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源头治腐调研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的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中纪委向十六大的报告中也提出:“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不断拓宽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领”。近几年来,各级党政组织,坚持标本兼治,加大了源头治腐力度,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反腐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日益发展的新形势,面对人民群众对反腐败预期的不断提升,我们要不断拓展源头治腐工作,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果。为此,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
大量违法违纪事实表明,抓住“权”、“钱”、“人”三个重点环节,创新体制机制制度,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是当前反腐败斗争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也是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的根本措施。
1、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仅仅是取消和精简一批审批项目,它涉及到权力结构与利益格局的调整,改革的过程就是体制创新的过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面临的任务是长期而艰巨的。当前要着力解决:一是针对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取消和精简行政审批项目中存在的避重求轻、减“贱”留“贵”等现象,要继续彻底清理行政审批项目,能取消的坚决取消,真正使属于企业的权力回归企业、属于市场的功能回归市场、属于社会的职责回归社会。同时,对行政审批的原则、范围和设定权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从政策上对行政审批内容予以规范。二是对保留下来的行政审批项目,要规范其审批行为,做到凡审批事项都向社
会公开,包括审批内容、依据、条件、时限、结果及内部工作程序和责任人。对涉及较多部门审批的事项,应实行由主要审批部门受理,并由其征询其他审批部门的意见。建立和完善行政服务大厅,原则上所有审批事项都纳入服务大厅办理,严格实行“一站式”管理,“一窗口”收费,“一条龙”服务。从形式上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三是行政收费与行政审批的不正常关联,是造成行政许可被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要通过费改税等措施,原则上取消行政收费,需要保留的要纳入预算管理,从源头上解决“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不正当利益合法化”的顽症。四是要建立内部制约机制,对权利进行分解,互相制约,减少个人权力过大的现
象,实行重大事项由集体研究决定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玩忽职守、越权或违规者,追究相应的责任。
2、深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是滋生腐败的一个重要源头。要从改革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入手,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强化政府对财政的宏观调控。一是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全面实行政事业收费和罚没收入“票款分离”和“罚缴分离”,切实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杜绝“小金库”。二是改革财会管理。现行的财会管理制度,不利于《会计法》的严格执行。单位、部门的会计受制于其领导,难以坚持原则,是造成报假发票、做假账、公款消费过大甚至贪污、侵占公款的主要原因。对其改革,就是在不同的层次,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在设区市一级应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取消部门、单位的账户,建立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在指定的商业银行开设的单一账户(财政专户),所有支出均由财政国库支付机构从单一账户直接支付到商品或劳务的供应者,相应建立支付执行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和监督检查机制。在县(市、区)实行会计核算中心,取消单位的会计和账户,所有资金都集中于核算中心开设的单一账户,单位的收支行为受到财政部门的直接监督。在乡(镇)实行“零户统管”,规范“七站八所”的收支行为。对有下属单位的部门,设立会计核算室,集中办理下属单位的财务业务。如此,层层规范,便于监管,增强了各单位、部门收支的透明度。三是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建立从审核预算、拔付资金到安排使用全过程的资金运行监督机制,整顿和规范财政秩序;强化审计监督,促进依法理财。
3、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其腐败现象有多种表现形式,突出反映出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因此,要认真贯彻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创新干部任用机制,从机制上解决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吏治腐败问题。一是选拔任用干部要实行全程公示。即民主推荐结果、考核结果、选任结果向社会公示,扩大群众在选人用人上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二是加大公开选拔干部的力度,打破行业、地域和所有制限制,改变从上到下的“任命制”和“一长制”。三是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建立一种“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的用人机制,真正实现公开、公正、竞争、择优。四是健全权力制衡机制。尽快实现工作程序法定化,尤其是要对“票决制”作出刚性规定。加快全面落实市(地)、县(市)党委和政府正职领导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由上级党委常委提名,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制度。五是建立健全用人失察责任追究制度,坚持选用人的权力和责任相统一,对那些选错人、用错人而出了问题的领导干部和有关责任人要追究责任,不允许以“经过集体讨论决定”等理由来推卸责任。实行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任期制和交流轮岗制、引咎辞职制,从制度上预防腐败。
二、依靠市场取向,不断拓宽源头防腐新内容
1、充分利用市场配置社会资源,不断完善各项招投标制度。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减少腐败的“寻租”行为,是拓宽源头防腐的一个重要方向。当前要加快推进建设工程项目、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药品集中采购、产权交易等多个领域的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进程,完善其招标投标制度,努力与国际惯例接轨;实行监督与执行职能分离,解决在招投标活动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问题。按照十六大的要求,逐步将可以推向市场的公共服务项目向社会公开招标。整顿和规范招标投标行为,建立统一、规范、透明的招标投标市场,将建设工程招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标拍卖挂牌、政府
采购、药品采购、产权交易等纳入统一的有形市场进行,这样既解决了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管办不分、重复建设等问题,又整合了资源、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益,更便于监督和管理。
吉安市按照“政府规范市场,集中加强监管,廉洁高效运行,公开公平竞争”的要求,建立集中统一的招投标中心,把有关部门分头操作的建设工程、土地、产权交易及政府采购、药品采购等招投标活动纳入统一的中心进行“阳光操作”。实践证明,这有利于规范行为,堵塞漏洞;加强监督,保护干部;整合资源,节约成本;转变作风,提高效率。
2、强化利益引导机制。合理的利益要求是人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基本动因,反腐败问题也不例外。要将经济利益机制作为推动廉政建设进一步深入的重要基点,用利益的观点探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相关的举措。也就是运用经济利益杠杆调整党员干部的行为取向,实行“大开正门、严堵后门”。一是推进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如公务用车,公务接待,通讯话费等消费以货币形式定额包给个人。二是规范党政机关工资、福利待遇。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实力仍然较弱的情况下,逐步调整公务员工资待遇,首先从解决不同部门公务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着手,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实行同一地区同级别公务员福利待遇一致,取消各部门自发的各类
补贴,缩小收入差别,消除部门差别,弱化公务员因收入差距过大而引发的不平衡心态及贪占行为。探索建立廉政公积金制度,在公务员年收入有增长的前提下,拿出部分收入作为养廉基金,单位按1:1的比例配套资金作为奖励。只要在任期内奉公守法,退休时一并返还。这有利于公务员在经济收入上预防腐败。
三、建设社会民主政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滥用,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治理和预防腐败,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不能仅仅靠党的组织、国家权力机关的自我约束,说到底还要靠人民大众行使他们当家作主的权利,对权力进行全方位的制约和监督。也就是说,要靠民主的政治制度。建设民主政治是一个长远的目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首先要重视发扬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促进社会民主。
1、发扬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机制,实行以权制权。党的十六大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扬党内民主,就要根据十六大精神,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强化党内监督机制。一是实行党代表大会责任制,充分发挥党代会作为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的双重职能。邀请党代会代表参加党的全委会,监督大会决策的实施和参与决策的修改完善;监督和评议党委、纪委班子及其成员在任期内的工作状况;联名提议党的有关领导和部门作专项报告,以及个人的有关情况作说明;对有关问题进行质询、提出批评,并提出罢免和撤换不称职领导干部的建议,等等。实行党代会责任制,可在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二是稳步推行“票决制”,科学配置党内权力。要扩大“票决制”的范围,在全面落实中纪委提出的在市(地)县党政领导班子正职的拟任人选,分别由省、市党委常委会提名,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的基础上,逐步将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交由全委会票决;对另外一些重大问题,也需要进行票决。要随着“票决制”的稳步推进,使党内重要问题都拿到全委会上来票决,全委会就会真正成为党内的决策机关,而常委会就会成为党内的执行机关。从而使党内权力朝着科学配置的目标迈进。这样,一个由党内的权力机关(全委会)、执行机关(常委会)、监督机关(纪委)组成的党的领导体制就会形成,党内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就能够科学分解,合理配置。三是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在党内,健全侯选人提名方式,适当扩大差额选举比例,引入竞争机制,让被选举人在选举大会上发表施政演说,以提高党内选举透明度,让党员对侯选人的情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和选择的余地,使选举充分体现党员的意愿,真正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公开、平等、竞争、择扰的原则”。扩大党内直选范围,是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一个重要方面。要通过试点逐步在村、乡镇甚至县实行党的村支委
、乡镇党委、县委领导班子特别是书记的直选,将含金量最高的民主权利真正落实到党员身上。
2、以党内民主推进社会民主,强化民主治权。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坚持人民政权由人民治理和监督,才能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一是要保证人民对权力配置、权力运行、权力使用等情况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要为人民实施有效监督拓宽各种渠道、创造客观条件。当前,要重点落实政务公开制度。政务公开的实质是把权力放在阳光之下,实施阳光行政,置于群众监督之中,使群众了解权力运行的规定,看清权力运行的程序和结果,便于群众监督。要制定和完善对外公开制度,公开的内容要不断深化,特别要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程序方面进行规范,切实保证公开效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开的范围要由乡镇、县区层面逐步向市、省层面推开,做到自下而上、上下联动,使其成为各级政府机关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和施政方式。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公开咨询、听证、报告制度,领导干部每年在本辖区域内公开述职述廉、民意测评、民主考核制度等,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监督。二是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权力机关作用的发挥,保证人民监督的权利真正落实到位。改革人民代表选举制度,使选举真正体现民意,防止和克服人民代表“荣誉化”和“官位化”倾向。在选举中引进竞争机制,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高、民主意识强,具有参政议政能力的代表选出来。人民代表要严格依照宪法的规定,大胆履行职责,充分行使监督权力,对于那些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领导干部,依法实行撤换或罢免。实行人大否决权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应有权对“一府两院”领导班子的决策实行监督乃至否决的权力。三是要发挥派、新闻舆论的监督。完善派参政议政等制度,使各派可以通过不同渠道对执政党实施监督。建立和完善新闻舆论监督制度,使新闻舆论监督工作规范化,尽快制定实施《新闻法》。通过新闻舆论监督、既鞭挞腐败丑恶现象,又为社会公众参与反腐败提供重要途径,营造反腐倡廉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