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现代农业发展座谈调研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现代农业发展座谈调研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现代农业发展座谈调研

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现代农业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的优化,二是农民收入的增加,三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下面我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该是随着市场变化不断进行的,应该强调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它有一个度,达到一定规模就属于成本较低的经济规模,否则,农业的成本就过高。我国农民人均占有耕地是一亩四分地,这就是我们的国情,*县人均占有耕地达到5亩,可以说发展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是具备一定条件的。从棉花的生产来说,虽然五亩地的规模对于目前一个农民来说还可以,但是这远远不是一种比较经济的规模,还应该进一步扩大规模,但一定要注意适度扩大规模。我们的规模和国外的规模不一样,美国、英国一个农场是*公顷的耕地,在荷兰,80公顷的耕地,算是微农,连小农都不是。何谓微农?就是规模非常小的农户,这种农户国家是给予补贴的,因为他的生产规模达不到经济规模,成本较高,只能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其进行农业生产。那么,国外一个较大的农场的规模是多少呢?是两万公顷(30万亩)耕地,也就是说我们*县一半的耕地仅相当于人家一个农场的面积,所以人家的这种规模和我们的这种规模不好比。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我们要引进现代的科技、机械,但是怎么去引进,引进什么样的规模,用什么样的形式使用这些现代机械、设备和现代手段,这需要我们研究。如果我们也要求农户去引进大型拖拉机、大型收割机,那肯定是不行的,因为他支撑不了,如果说以农户联合、产业联合,搞农业合作社,这当然可以用得起,但是我们还得考虑,一个是经济规模,一个是生态效果,在使用机械的同时,最终也破坏了农业生产的环境,这种微环境、小环境,可能对农产品的质量也会造成影响。

二、关于蜜瓜产业发展

来*之前,我们就想,*应该是一个盛产蜜瓜的地方,来之后也看了一下,确实瓜的品种很多,质量也非常好,但瓜的规模没有上去。既然是*县,是不是可以在蜜瓜生产上作作文章,我了解了一下,无公害蜜瓜基地咱们已经在做,但绿色产品我们还没有。从我们西部来看,西部农业生产的方式比较落后,手段也不太先进,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落后和不先进给我们创造了申请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条件。大家到过新疆或西藏的人都知道,一谈到那里的农产品都说是放心的农产品,都是绿色产品,我们*的农产品应该说也有这种条件,也可以往这方面发展。如果甜瓜规模上去了,那么怎么把规模转化成最后的效益呢?这是一个问题,需要研究。因为蜜瓜的储存保鲜存在较大的问题,运输也有问题,这些问题,我觉得如果能够找到一些比较好的办法的话,应该是可以解决的。去年,我到上海,那里有我们农业部确定的省部共建的示范村,种了一些设施甜瓜,生产的甜瓜怎么处理呢?他们通过招商,找了一个台湾的企业,建脱水厂专门生产瓜干,产品销路非常好,在上海地区都供不应求。这种思路和方法,*是不是也可以借鉴。

三、关于发展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很多学者和官员曾问我,到什么时候能建成现代农业,甚至还提出现代农业有哪些指标体系。这个作为学术研究,我认为很有必要,通过研究提出一些指标,可以给人们看到奋斗的目标。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现代农业本身就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建国之前就提出搞现代农业,建国以后也不断提出搞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实际上我们现在提出搞现代农业仍然是一个起步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今后现代农业究竟是什么样,就我目前看到的情况,可能是美国、荷兰、以色列的农业,但等我们的农业发展到他们的那种程度后,肯定又有新的现代农业的景象出现了,所以现代农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能幻想一步登天。既然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就要科学的认识到两个问题。第一,我们目前的差距在哪?第二,我们能够允许这种差距存在多长时间。目前,在南方或东北这样一些农业生产规模比较大,集约化生产水平比较高的地方,与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差距都是客观存在的,何况我们这些落后地方。但是,这种客观存在不一定是坏事,关键在于我们怎样把这种坏事变成好事,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们有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条件,而这种条件是那些农业高度发达的地区所不具备的,因为他们为了农业的高度发展,用高度的工业文明破坏了农业生产的环境,他再要发展绿色农业,发展有机农业,就有了先天的缺陷。所以,我们怎么走和别人不同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这一问题,无论从经济发展理论叫作后发优势,还是按照管理学理论叫作差异化的发展战略也好,我觉得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现实问题。既然这种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允许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甚至要利用这种差距来寻找我们农业的突破口。同时,我们还要考虑,我们能够容忍这种差距存在多长时间,毕竟农业发展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

无论从国际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国内一些地区发展的经验来说,农业发展它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一个地区的农业产值的数额是随着一个地区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逐步下降的,如果说我们把农业做的越来越大,最后我们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80%变成85%,那么这个地区肯定完蛋,我们必须要从现在的80%变成今后的25%,甚至18%,真正到了那一步,我们这个地区肯定是一个经济强区。所以我们要致力于逐步缩小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这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采取一定的战略,这个战略不是消灭农业,而是要做精农业、做强农业,在做精做强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非农产业,这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完全一致的。一方面,我们要减少农业人口,特别是要减少投入农业生产的劳动人口,要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如果农民能够大量转移就业,非农产业肯定就能发展;另一方面,农民的收入构成也发生变化了,从我国农民收入的构成来看,农民的非农收入所占的比重是越来越高,仅靠农业得到的收入比重是越来越低,当然总体水平,总的收入数值是增加的,我去年是100元,今年有可能是*元,但是占的比重是减少的,去年的100元可能占30%,今年的*元可能才占25%。所以,要致力于做强农业,而不是致力于做大农业,把农业这个蛋糕越做越大,或者说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越做越大,这个思路是错误的。

那么,我们的农业发展怎样才能走上一种正确的、良性发展的轨道呢?这个问题中央一号文件说得很清楚,从我们发展农业要追求的目标来看,一个是“三化”,一个是“三率”。“三化”是指市场化、信息化、农机化。"市场化"是指我们的农业必须要围着市场转,如果说我们的农业只是满足于自己生产生活的需要,这种农业就是传统农业,绝对不是现代农业。现代农业首先是要为市场的需求而生产,而且不仅仅要满足本地市场还要放眼全国市场,甚至打进国际市场。什么是“信息化”呢?北京“德青源”公司为自己生产的每一只鸡蛋打上喷码,标明鸡蛋的产地、生产时间等身份信息,就是农业信息化一个很鲜活的例子,在我们很多人脑子里,一想到信息化就是打个电话、上个网、看个电视,这当然都是信息化,但那是信息化的初级阶段。我在网上能查到农产品的供求信息,能查到我要的农药经营商、农资供应商,或者在网上能够找到我要找的专家给我提供一些生产技术的指导,这些是农业信息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这些信息化还是很低程度的,只是知道我能得到什么,而不知道我能用什么。信息化的最高水平、最高境界是我的信息能为我所用,并且能非常得心应手地应用到我的生产生活当中去,这种信息化水平应该说才真正达到了这种境界。第三个是“农机化”,就*县目前的情况来看,没必要发展大型农机,那么究竟发展什么样的小型农机呢?我觉得可以结合我们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开发一批简便适用的农业机械,它的生产效率不一定是最高的,但它是最实用、最经济的。我们人均五亩地,如果种棉花,使用一些简便的机械,基本上用不了多少钱。如果种甜瓜,我们目前还没有可以适用的小型农机,我觉得县农机站可以结合我们本地的需要开发一些小型农机具,让农民买得起,用得上,基本上不增加农业生产的成本,我觉得就目前来说,这种农机在我们县里是比较适用的。至于大型农机,从目前来看,可能还不一定适用,或者说还不具备使用的条件。当然,今后可以逐步向这个方向发展,比方说,我们的棉花实行规模化的经营达到了一定程度,在棉花生产的某一个阶段是可以采用一些中型或者大型农机的。我觉得这“三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或者说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的标准。那么什么样的现代农业是有效的、合适的现代农业呢?一号文件已经明确讲了“三率”,即:劳动生产率、投入产出率、资源利用率。我投入了多少,我能够有多少产出,这个要好好测算一下,不合算的就不干,也就是要教会农民算经济账,但实际上中国农民是最聪明的农民,最懂得经济规律的农民,除了维持基本生存以外,他们觉得不合算的事一般不干。政府引导的话,怎么引导?怎么使政府能够比农民更聪明,这个应该是发展现代农业对政府提出来的一个要求。我们过去指导农民从事了很多生产,有些地方指导的很成功,但也有些地方指导的不成功,那么怎么指导才能成功呢?就说现在猪肉价格暴涨,政府就引导农民规模养猪,采取各种各样的鼓励措施,我觉得这种做法,接下来农民会输的很惨。为什么?因为这种发展是无序的,是没有一个总体考虑的,各个地方的发展中央不清楚,中央就出台一个政策,这种政策的推进力度越大,最终结果会使农民的生产损失雪上加霜。我们可以看看,无数次政府宏观调控的结果,很多确实是有成效的,比如说我们这几年粮食产量有很大提高,这个是政府宏观调控成功的例子,但是生猪生产这种市场化程度特别高的产品,它不像粮食这种国家战略产品,不是政府能简单调控得了的。现在大规模鼓励养猪,如果没有一个限度,没有一个总体规划的话,等到下一批猪一出栏,马上价格暴跌。所以,怎样去打破农业发展的这种周期性的规律,这是政府部门应该去考虑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考虑不当,一旦决策失误,可能不会对决策者造成直接的损失,但是千千万万的农民损失就大了,而这种损失的出现对农民信心的打击,在短期内是无法恢复起来的。另外就是资源的利用率,*县属于缺水地区,水资源很宝贵,但现在大部分地方还是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另外沟渠基本上还是露天沟渠。我举个例子,新疆也极度缺水,清朝林则徐倡导挖的“坎儿井”现在还在使用,这大大提高了水的利用率,使有限的水资源灌溉了更多的土地。*现在这种露天沟渠,今后有条件了也可以改成这种暗沟,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水流过程中的蒸发量。*现在有大量的荒地,但就是缺水,如果节约一些水,这些荒地今后就有可能利用起来,一旦利用起来,耕地面积就会成倍增加,对于今后现代农业的发展和规模化生产会有很大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