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创造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创造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创造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深入开展依法治区的基础,我区依法治区工作始终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的指导方针,以贯彻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主线,以依法治村为突破口,以富民强村为落脚点,不断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一、以村委会组织法为核心,坚持三项制度,真正做到还权于民

1、推行村级民主选举制度,把干部的选任权交给村民。每次换届选举,都按照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依法进行,基本实现了党的领导、群众的意愿、合法的程序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一是及时成立选举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实行党政领导包片,区、镇两级机关干部定镇、定村挂钩指导和联络制,各村也依法推选产生村民选举委员会,保证选举工作的正常运作。二是认真细致地做好选民登记和核对工作,做到不错、不重、不漏,并于选举日20天前将选民名单公布在村、组醒目的地方。为了提高参选率,确保村民直接投票选举,各镇村采取广播、通告、发信等办法,通知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村参加选举。选举当日,镇、村办企业统一放假,使选民的权利得到保障。三是精心组织直接提名候选人工作。在选举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带意图、不定框框、不作暗示,让选民从中鉴别筛选,好中选优,引导群众把那些德才兼备的、有知识有能力、愿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村班子。四是缜密布置投票选举工作,实行公开投票、唱票、监票、计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当众颁发村委会成员的当选证书。第六届换届选举当日全区共设置主会场247个,投票站2657个,每个主会场设立2个以上的秘密划票间,既方便选民投票,又避免了任何干扰,使村委会选举一次成功率达95%。

2、推行村民议事制度,把重大村务决策权交给村民。近年来,村级事务的决策正逐步从村干部向村民代表会议转化,从体制上保证了建立科学、民主、合理的决策机制的可行性。一是民主推选村民代表。各村按照每10户左右推选1名代表的比例,把那些能坚持原则、关心集体、有较高政治觉悟的村民推选出来,组成村民代表会议。二是设立村民议事室和联系箱。各村根据村委会自身经济状况,均设立议事场所,便于代表集中议事、决策,同时,也全部设置了村民联系箱,及时听取村民的合理化建议。三是发挥村民代表的代表作用。村民代表经常收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将村民的意愿提交村民代表会议上讨论,实行一事一议,真正反映出广大村民的心声。四是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各村每年都召开2次以上村民代表会议,听取村委会的工作计划和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重大决策,都由代表会议讨论,按大多数人的意愿作出决策。凡系国家政策和法律规定以外的,任何组织或个人未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村民有权拒绝。全面推行村民议事制度,调动和发挥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推行民主监督制度,把日常村务知情权交给村民。各个村委会全部实行了村务公开,做到“五个规范一满意”。一是组织机构规范。各镇成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成立了民主议事和民主理财小组。如针对村级财务由党支部书记一人审批、无人肯监督而群众有意见的状况,区委、区政府根据有关部门意见,专门下发文件,改为村主任一支笔,进一步完善了监督机制。二是公开内容规范。我区统一规定了必须公开的16项内容,凡涉及到群众利益、群众关注的问题都列为公开内容,如建设招投标、财务收支、电费收缴、计划生育指标、宅基地审批、村干部报酬、招待费用等。三是公开程序规范。重大村务由民主议事小组和村民代表会通过后公布,村级财务由镇经管站与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确定后公布,确保公开内容真实。四是公开时间规范。财务收支等常规业务按季节定时公布,宅基地审批、集体资产承包租赁等专项业务不受时间限制而及时公布。五是公开阵地规范。全区各村村务公开栏的式样、公开的形式均较为统一,基本做到位置适中、结构牢固、美观大方、节俭实用、方便群众。“一满意”就是公开的结果让群众满意,凡村民对公开情况不满意的,一律找出原因加以解决。通过村务公开,亮了集体的“家底”,掀了干部的“箱底”,群众明白,干部清白。

二、以依法治村为切入点,突出三个重点,创造良好法制环境

一是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积极开展各类专项治理。这几年,我们针对群众较关心的土地延长承包期和减轻农民负担等问题,农村计划生育、宅基地管理、邻里关系、赡养矛盾以及农产品市场管理、集体财产管理等方面的纠纷进行专项治理,积极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二是深入开展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和宣传活动,注重基层治保、调解、帮教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农户纠纷档案,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因素实行动态管理;设立安置帮教资金专户,加大帮教力度,2001年,帮教对象重新犯罪率仅为2.8%;许多村成立了护村队和护厂队,进行治安巡逻等,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遏制和消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努力使群防群治组织成为保持农村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大力开展创建安全文明镇村和星级“文明户”等活动,截止2001年,全区文明户达15万户,占总户数的63%,当年评选五好家庭684户。通过创建活动,培养新型“四有”农民,增强了村民社会公德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和家庭美德意识,树立起良好的社会风尚。

三、以“富民强村”为目标,把握三个环节,推进村级经济发展

一是建立“致富档案”。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加大农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使农民增收,群众富裕。二是拓展“扶贫”渠道。95年以来,全区深入开展“万名党员干部联万户”活动,全区每年联系1891户,投入帮扶资金40余万元。对有劳力而无门路的创收户,帮助他们调整农业结构或出谋划策发展副业;对家庭成员多、劳动力过剩的纯农户,尽量帮助解决劳务输出,实现内外互补增加收入;对特困户除定期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外,全区机关还与3578户结成帮扶对子,加强对他们教育、引导;对经济不发达的困难村,区机关每年结对帮扶89个行政村,出人出资,引进项目,给予扶持。三是加大“减负”力度。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契机,严格实行“三个取消”,按照调整后农业税收政策,统一起用新的税票,把税票现场开到农户手中,坚持“一税一户一票”制度,严禁“多税一票、多户一票”,杜绝“税费混开、旧票重开、白条乱开”的现象发生。农村税费改革后,人均合同内外负担从96元减至61.59元,减少了34.41元,减负率35.84%,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

《村委会组织法》正式施行及我区开展村民自治创建活动以来,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1、做到了“两个密切”,即密切了党群关系,密切了干群关系。实行村民自治后,各地都注意把涉及村民利益的事按照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规定,交给村民代表讨论决定,并及时公开,让村民监督。群众普遍反映,实行村民自治好处很多,过去村里要我们交这交那,不讲明来龙去脉,我们不知缘由,当然有意见。现在村里的事务都公开了,而且还找村民代表商量,我们心中有了底,自然口服心服。村干部也说,过去村里的事没有交给村民讨论,为了完成任务“蒙着干”,结果事与愿违,我们越努力,群众意见越大,费力不讨好,干群之间有距离。现在村里的重大村务都交给村民代表讨论决定,有了群众基础,有了依托,工作好做了,干群、党群关系也密切了,村干部也轻松多了。

2、实现了“两个加强”,即加强了干部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加强了村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实行村民自治后,一改过去“干部拍板,群众照办”为“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村干部能依法行政,组织群众参政议政,把各项正确决定,变成了群众的自觉行动;村民通过村民代表会议等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形式的锻炼,民主意识和自治能力也大大增强。

3、达到了“两个促进”,即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基层稳定。民主选举意味着村干部不再由上级组织任命,干部的任免权在群众手中,这使村干部感受到了肩上的压力,产生了危机感,意识到工作中不仅要向上负责,更重要的是要向下负责,因此,从体制上激发了村干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能坚持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引导村民勤劳致富、增强集体经济实力作为中心任务来抓,加之民主决策的科学化和群众的自觉拥护,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随着干群关系的密切,各类矛盾也随之化解,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4、实现了“两个好转”,即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实行村民自治后,各地十分注重提高村民的素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干部和村民的思想觉悟、自治能力,并通过建章立制,提高了干部和群众的遵纪和法制观念。凡是开展村民自治活动较好的镇和村,社会秩序井然,村民民风良好。

5、增强了“一个功能”,即村委会的自治功能。随着村民自治活动的深入开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村委会的自治功能也不断提高。以前靠政府办不了也办不好的事,现在村民自治迎刃而解,不仅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良好环境,同时也促进了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