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环保局生态建设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全市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情况;工作做法;存在主要问题,对环保局生态建设报告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为生态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思想保障、狠抓工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为生态市建设奠定基础、抓重点工程建设,为生态市建设提供有效载体、一是开辟绿色通道,及时向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生态市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具体材料请详见:
*年,我市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环保局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省建设市长、生态市建设县(市、区)长目标责任书为抓手,以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为重点,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及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使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市生态省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全市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情况
(一)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为生态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思想保障
坚持把生态市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超常发展,跨越前进”,“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党委、人大、政府三个“一把手”亲自抓,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明显增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生态市建设工作部门协调会、市长办公会,研究部署生态市建设工作;各有关部门自觉把生态市建设任务列入具体工作中,各负其责,互相配合,使我市生态市建设工作扎实推进,保证了生态市建设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生态市建设工作基本上实现了领导重视,市、县分级管理,部门相互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稳步推进的工作局面。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生态市建设与碧水蓝天工程建设作为我市环保工作的两大重点,列入各级各部门的重要工作日程。吴翠云市长多次召开市长办公会专题研究生态市建设工作,把生态市建设作为环保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第二次全市环保工作大会上贯彻部署。袁秀和副市长两次主持召开生态市建设工作协调会,研究落实生态市建设工作;三次带领有关部门检查生态建设重点工程进展情况,并多次对生态建设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制定了*市蓝天碧水行动规划,并将污染防治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到部门,责任到人。市政府确定了创建环保模范城的奋斗目标,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市“创模”工作动员大会,把“创模”工作纳入了各级各部门的具体工作计划中。各县市都编制完成了生态县(市)建设规划,并通过当地人大审议、县(市)政府颁布实施,生态市建设正在按规划逐步推进。市政府制定了《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考核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将生态市建设工作纳入了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政府和各县市区都分别制定了每建设一个家庭沼气池工程补助资金1000元的政策,有效地推动了我市沼气工程建设速度。截至目前,全市已建设家庭沼气池20000多个,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环境状况。市政府还制定了各县(市、区)每建设一个1000万立方的水库补助1000万元的优惠政策,有效地推进了我市水库建设工作。市政府把生态市建设纳入了政府重点工作督查内容。10月份,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生态市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调度,对各县市区及有关部门的工作进展情况在全市进行了通报。12月份,结合我市第四季度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专项行动,市政府又把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作为重要检查任务之一,对各县市区进行了全面检查,并把检查结果和下一步工作要求向各县(市、区)政府进行了通报。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1、狠抓工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为生态市建设奠定基础
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以企业为单元,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建立“点”上的小循环;以行业为单元,拉长产业链,建立“线”上的中循环;以县域、园区为单元,建立“面”上的大循环,工业能耗、水耗逐年下降,从而大大降低了污染物排放量,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今年,新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有5家,其中通过清洁生产认证审核的企业有3家;8家企业申报省级环境友好企业。禹城中国功能糖城循环经济与乐陵希森集团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农业废弃物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使农业产业链不断拉长、增宽。循环经济在全市由点到面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
二是狠抓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与管理。*市污水处理厂完成改制托管,确保了正常运转。平原县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80%的工程量,明年春季可投入试运行。武城县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明年即可投入试运行。夏津县、宁津县污水处理厂建设已完成征地等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全市11个县(市、区)已建成污水处理厂7座,日污水处理能力32万吨。*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已着手在原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已完成投资4211万元,一期工程建设完成。
2、抓重点工程建设,为生态市建设提供有效载体
一是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改善生态环境。总投资3000万元的长河公园建设工程已基本完成,它集自然生态环境与休闲娱乐于一体,不但改善、美化了城市环境,而且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投资5000万元对市区中心最大的露天排污沟进行了封闭式硬化改造,改善了周边环境质量。今年,我市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成为山东省西部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河东新城生态绿化建设项目荣获2006年度“山东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市共创建省市级绿色社区4处、绿色学校7处;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比去年提高了一个百分点,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是大力实施绿化工程,全力打造绿色*。大力实施绿色通道工程、绿色围城围村工程、速生丰产林工程、特色经济林建设工程、农田林网化工程、城镇园林化工程等工程建设,使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达到29.5%。今年,我市齐河县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绿化模范县”。投资2000多万元实施了6县市防沙治沙综合治理工程。一个林茂粮丰、生态和谐的自然环境正在初步形成,江北林城、绿色*呼之欲出。
三是以创建工作为载体,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重点,提升鲁北田园品味。积极组织创建国家级、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推进生态居住小区创建工作,并制定了“十一五”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等系列创建计划和实施方案。今年6月份,召开了全市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会议,对加强创建工作管理、提升创建工作水平起到重要作用。今年,我市已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1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6个。创建申报省级生态居住小区2个,市级生态居住小区3个。与市文明委、市农业局印发了关于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文件,将140多个行政村列入了今年创建重点。禹城、乐陵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县建设已基本达到验收要求,目前已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待验收。积极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平原县、乐陵市、临邑县等小康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平原县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全国实施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示范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秸秆综合利用、畜禽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大力发展生物能,提高农村废物综合利用率。全市新建大小畜禽粪便沼气池3个,以村为单位的秸秆气化站3个,希森三和集团养牛场投资300万元,利用养殖废水、粪便制沼气发电,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均达85%以上,逐步形成了秸秆-畜-沼-肥等多种生态农业模式。全市通过认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达100多万亩,建设生产基地70多个,产品达40多个。生态农业建设给农业生产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农民收入逐年增加。
四是大力实施水库建设和自来水入户工程,为人民生活与生产用水提供保障。全市已建成大小水库7座,库容量达1.215亿立方米,其中今年已完成和开工建设的水库三座,新增库容量1000万立方,人民生活、工业、农业及生态用水得到了基本保障。农村人口自来水使用率已达60%左右,饮用水质合格率明显提高。
二、工作做法
(一)一是开辟绿色通道,及时向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生态市建设工作进展情况。今年以来,两次向市长写出报阅件,反映存在的问题。二是开辟了生态市建设工作简报,现已出版九期,对于及时向各级各部门反馈生态市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促进生态市建设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一是加强生态保护工作宣传,提高各级各部门的生态保护意识。二是以生态市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为抓手,完善责任考核制度,加强工作调度和考核检查,增强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感。三是充分利用人大、政协部门的职能作用,邀请他们视察生态市建设工作,督导政府对生态市建设工作的落实。
(三)一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不辞辛苦,不厌其烦,前拉后搡,死盯硬靠,逐步推进。二是要抢抓机遇,突出重点,争取政策,提高大家的积极性,以点带面。三是要站在全市的角度,研究制定政策,用政策推动工作。
三、存在主要问题
我市生态市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定问题,与省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个别部门、县(市)领导对生态省、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还没有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财政支持的力度还不够。
(二)到2007年底考核还有一年的时间,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工作任务只完成70%左右,完成任务量与时间不成正比。特别是有些工作与建设指标,如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小流域综合治理,企业实行清洁生产比例、规模化企业ISO14000认证比例、化肥使用强度和有机食品发展等工作指标制定的过高,脱离了*的现实,短期内很难实现。
四、建议
省政府应充分考虑我省东西部城市的地域差距,在进行工作考核验收时,更注重以实际环境状况的改善来评价各市的生态建设工作,使考核更合理、更实际,并且在制定生态建设工作有关政策、划拨补助资金时向西、北部城市倾斜,使起点较低的市尽量缩小与沿海先进市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