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非公经济发展调查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随着改革开放领域的扩大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县非公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县非公经济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县域诸经济成份中,非公经济成为经营最为活跃、实力增长最快、发展潜力最强的一个生长因素,并逐步成为改革的“助推器”、项目建设的“领头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一、我县非公经济发展现状
截止*5年底,全县非公经济总户数达到3083户,其中:非公企业达153户,较上年增加9户;个体工商户达到2930户,增加198户;从业人员8900人,增长2.8%;实现销售收入38620万元,增长4.9%;上缴税金185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26.7%,全县非公经济总量占到了二、三产业经济总量的85%以上。实事求是地分析我县非公经济发展现状,无论是起步层次、发展速度,还是规模档次、经营水平都还存在许多不足。从数量上看,非公业户数、从业人数占全县人口总户数、总人数的比重分别只有0.4%和8.3%;从规模上看,有影响、有规模的私营企业较少,绝大多数是分散经营;从行业结构上看,全县非公经济投资渠道单一,进入的产业层次较低,70%以上的集中在批发零售、日用品零售、餐饮服务、建筑维修等从事简单生产和低水平经营的行业;从经营情况看,除一些资源型开发非公企业外,相当一部分经营势头不旺,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不到40户,这表明,我县非公经济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位置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其整体发展还处在一个低层次、低水平阶段。
二、制约我县非公经济发展的因素
1、观念滞后。我县干部群众的改革意识、市场意识、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对非公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人总认为非公企业家赚钱的来路不正,“不是靠偷税,就是靠漏费”,无论非公经济贡献多大,总是另眼相看。执行政策僵、硬、死,生搬硬套,自缚手脚。在发展问题上把客观存在的劣势因素看得太重,“想到办不到”的问题十分严重,成为制约我县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
2、体制障碍。国营企业改革不够彻底,国有(集体)资本在工业企业仍占有一定比重,政府与企业的脐带尚未彻底割断。与非公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不高,执行行业规定与地方发展非公经济的政策不合拍,税费负担重,费的种类多,负担比例高,全县个体业户人均负担税费额至少高于温州地区20%以上,严重影响了全县非公经济发展。
3、融资困难。大部分非公企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短缺,而贷款审批环节多、手续严、时间长,各种费用高,少数企业信誉低,影响了金融部门放贷的积极性,大多数重信誉的企业也因此受到株连,致使企业错失了许多商机。民间资本市场尚未有效启动,全县8亿多元的民间储蓄,大多休眠于银行,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中介机构发展缓慢,缺少从事信用担保、互助担保、商业担保的机构。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企业难以做强做大。
4、环境欠优。首先是政策不配套、落实难,部门之间互相掣肘,使得政策无法落实,有些政策与上级的规定撞车,执行中难以兑现。其次是政府部门的服务效能不够高,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的现象仍然存在。招商引资中,有的职能部门对老板怎么“引”,引进来后怎么“扶”,出现问题后怎么解决等研究不够。一些部门弄权争利,“明管暗捞”的现象严重。有的部门“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罚款”,有利的事争着上,服务的事拖着办。有的会上同意办,会后拖着办;有的当面说好办,背后顶着不办;更有甚者,“敞开门来骗商,关起门来榨油”。由于部门利益、小团体利益作怪,其结果使协调次数越来越多,协调层次越来越高,协调难度越来越大,办事效率越来越低。
5、经营者整体素质不高。突出的表现是经营方式、经营理念相对滞后,缺乏有创新思维的人才,不少经营者缺乏长期发展的战略眼光,缺乏发现商机、捕捉商机的能力,缺乏创新快富的胆略和魄力,相当一部分业主知识储备不足,管理手段、营销手段落后,获取信息的渠道窄、能力低。
三、加快我县非公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舆论引导,为加快非公经济发展鼓劲造势。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选派有关人员外出考察学习、挂职锻炼、带薪打工、举办各种形式的辅导讲座、利用冬季集中教育、干部职工日常学习等多种形式,引导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牢固树立县域经济必须以非公经济为主体,保护非公经济就是保护地方财税基础,发展非公经济就是发展地方经济的理念;树立政府少管、少干预就是服务的理念;树立靠企业家领跑经济,尊重非公企业家就是扶持经济发展的理念,坚持用新眼光看待非公经济,用新思路发展非公经济。二是加大舆论引导力度。采取各种形式,在全社会营造“企业家有功、创业者光荣”的良好氛围,倡导“象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象尊重教师一样尊重老板”的社会风尚。提高非公企业家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比例,真正使非公企业家在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有声誉、经济上有发展。三是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对照发达地区经验,查找自身不足,用猛药重剂诊治发展上无所作为的“庸懒病”、合作开发上不愿让利客商的“短视症”、利益分配上见不得他人发财的“红眼疾”和执法上粗、横、骄、狂的“弄权瘾”等四种普遍存在的顽疾。
2、拓宽融资渠道,为非公经济发展增添活力。一是尽快成立开发型金融领导小组,组建地方金融开发集团,组成政府投资担保中心,并鼓励城乡企业、社会各界能人创办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投资公司,采取财政“注”一点,企业“入”一点,社会“集”一点的办法,激活民间资本,募集社会游资,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办法进行投资经营。二是协调金融部门不断强化投资意识,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积极向上争取贷款发放的审批权限,由偏重吸储向注重信贷转变。三是鼓励城乡居民参股入股企业经营。对城镇公共产品经营权和城区非工业用地实行公开出让,竞价招标。四是对县上急需发展的重点龙头项目,继续实行县财政配资政策,国家投资的项目,非公企业同国有单位平等实施,对非公企业争取到的国家重点投资项目,县上也可给予一定比例的配资。
3、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围绕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非公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积极为非公经济发展“清道开闸”、“松绑解捆”。一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降低门槛,放开限制,搞活政策,减少干扰,一切从优从快从好。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要放开;凡是外地实行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都可参照执行;凡是符合安西实际,对非公经济发展有利的措施办法,都可大胆试行。使任何一项不利于发展的人为因素,任何一种不利于投资建设的具体行为都受到投诉。对发现的影响发展和招商引资的人和事,一经查实,要从严处理并公开曝光。二要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按照服务工作要主动超前,管理方式要积极改进的要求,所有保留的审批事项都要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审批制度,减少办事环节,实行一条龙服务。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人难找、事难办的现象,充分发挥好规划、协调、指导等职能,当“红娘”、架“桥梁”,搭“台子”、做“后盾”,多支持少干预,多指导少指责,多服务少设卡,多协调少扯皮,办好非公企业无力办、办不好的事情。三要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重点是规范审批事项,清理涉及城乡企业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明确哪些费该收,哪些费必须停收。对没有法律政策依据、影响发展环境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必须收的一律按下限征收。要切实规范征税收费行为,建立收费政策公示栏,税费收缴标准、数额一律公开,实行税费变动制度,违反规定的要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
4、创新政策机制,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根据企业需要,可选派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干部到非公经济实体,担任党建联络员和帮扶员。凡本人自愿且企业愿意接受的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均允许保留原工资关系,保留原职级待遇,享受正常的工资晋升,到非公企业帮助工作,可根据具体工作岗位参与企业收入分配。非公企业所需的管理、技术、营销等人才,可按照企业和本人愿意的原则在党政机关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中挑选,到企业工作的这些人员,均可享受“三不变”(原身份、职务级别、工资待遇不变)的政策,企业可自主决定给予这些人员一定的补贴。
5、靠实工作责任,确保非公经济发展措施的落实。在招商引资工作上,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责任人,一抓到底,从项目立项、土建、安装调试到生产营销,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和终身服务,按照一套办法进行考核。坚持实行县级领导包抓项目述职制度,包抓项目的县级领导,每半年就项目建设进度和实施情况,向四大班子联席会议进行述职。要以非公经济发展速度和招商引资的多少,作为营造“三个环境”的标准和评判工作成效、领导政绩的标准。要认真落实县级领导包挂联系非公企业制度,每个县级领导联系1--2户重点非公企业,积极为企业解决问题。对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实行专项督办制度,确保非公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