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而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是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特别是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按照“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大文化建设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力度,我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十五”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高起点,有特色、现代化的要求,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建立多元投资体制,多种方式,加大投入,加快文化设施工程建设和改造,使之与地级市相适应。全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精心打造广场文化。*年以来,先后投资6000万元新建*市新世纪广场等3个大型文化设施,特别是*新世纪广场,占地面积达10万平方米,是全国地级市最大的广场之一,目前成为*市民开展文化活动主要阵地。为了进一步提升*市文化品位,打造文化新城,年*市又吸收社会资金2亿多元,建设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市文化广场”,该广场集商贸、休闲、文化、娱乐为一体,建成后对于完善我市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大力推进“三馆”扩建。市委、市政府批准立项建设*市图书馆、博物馆和群众艺术馆,占地面积10亩,实行文化与商业融资,共投入*万元,“三馆”建成后,将成为*市标志性的文化设施。桂平市图书馆、平南县图书馆先后投资50万元进行了改建和扩建。
(三)逐步完善乡镇文化站。*年以来,*市在积极争取自治区扶持460万元资金的基础上,争取市、县、乡财政和社会各界资金500多万元,新建36个乡镇宣传文化站,改建、扩建49个乡镇文化广播站。
(四)重点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政府已批准投入60万元建立电子信息中心,同时借助社会力量投入200多万元开办一批乡镇电子信息馆。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目前,市区新世纪广场、桂平市文化广场和平南县文化广场先后建成和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市文化娱乐设施提高了一个档次。全市85个乡镇中有52个乡镇文化站设施比较完善,占总数的61.1%。“玉贵走廊”范围内的35个乡镇文化站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有新的提高,其中25个乡镇文化站经评估达标或基本达标,占总数的71.4%,发挥了基层文化建设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村、屯文化活动场所有明显改善。全市1136个行政村60%的村、屯有文化活动场地。港北区大圩镇新建村筹资350万元建起了图书馆、娱乐室、电子信息馆等文化娱乐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共有360多个业余文艺团体,活跃在街头巷尾和广大农村,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虽有了长足进步,但是由于人口多,经济底子差,财政比较困难,投入文化基础设施的物力才力严重不足,文化基础设施的发展问题仍比较突出。
(一)市属、县(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老化丞待解决。
市群众艺术馆、图书馆、各县、区部分文化馆、图书馆设施陈旧落后,活动器材和设备奇缺,已经满足不了市民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社区、乡镇以下文化站、图书室设备简陋、部分尚未达标。
虽然这几年各级政府对社区、乡镇文化设施的建设投入了不少资金,各社区、乡镇文化设施达标率也在不断提高,但还有超过半数的乡镇文化站面积未达标,设施设备简陋,甚至有部分乡镇文化站存在着有站无址的现象。而一些文化站文化楼虽已建成,但因资金不足无法添置基本的活动设备和器材,造成了无法开展正常的活动或处于闭门状态。
(三)文化经费普遍投入不足。
市、县两级的艺术馆、文化馆活动经费紧缺,图书馆购书经费极少。乡镇文化站除人员工资外基本没有文化活动经费,要开展文体活动一是靠政府拨给,二是靠乡镇文化站自己筹措,如果政府财政困难,乡镇文化站本身又没有经费,活动就很难开展。许多乡镇图书馆普遍存在购书经费不落实的问题。
(四)管理机制不顺。
乡镇文化站的名称五花八门,有的叫宣传文化站、有的叫文化广播电视站、有的叫宣传文化广播电视站,管理是宣传、文化、广电等多头管理。乡镇文化站业务空间很大,虽然业务与宣传、文化、广播等部门有很多接触和联系,但又不得不服从于当地政府的管理和中心工作,由于当地党委政府管理不到位,文化业务主管部门又无法直接管理,工作上就出现“三不管”现象。部分文化站已经名存实亡,成了无人员、无阵地、无经费、无活动的“四无”文化站。许多乡镇文化站疲于应付乡镇政府中心工作和广播电视管理工作,致使文化工作无法顾及,一些应当开展的文化活动无法开展,造成文化活动处于被动状态。
(五)基层文化队伍薄弱。
专业人员缺乏,编制缺,文化偏低,业务不强,再加上经费严重不足,进修提高的机会很少,实践锻炼的机会不多,是制约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发展的建议
解决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进程和社会需求这一矛盾,就要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大文化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力度,形成以“城市文化建设为中心,以基层文化建设为重点的文化建设工作思路”,促进*市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保证文化与经济均衡发展。要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十一五”整体规划之中,全面研究制定近期和中长期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对文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在制定“十一五”规划当中,各级党委、政府要将文化基础设施列为重点建设规划,各级规划管理部门要会同文化部门,统筹规划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强政策配套,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优惠政策。依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如果没有国家、自治区的在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就会大大制约我市文化基础设施发展的进程。因此,首先要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对各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其次,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演出场所和“三馆一场”建设。发挥政府运作和市场杠杆两种力量,充分调动各方面投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一是政府应划出一块资金,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直接投入或补贴,以鼓励和吸引社会投入。二是作为大的产业立项,积极向国家和自治区申报指标,争取上级各项专项资金支持。三是改革文化设施投资体制。进行完全化市场运作,招商引资,吸引私人资本投资,政府可以在建设用地、建筑工程配套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四是多渠道筹资建设。各级政府还应千方百计解决基层文化活动的基本经费,将文化活动经费作为专项资金予以保证。
(三)加大重大文化工程实施力度,以项目带动社会文化建设。树立以项目为抓手的意识,强化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进文化加快发展,在市区和桂平、平南及条件较好的集镇建设一批代表*形象的文化公共设施,结合*市成立十周年庆典的契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适合我市市情的重点文化设施。于目前正在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如*市文化广场、壮族文化主题园等建设项目要进一步加大实施力度,争取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对于市图书馆、群艺馆、*剧场、博物馆、档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列入“十一五”规划新(扩)建的项目,要加快项目的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同时,要根据基层文化建设的实际,策划实施新的项目,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通过加大投入,努力建设面向广大人民群众、便于群众参与的文化设施和场所,逐步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薄弱的局面。
(四)提高市、县(区)文化馆、图书馆的现代化水平。
进一步完善我市各级文化馆、图书馆的配套设施、设备等,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水平。把群众艺术馆建成*市群众文化培训和群众文化艺术示范性基地,使之真正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龙头。五年内,所有的县、区文化馆要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图书馆要达到国家三级馆标准,建设以市图书馆为中心的全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并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联通。
(五)加强乡镇、社区和村文化设施。乡镇文化站是基层文化建设的最薄弱环节,应当落实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把文化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并根据当地文化事业发展需要按比例给予逐年递增,设立专门经费,为乡镇文化站发挥功能提供经费保障,各县市区建立乡镇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对乡镇文化的奖励和政策性补助。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各乡镇文化站硬件设施的建设,解决好文化站不达标的问题,按照乡镇文化站建设的有关标准和要求建设乡镇文化站。投入资金改善和完善乡镇文化站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加大乡镇图书馆的图书、报刊、杂志的藏书量。加强社区和居民小区及村配套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渠道,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和居民小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赞助、捐赠社会文化事业,或通过各种形式,兴办社会文化事业,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投入社会文化建设的良性机制。
(六)切实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和使用情况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服务行为。广泛了解群众文化需求,倡导和完善综合服务功能,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阵地文化活动,提高基层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以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使之成为群众喜爱的文化之家,充分发挥其作为当地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的职能;加强对新建居民小区配套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和使用情况的监督,防止基层文化设施被挤占、挪用;积极鼓励和吸收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基层文化设施,充分利用辖区单位内部和社区现有的文化设施,努力实现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