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村文化建设调研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基层政府“重抓经济,轻抓文化”,使农村文化建设形成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的局面。

要保障农村文化建设健康发展,我们必须认清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予以真正解决,才有可能打造出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农村文化来。

一、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存在问题

(一)农村群众文化设施落后,缺乏基本经费保障。长期以来,各级政府、组织对农村文化建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抓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削弱了农村文化建设。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室原有的使用场地被侵占、挪用、拍卖,理由不外乎是文化站(文化室)对原使用场所没有产权。很多乡镇政府为了搞小城镇建设,争取更大化的收益,把文化站(文化室)“合理地开发利用”掉了。另外,乡镇文化站一年到头只有人头经费,那里顾得上开展文化活动、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因此,使得封建、迷信活动和赌博活动死灰复燃,在农村泛滥横行。

(二)农村群众文化人才匮乏,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正因为农村文化建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乡镇文化站已名存实亡。所以,文化站站长人选是随手拈来,挂个虚衔而已。一些站长对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根本没有起码的认知,不务正业,基本上都是在乡镇办公室打杂,谁忙就帮谁,倒是乐得个“众人称赞”的效果。正因为如此,农村文化建设缺乏了懂行的具体组织者、执行者,对农村群众文化活动骨干、文艺人才没有号召力、凝聚力,更谈不上对农民文化活动及人才进行引导、辅导和培训了。

(三)农村文化活动缺乏群众基础,群众参与热情不高。由于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比不上相邻的广东经济发展步伐。大批的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农村中大多是老弱妇孺留守。因而,这些层面的群体对文化的消费欲望不高;另外,对各级政府追求政绩而开展的形式主义的、应付性质的文化活动缺乏热情,不大愿意参与。

(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活动经费仅靠政府投入,来源单一,政府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长期以来,农村文化公共设施与农村文化活动,都是各级政府投入经费解决。但是,正因为各级政府对这方面的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必要的经费投入,所以,更谈不上经费投入的多元化了。因此,从上世纪七十年代逐步建立起来的县、乡(镇)、村、屯四级文化网已不复存在。

二、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深刻认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笔者认为,文化是个庞大复杂的社会体系,必须把它作为重点的社会系统工程来抓,才可能取得较大的成效。另外,我国的农村经济,已经进入到比较规范和逐步发展的阶段。加上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从*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进一步刺激和鼓励农民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性。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使之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彻底贯彻执行中办国办意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则,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施。只有这样,农村文化建设才会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素质要得到真正的提高,必须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对专职从事乡镇文化站工作的人员,坚持竞争、聘用制度,严格考核,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充分发挥好为数不多的专职岗位人员的真正作用。并通过文化站专职人员组织农村文化活动骨干与民间艺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

(三)积极引导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形式,扩大农民群众活动参与面。农民是农村文化活动的主体,他们是农村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农村文化的受益者。我们要遵循尊重农民生活的地域习惯、民俗风俗习惯、历史文化习惯的原则,但是,又要有意识地引导农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慎重而大胆地引导农村文化活动骨干创新农村文化活动形式,逐步抛弃掉带封建色彩的、落后愚昧的文化活动形式,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政策,坚持文化活动的文化性和群众性,使新的文化活动形式得到农民群众的认同和参与。农村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要照顾到各个层面的群众,使农民群众各得其所,体现出农村文化活动的科学性、群众性,充分发挥娱悦功能和宣传教育功能。

(四)各级党委政府在强化自身对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意识的前提下,逐步引导社会、组织、个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营造出一个全社会重视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多元投入机制,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极少。从县(市)一级的公共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足以证明,是缺乏必要的认识和重视的。所以,乡镇文化站、图书馆、篮球场、村文化室(图书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发展滞后,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这种局面必须彻底改变。只有各级党委政府自身重视了,才能带动全社会的重视;有了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项目经费投入的积极性,必定能带动社会、组织、个人对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重视农村文化建设的共识和经费投入的多元机制,增加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来源,构建乡镇文化站、乡镇图书馆、篮球场和村级文化室(图书室)等公共活动场所,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纵观世界各国和中国的历史,不难发现,文化有较大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对促进经济发展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针对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必须从端正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开始,加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抓好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文化活动,拓宽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渠道等几个重要方面着手,一定会营造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应的农村文化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