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形势下大规模培训干部问题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形势下大规模培训干部问题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形势下大规模培训干部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问题研究 大规模培训干部,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客观要求。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实施两年来,我们坚持一手抓思想政治和党性教育,一手抓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全面筹划,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努力提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工作水平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通过两年来的实践,我们发现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质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一、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就是由各级党委统一部署,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首要任务,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以脱产培训为主要方式,以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三支队伍”为基本培训对象,以多层次、广渠道、全覆盖、高质量为奋斗目标的教育培训活动。 它具有四个基本特性:一是鲜明的政治性。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属于上层建筑领域范畴,其核心问题是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培训,使干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增强政治理论素养和领导能力,为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思想、组织保证。二是内涵的时代性。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新阶段,随着党的建设的阶段目标和任务的变化,对干部队伍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必然要求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在内容、形式、领导体制等多方面都要随之发生变化。三是对象的广泛性。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所针对的对象既包括党政干部,又包括企业经营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既包括领导干部,也包括在职的所有一般干部。培训所涉及的范围比以前任何培训都要广泛。四是效益的综合性。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同一般的教育培训一样,更加注重效益的综合性,即既要从纯经济角度分析培训的投入产出问题,更要考虑教育培训工作的社会属性,即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贡献问题。 二、影响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因素及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县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以建设一支适应府谷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目的,不断开拓创新,初步形成了充满活力、分级分类,与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适应的教育培训工作格局。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理论武装为首要任务,有力地促进了干部理论学习新高潮的兴起;二是以培养中青年干部为重点,造就了一批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领导干部;三是以提高履行岗位职责能力为基本要求,广泛开展了各种专业知识培训;四是以拓宽培训渠道为突破口,办学的方式和方法有了较大改进。当前的干部教育培训现状基本能够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尽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对照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高标准,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因素,甚至一些因素还将对我们下一阶段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带来深远影响。具体而言,影响和制约当前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思想认识没有完全到位。一是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认识不清、动机不纯。一方面一些单位和部门认识不到教育培训对干部和部门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有的认为干部为了适应工作需要,自然会在干中学,不需要在干部培训上花费太多的精力;有的认为自学可以取代培训,尤其是现在信息网络技术日益普及,获取知识的渠道日益多样化,没有必要花大量时间参加专门培训;还有的认为培训耽误工作,费时又花钱,所以该派的不派,该多派的少派。另一方面,干部个人参加教育培训的动机不纯,认为参加培训就是为了提拔重用或混文凭,于是对提拔或升迁作用不大的培训抱着应付的心态,完全没有积极性和目的性。二是干部教育培训观念落后。有的只看到教育培训的投入,看不到培训将产生的巨大社会经济效益,因此抓培训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有的把参加培训当作完成政治任务,只注重了培训的规模、人数,忽视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有的缺乏改革创新精神,习惯于老办法老套路,对新的教育培训理念认识不够,方法不多,造成了教学资源闲置和浪费。因此,制约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最主要的因素是“认识问题”。 (二)阵地建设存在较大差距。一是主阵地建设还不尽完善。一方面主阵地“硬件”建设需要加大力度。县委党校是我县唯一的干部培训基地,单一落后,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还没有完全网络化和便捷化;另一方面,“软件”建设没有特色,仅停留在集中调训、理论辅导等层面。二是师资力量不足。首先是缺乏一支能够与干部教育培训基本要求相适应的专职教师骨干队伍。我县党校有教职工共11人,其中上课的专职教师仅5人,不足全校干部职工人数的50%。就上课教师本身而言,其敬业精神、理论功底、政策水平、知识储备以及实践经验、讲课艺术方面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次是缺乏一支规模适当、灵活高效的兼职教师队伍。受培训经费和干部培训工作开放程度的制约,党校师资队伍的社会化程度不高,干部培训聘请教师工作出现了“临时抱佛脚”现象,影响培训质量。三是没有校外培训基地。特别需要在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培训基地,转变培训观念。 (三)干部教育培训方法不够灵活,参学人员学习兴趣不浓。我县干部教育培训主要采取的是集中调训、理论辅导的方法,辅导员主要是党校的教员,在学习的内容、方法上没有新的突破。由于忽略了教育者自身的培训提高和开展干部培训教育科研,部分教师长期不出校门,不注重业务学习,不参加社会实践;因此对教学互动研究不够,教学中强制灌输多,民主研讨少,课堂面授多,社会调研少,不能适应干部认知规律,不能充分调动参训干部的学习积极性。一些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比较滞后,不适应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对高效率、高质量的要求。需要不断改进培训方法,将教学与研讨、听课与考察、本地培训与外地培训、自己组织与委托代培、计划调训与市场运作、政治理论教育与经济专业知识传授、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教育培训效果。 (四)教育培训工作机制不够健全。一是不善于管理,缺乏激励约束机制。在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缺乏对培训效果进行科学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培训管理“失之于严”、“失之于宽”,“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问题比较突出,还没有形成“管、训、学、用”相结合的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作为培训管理部门对培训学员的学习效果、态度、出勤等情况缺乏直接了解,很难掌握实际效果。二是在学与用的结合上没有明显突破,虽然制定了培训考核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力度不大,不能真正将学习培训与干部的评优及选拔任用挂起勾来,培训干部与使用干部脱节,有的用而不训,有的训而不用,致使有的培训对象“脱产培训不脱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走读”现象严重,干部培训出现了“大培训大耍”、“小培训小耍”的不正常现象。需要制定干部教育培训的激励制约措施,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 (五)培训经费保障乏力。一是筹集渠道相对较窄。在部门年度经费预算中,没有干部培训经费预算,对培训项目也没有相应的补贴,干部教育培训资金筹集渠道十分狭窄。二是总量上尚不能满足需要。从趋势上看,干部教育培训的投入量,虽呈逐年上升势态,但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三是培训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一方面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还存在吃“大锅饭”现象,不能集中财力办大事,目前除教育、卫生系统有专门的进修学校外,其他部门要完成本系统的干部培训难度很大,另一方面,有的培训项目,目的不明确,计划不周密,内容不合理,重点不突出,管理不科学,致使干部教育培训的效果不明显。 三、克服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利影响因素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影响和制约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的诸多因素,我们认为,要保质保量完成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的历史任务,就必须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树立起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的新观念,并着眼于更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培训机制等几个工作重点,坚持党政群机关干部、企业经营管理干部、专业技术干部和村(居)委会干部“四支队伍”一起抓,真正为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实现新世纪初的总体奋斗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树立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的新观念 1、树立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开发人才资源的观念。要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到“人才强国”的战略地位来认识,把人的素质当成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把进行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必要手段,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能,构筑人才高地,努力把人力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人才优势、国力优势和竞争优势,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2、树立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的观念。干部教育培训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各级各类干部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在于增强干部的基本素质。通过大规模培训干部,组织干部学习了解当代世界最新的、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现代科技和管理知识,更新干部知识结构,改变思维方式,培养世界眼光,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促进各级干部向“专家型”、“思维型”和“管理型”干部转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是时展的必然选择。 3、树立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讲求质量和效益的观念。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已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既是基础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最具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的生产性投入。牢固确立这一观念,不仅有助于正确认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本质,而且对正确评价和改进培训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培训的成果必须转化为科学实践和应用能力,进而转化为社会效益才有意义。因此,要注重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的培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式方法的教育,提高干部的创新与发展能力,切实使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成为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和动力。 4、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在就业岗位的一种继续教育,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综合性。干部教育培训既是各行各业、各层次人员继续教育的有效形式,又是终身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绝不能把干部教育培训当作一种权宜之计,更不能认为自己受过高等教育或接受过一、两次培训就不再需要接受新的培训了,而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具有不断接受培训的思想准备,把学习作为终身任务,不断建立起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知识体系。 (二)着眼培训需求,增强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目前,各级各类干部对培训内容的需求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即:对推进改革和发展所需知识的需求多,对参与国内外竞争所需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多,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的需求多,对系统理论学习的需求多。这一需求要求我们在组织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时,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把党和国家的要求,用人单位的需要和干部本身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使培训做到按需施教,有的放矢。 1、及时准确地收集掌握培训需求信息。首先,调训部门应采用多种形式,在计划与实施两个不同的层面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一是注重培训前的调查。在制订培训教学计划前,通过调查走访参训或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充分听取参训对象及其所在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师资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意见,以便根据参训人员的岗位特点和培训需求安排教育培训的教学内容。二是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及时了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新举措、新内容在学员中的反应,以及掌握学员对任课教师的反映和评价。三是进行综合调查。每年就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广泛征求乡镇、机关部门及直属单位的意见,了解各单位对上年培训的反映,及对来年培训工作的需求,为做好今后的教育培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调训部门要将单位需要、个人需要与培训战略需要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并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在进行培训决策前咨询专家的意见,以保证培训计划的科学性,提高培训计划的实施效果。 2、根据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内容。首先,在课程设计上,除要设置必修课内容之外,还要根据相关业务工作需要设置各种专业必修课,尤其是要设置多种选修课,以满足干部拓宽知识、提高技能的需要。其次,要按照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党政群机关干部队伍、高素质职业化企事业单位管理干部队伍和高素质社会化专业技术干部队伍的要求,本着“少而精”和“管用”的原则,编写体现新科学、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的具有各自职业特色的培训教材,强化课程的综合性与针对性。第三,要注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及时更新培训内容。除了要继续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把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政治鉴别能力放在首位之外,还要注重业务能力的培训。把经济建设和政府行政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突出干部的岗位技能培训、扩展个人能力培训和服务意识培训等三个方面的培训,使干部教育培训从政治理论型培训转向综合素质型培训。 (三)遵循教育规律,探索科学的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 目前,干部在培训中的主导意识、现代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对现代培训方法和手段表现出浓厚兴趣。这一需求要求我们在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要不断优化培训形式,加大教改力度,增加培训的开放度,提高培训的层次和质量,增强培训的效能,实现三个结合,即脱产学习与在职自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调研、考察学习、专题研讨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电化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相结合。 1、实行分层次、分类别培训。首先,要针对“四支队伍”的不同工作性质与专业特点,在统一规划指导下,按照“谁管理,谁调训”的原则,实行分类别培训。对于党政群机关干部,要着眼于提高他们履行岗位职责应具备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提高他们依法行政,驾驭改革开放和建设现代化的能力;对企事业单位管理干部,主要采取企业任职资格培训和工商管理知识培训相结合的办法,着重提高他们的现代化企业经营与管理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整体素质;对于专业技术干部,主要采取知识更新培训与科研项目培养相结合的办法,着重提高他们基础理论研究、产品开发及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次,要突出培训重点,实行分层次培训。就我县而言,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科级干部和优秀科级后备干部的培训。要加强党性修养,提高理论素养,培育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着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为广大干部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做到“重点干部重点培养,优秀干部优先培养,紧缺干部加紧培养”。 2、加强教与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在培训方法上,要从传统的单向传授方式转变到现代的培训方法上来。针对广大干部已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但日常工作又较多的实际情况,大胆探索并积极采用一些科学的培训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避免“满堂灌”。可运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的方法,将业余自学、老师讲授、角色模拟、电化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和诊断式教学结合起来,把学习理论与研究政策、交流经验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员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意识,体现教与学之间的双向交流,让学员在学习中思考、在调研中找对策、在辩论中拓思路。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切实改变干部教育培训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状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就要注重培训中的实践环节,并把培训视为一种持续性的、贯穿于干部职业生涯全过程的活动,把培训的空间拓展到岗位现场。要有针对性地安排一定的实践课程,组织干部到基层调查研究,到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采用“上挂、下挂、外挂”的形式安排干部挂职锻炼,强化培训中的实践环节。使干部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感受,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阵地建设,优化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教学资源配置 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是实施干部教育培训的必要条件,是干部不断充实知识的“加油站”。面对新形势下进行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的任务要求,还需进一步加快包括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中心在内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和改革。 1、强化党校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各级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其办学水平直接制约着培训质量。在培训需求多样化、发展产业化的今天,党校传统的运作模式越来越显得不适应了。就我县来看,全县唯一的培训基地县党校,教学设备滞后,师资力量薄弱,而乡一级党校基本不运作。不转变办学模式,就无法集中社会最优秀或最合适的教学人才,就难于提高培训质量,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因此,各级党校理当承担起建立“综合培训机关”的责任,并按干部教育培训产业化和现代化的要求,推进整个运行机制的转型。将学校的工作重心由“实施教学”逐渐转移到策划培训项目、设计培训课程和组织教学上来,为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服务,以及现代化的资讯服务。同时,要加强党校的学风建设,规范党校的学历教育,严格函授教育和在职研究生教育管理,认真把好招生关、教学关、考试关,确保办学质量,维护党校教育的社会声誉。 2、建立教师资源库。即逐步改善干部教育师资队伍专业结构,按专业建立教师资源库。为此,首先要加强党校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有力措施,有计划地通过进修学习、国外深造、挂职锻炼、外出考察等途径,不断提高党校现有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其次,要充分利用校外教师资源,积极实现教师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按照“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多形式、多渠道选聘兼职教师,选聘那些既有较深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型教师和党政领导干部,开设“领导干部讲坛”,建立起客座教师库,实行区域内和区域之间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 3、加强党校校外培训基地建设。加强“合作培训”,高效地利用培训产业资源,是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捷径。进行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一方面要注意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党校校外基地的开发,彻底改变传统的“一条龙包办到底”的办学方式。按“多种入口,多种出口”的要求,多渠道、多方式组织实施培训。充分利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先进的办学条件和雄厚的师资力量,通过合作办班、委托培训、异地办学等方式,开展系统的针对性培训,提高培训的档次和水平,逐步形成各级党校为主体、党校校外基地为延伸的开放式培训基地网络。 (五)强化三种职能,推进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能否取得实质性突破,机制创新是关键。机制创新要围绕建立现代培训制度,引入竞争机制,以健全的制度规范培训行为,提高培训水平。 1、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宏观管理机制。随着政治、经济改革的深入,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的职能将由直接组织转向间接调控,由行政指令转向宏观管理。加强宏观管理成为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抓手,也是决定培训质量的决定因素。应着重强化以下三个职能:一是决策职能。即确立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方针、选择战略目标和制定远景规划,科学地确立一个量化的统一标准和切实可行的达标要求,并认真组织考试认定。二是服务职能。即根据实际需要,调控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基地之间的关系,做好对培训基地与培训对象的合理分工。同时,做好培训市场的培育,为培训市场的发展提供保障。三是监督职能。即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质量监督,建立培训计划申报制度,组建培训机构办学资格和教学质量评审机构,组织定期评估,及时掌握培训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培训机构的取舍,督促有关部门搞好培训。 2、分级承担经费,健全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保障机制。以多方筹资为基础,构建培训成本分担体制,是全面推进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关键。一是争取政府支持,将进行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情况,逐年增加投入。二是各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按工资总额提足职工培训经费,专款专用,确保用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三是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建立政府投一点、单位付一点、个人出一点的“三个一点”的成本分担体制,继续推行干部学历培训。 3、实行综合评估,建立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激励约束机制。重点是建立以下一些制度:一是试行学分制,建立任职资格制度。要实现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性、实用性、参与性和全员性,引入学分制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实行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即借鉴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办法,以学分作为学习计量单位,把干部教育培训所应学习的课程按照其在课程设置中的地位和规定的学时,折算出学分,规定干部每年或在若干单位时间内必须修完规定学分,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作为毕业的标准。干部可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自主选择课程,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这就能有效缓解工学矛盾,充分体现“自学为主”的干部教育培训原则,使干部学以致用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从而提高干部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二是完善培训考试制度。为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完善的考核考试制度和学分登记制度。现行的干部教育培训的考试考核机制不够科学、严格,造成相当部分学员虽然参加了培训,但知识和技能并没得到多大提高。因此,考试应实行教考分离,建立题库,通过考试来全面真实地检验学员学习的效果。实行对考试不及格者不记学分,没完成学分指标的,不算培训合格,年度考核不能定为优秀等次;培训表现差、学分较低的,不能定为优秀等次,不能提拔重用,晋升领导职务。三是建立培训综合评估制度。包括培训质量、培训效果、培训战略、培训基地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培训质量评估,即在完成培训课程后,由调训部门组织学员对课程内容、课程安排、教学方法、讲授质量等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作为调训部门向培训机构反馈教学质量的依据。培训效果评估,是指由调训部门阶段性地以问卷或座谈会的方式,向学员的工作单位了解培训产生的实际效果,提出改进建议,作为调整培训计划,反馈培训效果的依据。培训战略评估,是以召开专家会议的方式,评估全局性的培训策略、培训管理,以及培训效果情况,形成评估及建议报告,作为制定培训政策,加强培训管理的依据。培训基地评估,是指通过对培训基地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服务质量等软、硬件资源进行评估,筛选出最为合适的培训基地。四是建立竞争激励制度。首先,建立奖学金制度。通过一定程序的评选,对学习成绩优异、学有所成的干部给予一定奖励,并优先使用;对开展培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也应给予一定奖励。其次,鼓励教师进行业务创新,知识更新。通过推行专题课任教师招标竞标、教学质量评估、优秀教学骨干评选、教学工作量化考核等制度建立竞争激励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对教有所长、教有所成的教师给予一定奖励,并以此作为继续聘用的主要依据。再次,在培训基地的选择上,要摒弃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条件较好,资源较优的培训基地,以一定的形式加以固定,并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不断优化。通过在学员、教师、基地三者之间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促进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质量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