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招聘求职误区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4年*人才招聘问题调查显示,65%用人单位“面临招不到合适的人的问题”,68%求职者“面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的苦恼”。*每年有数万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但本地用人单位却常常招不到人,揽才成本比珠三角多30%。供求矛盾如此突出,毕业生如何顺利就业,用人单位又如何顺利招聘到人?笔者认为,关键是要走出四个误区,树立四个理念。
走出“外地姜才辣”的误区,树立“人才本土化”理念
有些用人单位,看不起家门前的学子,以为本地姜不辣。频频跨市、跨省到外地招聘毕业生,但结果大多不理想。中西部地区的毕业生初始看到广东*的招聘单位,会很感兴趣并签约,但到*一看,跟发达地区一比较,往往就走了;有的虽然招到了人,却又不适应*环境,不久就跳槽了。所以,招聘单位要认真衡量自身实力、自我需要,不要“打死儿子招女婿”。要清醒地看到:外地毕业生未必肯来,来了未必能留住,留住了未必能发挥作用。而本地毕业生熟悉环境,适应*生活,拥有*社会关系,是比较稳定比较实用含较大附加值的人才资源。要树立“人才本土化”理念,珍惜自已培养的人才,优先聘用本地毕业生,只有在*找不到相应的紧缺人才时,才到外面招聘。
有些毕业生专注于市外特别是珠三角发达地区,往往是如意的工作未寻着,就业的成本却费了不少,让父母亲除供读书外再添一就业负担。所以,毕业生也应该认真衡量:一是就业重于择业,宜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发达地区人才密集,自身的竞争力如何?随着普通高校的不断扩招,全国普通高校入学率上升,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毕业生越来越多。*3年是212万,*4年达到280万。就全国全省来说,供大于求,整体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毕业生已不是“天之骄子”,自我估价定位及择业期望值过高,人为设立就业框框,就会让一些就业机会擦肩而过而浑然不知。二是*实施“四个*”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求贤若渴,为人才施展才干、实现自我提供了较好的环境。三是本地工作有近家近亲的好处,容易开展工作开拓业务。
无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不要对身边的东西熟视无睹,怜取眼前人,热爱家前厂。一味好高骛远,只会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走出“不到黄河心不死”的误区,树立“机遇难得人才难得”理念
为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再就业工作,高校和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市场都会组织大型的供需见面会,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双向选择”的沟通平台。如今年的嘉应学院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将由嘉应学院、市人事局、市教育局于12月4日、5日联合举办。和其他招聘会一样,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用人单位要积极参加,对适合自身需要的毕业生,先抓住,不要等待、观望,迅速决定,尽早签约。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如果等到明年6月毕业生离校,大部分毕业生都已名花有主,想要也没有了。毕业生更要积极参加,对符合自身要求的用人单位,先挂钩,不要犹豫、徘徊,抓紧确定,尽早签约。如果等到毕业离校,大部分单位都招满人员,想“低就”都难了。有这样一则幽默,很能说明问题:一位慈爱的父亲,看到女儿找对象找了一个又一个,就忧虑地提醒女儿早日决定,女儿回答:“放心吧,大海里的鱼多的是!”父亲失笑:“可钓饵放久了就没有味道了!”有的用人单位,千挑万选,迟迟不签约,终会错失人才;而有的毕业生,患得患失,迟迟不签约,也终会错失机遇。
走出“车到山前必有路”的误区,树立“早作准备早行动”理念
先变成金子再考虑在那里发光。高校毕业生从大一就要作好准备,学好专业技术,掌握切合社会需求的多项技能,这是自身价值所在,也是求职成功的根本;招聘会前准备好自荐材料,不用大华丽,要简洁明白,能让用人单位了解你就行;研究心仪单位的基本情况,清楚其对所需人才的要求;适当注意一下服装打扮,以及举止礼貌等。
用人单位在正常运转时就要准备,企业发展需增加人才,人员流动需补充人才,每个岗位最好都有后备人才;招聘会前准备好宣传资料,不用大精美,要客观实在,能反映企业的状况及文化就行;研究学校毕业生情况,了解各专业开设的课程和适应工作范围;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带上电脑、投影等设备作宣传。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深圳有信达物流有限公司连续三年把嘉应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如学生会主席、校团委委员等)包揽,招聘十分成功。其对招聘的精心准备和高度重视值得*用人单位学习借鉴:先在教室用电脑课件、图片展示公司概况,然后由总经理介绍公司经营发展前景、公司文化及用人制度,再由招聘的往届毕业生现身说法,谈到公司后的感受。如此真诚、如此贴近的招聘,自然打动众多毕业生的心。只有未雨绸缪,早作准备,知已知彼,不打无准备之仗,才能在招聘职场上百战不殆。
走出“成本最小化”误区,树立“利益最大化”理念
人才的培养成本和使用价值决定了其价格,经济的全球化,人才的国际化,又使人才薪酬标准不断趋向一致,尽管有地区差异,但不会相距大远。所以,想廉价用人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用人单位追求的最终目标是投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成本最小化”,两者虽有关联,但却有本质的不同,利益最大化重视的是目标,成本最小化重视的是手段,该手段能否达到利益最大化是个问号,不是等号。因此,用人单位应重视的是人有所值,而不是追求廉价劳动力。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我很高兴,对同样的人才,我给的年薪高于其它公司。我不会可惜多花了钱,事实正是这样,通过他们的一起努力,我才有现在这么多(钱)。”如果你给了较好的待遇,同样的人才工作表现是不一样的。在事业、感情、待遇三者中,求职人员更重视的是待遇,因为只有待遇是客观可比的,肯给待遇的用人单位一样重视事业和感情留人。有的用人单位,不了解人才的市场价格,想寻求廉价劳动力,以为打出600元到800元的月薪也能招到人才,结果自然是鲜有人问津,招不到需要的人才。就*现在来说,中专中技生的月薪须在800元以上,大专生的月薪须在1000元以上,本科生的月薪须在1*元以上,才有吸引力,否则很难招到合意的人。用人单位如想招到人就要真心诚意,拿出适当的待遇来。
调查数据显示,49%的用人单位会在薪酬上与求职者谈不拢,36%的求职者经常与应聘单位在发展空间和机会上谈不扰,求职者在应聘时最看重的因素有69%是发展空间和机会。可见,用人单位要提高薪酬水平,争取与发达地区接轨;求职人员要降低期望值,以薪酬换空间,双方走近,才能提高招聘与求职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