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反腐问题误区探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反腐问题误区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反腐问题误区探析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表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走上了制度化的方向,即重视制度反腐。但是,有的地方和部位,反腐败制度一系列,却形同虚设毫无实效,有的竟然玩起了反腐制度秀。笔者就制度反腐谈点个人肤浅认识。

一、制度反腐中存在的误区

1、制度设计变成反腐政绩。从目前情况看,有的地方和单位不乏“反腐制度”,文件成堆,禁令不断,承诺连连等。这些制度往往是原则规定多,具体细则少;应急措施多,长效配套少;口号要求多,操作规程少;不下为例多,严厉惩治少;针对下面多,严以律己少,显现出很大的空隙和弹性。这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把制度、文件、禁令、承诺当成是反腐倡廉的“政绩”。为此防腐反腐成效甚微,这不免给人一种“制度秀”之感。这些反腐制度不是束之高阁,就是走过场;变成说在嘴上,订在纸上,挂在墙上的一纸空文。

2、灵活变动换味以言代制。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马德在担任绥化市委书记时,非常“重视”制度建设,曾提出坚持完善干部推荐责任制、干部考察预告制、干部任前公示制、常委会投票表决制及“五个不用”等。马德还就曾如何落实《关于领导干部廉政述职的实施意见》,大言不惭地说:“领导干部述廉、群众评廉、组织考廉等有效措施,使全市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取得新突破。”然而马德案是建国以来最大的卖官案,牵涉众多高官和一批官员,仅绥化市各部门的“一把手”就有50多人。马德案,辛辣地嘲讽了这些作秀的“反腐制度”。这也表明制度在不受制约的权力面前软弱无力。为此,权力一旦称寡道孤,制度只得俯首称臣,最终形成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绝对权力对制度、以言代制、阳奉阴违,视制度可灵活变动而被丢弃一旁。原本期盼制度制约权力,却遭到权力的蔑视。

3、腐败牵着制度监督乏力。我国关于与反腐败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种规定不少,无论在容易发生腐败的人事制度、行政审批,还是经济领域工程建设等权力运作的各个环节,都有不同形式的规章制度。如《关于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它只是个人工资、福利、奖金等收入的申报,并不是家庭财产申报,这很难体现真实性,而且不对外公布,缺乏监督。至于那些监时制定的,诸如严禁公款吃喝、禁止公费旅游等各种反腐规定,则更难起到令行禁止的效果。随着腐败花样的不断翻新,如果我们只是跟在后面追,制度永远也追不上腐败现象,最后只得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二、解决制度反腐误区的对策

要走出制度制约权力、遏制腐败,权力蔑视制度、导致腐败的怪圈。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1、健全机制,完善制度。要从腐败的成本考虑,增大领导干部腐败风险,既要让领导干部不敢腐败,同时又要设计一套让其不能腐败的公民参与、权力制约、程序制约的制度,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目前反映的人事权和财政权已成腐败分子攫取非法利益的最重要资源,为此我们必须重点处理好这两个问题,一是人事权。要将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权力交到老百姓手中,每个领导干部由对上负责转变为对上对下负责,做到千百双眼睛盯住你,从而消灭腐败的机会。二是财政权。要建立一套现代公共财政制度,将少数人甚至一个人决定的暗箱操作,变成公开的、阳光的程序,使财政收支完全透明化。

2、加强防范,注重治本。*3年中纪委二次全会提出教育、预防、惩治三管齐下的反腐败格局,且重心查办大案要案。结果几年过后,发现“前腐后继”,而且数额越来越大,腐败者的级别越来越高。正是在无数的“亡羊”教训之后,中共中央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依靠制度从源头阻断腐败的构想摆上议事日程,把反腐败工作转到制度层面,真真解决治本问题。

3、加快立法,严惩腐败。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也未能“脱俗”。面对腐败现象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法治化是必由之路。要将有关反腐败的党内纪律和行政规章上升为国家法律,使党内不正之风、行业不正之风、吃喝风、特权、地方保护主义、滥用职权、损害群众利益、以权谋私等行为依法得到治理,使腐败分子真正感到法律的威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