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村级歌舞团调研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市**区**镇**村歌舞团是一个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村级歌舞团,该团成立至今54年,越办越坚强。
一、**村歌舞团的基本情况
(一)、**村是刘三姐的出生地
**市**镇**村位于**市西郊10公里的西山脚下,唐代叫贵州水南村,是刘三姐出生的地方,根据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罗尔纲提供的明代(明末清初)孙芳桂著的资料〈歌仙刘三妹传〉(路工著〈访书见闻录〉第406、407页)记载。此文曾被清.浙江钱塘人陆次云评选入编在清康熙已已年(1689年)蓉江怀古堂所刊〈古今文绘稗〉中。该文称:歌仙刘三妹,其父汉刘晨之苗裔流寓贵州水南村(按:**市(贵县)在唐、宋、元代称贵州,**村属县域水南村)。生三女,长大皆善歌,早适有嫁,而歌不传。少女三妹,生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已酉年,(距今1300年)甫七岁即好笔墨,聪明敏捷,时呼为“女神童。年十二,通经史,善为歌。父老奇之,试之顷刻立就。十五艳姿初成,歌名益盛。千里之内,闻风而来,或一日,或二日,率不能和而去。十六………………。该文与《贵县志》记载相符,而且提及了刘三姐的出生地,比王象之《舆地纪胜》提及的刘三姐是阳春人,更加确切对刘三姐的出生地作了文字记载。与该文相比,称刘三妹在新兴、在粤西、在柳州、在宜州的文字记载均在清代以后,而且都没有刘三妹出生的祥细描述。所以说,****村就是刘三姐出生的地方。
(二)、**村历史就有善歌舞的传统
**村历史就有善歌舞的传统,**村村边有座唱歌山,山上有刘三姐和张伟望的化石,唱歌山下有个唱歌亭,亭里有刘三姐和张伟望的塑象,唱歌亭的旁边是**村小学,在课余时间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喜欢到唱歌亭里学刘三姐和张伟望对歌。我小的时候也常在那里和女生们对歌,长大以后大家推选我当村里歌舞团团长,我当村歌舞团团长的时候是1998年,是我们我们村里歌舞团的第5任团长。我的前任团长是黄绍光,他现在已经是72岁了,但他还常常柱着拐杖来团里指导我们排练。我们村歌舞团的前身是秧歌队,成立于1951年**被解放的前夕,南下的解放军准备攻打**时就驻在我们**村,为了庆祝**的解放,在解放军的帮助下,**村成立了秧歌队。1958年时**村秧歌队改名为山歌队,1968年时又由山歌队改名为粤剧团。1998年我当团长以后,又由粤剧团该为现在的**村歌舞团。
(三)、与时具进根据群众的需求建团
50多年来**村文艺队多次改名,都是因为时展和与时具进的需要,我们**村文艺队为什么改名为歌舞团?那是因为人民群众的需要。电视在农村普及以后,人民群众普遍反映说现在在电视上看歌舞表演,怎么说都没有看真人演的好看。社会进人了经济社会以后,县市歌舞团开始走向困境,人民群众看歌舞表演的机会就越来少了。根据人民群众的反映和需求,我们**村粤剧团根据乡村、农民需要的实际,更名为歌舞团并先后编排了一批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戏剧、小品和歌舞节目。如反对农民赌博的《金钱记》、提倡计划生育的《龙风配》、提倡团结友爱构建和谐社会的《皆大欢喜》、庆贺学生考上大学的《扛罗伞》、庆贺生日的《同堂喜庆》、庆贺楼房落成的《步步高》等。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喜庆活动也越来越多,要求用文艺歌舞表示庆贺的也越来越多。今年二月份以来,我们**村歌舞团接到各地、各单位和群众的邀请前往演出共56场,其中代表区、镇政府演出3场、友情交流演出6场、节日演出18场、其他演出29场。前往演出的范围有来宾、桂平、平南和**市的三个区共16个乡镇。
二、**村歌舞团建设的感受
(一)饱暖思文化。
增广贤文里说:饱暖思淫欲,我们认为这句话应该改一改了,饱暖以后应该思文化。我们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我们**村是一个大村,和西山村合在一起时有一万多人口,分村后还有5800多人口。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以甘蔗为主的农业、商业和建筑为主的务工业,年人均收人在3000元以上。2000年市歌舞团到我们村演出,前往看演出的群众就有7000多人。纵观**村这一方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和对文化的倾情,因此坚定了我们**村歌舞团成员倾情文化的信念,我们歌舞团现有演员26人,家庭人均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有一人(那就是我),家庭人均年收入在1万元的有5人、在5千元以上的有11人、在4千元以上的有10人。刘三姐说:作工辛苦就唱歌,我们说:富裕之后想跳舞。为了把村歌舞团的建设搞得有摸有样,我们的演员慷慨解囊,先后共集资共13万元用于购买乐器、道具、服装和其他演出用品。目前我们歌舞团已经拥有一套8万元的音响设备,12件包括萨克斯在内的不同乐器、两套锣鼓和两套狮、龙、麒麟道具、一台交通用卡车、还有十几套(8件一套)不同民族的服装。
(二)文化价更高。
我们投入文化不讲价钱、不计报酬,只求精神享受,因为文化价更高。在歌舞团的排练上,我们都是利用晚上时间排练,一般是晚上9点到12点,风雨无阻,就算是农忙的时候也一如既往、不怕辛苦。我们晚上凡有演出,一般都是下午4、5点锺出发,九点锺演出,12点锺以后才能返回,每演出一场都要花去6至8个锺头。在演出的报酬上,我们都是根据群众的承受程度而定,多时1000元左右,少时只收300至500元。如果要计算成本的话,我们26个演员6、7个小时的误工费、往返的车油费都在1000元以上。可我们认为:我们出去演出,一是并没有影响我们正常的生产、经商和务工;二是演出的费用我们垫得起,出去演出的车用我的,车的油费由我垫。因此,演出得来的报酬大部分用来投入团队的建设,演员毫无怨言。我们大家都觉得经济上和时间上的付出却换来了精神上的鼓舞,因为我们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并且得到了知识层面上的提高,我们认为我们所得到的是无价的文化、精神享受、是社会效益。
(三)能持续发展。
没有文化的经济就不可能持续发展,有了文化任何事物都可以持续发展。文化长期以来都是以公益为主,近年来出现了商业文化,我们认为目前文化演出在农村搞商业化还行不通:
一是高曾次的文化演出队进不了村,因为进了村没有效益。
二是农村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的欣赏水平还没有达到高层次的水平和能够欣赏的经济水平。因此,在农村依然需要象我们**村这样土生土长、原汁原味、土中带洋的乡村歌舞团。我们歌舞团现在的运作方式是能够持续发展,我们建团的原则(一)是要求团员的生活水平一定要过得去。如团里的女演员,都是青一色的30岁左右的小媳妇,群众称他们为**八姐妹,这八姐妹除了农忙务农以外,其余时间里他们合伙做服装生意,互帮互助,他们以他们的身材、相貌和得体的穿戴统领**村和西山村的穿戴潮流,从而取得了经商上每月都有500至600百元的可观收入。(二)是要求团员纪律严明、作风正派。农村农民、演员的家庭成员最怕的就是我们歌舞团的演员跳去跳来跳到一起,我们深知民言可喂,所以要求演员们纪律一定要严明,作风一定要正派,多年来我们歌舞团里没有只言片语的桃色在村里传闻,因而村民都放心让自己的媳妇和女儿参加我们的歌舞团,现在我们团里最小的女演员才22岁,最老的演员有72岁,还有村干部。老有说话人压阵、中有村干部把关、少有青年人压台,可以说我们团是后继有人、稳步发展。
三是要求演员不断地提高演艺水平。我们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派演员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艺术培训班培训,今年我们选派了两名演员参加自治区文化厅组织的培训,这两名演员回团后组织了学习节目《阿公的酒碗》排练并演出,深受农村老人的赞扬。平时演员们都注意在电视和网上学习表演艺术,近年来我们团的表演水平有了比较大的提高,群众说我们歌舞团现在开始有一点洋味了。
依据以上三条原则我们**村歌舞团正在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