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居民健康情况调研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居民健康情况调研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居民健康情况调研

一、我市城区居民健康水平的优势分析

1、市委、市政府把百姓健康放到重要议事日程,为提高市民健康水平有了领导保障、组织保障和政策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关注百姓健康,尤其是随着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呼声而起时,市委、市政府将之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于是,*率先在全国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率先在全国开展惠民医疗,率先在全国把农村合作医疗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有机结合,加强农村乡镇卫生院建设。在积极探索中,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卫生实施、市民参与的基层卫生工作格局。虽然根据工作需要,主要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但关心百姓健康的领导意识、组织政策始终不变。正因如此,*这个老工业城市在转型中,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没有成为主要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书记、市长亲自调研,市政府推出了《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做到规划到位、资金到位、政策到位、监管到位、人员培训到位。

由于市委、市政府把百姓健康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提高市民健康就有了领导保障、政策保障、组织保障。

2、我市疾病防治走在全国前面,为提高市民健康水平筑起防线。

俗语道:病来如山倒,防病要在先;小病不治,必有大患;治不及时,必死无疑。由此可见,疾病防控多么重要!它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屏障。令人欣慰的是,我市疾病防治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

首先从调查统计看,我市“两周病”的患病率比全国城市平均指数降低了73.62%;就诊率也降低了45.6%。这两组可喜数字的后面,透视出我市疾病防治工作走在了全国前面。其次,近几年无论是“非典”还是禽流感,以及四处蔓延的艾滋病,地处交通枢纽的*,在人流、物流大汇聚中这些传染病的感染率都很低。这与卫生部门广泛、长期的疾病防治分不开的。卫生部门积极的疾病防治,为广大市民健康筑起一道防线。

3、社区卫生服务贴近百姓,为提高市民健康水平奠定了基础。

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进入千家万户,百姓受益匪浅;尤其是健康教育,历经十年普及,喜得硕果。

自*年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来,健康查体配合健康教育进入社区、学校、厂矿、田间地头。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平均每年举办大型健康教育200多次,每年举办中小型健康教育500多次,此外还有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深入百姓庭院中的健康咨询。初步统计,有80%以上的居民接受了健康教育和培训。在这深入广泛、持久多样的健康教育中,广大市民不仅健康意识有了明显提高,而且逐步抛弃不良生活习俗,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据这次调查统计,我市百姓吸烟率为14.71%,比全国城市平均水平(23.8%)降低了38.45%;我市百姓经常饮酒率为5.16%,比全国城市(7.1%)降低了27.32%;我市有92.99%的居民能准确回答艾滋病的感染途径及预防知识,并有半数居民积极主动锻炼身体。

众所周知,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石。而生活方式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因其是延续多年乃至几代人的生活习惯。历经十年磨砺,我市许多百姓转变了生活方式,掌握了健康的金钥匙,这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坚实的基础。

4、妇幼保健工作成绩显著,为提高市民健康水平构建希望工程。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是无限大的工程,要一代更比一代健康。故此,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要从娃娃抓起,从妇幼保健抓起。可以说,哪个城乡、哪个地区的妇幼保健工作做得好,该地就构筑了健康希望工程。

从调查统计看,我市上一年作过妇科检查的占已婚育龄妇女的71.7%,作过乳腺肿瘤检查的占65.04%;孕妇产前做过检查的达到97.18%,生育一个孩子的女性占被调查者的82.47%;而*年以来,出生婴儿死亡率仅有2.25%。从这些数据看,我市孕龄妇女的保健状况、生育情况总体是令人满意的,尤其是婴儿出生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本次被调查的妇女,大部分是生活在社会低层文化水平不高、经济收入很低的贫民妇女,她们的保健和生育情况尚能如此,社会中层以上妇女的情况会比这更好。所以,我市未来人口健康水平的整体提高,大有希望!

5、120急救网络整合省城医疗资源,为提高市民健康构织了绿色生命线。

作为省城*,医疗资源是比较充足的,有设备先进的省级医院、市级医院,有多家行业医院、驻军医院,还有区办医院、民营医院。我市卫生部门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构筑起遍布城乡的120急救网络。在急救中时间就是生命,市卫生局要求120急救中心接到电话后,必须三至五分钟内紧急出发。由于健全的急救网络和神速的急救机制,为抢救危急病人赢得了时间。尽管我市近两年城市改建,交通不是很畅通,但上下联动、纵横交错的120急救网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过去一年内,平均救护车到达时间仅为9.96分,挽救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从以上分析看,在我市百姓健康事业上,有领导的重视;有组织和政策的支撑;有疾病防治的屏障;有急救的绿色生命线;有妇幼保健的希望工程;更有社区卫生服务奠定的坚实基础。我们优势很多,全面提高市民健康水平大有希望!

二、我市城区居民健康存在问题、潜在忧患及其分析

1、城市老龄化使慢性病居高不下,直接危害百姓健康和家庭生活。

从调查统计看,我市百姓的慢性病高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尤其是按病例统计,我市比全国城市要高出45.6%,而且患病人数与病例相差甚大。这就是说,许多人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病,这与单发病比较,他们健康状况更差。再从直接危害人们健康和生命的主要慢性病详细分析,更让我们担忧。首先,高血压患者占被调查人数的111.41‰,这就是说被调查的185180人中,有20631人患高血压病,平均9个人中间就有一个高血压者。其二,心血管病占被调查人数的75.65‰,即有14009人,平均13人中间就有一个心血管病人。其三,糖尿病占40.02‰,有7411人,平均25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人。其四,脑血管病占24.74‰,有4581人,平均40人中就有一个脑血管病人。

为何我市百姓慢性病如此严重呢?主要之因是慢性病与人口老龄化密不可分。可以说老年病基本都是慢性病,年龄越高,慢性病越多、越严重。据*市人口普查,1982年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409458人;1990年为529606人;2000年为696330人;而*年市人口统计局公布,60岁以上老人则达820124人,其中70岁以上老人达280062人,占老龄人口的34.15%。不足15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就翻了一番,伴随之的慢性病自然也要成倍增长。虽然我市卫生部门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防治,但慢性病基本是长期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治疗起来也就需要很长时间。而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又是相互因果、互为转化,经常是一种病尚未治好另一种病又袭来,老年人抗病能力差,恢复功能慢,也就难免几种病缠身,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这是我市慢性病居高不下的社会原因。

一个病人拖累一个家庭。当今的家庭,其年轻夫妻基本是独生子女,他们不仅要赡养六十来岁的父母,还要照顾七八十岁、八九十岁的祖父母。如果一个家庭有一个老人患慢性病,年轻的夫妻要忙得晕头转向,可慢性病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何止一个、二个老人患病?其家庭负担可想而知!故此,慢性病所带来的危害不仅是健康问题,还有更多的社会问题。

慢性病已是当代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杀手,控制住慢性病,人们就能健康长寿。然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在慢性病防治上包袱沉重。

2、医药费用贵,医疗保障不健全,部分百姓看不起病。

从调查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百姓看不起病。从慢性病看,按患病人数比例184.05%计算,有34082人患慢性病;其中未治疗的占36.22%,即有12344.6人;而未治疗中因为经济困难看不起病的占33.37%,既有4119个慢性病者无钱医治。再看上一年住院情况,在病未愈而提前出院的40.5%的病人中,就有55.96%的病人是经济困难,他们当中有的人在医院仅住几天就被迫出院。这些重病者回家后要么找点偏方自我治疗,要么苦苦等死,其困境可想而知!即使防治比较好的“两周病”,也有部分百姓无钱看病。按调查的40.42%患病率计算,有7485人患“两周病”;其中没治疗的占15.59%,即1167人;而没治疗人群中,又有25.18%的人是因经济问题,即有294人无钱看病。而治疗的84.41%人群中,有49.53%的人是自我治疗,即有3129人没有去医院,其中恐怕大多数还是钱的问题。

从以上分析,我市部分百姓看不起病,其原因有三。第一,社会医疗保障不健全。从本次调查看,有42.25%的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即使有些人进了医保门,但因所在企业亏损,或面临破产,缴不上保险金,医保不能兑现,医药费不能报销。从上一年住院看,有47.13%的人药费不能报销;再从“两周病”治疗看,能报销部分药费的仅占32.36%。

第二,部分居民经济收入低。据调查,月收入1000-2000元的家庭占被调查人群的33.88%。以3-4口人之家计算,在物价不断上涨的今天,除去基本生活费,节余很少,一旦有病,尤其是大病,那点省吃俭用的余钱只是杯水车薪。而月收入300-1000元的家庭则占被调查人群的29.44%,尤其是月收入千元以下的家庭,其微薄收入打点日常生活都捉襟见肘,哪有钱看病?

第三,医药费用过贵。从调查看,百姓对医药费用贵意见很大,以住院患者为例,有33.96%的人认为医药费过高。

这三大因素可谓三条绳索,把这部分百姓捆在贫困线上。这其中不仅有医药问题,还有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社会问题。

3、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百姓看病有诸多困难。

尽管我市医疗资源充足,但配置不合理。首先,按行业统计,我市城区内共有医务人员31000多人,其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仅占1/10。而最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在社区,这3100人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怎么能满足广大市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呢?

其二,从区域配置看,历下、市中等条件好的老城区,医疗资源比较集中,不仅有多家省、市级的大医院、专科医院,还有部队医院、行业医院、区级医院、民营医院。由于医疗资源过度集中,致使一些中小医院“吃不饱”。而新开发区、城郊结合带等地医院很少,居民看病很不方便。

其三,由于医疗资源配置的倒三角、社区卫生服务不健全、药费报销的局限等因素,广大群众无论大病还是小病都要往大医院跑,致使群众看病有三难。一是离家远,交通不便,尤其是80年代后独生子女的家庭,一对小夫妻要照顾四个乃至六个、八个老人,哪有时间和精力陪伴老人去医院?经济富裕家庭尚能花钱请陪护,而经济收入一般乃至困难家庭的老人就难了,为此引发一些家庭不和睦。二是大医院人满为患,挂号排队,等候半天看病,让病人心烦意乱,又添病三分。三是医药费用贵。如上调查,上一年的慢性病,在省级医院治疗平均每人8000元,市级6000元,社区2000元。省级医院是社区的四倍。

4、由于多方原因,社区卫生服务没有发挥好百姓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使广大百姓有了健康“守门人”,然而,我市“守门人”的作用尚没有发挥出来。从调查统计看:“两周病”的患者,只有29.86%的人选择社区卫生机构;慢性病人中仅占10.96%的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为何百姓宁肯多花钱、走远路、排队挂号到市级以上医院呢?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医药费报销限制了市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目前我市医药费报销基本分两类,一类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部分企业,各有定点医院,将所有工作人员固定在某个医院,看病、拿药、报销药费都一揽子包下。二是企业的在职、离退休人员,建立医保卡,而此卡能用在社区仅是近一年多的事。于是大部分市民限制在社区外。其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技术和设备上满足不了群众需求。有些服务机构设备差,连常规检查都做不了;有些机构医务人员技术水平较低,不具备全科医生资格和能力,全面诊治能力不行。而人们求医治病,以质量优先,必然要选择条件好的大医院。其三,多年观念、习俗所致。在人们传统观念中,医院越大医生越有能力,看病越好;社区卫生服务又是新生事物,百姓认知要有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上不去,就难以建立良好的社会声誉。那么,群众选择率自然要低。其四,没有建立社区初诊制、转诊制及社区康复制,医疗上没有形成良性流动,致使人们无论大病还是小病都往大医院跑。

从以上分析看,社区卫生服务没有成为百姓健康“守门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内因还是社区卫生服务自身发展问题。那么,为何历经十年之久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缓慢呢?进一步分析,症结如下。

一是体制局限。尽管社区卫生服务属于公益性的,但前些年各级政府没有明确将之纳入公共卫生之中,体制不明确。为此,这些年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数是医院的下派部门,在市场经济中一些医院发展都成问题,哪有资金扶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供给不足,使社区卫生服务难以发展。

二是资金局限。由于体制不明确,政府投资不到位,主管医院又供给不足,使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举步维艰,不仅医疗设备难以添置,有的连人员工资按时发放都成问题。

三是政策限制。从医疗看,由于上述所谈的医疗保障局限,许多病人不能到社区治病。从队伍建设看,由于社区卫生服务岗位职称问题,没有详细而明确规定,医务人员技术晋升较难,加之待遇低,必然留不住人才,这是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水平低下的一个根本原因。

四是发展环境限制。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需要多方支持,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诸如房屋问题,这是社区卫生机构最基本的条件,然而许多开发商在楼群建设上,既不留出社区卫生之房舍,更以高价位出售或租赁给卫生机构。资金本来很少的社区卫生部门,哪有大笔钱去购房?但无房就没法行医,无奈只有多方求助,进行租赁;但每月去掉租赁费,医疗经费必然捉襟见肘。

诚然,这些问题随着发展都渐渐过去了。前两年国务院八个部委办联合行文,明确规定社区卫生服务属于国家公共卫生事业,为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相关部门要解决发展中的相关问题。这些政策正在落实中,但要件件落在实处,还需要相关部门努力为之。

5、健康问题没有广泛引起群众自我关注,也没引起各方面领导的重视。

尽管我市百姓健康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但还有部分群众对健康重视不足。从调查看,在未治疗的慢性病中,有42.98%的人群自感病轻,无所谓;在未治疗的“两周病”中,有26.62%的人群也是无所谓,有病不去看;即使妇科检查,在17.53%的未检查人中,也有25.02%的人不愿意检查,有22.52%的人不晓得还要妇检。由于这部分人自我健康观念淡薄,致使小病拖大,甚至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与此同时,我们政府工作部门及各行各业的领导们对群众健康也缺乏重视,没有将之摆到重要意识日程。首先,从城市规划建设看,不仅医疗机构布局不够科学,而且群众健身场地少、健身器材缺。人口密集的老城区,房屋拥挤,群众健身场地难以设置,这是历史的无奈。但许多新开发的小区,有的没有健身场地;有的过小,达不到标准;有的缺乏健身器材。即使一些高档小区设立了游泳池,但是商业性的,普通百姓享受不起。

其二,从园林看,目前开放的园林,满足不了广大群众尤其是老年人的健身需求。据市老龄委相关调查,我市约有半数老人没有便利的活动场地及设施。

其三,从各单位健康管理看,有多少单位的领导把员工健康列入年度重要日程?有多少单位坚持每年为员工体检?又有多少单位体检后组织健康咨询,对重点人群进行关注?就是领导自身,又有多少人患有慢性病,但还是烟不离手,经常去喝酒。

6、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提高百姓健康水平面临新的挑战。

老龄人群是健康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只有老龄人群健康管理到位,才能有效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我市不仅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未来十几年老龄人口将不断增加。据*老龄委委托的课题组经过科学预测,按其保守的低方案,2010年-2020年,我市60岁以上老龄人口要达到1521723人。高龄人口将不断增加,据预测,2010年,70岁以上老人约占老龄人口的34.62%;2020年,70岁以上老人要占34.9%。按预测,12年后,我市老龄人口几乎比现在翻一番,7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达到526821人。如此众多的老年人之健康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而这12年又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老年健康问题会和城市发展问题交织在一起,我们将面临着新的挑战。

首先,老龄人口的加剧,加大了慢性病防治的压力。可以说,老年病是慢性病的代名词,其治疗难度与年龄成正比。如上所析,目前我市老年人口才80万,慢性病防治就如此之艰;那么12年后老年人口将翻一番,慢性病防治的压力可想而知!并且12年后的老年人与现在的老年人将有两个显著差别,一是未来老年人文化程度要比现在老年人高得多,健康意识更强,他们的健康需求也就更高,不仅医疗需求,还有心理保健需求。二是未来老年人整体经济状况比现在老年人要强得多,他们有经济实力获取更广泛、更高水平的医疗保健。这两个明显差别,将对医疗卫生事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其二,老龄人口加剧,加大了医疗急救的压力。心脑血管病是直接威胁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凶手,而急救时间就那么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目前,尽管我市卫生部门竭尽全力抓急救,但由于交通等问题有时还是难以为之。那么12年后的交通状况能怎样呢?据悉,现在每天约有300辆新车挂牌,而道路的发展是远远跟不上车辆的发展;但12年后老年人口则要翻番,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恐怕也要成倍直线上升,其医疗急救压力可想而知!

其三,老龄人口加剧,加大了医疗护理的压力。12年后不仅老年人口成倍增长,而且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尤其是有高龄老人的家庭,一对年轻夫妻要照顾六个甚至八个老人,家庭无法承担医疗陪护。老人的医疗陪护必然步入社会化,但这成倍增长的老人,将需要多少有一定医疗常识的护工呢?

这三大压力就是三大挑战,如能应对得好,*市民健康水平将得到显著提高;如若应对得不及时,将成为影响提高市民健康水平的瓶颈。

三、几点建议

本课题即将结束时,喜逢*“两会”召开。笔者和广大百姓一样,对《政府工作报告》非常感慨,报告不仅详细阐明要改善民生、保障民生,而且*年政府要为百姓做的十件实事中就有五件涉及百姓健康。全民健康的春天即将到来!鉴于上述喜忧参半的分析,笔者于此还要提几点建议。

1、把提高百姓健康水平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理念,健康事业常抓不懈。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城市发展坚定不移的理念。而健康则是人本中之大本。从发展为了人民看,我们的发展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还要增强人民的体质,让人民健康长寿。如果忽视了健康,尽管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不断丰富,但现代病、富贵病不断缠身,这样的发展不是科学的发展。从发展依靠人民看,增强人民体魄至关重要,身体健康是人才资源、人力资源之本。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看,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不仅国家综合实力倍增,而且医学技术迅速发展,我们有实力、有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故此,提高百姓健康水平应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理念。然而前几年,由于强调城市竞争的经济实力、环境魅力,许多城市忽视了市民健康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软实力。可长沙市另劈新路,提出建立“健康城市”。在这一发展理念指引下,市民健康摆到全市重要议事日程,且健康从公务员抓起,人人都有运动项目,天天都有运动时间。

目前,*市委、市政府不仅高度重视市民的健康,而且正运筹帷幄要全面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这是*百姓的福音。为此,建议政府在思路上能否更明确一些,将提高百姓健康水平作为*发展的一个理念,借鉴长沙经验,乘“十一”运会之东风,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为抓手,把提高百姓健康工作引向深入。

2、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做好百姓健康的守门人。

社区卫生服务是百姓健康的守门人,抓住了她,也就抓住了百姓健康的守护神。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尤其是颁布不久的*市政府《关于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十个方面对我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做了详细部署。此“实施意见”全面落实,不仅百姓拥有了健康守门人,而且*这第一个扬起社区卫生服务之旗的城市,必将还是全国城市的领头羊。然而,鉴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涉及多方面,鉴于如上所析的一些现实问题,为能把“实施意见”条条落在实处,建议政府加强监管和调控,定期检查各部门所承担的任务,尤其是资金的落实,可谓重中之重!

3、加强社会医疗保障落实的深度和覆盖的广度,解决弱势群体看病难的问题。

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中极其重要的部分。近些年在有关职能部门的努力下,我市医疗保障工作取得很大成绩。然而,在社会转型期随着改革的深化,有许多新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从本课题调查看,部分群众医药费用报销难。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亏损企业或破产企业的在职及离退休职工。由于我们社会医疗保险实施的是现收现付制,企业无能力为职工缴纳医疗保险基金,其职工也就领取不到医疗保障金。为解决这部分群众医疗问题,每年政府都要从有限的财政中挤出钱去救济他们,但这种应急的输血办法并非长久之计,如何从机制上解决呢?

其二,解决非从业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是*年政府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这是社会医疗保障的大覆盖。而非从业人员不仅包括待业人员,还包括未成年人,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这是庞大的社会群体,其具体怎样操作呢?资金从何而来?

其三,对“三无病人”的医疗救助遇到瓶颈。市卫生局非常重视“三无病人”的医疗救助,要求医院努力救治。但有的“三无”病人把病治好了,人也不见踪影了,全部医药费都由医院承担,这对进入市场经济的医院产生了负担。那么,如何规范“三无”病人的救治呢?

上述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为此,建议市政府能否责成有关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及管理者深入调研,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深入解决弱势群体看病难的问题。

4、深化医药管理体制改革,解决药费过贵的问题。

医药费用过贵是导致百姓看病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药品及医疗器材的市场不规范,致使一些唯利是图的药商们层层加码,出厂价本是几角钱的针剂,可到病人身上就是几十元,在百姓身上几倍、几十倍的牟利。二是以药养医的体制弊端。医院的收入、医务人员的收入都与售药紧密相连,于是导致医生们开好药、开贵药,乃至重复检查。这样本应该花很少钱就能治愈的伤风感冒等小病,却让百姓花几百元、上千元。

为缓解百姓看病难,我市卫生部门采取许多措施,率先在全国推出惠民医疗,药费打折。然而这只是治标,治本则需要从体制改革入手。诚然,医药管理体制建设是由上而下的,总体制不彻底改革,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也难能为之。但理论创新源于实践的探索,建议我市医药管理部门能否先迈一步,能否从哪个环节、哪个单位进行改革试点,为医药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出经验。

5、整合卫生资源,建立初诊制、转诊制,逐步形成保障百姓健康的良性循环大通道。

“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这是百姓医疗保健的最佳途径;而要全面实施,必须整合省城卫生资源,转变就医方式。

首先,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同时,全面实施初诊制,无论是国家公务员还是普通居民,所有市民的初诊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社区医生初步诊断,能治疗的在社区就治,不能治疗的转诊。为保障初诊制的落实,建议卫生部门、社会保障部门是否出台相关辅助政策。

其次,建立完善的转诊制。这方面章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已经取得成功经验,建议在全市推广。鉴于城区大、人口多、医院也多的现状,首先能否细划成若干片区;然后按就近原则,片区居民的一级转诊就到附近的省市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如需进一步确诊和治疗,由一级转诊医院向全省或全国技术水平更高的医院推荐。转诊能否及时将直接关系到医治的效果,故此,应建立一系列转诊制度。

再次,进一步整合卫生资源。为保障转诊快捷、通畅,驻济的各种医疗机构都要发挥作用,以保障百姓健康为天职,要搞好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大医院与小医院的沟通和衔接,为百姓健康通力合作。为此,建议*市卫生部门要尽地主之责、之情,搞好行业部门的联谊,这是整合医疗资源的纽带。

总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以省城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为支撑,以初诊制、转诊制为运行机制,就能形成保障百姓健康的良性循环大通道。

6、继续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市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为提高市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建议健康教育作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各行业、各部门一项事关员工身体健康的大事去抓;建议全面推广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的经验,健康教育不仅进入社区、街道,还要进入政府机关大院;建议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一些健康常识应列入中小学辅助教材。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讲卫生、人人懂健康的文明风尚。

7、以“十一”运会为契机,广泛深入开展体育健身运动。

“十一”运会的主题是全民全运,作为东道主的*应抓住这一契机,深入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健身活动。要把群众体育健身活动与增强市民体质结合起来,与争做文明市民结合起来。要摒弃体育健身是老年项目的偏见,应以长沙市为榜样,体育健身从领导干部做起,从公务员做起,要人人都有运动项目、天天都有运动时间。通过全民体育健身活动,不仅把健康的紧钥匙回归给市民手中,而且对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净化社会风气都有积极促进作用。

8、未雨绸缪,应对未来老龄化加剧的挑战。

鉴于以上所析的老龄化加剧将带来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未雨绸缪,提出科学的应对措施。故此建议如下。

一是在理论上进行探讨。能否由市政府有关部门牵头,由在流行病学、老年病学及老龄问题等方面有研究造诣的专家组成课题组,进行预测研究,研究成果先呈报相关职能部门,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待全部完善后,提交市委、市政府研究室,为*将来“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二是加强慢性病的普遍防治,尤其是对40岁以上的中年人,使他们远离高血压、糖尿病,这也就保障他们晚年少发生心脑血管病。

三是发展社会医疗陪护事业。医疗陪护事业应进社区,要规范化、专业化、人性化发展。是否走义务服务与市场化相结合的道路?是否作为社区义工服务深入发展的一个途径?

四是城市交通道路的发展应首先将医疗急救网络考虑其中,还应把老龄化加剧带来的诸多问题考虑进来。与此同时,是否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医疗急救的经验,为解决交通堵塞,有的国家用救护自行车代替救护车,我们不妨试探。

总之,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是国策,是全民努力、多个部门配合的伟大工程。笔者坚信,在情系百姓的*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百姓健康水平定能不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