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加强农村宣传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加强农村宣传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加强农村宣传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同时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如何抓好农村宣传文化建设工作,帮助农民树立新的生活理念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近年来农村宣传文化建设所做的主要工作

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把农村宣传文化建设当作重要工作抓紧抓实,坚持“三抓三促”推进宣传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一)抓教育促素质提高

提高干部群众素质是新时期人们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我镇重视教育培训工作,把镇村干部培训和农民素质教育两大工程结合起来实施。

1、强化促学评学考学制度,保证学习培训活动扎实推进。镇建立并落实促学、评学、考学五项制度:一是规范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并根据学习需要适时将学习对象扩大到机关中层和村领导;二是实施“每月一学”制度。镇机关坚持每月集中学习一次,采用学习辅导讲课等形式落实;三是坚持值班夜学制度。集中夜间值班学小时,为每位机关干部每月提供2-3次的学习机会;四是建立考学制度。以开卷考或闭卷考的形式,一年组织2-3次理论测试;五是开展群众“评学”制度,即结合年终评选学习先进,与岗位考核相挂钩。

2、优化培训教育,促进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我镇积极开展以“学新知识、树新风尚、做新农民、建新家园”为主题的新时期农民素质教育活动。首先,深化课堂教育。成立“农民素质教育学校”,原创:以培训轮训形式分层次开展农民素质教育活动;组建农民读书社,培养农民群众形成爱读书、读好书习惯,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建立巡回宣讲制度,由镇党委理论宣讲团成员分赴各村、企事业单位进行巡回宣讲活动。其次,注重环境教育。在集镇中心建立长18米的科普长廊,与市科协合作定期更新版面内容;在主要街道、中心村的主干路段设立宣传栏和宣传标语。第三,创新活动教育。全镇开展有奖征集“陋习”活动,在此基础上创作了《改“陋习”》、《三七市镇好风光》、《杨梅缘》3个节目,结合其他教育节目,深入各行政村开展文艺巡回展演。

(二)抓活动促文化繁荣

文艺骨干是繁荣农村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近些年,我镇重视抓好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在全镇开展文化中心户创建活动,作为基层群众文化网络,依靠这些网络吸引广大群众在业余时间参加文体活动。到目前全镇已有文化中心户30户,组建起文艺队伍12支。每遇全镇举办杨梅文化旅游活动和“姚东之音”大型广场文艺演出,我们总要选拔群众文艺团队上台表演。

(三)抓阵地促环境改变

我镇近年来注重镇、村两级文化阵地设施建设,镇财政投入了上千万资金建设了文化公园、休闲广场和室外篮球场,镇图书馆全天候开放,良好的文化设施为全镇人民提供了锻炼、健身、读书的好去处。各村也加大村落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有条件的建起村落文化宫,还不具条件的则改建原废弃晒谷场铺浇室外水泥篮球场,周围边角种上花草,建设农民公园,巩固农村“六个一”宣传文化阵地。

二、当前农村宣传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当前农村集镇人口比例还较低,广大农民群众享受乡镇所在地的文化资源还有困难;加上长期以来缺乏村庄规划,自然村面广点多人少,给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带来一定难度。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中文化水平高的年轻人到城区或集镇居住,农村文化需求也相对带来不平衡性。但不能以上述问题的存在而放弃农村宣传文化建设,而是要把宣传文化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抓实抓好。

1、群众宣传文化设施是和谐群众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应加大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群众文化基础设施是人们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繁荣群众文化事业的一大要素,也是一个地域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和象征。如果没有群众文化设施或者设施奇缺、陈旧,就谈不上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如何加大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要把群众文化基础设施纳入乡镇建设的总体规划,做到布局合理、功能较全、现代化明显,满足不同层次人民的需求;二要注重实用性,要做到选址合理、建筑美观有特色、内部格局实用,这样才会受到群众的喜爱。

2、群众宣传文化专业人才是和谐群众文化建设的质量保证,应加大群众文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光靠从专业文艺团队演出中获取娱乐和相关知识已无法满足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要,更多的群众愿意加入到文化活动中来。而且迫切想提高自己的层次和档次,这就必须依靠大批群众文化工作者和业余文艺骨干,来影响、带动和辅导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就农村的实际情况看,我们认为,镇文化站首先要担当起辅导与培养各村文化骨干队伍的职能,并且帮助联系外聘教师;其次注重眼睛向内挖潜,吸引调动镇内教育、文化等单位的文化专业人才参与的积极性;第三,通过文化活动发掘并培养自己的文艺骨干人才,提高他们的群众文化辅导能力;第四应将假期休息的大中专学生和退休的干部、教师吸收进来开展一些辅导活动。

3、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群众宣传文化活动是和谐群众文化建设生命力的体现,应大力开展群众民俗文化活动的建设。随着群众的艺术欣赏能力、自我表现意识的提高和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越来越高,要求自己唱、跳、画、写,在参加群众文化活动中得到精神享受,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熏陶,使紧张的生活和身心得到调节。对待文化活动内涵,首先要做到活动有时代特色。要把传统的表现形式与新时期的社会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二,活动内容要广泛,大力开办节日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旅游文化、校园文化等;第三是活动方式要多样,如举办书画展、征文赛、摄影赛、电影周、地方戏曲展会、各种体育比赛等,形成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满足各类层次群众的需求,用先进的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

三、构建和谐社会中进一步加强农村宣传文化建设思考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迅速变化的时代,新科技、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激烈的竞争、复杂的利益关系,也使人们的情感产生某些躁动和不安。和谐社会的建设,呼唤着文化的人文关怀,文化同时给人们带来知识、情感、伦理、信仰的深刻影响。特别是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旗帜,对于社会有着重要的引领和凝聚作用。因此,要加强农村宣传文化建设,使宣传文化切实担起构建和谐农村的责任。

第一,坚持以优美的环境感染人。要彻底改变农村成规陋习,改变一些农村杂草丛生、黄土裸露、蚊蝇扑面的现象,加大环境整治力度,营造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村村做到三季有花,四季长青,让农民群众在优美的人居环境中生活。整洁的环境是提高人民群众素质最有效的环节,环境能改造人、教育人,也能提高人。整治环境的关键首先在于发动群众,应让每位村民看到未来村庄的优美蓝图,号召村民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形成人人动手植树护绿,原创:家家着手清污除垢的良好风气。其次是加强管理,形成集体管角、党员管片、村民管面的管理网络;成立保洁队伍,建立日产日清的垃圾处理制度和长效机制,划分卫生责任区域,实行门前三保。通过评选卫生清洁户等创建手段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发挥村民特别是妇女的特殊作用。

第二,坚持以深入的教育提高人。要抓实农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式,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促进传统农民向高素质的现代市民转变。同时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农民,组织和发动农民参与一系列共创活动,使之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引导群众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活动,制订《村规民约》,使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移风易俗,改变群众的一些不良习惯,最终形成团结友爱、尊老爱幼、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风气。

第三,坚持以先进的文化培育人。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三贴近”,积极主动地抓好农村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实施“以人兴文”战略,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为文化发展提供组织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要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财政引导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持续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建立完善基层文化工作的激励机制,切实加强基本阵地建设、基本队伍建设;要探索村落文化建设新途径。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大力加强农村文化站、文化场馆、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基层文体设施建设,让人民群众时时刻刻感受到文化生活的存在,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