展具有老少皆宜、就业门槛低、发展空间大的来料加工,引领更多的低收入群众特别是妇女群众参与其中,是当前解决贫困家庭增收的一项有力举措。从实践看,从事来料加工的群众,一年至少可以为家庭增加3000多元的收入,而对于年发放加工费超过几十万、上百万的经纪人,收入更为可观。发展来料加工业投资少、见效快,工艺简单易学,就业门槛不高,适合低收入群体的实际能力;可以集中生产,也可以分开加工,劳动时间灵活,就业自由度大,适宜低收入农户特别是农村妇女就地就业、兼顾家庭的就业需求;不消耗自然资源,不污染生态环境,既保护了青山绿水,又增加了农民收入,符合生态和谐的发展思路。可以说,发展来料加工业是为我县山区低收入农户增加收入“量身定做”的好门路,是我们实施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现实途径。

三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广大农村妇女在掌握了来料加工技能以后,不仅丰富充实了生活,还有了相对稳定的经济来源,提高了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促进了家庭和睦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来料加工挖掘了农村妇女的创业潜质,积极推广来料加工创业就业模式,必将进一步激发农村妇女创业增收的热情,推动她们为建设和谐家庭、和谐乡村、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四是提升妇联服务能力的客观需要。在推动来料加工业过程中,妇联组织比以往更加注重把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基层、农户和农村妇女中,工作作风得到了进一步改进;更加注重资源整合、协调推动,大胆承接政府服务项目,工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更加注重基层妇女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把基层妇女主任培育成女经纪人,队伍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因此,发展来料加工业必将在进一步创新基层妇联组织形式,强化妇联组织功能,延伸妇联工作臂膀,增强基层妇女干部能力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基本情况

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在县妇联的指导带领下,我县来料加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截止今年6月,已培育来料加工经纪人68名,实现劳动力就业47*人,其中低收入农户2118人,占45%,1—7月累计创加工费5648万元。来料加工已覆盖全县14个乡镇,47%的行政村,形成相对集中加工点48处,有28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从事来料加工,占全县低收入农户集中村总数的32%。近年来,来料加工业在我县异军突起,加工品种日趋多元化,从玩具配件包装到手工编织品、工艺品加工,从单纯的手工制作到运用设备加工服装、日用品等。由于投资小、风险低、见效快、工艺简单、加工形式灵活、无污染,来料加工日益成为低收入家庭增收脱贫,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渠道。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来料加工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但与周边县市相比,规模依然偏小、加工类型比较单一、产品种类不够丰富,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业务来源单一制约产业发展。从视察情况看,目前我县来料加工业明显呈小、散、弱的现状,产品加工附加值低,加工点零星分布在各乡镇,以家庭生产加工的形式居多,加工效率低、工资收入少。加工点现代化硬件设施差,大部分来料加工点的业务信息渠道不畅,业务来源单一,品种单调,产品低端,加工利润、工资空间小,主动出击能力欠缺。上规模的加工企业不多且实力不强,资金运转困难,厂房亟待扩建,机器设备需要更新,开发新产品、追加投资都存在着现实困难,不敢承接长单、大单。

2、加工队伍的素质和加工技术水平偏低。加工者的素质、技能不高,文化程度偏低,经纪人队伍不成熟,组织管理和接单能力弱,资金不足,市场意识较薄弱;加工队伍则存在着技术不熟练、质量意识不强、人员不稳定等问题;不适应加工高端产品,造成工资不高。加工工艺单一,对加工工艺复杂的产品不敢偿试,单位时间的加工费不高而影响加工者的参与积极性,也缩小了经纪人接单的选择空间。

3、经纪人管理水平不高。农村经纪人相对缺乏,素质不高,创业能力和市场灵敏度不强,从农村加工经纪人培育蜕变为农民企业家难度较大。经纪人文化水平偏低,经济法律意识不强,未能利用现代网络平台收集市场信息、发展业务空间,靠传统“传、帮、带”发展业务。

4、认识不到位致使乡镇发展不平衡。各乡镇对来料加工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平衡,有些乡镇没有真正把来料加工作为扶持农民增收脱贫的产业来抓,只当成一项常规的妇女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受此影响,来料加工多集中于县城,对其他乡镇的辐射带动作用难以发挥,我县乡镇发展来料加工业的空间有待进一步开发。同时,妇女组织建设相对滞后也是导致我县来料加工业发展受限制的原因。由于县级妇联组织人员少,未能设置机构专门从事该项工作的管理和业务指导,乡镇设立专职妇联主席的仅有安溪乡,农村也缺少联系来料加工的村干部。

5、加工场所规模小。由于要方便群众,加工点一般设在农民自建房或简易厂房内,不少加工点只能挤在狭小的房子里,工作环境差,设施不齐全。要新建或者租用比较宽畅的厂房需投入大量资金,而来料加工虽然投资少,但也需部分周转资金,缺少发展资金使农村尤其是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一些有意从事来料加工的经纪人望而却步;而厂房、设备的欠缺则限制了加工点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四、对策建议

1、切实提高认识。县委、县政府要一如既往地重视和支持我县来料加工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营造社会氛围,要把来料加工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各乡镇要正确认识发展来料加工业的重大意义,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必须带头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来料加工业作为农村重要产业来扶持,政策落实到村、行情宣传到户、生产安排到人,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2、突出产业引导。把发展来料加工业作为推进农民群众创业创新的孵化器,将来料加工业同农村劳动力转移、剩余劳动力就业、农民增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抓工业的思路抓来料加工业发展,强化产业扶持,加大招商引资,注重项目建设。可建立“来料加工”特色园区,解决部分规模加工企业厂房紧缺限制发展的瓶颈;打造来料加工示范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金融部门要对具有一定规模和生产经营能力的企业或经纪人给予信贷支持,大胆开辟附加值较高、加工工序较复杂的产品或成品加工,以产业的集聚效应来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注重分层推进,引导来料加工产业从散加工、集中点加工和产业带三个层次的共同发展。

3、加强组织建设。根据我县来料加工业发展的需要,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妇联组织建设,增加人员编制,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组建专门从事来料加工工作管理和指导的组织机构。要规范乡镇妇联干部的配备和使用,条件成熟的乡镇可设置专职妇联主席,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要充分发挥村妇女主任的作用,将其培养成为来料加工的联系人或经纪人,构筑起县、乡、村三级妇联组织网络,畅通信息渠道,开拓业务范围。

4、注重特色打造。要依据不同的地域特色,逐步形成“一镇(乡)一品”、“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中心镇要以提升产业链,做强做大加工示范企业为主。县城周边乡镇要以集中加工点形式,加工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加工利润较大的产品,如服装、箱包加工等。偏远乡镇,则要适合引进一些加工技术简单易学的低端加工产品,使无法掌握复杂加工技术的劳动力或者不能定期在加工企业上班的季节性剩余劳动力通过从事来料加工,实现家庭增收。

5、强化市场开拓。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稳固温州市场的同时,要大力开拓*、*、*等地的客户,从国内知名市场获取来料加工货源、发展客商业务。依托我县的木制玩具产业优势,主动加强与玩具企业的联姻。适时举办来料加工业务对接会,构建业务接洽平台,畅通业务供求渠道。建立承接来料加工业务网络,及时为经纪人提供业务信息。

6、完善政策支持。20*年,市政府出台了《*市发展来料加工业的若干意见》(丽政发〔20*〕108号),从财政、信贷、用地用电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随即,我县出台了《*县发展来料加工业的若干意见》,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随着我县来料加工业的发展势头日益强劲,县委、县政府要适时调整既定政策,对来料加工企业和经纪人在人才人事、工商登记、税款缴纳、小额信贷、土地供应、就业援助、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更大的优惠,为推动来料加工业更好更快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在修订政策时,要注重政策的侧重点、扶持面,不搞一刀切,不搞普惠制。要积极对接现有的农村扶贫机制和政策措施,改变以往“送钱发物”的输血式帮扶模式,将部分资金用于发展来料加工生产环节。

7、推进规范管理。建议完善考核机制,把发展来料加工业列入乡镇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业绩考核。适时出台来料加工企业和经纪人管理办法,由县妇联和乡镇做好相关政策的督促落实工作,加强对加工企业、经纪人和专业村的管理,促进来料加工业发展走上规范化轨道。进一步加强促进来料加工业发展的网络建设,掌握情况,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8、深化技能培训。继续把来料加工培训作为全县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扩大来料加工培训学校的规模和层次,进一步整合职技校、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等培训资源,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因地制宜地对经纪人和加工者进行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高经纪人的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能力,转变加工者的就业观念、提升操作技能,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