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发展调查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教育现状
-----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441所,在校学生92602人,教职工4392人。其中:小学416校,在校学生58561人,教职工2806人;初级中学12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8校,在校学生21671人,教职工1175人;普通高中2校,在校生4135人,教职工314人;职业高级中学1校,在校生1906人,教职工69人;幼儿园1校,附属学前班的小学131校,在园(班)幼儿7169人(其中幼儿园在校生609人),幼儿园教职工39人;教师进修学校1校,教职工18人。
-----“两基”巩固提高顺利通过年检。1999年,我县普及六年义务教育;2004年实现“扫盲”目标;2005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入学率达99.32%,初中毛入学率达95.38%;初中、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分别为2.02%和0.62%,“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顺利通过了验收以来的2次省级年检。在*年11月被国家表彰为“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先进地区”,成为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
-----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教育局一直把教育综合改革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来抓,大胆构思,小心求证,以校长公选、教师聘任、绩效工资“三制改革”为核心,积极稳妥有序推开。公开选聘和考察任用了38名中小学校长,在全县全面推开教师全员双向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有效盘活教师资源,实现了岗位和人员的优质搭配。
-----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近几年来,教育局积极争取和筹措资金9000余万元,新建校舍10万余平方米,改造危房近8万平方米,大大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至*年底,全县中小学占地面积108.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8.9万平方米。
为加快我县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步伐,抓住国家实施“农远”工程的契机,投资571万元在全县各中小学校建成教学光盘播放点(模式一)217个,农村中小学卫星教学收视点(模式二)97个,初中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模式三)22个。
-----教育教学管理不断加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通过狠抓常规管理和教育科研,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年全县参加高考1679人,上预选分数线970人,比*年增加32人,上线率为57.8%。达本科线考生388人,其中达重点线29人。中考取得新突破,全市综合排名第九,打破了近8年来中考在全市综合排名倒数第一的格局。
-----学校安全形势良好。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学校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健全安全防范网络,强化安全管理措施,开展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有力地维护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安全稳定,为全县广大师生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二、存在问题与原因
总的来说,我县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分析现状,还面临不少困境和障碍,主要在“学生发展”、“学校管理”、“教学质量”等几个方面,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一)学生发展片面,素质教育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当前,受社会就业、用人制度及教育自身基础以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学生在校时间长、课业负担重,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只会死读书,知识面狭窄;部分富裕家庭的孩子花钱大方;部分独生子女自私、自恋、自大,缺少诚信、吃苦、勇敢的精神和品质。解题能力、应试能力很高,其他方面的基本能力弱化和萎缩。缺乏生活常识和生活自理能力,缺乏适应社会和环境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值得忧虑。
(二)学校管理水平不高,质量意识不强。
受“普九”的影响,部分学校注重硬件建设和扩大规模,增加学生数,弱化了对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的管理。管理理念滞后,思路不清,措施不力。教师质量意识不强,教育教学质量不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三)基层教育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教师人事管理制度落后于社会发展,铁饭碗思想严重,竞争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学校公办教师竞争意识薄弱,一些业务素质低,碌碌无为的不合格教师,不能及时分流、转岗或解聘;绩效工资没有得到很好实施,奖教奖学与浮动津贴没有贯彻优绩优酬,按优分配原则,存在平均主义等吃大锅饭现象,难以激发教师积极性。
(四)基础设施薄弱。
部分学校图书室、计算机室等教学用房和学生宿舍紧缺,教育教学设备配备不足;教师住房紧张,大部分在校外租住,极不利于教育教学管理。
(五)“两基”巩固任务艰巨。
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导致现代青年就业机会少,就业水平不高。部分农村家庭及学生形成了“读书无用论”的错误认识,学生读书积极性退缩,初中学生流失率、辍学率居高不下,如何做好“保学控辍”工作仍然是“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六)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师资队伍现状与教育发展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教师紧缺、学科间师资失衡问题,集中表现在城区部分学校教师富余超员,偏远薄弱学校和农村中小学校编制不足,人员紧缺,教育资源分布不尽合理。部分教师的政治素质、敬业精神、业务能力、文化程度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校长队伍方面,部分校长专业化水平低,在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管理水平、组织能力等方面需进一步转变和提高。
(七)信息技术教育有待进一步规范。
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些配套设施正在逐步配备,但部分学校不够重视,不抓管理,设备使用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致使信息技术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三、对策与建议
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教育发展经验,清醒把握当前我县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落实“三个第一”的办学理念(质量是学校的第一生命、管理是学校的第一要务、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坚持走教育内涵发展之路,着力探索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努力推进我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以素质教育为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是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而我国以灌输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重育智轻育心、重认知轻能力、重整体轻个性,学生成了贮存知识、应付考试的“机器”,高分低能、心智缺损、创造力差等问题日益突出。推行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1、把握素质教育内涵,树立正确教育观念。人的社会共性和个体特性的统一,决定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既适应社会发展又实现自我完善;人的能力的多元性和潜质的继发性,决定教育的个性化和终身化。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因此,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素质和谐发展,为他们今后积极融入社会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摒弃“升学至上”,树立育人为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观;摒弃“面对尖子”,树立承认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的人才观;摒弃“文考唯一”,树立全面发展、综合评价的质量观,共同构建以培育学生文化知识、公民素养、健康身心、实践能力、创造精神为框架的新的教育体系。
2、深化教育内部改革,推动素质教育扎实开展。
要真正确立素质教育的指导地位。改变当前传统教育、应试教育仍“左右”教坛的局面,要结合实际,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和导向,将素质教育理念和总体要求渗透到教育工作诸环节,贯穿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推动教师从单一的传授知识和应试技能转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学校从单一的升学模式转为多种模式,培养具有多种能力的人才,保障素质教育有的放矢,扎实推进。
要校正教育评价。淡化分数和升学率,制定适应新课程需要的学校管理评价体系,学生发展评价体系,教师发展评价体系,校长任期考评体系,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起积极健康、终身受益的“精神家园”。
3、提高教育实效,确保教育质量。一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加强社会主义和新价值体系建设,注重学生公民意识培养,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系列德育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二是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学校学科教研组建设,促进科组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增强质量意识。三是创新体卫艺工作方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活动,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积极改善学校卫生条件,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卫生管理。大力开展各种艺术展演活动和艺术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审美创美能力。
(二)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强化学校常规管理。
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它直接决定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实施严格的教学管理,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程。一是要抓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是要强化校长领导教学工作的职责,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和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三是要发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健全教师管理制度,规范具体教学行为,形成良好的教风。四是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强化学习过程管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创新能力。五是抓教学“六环”建设,落实备课、授课、辅导、批阅作业、质量检测和教学反思六个教学环节,检查、跟踪常规教学工作,认真开展教学视导督导工作,帮助教师树立向常规工作要质量的意识;
在常规管理工作上,要借鉴县外常规管理优秀学校的先进经验,发挥县内常规管理优秀学校的辐射作用,做到典型铺路,榜样带动,进一步优化常规管理模式,将管理的措施落实到时时、事事、处处。
(三)以“三制”改革为核心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解放思想就是要更新观念、创新机制,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是解放思想的实践。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要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重点,以推进“三制”改革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按照“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全面实施”的原则要求全面展开。
一是再加大对教育综合改革的宣传动员力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广大教师推进全县教育综合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克服无所作为、消极畏难情绪,积极踊跃投身改革。
二是必须认真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和谐统一关系,充分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做到一校一策,并认真抓好落实,稳步推进。
三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教育综合改革的文件精神,将“三制”改革落到实处,有效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确保全县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成效。
(四)以教师业务能力为切入点狠抓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二是宽松教育教学环境,允许、鼓励教育工作者探索创新,突破传统框框、模式,进行特色教育、创新教育,追求教育管理、教学艺术的多元化、风格化,激发创造力,从新的深度和更宽广的范畴教书育人;三是通过教师资格认证、教师聘任制等制度强化教师劳动纪律,形成教师严格遵守职业规范的约束机制,从体制上解决教师敬业精神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四是以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为载体,把新课程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学历培训统筹起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五是着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创造条件让其脱颖而出成为名师。六是促进校际、教师间的交流,让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重点小学和普通小学进行形式多样的教师交流活动,这有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一是严格落实“校长公选制”。充分认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群众公认的专业化校长队伍;二是严格按照国务院《决定》中关于教育行政干部的管理权限,改变过去“统得过死”的现象,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校长负责制,把学校中层班子的组建放权和教师的聘用权交给校长,树立校长在学校的权威;三是实行校长任期制,并逐步实行校长职级制,以克服过去频繁更换校长和把校长职务与行政职务简单对接的做法,让校长能实现任期内目标,并真正成为专业型管理人才;四是组建教育系统后备干部人才库,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加强中青年校长的培养,尤其是外向型校长的培养。
(五)以“保学控辍”为难点提高“两基”巩固水平。
一是抓好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工作,依法采取措施,努力提高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降低初中、小学辍学率。
二是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继续加大力度搞好中小学危房改造、增班和撤点并校建设,努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
三是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通过“督政”不断推进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依法行政、依法治教,认真履行教育职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督学”,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四是扎实开展杜绝新生文盲和脱盲后巩固提高工作。
(六)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统筹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民办教育协调发展。
1、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契机,抓好职业教育。党的十七大把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我们要抓住机会,顺势而谋,乘势发展。一是要宣传学习有关职业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制定贯彻落实措施,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和指导,进一步理顺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格局。二是紧跟市场需求,保证进口和出口的顺畅,推动城乡、学校间职业教育资源、信息整合和共享,积极推进合作办学。三是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四是在普通中学有的放矢地实行学生分流,积极完成上级下达的招生任务。
2、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一是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发展优质高中。实现巧一中、巧二中“一级完中”的申报创建。二是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办学行为,依法行政,依法办学,加强监管,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三是加强儿童早期教育,使3至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45%以上。大力发展以村(社区)为依托,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并发挥其对村办幼儿园(班)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