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的调研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的调研报告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的管理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最近,惠城区委组织部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的管理教育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研究。反映出国企改革过程中,党组织必须搞好对下岗职工党员的组织管理和教育的一些问题。

下岗职工党员给党组织的管理教育带来许多难题:

一是管理工作难。下岗职工党员待业期间大都自谋职业,去向不定,分布面广。如282名下岗职工党员有23%到“三资”企业、私营企业或外出打工,20%从事个体经商,57%的打临工或在家待岗,由于从业不固定流动性大、居住分散不易联系等客观原因,给党组织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主观上,一方面,企业党组织领导在思想认识上模糊,存在畏难情绪。有的认为下岗职工党员分散,不好管、管不了,有的认为职工党员下岗已经够困难的了,没必要对他们提出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及时理顺组织管理关系,一时造成管理“空白”。

二是组织生活不正常。在282名下岗职工党员中,外出务工的48名,在本地务工的132名,在家待岗的102名;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的82人,占29%,不太正常的73人,占25.8%,不正常127人,占45%。出现下岗职工党员不能正常参加组织活动的原因在于:(l)不能参加。倒闭、停产或半停业的企业,由于党组织关系未理顺,下岗职工党员的组织关系有名无实,党员无处过组织生活;(2)不愿参加。有的下岗职工党员为了谋求生活,一心打工或做生意,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组织活动;(3)不通知参加。调查的7个企业都反映,开始每次通知下岗职工党员回来参加党组织活动,不是找不到人,就是推说没时间,久而久之,干脆不通知。

三是党费收缴难。80%的下岗职工党员很难按规定时间或按标准缴纳党费,有近半数四个月或半年才交纳一次党费。主要原因:第一、交纳党费标准难确定。部分下岗职工党员通过自己努力找到了合适工作,但本人不愿透露自己的实际收入,只能按原来收入缴纳。第二、时间难统一。由于下岗职工党员择业和再就业的复杂特点,大部分不能按时交纳党费,有的托人代交、补交,有的从每个月发放的基本生活费或救济金中代扣,也有的嫌麻烦,提出干脆半年或一年集中交一次。第三、少数下岗职工党员无正当理由长期不回企业交纳党费。

四是党性观念淡簿。由于长期与党组织联系不紧密,得不到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使部分下岗职工党员的党性观念淡薄,混同于一般群众,不能很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主要体现在:(l)理想信念动摇。部分职工党员下岗后,不体谅企业的暂时困难,存在悲观失望情绪,牢骚满腹,甚至带头上访闹事。(2)价值观念扭曲。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严重影响部分下岗职工党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在他们中滋长蔓延。(3)组织观念淡薄。少数党员长期不参加党组织活动。

下岗职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亟待抓紧抓好。

1、强化认识,增强管理教育责任感。加强下岗职工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全面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党员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起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下岗职工党员的管理教育抓紧抓好。

2.明确归属.及时接转组织关系。为使每一名下岗职工党员明确隶属关系,并置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之中,我们在调查基础上,于去年5月份制定下发了《关于企业下岗职工党员组织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针对职工党员下岗后不同去向,如在本市区居住的、外出务工经商的、在家待业及办理了离、退休手续的或重新就业的单位没有党组织的等等,都作了具体明确的管理规定。

3.建立制度,规范教育管理。一是要建立下岗职工党员的登记制度。对他们的家庭地址、下岗时间、下岗后去向、专业特长、从业情况、联系电话等逐项登记造册,并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完善,以便及时掌握他们的情况,加强管理;二是制定定期活动制度或下岗职工党员活动日制度;三是下岗职工党员联络员制度。由在岗党员联系一个或几个下岗职工党员,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发挥联络员的桥梁纽带作用。

4.适应形势,不断改进活动的方式。对企业下岗职工党员的活动,要从企业和下岗职工党员的实际出发,不断改进活动方式,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上课与个别走访谈心相结合,定时定点活动与电话、书信联系相结合等多种方式,使活动的目标更明确,内容更扎实,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5、强化培训,增强再就业观念和能力。要根据下岗党员的特点和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抓好教育培训工作。教育内容主要有:一是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法规教育;三是再就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各级党校、技校、职校等教育基地作用,努力使他们掌握l-2门新技术,为再就业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