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出口工业企业发展调研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近年来,我省中小出口工业企业日益壮大,新创办企业数持续快速增加,吸纳就业逐年增长,中小出口企业已成为全省工业出口的生力军。但受人民币升值、贸易壁垒等问题影响,如何进一步提升出口企业的竞争力是保持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我省规模以上中小出口工业企业现状、问题、制约因素的深入研究,提出做大做强我省中小出口工业企业的对策建议。
中小企业是我省工业经济的主体。*6年,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数达1368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7803.50亿元,完成出货值2273.82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99.5%、79%和75.7%。随着我国加入WTO,众多中小企业抓住发展新机遇,充分发挥各自的特色,逐步成为全省工业出口的有生力量。
一、中小出口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一)企业逐渐发展壮大
加入WTO后使我省中小出口企业步入新的发展时期,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逐渐发展壮大。*6年,我省规模以上中小出口工业企业数达4953户,比*0年增加2524户,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36%;实现出货值比*0年增长2.12倍,年均增长9.9%;实现出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达66.7%。
(二)“三资”和私营企业为主体
*6年,我省规模以上中小出口工业企业中,九成以上是“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企业数分别为3122户和1339户,占全部规模以上中小出口企业数的63%和27%,分别实现出货值1738.91亿元和345.36亿元,占76.5%和15.2%;在“三资”企业中,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占37.5%和39%。这些企业经营机制灵活,有效促进了全省工业出口的发展。
(三)轻工企业数占七成,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
*6年,我省规模以上中小出口企业中,轻、重工业企业数分别占69.7%和30.3%,完成出货值1395.69亿元和878.13亿元,分别占全部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出货值的61.4%和38.6%。在轻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和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企业数分别占58.1%和41.9%,实现出货值占59.8%和40.2%;在重工业中,主要以加工工业为主,加工工业企业数和出货值分别占重工业的73.9%和77.3%。
我省规模以上中小出口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6年全年实现出货值在100亿元以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塑料制品业,纺织业,分别实现出货值266.40亿元,229.51亿元,183.86亿元,170.63亿元,118.11亿元,115.02亿元和110.84亿元。
(四)企业数沿海市占比高,列全国第六位
中小出口企业在我省以沿海城市占大多数,*6年我省规模以上中小出口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城市,厦门、泉州、福州、漳州四个设区市中小企业数达4243户,实现出货值1993.91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85.7%和87.7%。
从全国看,*6年我省规模以上中小出口企业数少于浙江、广东、江苏、河南、山东,列全国31省市第6位,实现出货值低于浙江、广东、江苏、河南、山东和上海,列第7位,分别占全国的6.2%和6.4%。
(五)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中小企业在出口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提高。*6年我省规模以上中小出口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2.36,比*1年、*2年、*3年、*4年、*5年分别提高34.85、19.05、16.38、4.66、3.59个点。与*1年相比,计算效益指数的七项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提高4.06、4.32、1.8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加快0.5次,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加24742元/人。*6年我省规模以上中小出口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7.13亿元,分别比*5年和*1年增长32.1%和2.94倍,总量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的31.9%,增速均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平均水平。
(六)社会贡献显著
中小出口企业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增加就业、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6年我省规模以上中小出口工业企业吸纳从业人员进一步增加,年末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从*0年的82.69万人,增加到155.18万人,增长87.7%;人均劳动者报酬1.83万元,比*0年增加8000元/人;上缴税金109.94亿元,分别比*5年和*0年增长74.7%和1.97倍;人均实现利税总额1.32万元,人均实现增加值5.08万元,分别比*0年增加0.70万元和1.16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企业规模偏小
目前,我省中小出口工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从生产规模看,*6年末,户均工业总产值为709.99万元,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少1310.02万元;从资产规模看,户均资产总额为521.49万元,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少1127.76万元;从产出规模看,户均主营业务收入为683.75亿元,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低1266.89万元;从企业规模看,*6年末资产在亿元以下的企业数占中小企业数的98.8%,其中3000万元以下3493户,3000万元—5000万元517户,5000万元—1亿元452户。
(二)“两金”占比偏高,企业亏损额偏大
*6年末,我省规模以上中小出口工业企业应收帐款净额和产成品库存(两金)为570.58亿元,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重为41%,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两金”占用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企业的赢利空间,*6年,我省规模以上中小出口工业亏损企业数为656户,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数的37.6%,企业亏损面为13.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0.5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42.6%。
(三)企业缺少“拳头”、“名牌”产品
中小出口工业企业在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自有名牌产品生产上的缺位十分明显。*6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中国名牌”产品76个,“*名牌”产品639个,中小出口企业分别拥有29个和240个,占38.2%和37.6%,数量和比重都偏低。机械及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和信息及通信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通常可获得较高附加值,但由于我省这些行业中的中小出口企业目前多数为替大型工业企业加工生产,即使生产自有品牌产品也由于品牌影响力弱而不能取得较高市场售价,而且由于单个企业规模小、产量低,再生产过程中不能获得规模效益,因此企业利润率与同行业大型企业相比明显偏低。纺织服装、鞋帽箱包、五金工具和塑料制品等轻工产品在我省中小企业出口体系中占据很大分额,但由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率被一再压低,因此难以获得较高利润。
(四)企业产品推广渠道单一
中小出口工业企业在市场推广和产品推介上渠道过于集中和单一,随着这一渠道内部竞争程度的不断加剧,企业产品推广和市场开拓将面临新的困难。广交会由于汇集了国内外众多的客商和参展商,并能使企业直接面对客户了解需求并了解竞争对手的动态,而且费用相对较少且没有延续性,而成为众多中小出口企业的首选。但随着众多中小出口企业对广交会的过度追捧也导致了广交会参展费用的不断增加,由于我省众多中小出口企业不具备自营出口权,因此无法从广交会组委会中获得展位,使得这些企业最终获得展位的价格高于组委会推出价格的10倍以上,超过50%以上的中小出口企业每年用于广交会费用开支占企业年度产品推介成本的60%以上,而在其他渠道和媒介上投入明显偏低。
(五)贸易壁垒及政策调整制约企业出口
国际上,技术性限制正在取代数量的限制成为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的负面影响不仅取代了配额、关税等传统贸易壁垒方式,并且超过了反倾销的影响。技术性限制由于符合人类对安全性的追求,普遍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必将取代数量限制成为国际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国内,由于在国际贸易上出现的贸易顺差,*6年,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五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调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调整包括142个税号的钢材出口退税率将由11%降至8%;陶瓷、部分成品革、水泥、玻璃的出口退税率分别由13%降至8%或11%;部分有色金属材料的出口退税率由13%最低降至5%;纺织品、家具、塑料、打火机、个别木材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11%;此外,非机械驱动车(手推车)及零部件的出口退税率由17%降到13%;*7年7月1日起,还将继续下调较多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国际贸易壁垒以及国内出口退税率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省中小企业出口,增加了企业出口成本,降低了企业的赢利空间。
(六)金融市场及人民币的非国际化影响出口企业
融资困难是制约我省中小出口企业发展的老问题。中小企业规模小、贷款数额小、缺乏抵押品,贷款手续与大企业一样,往往使银行无利可图;又由于其生存率较低、死亡率高、信誉难以确定,出于利益与风险的考虑,银行不愿贷款或借贷。长期以来,我国对大型企业发展实施倾斜性经济政策,而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相应的资金扶持,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出口支持不足,企业贷到款,也要为支付利息增加费用,*6年,我省规模以上中小出口工业企业利息支出为25.42亿元,占财务费用的81.4%。目前我省规模以上中小出口工业企业一般采用FOB交易方式和美元形式下的贸易结算,由于人民币的非国际化,使得出口企业在产品定价过程中和汇率变动情况下都承受了较大风险,*6年人民币不断升值,导致我省规模以上中小出口工业企业遭受出口收入转化成人民币时的汇兑损失,以及出口量减少的损失,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人工费用等生产成本增加,故对出口贸易依存度大的行业的短期冲击将难以避免,尤其会影响我省那些以低价格取胜、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出口。*6年,我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中新产品产值率低于2%的行业有13个,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塑料制品业分别为0.6%、0.7%、0.9%、1.3%、1.3%和1.7%。
三、做大做强我省中小出口工业企业的几点建议
(一)依靠科技创新,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中小出口企业与大企业相比,由于缺乏规模效应,必须依靠技术创新,生产新、特、优产品获得市场竞争力,因而技术创新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在一些行业的中小企业中,客观地存在着技术设施落后导致的产品质量低劣,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的产品雷同和资源浪费严重,以及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导致的生态环境被污染破坏等现象。要促进中小企业的出口,必须调整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尤其是调整中小企业存量,这是促进优势中小企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总体实力,增进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前提。政府要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结合长远发展规划,研究和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和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目录,根据我省情况,中小企业应向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新技术材料、计算机软件,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行业发展。
(二)加快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
根据我省中小出口企业发展缺乏相应的资金问题,应加快建设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多种渠道为中小企业扩大出口提供资金支持。一是在各商业银行建立中小企业信贷部,提高贷款的比例;二是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为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提供信用保证;三是实行优惠贷款,主要是对高科技企业提供无息或贴息贷款,无息或贴息贷款应由财政拨款,要把主要的信贷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出口;四是发挥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作用,设立出口保函基金、出口融资担保基金,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小企业出口提供必要的担保;五是设立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专项基金,对中小企业拓展新兴国际市场,申请获得国际标准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出口拥有知识产权、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的中小企业给予资金优先支持;六是组建中小企业支持发展的政策性银行——中小企业发展银行,鼓励建立民营银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七是支持企业利用品牌、专利、版权等无形资产作为担保进行融资的机制,充分利用信用信贷资金,有效解决企业资金不足;八是允许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中小企业直接到我国即将开设的二级股票市场上市融资。
(三)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一是注重人才培育,加快企业品牌建设。我省中小企业中普遍缺乏外贸经营管理人才和业务人员,人力资源的相对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小出口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中小企业要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从多方面创造外销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调动外销队伍的积极性,建立切实可行的、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建立一套合理的人才机制,要引得进来、留得住、发挥人才的效用,特别要发挥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加大企业内部对专业技能的培训力度,尤其是对刚踏出校门的毕业生进行必要的专业技能训练,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企业还应注重品牌建设,品牌的建设需要牵涉企业更多精力,品牌势能的提升依赖于企业从上游原材料甄别和采购、产品的生产和创新,到销售渠道的拓展和推广以及售后服务的加强和完善等各个环节的努力。企业必须经过对每一细节的准确把握和不断完善来培养市场对于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美誉度和忠诚度。品牌建设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我省中小出口企业可以借鉴大型企业、成功企业经验,这样可以在尽短的时间内,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占一席之地,扩大企业出口份额。
二是内外结合,创造条件,降低企业“两金”占用。政府应积极引导我省中小出口工业企业加强管理,建立全程信用管理制度,实施对应收帐款的帐龄分析和客户跟踪管理制度,做好对信用风险的事中管理,建立有效的收帐制度,减少客户的拖欠款现象。优化企业内部资金管理,中小出口企业应根据自己销售情况生产,运用电子商务等新的营销手段,降低企业的存货资金占用水平。
三是合理制定价格,避免汇率风险。中小工业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往往还处于一个无序竞争的状态。低价竞销是一种低级的竞争方式,是一种短期行为,不仅造成中小企业在保本或亏本的边缘上经营,几乎无法生存和正常发展,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为了降低成本,采用廉价的等外品或低劣的原材料代替正品,甚至以假冒伪劣坑害消费者,造成对中国商品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国际市场营销环境的差异性、特殊性,出口定价决策已成为一个非常复杂且极为重要的关键环节。我省中小工业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时不仅要采取流通性比较强的硬流通货币结算,例如欧元、美元、日元等;而且还要注意汇率的变化风险,在定价的时候就要把汇率变化的因素充分考虑进去。
四是引导中小出口企业集聚发展。一群独立自主又互联的企业通过分工协作聚集在一起的中小企业群,是一种介于纯市场组织与纯层级组织之间的“中间体组织”。随着我省产业分工的不断深化使中小企业不再受制于规模经济,一些企业通过“地区规模经济”和“零部件规模经济”取代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企业内部分工外部化,变为社会分工,有利于中小企业形成集群合作关系,通过设施同享而获得外部规模经济,这种规模经济存在于行业内部而单个企业仍可保持较小的规模。通过集群化,中小出口企业之间通过开展专业化协作、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使得交易费用降低,不仅可提高企业防御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而且可扩大产品的出口。
(四)采取灵活的销售方式,不断拓展销售渠道
目前,我省不少中小企业出口产品只卖给香港、台湾的中间商,然后中间商再出口到最终目标市场国。这样就造成我省生产出口企业与外国经销商、商的营销脱节,无法获得来自最终消费者的反馈信息,不利于企业根据顾客的需求不断调整市场营销策略,以保护和扩大市场的占有率。而对自己建立的渠道还存在不管市场,只抓销售大户,轻视对经销商的服务的现象。对我省中小企业来说,不同企业应采取不同的销售渠道策略:对生产规模小、没有外销渠道的企业应以间接出口为主,通过国内的出口商出口,这样企业所承担的风险、经营成本相对较少;有自营出口权的生产企业应从扩大直销渠道入手,改变过去由外贸公司——国外进口商——中间商——批发商——零售商分销的繁琐模式,采取设立国外销售公司或子公司,派遣出口销售代表,寻求国外商或经销商等手段直接争取一些大的国际采购商集中采购,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费用,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能力;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则应采取贸易先行,产业跟进的策略。在某一国家和地区市场上,在占领稳定的市场份额和形成销售网络的前提下,采取境外投资办厂的方式,以海外生产为主,国内出口为辅,降低政治风险,减少贸易摩擦,避免贸易壁垒。
对中小企业来讲,进行电子商务也是比较经济和较有效的方法。首先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建立公司的网站,并在雅虎、Google等搜索引擎上注册,这样所有的客户和潜在客户都能通过搜索找到公司的网站、了解公司及其产品;其次,对没有能力建立自己网站的企业可以在一些著名商业网站自己的公司和产品信息,这也会让海外的客商有机会找到企业和产品;此外,还可以主动出击,到各国商会、协会及商业网站上找客户,通过商会的行业信息可以使我们了解更多的当地商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