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年副局长述职述廉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年副局长述职述廉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年副局长述职述廉报告

述职述廉报告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局党组带领下,我同分管单位负责同志和机关全体同志一道,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努力工作,可以说较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思想、工作、作风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现将今年分管的xx、xx、xxxx等工作具体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始终注重政治理论方面的学习,自觉按照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安排意见,把理论学习落到实处,主要学习了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法律知识和农业科技知识。在学习中,注意把党的政策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到每项工作中去,始终坚持“两个务必”的工作作风,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学习,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增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决心和信心,感到自己在政治思想和政策理论水平方面都有明显提高。

二、机关工作方面

(一)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有效改变了广大干群的精神面貌。一年来,按照市政府提出的公正、廉洁、务实、创新、高效的要求,以及打造“诚信xx”和“文明城市”创建要求,我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开展文明单位标兵创建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了党性党风教育、理论道德教育、依法文明办事、干好本职工作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并以办实事、办好事、做具体事为立足点,把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落到实处。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高标准政务公开栏,严格实行工作责任制,谁主管、谁负责,使广大干部职工工作、学习、生活作风进一步转变,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进一步增强,道德水平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局机关真正形成了一个讲学习、讲团结、讲诚信、讲奉献的干事创业局面。文明单位标兵已通过市文明办验收。

(二)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农业系统大局稳定。认真落实社会治安“重在预防”的方针,扎扎实实做了一些具体工作:一是实行目标化管理。通过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强化了局二级机构一把手的责任。二是搞好矛盾纠纷排查。定期组织人员开展排查工作,针对发现的矛盾隐患,及时组织力量进行化解,把矛盾和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抓好安全文明小区建设,对农业局家属院强化了物业管理,提高了职工家属的安全感和责任感。四是通过多方努力,彻底解决了xx农场2000多名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问题,消除了多年来的不安定因素。此外,全局系统没有出现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

(三)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在2004年全市开展计划生育大检查时,我局作为试点单位,认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开展自我检查,严格杜绝超生和违规生育现象,使此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在计划生育帮扶工作,我局作为计划生育成员单位,今年9月份,对xx县xx乡前赵村开展送科技下乡帮扶活动,为该村送去了农业科技资料和技术,另外,为该村小学购买了20套新桌椅,并为该村制作了计划生育宣传板面,并建立和完善了计划生育台帐。

三、农民教育方面

在分管农民教育工作时,我充分认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提高科学种田水平。今年我们始终把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作为突出重点来抓,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导向作用。

(一)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在具体工作中,我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录音、录像、农技热线、科技下乡、宣讲团、印发资料等形式,大力开展培训和宣传,把农业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一年来,我带领农业专家,深入到各乡镇宣传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新产品,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在科技下乡活动中,夏不怕酷暑,冬不畏严寒,与同志们同甘共苦,有力地促进了科技下乡工作的开展。全市共组织开展科技下乡活动465余次,专家人数到788人次,农技热线受理咨询电话800余个,值班专家达到444个,解答农技难题2000余个,发放技术资料152万份,受益群众达到100万人次,同时,与市电台、xx日报社、市电视台、教育电视台联合制作技术指导专栏196期。累计推广新技术200余项,新品种282个,并在技术、信息、农资和资金等方面对帮扶村予以重点倾斜。

(二)对农民实施“绿色证书”培训。我们按照豫〔绿证办〕〔2005〕1号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年初就把“绿证”培训作为一项工作目标任务,量化分解到各县(市)区,并与县(市)区农业局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作为年终评先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安排布置各阶段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中间有检查,年底有总结,从而保证了全年任务的完成。今年完成绿证培训2万人,截止目前已注册“绿证”学员1.7万人。其中,种植专业乡级班50个,2310人,村级班80个,4056人;养殖专业乡级班30个,1350人,村级班70个,3600人;果树专业乡级班10个,550人,村级班25个750人;蔬菜专业乡级班18个,700人,村级班25个,1280人;其它专业乡级班15个,800人,村级班20人,1634人。25岁以下2200人,26-30岁,2605人,31—35岁4820人,36-40岁,4600人,41-45岁,2003人,45岁以上802人。小学毕业1580人,初中毕业15128人,高中毕业322人。村组干部2000人,服务体系人员1500人,农民13530人。女性2680人,男性14350人。党员1935人,团员3320人,其它11775人。如“绿色证书”培训搞得较好的夏邑县,坚持“建好一个专业,办好一个班,建立一个示范点,培养一批骨干,扶持一项支柱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要求,今年该县共培训绿证学员3020人,其中果树专业210人,蔬菜专业760人,养殖专业1130人,农学专业290人,食用菌专业630人,通过绿证培训和生产示范点的带动,全县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全部实现了良种化,发展优质小麦40余万亩,新发展蔬菜达15万亩,新发展规模养殖户2000多户。尤其是食用菌生产发展较快,2005年新发展双孢菇1800多棚,全县达到4500棚,225万平方米,年产量4.05万吨,年产值1.5亿元,形成以车站、王集、杨集、李集等11个乡镇为主的双孢菇生产基地。此外,还首次建立了百灵菇生产示范点,引进了珍稀菇种百灵菇,一次发展到80万袋,食用菌生产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支撑整个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xx电视台《中原焦点》栏目组于2004年元月和8月份先后两次在夏邑县制作了《绿证工程富农家》专题片,并在新闻60分“记者看天下”栏目中播出,每次10分钟,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2005年11月份,中央农广校部分领导在xx调研时,对该县的做法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截止2005年底,全市通过绿证培训,共建立绿证示范基地167个,示范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2600多项次,推广面积达800万亩,累计增产粮食4000万公斤,增收优质果品2800万公斤,增加收入近亿元,发展专业村近千个,各类专业户5200多户。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科技致富带头人,明显提高了我市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充实和加强了村级班子,切实提高了农民收入。

(三)实施阳光工程,认真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为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我们综合运用了财政扶持政策和竞争、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农民工个人、用人单位、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了以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形成了政府统筹、行业组织、重点突出的培训格局。市政府成立了xx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领导组,分管农业的副市长xxx任组长,农业、财政、科技、教育、劳动、建设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局长xxx任办公室主任,我任办公室副主任。市阳光工程办公室负责对各县(市)区实施阳光工程进行业务指导。各县(市)区均成立了相应组织。我们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思想保守、安于现状、封闭落后的思想观念,鼓励他们参加培训、外出务工。今年以来,全市共出动宣传车辆30余辆,张贴宣传画500余张,广播、电视宣传50余期,简报宣传30期。下发了《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施意见》(商政〔2005〕54号)、《2004—2010年商丘市农民工培训规划》、《关于做好培训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培训基地认定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对全市137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包括公办、民办),进行逐一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在自愿申报的前提下,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认定了120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省阳光工程办公室下达17000人示范性培训任务后,我们把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并自我加压把引导性培训任务由3.4万人提高到10万人,并与各县(市)区阳光工程办公室签订了项目管理责任书。为体现阳光操作,我们对全市已经认定的培训基地进行了公开招标,有36所培训学校首次承担了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在具体培训中,我们采取月报和季报制度,对承担任务的培训机构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培训任务落到实处。今年全市共拿出300余万元资金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其中扶贫资金100万元,阳光工程配套资金156万元,管理经费50万元,在资金管理上,我们联合市财政局下发了《xx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商农财〔2004〕73号),严格按照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管理。同时充分发挥单位、社会和个人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对外出务工农民进行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全市共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12.5万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2.5万人,引导性培训10万人,36所培训基地已全部完成省下达的17000人的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转移就业16150人。培训共涉及20余个专业,其中电脑7109人,电子、电器1963人,家政服务470人,商业服务835人,家电维修220人,厨师229人,美容美发222人,食品加工251人,建筑80人,其他专业843人。通过就业前的技能培训,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如xx县xx乡xx庄村,该村总人口1236人,剩余劳动力606人,其中经过培训后外出务工人员418人,占该村劳动力的60%,2004年全村总收入907万元,其中农民外出务工收入508万元,占全村总收入的56%。经过努力,该村农村劳动力输出效果显著,绝大多数农民脱贫致富,万元以上收入的家庭100多户,村里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据统计,2004年全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达到150万人次,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60%,务工收入达到50亿元,占农民总收入的37%,务工收入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四、农场管理工作方面

(一)国家级原种场项目建设顺利实施。xx省国家级原种场项目是我省国家投资的较大农业项目之一,总投资1900万元。市农业局和xx农场十分重视该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必将对农场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使项目如期完成,我督促民权农场干部职工,加班加点,昼夜施工,认真抓好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工程进展顺利,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已完成了种子库大门的透绿围墙的设计、施工、安装、建设工作;完成了种子库院内的平整、绿化、美化工作,绿化面积达到2500平方米,整个项目建设已基本完成,该种业有限公司已按照《公司法》选出董事会、监事会,确定了董事长、总经理、监事人员,开始了试运营。2004年,该公司经营各类种子210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370万元,实现增加值14万元。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农场投资35万元,挖沟渠3800米,动土23.4万立方米;投资1.5万元,规划平整道路8000多米,动土1.2万立方米;投资27.5万元,新建大小桥函68座;投资7.5万元,规划路林沟林30000米,植树40000棵。今年秋季,水灾严重,给农田水利建设造成很大危害。入冬以来,又投资20多万元,重建、维修、加固桥基21处。

(二)与森源绿色(xx)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合资经营项目进展顺利。今年市委、市政府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天字号工程。我多方奔走,获取信息,积极与森源绿色(xx)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牵线搭桥,于5月16日,该项目在“中国·xx第三届xx文化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正式签约。2004年,首期投入1500万元,目前,已到位资金857.22万元,项目实施取得很大进展,前期235亩示范园区已由森源公司正式管理近10个月,发放农场职工工资近20万元;灵芝温室栽培实验技术获得成功;杂粮深加工产业基地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2284.96万元,此项目已进行了《项目可行性报告》、《投资计划书》的制作,项目主题工程的初步设计、杂粮粉生产线工艺设计,已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商标注册、资金筹备、市场调查、销售计划等前期准备工作,已上报市发改委列入2005年商丘市重点建设项目。

(三)职工加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有突破性进展。2004年,在我和局其它领导积极努力下,完成了农场全体职工的参保工作。全场移交退休人员601人,在职职工1502人,完成了收费发证、登记等工作,同时积极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协商,使农场300多户职工家庭获得了困难职工最低生活保障,解决了农场职工的后顾之忧。xx农场在册正式职工纳入全县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由县劳动局统一发放,广大职工盼望以久的养老保险问题,终于彻底解决。

五、廉政勤政方面

一是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能够自觉遵守廉政准则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思想上不攀比,行为上不伸手,心不贪、嘴不软,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对家属、子女要求严格,没有违规违纪现象发生。二是工作上勤奋努力。按照党员的五条标准,认真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转变工作作风,勤奋敬业,扎扎实实为民办事,工作不越权,不越位,敢于负责任,基本做到了忠于职守,勤政为民。

总之,一年来,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我感到在许多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如对工作标准要求不够高,工作的主动性还不是很强,存在着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思想。在学习上坚持的不够好,理论学习不系统,对农业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农业的发展方向,应对策略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针对以上问题,在新的一年里,加强学习,理清思路,更新观念,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努力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二○○六年元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