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探索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通过不断探索和艰苦实践,初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之路,国有企业逐步实现了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国有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
体制机制的创新与突破促进了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进程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有企业只相当于政府行政机关的一个附属机构,是一个“生产车间”,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计划统一下达,资金统贷统还,物资统一调配,产品统收统销,就业统包统揽,盈亏都由国家负责,国有企业根本谈不上经营自主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打破了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思想禁锢,提出要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让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按照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方向,先后在国有企业推进了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利润递增包干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试点,调整了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为企业进入市场奠定了初步基础。
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试办经济特区到全方位对外开放,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竞争格局,使国有企业看到差距,激发改革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主要目标和指导方针。按照这些要求,改革的重点从搞好每个国有企业转变为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国有中小企业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放开搞活,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了政策性关闭破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格局开始形成。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多头管理、出资人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等体制性问题越来越成为阻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十六大提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明确提出了“国家所有、分级代表”、“三分开”、“三统一”、“三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中央、省、市(地)三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相继组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规规章相继出台,在国有企业逐步实施了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层层落实,国有资产监管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创新进一步激发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市场化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通过深化改革和机制转换国有企业逐渐成为市场竞争主体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并不断完善,国有、民营、外资企业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逐步形成,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国有企业主动去认识市场规律,尊重市场规律,努力按照市场规律去经营发展。经过30年的改革,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地方大部分国有企业已经从国有独资改制为多元持股的公司制企业,中央企业及其下属子企业的公司制股份制改制面由**2年的30.4%提高到64.2%。一大批大型国有企业先后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在A股市场的1500多家上市公司中,含有国有股份的上市公司有1100多家。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机制正在形成。国有企业的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大锅饭”、“铁交椅”已被打破,国有企业普遍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全员竞争上岗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一些企业还探索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和股权期权激励制度,初步建立起管理者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新机制。国有企业的社会定位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承担的办学校、办医院、安排就业等许多社会职能已经剥离,企业负担大大减轻。国有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显示出很强的实力,涌现出一批有较强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行业排头兵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主要力量。
通过战略性调整重组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搞好每一个国有企业不可能,也不现实,必须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调整重组,一批国有中小企业实现了有序退出,国有企业数量大幅减少,**7年全国国有企业25.4万户,到**7年减少到11.51万户。但国有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7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3.91万亿元,到**7年增长到35.48万亿元。对4900多户历史遗留的长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困难企业和资源枯竭矿山实施了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企业亏损额和亏损面大大降低,促进了国有资本结构优化和国有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国有经济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领域集中,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集中。以中央企业为例,在石油石化、电力、国防、通信、运输、矿业、冶金、机械等行业的企业户数仅占全部中央企业的25%,但资产总额占到75%,实现利润占到80%。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30年来,体制的不断变革和机制的不断创新,增强了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意识,激发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活力,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五年,面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激烈竞争,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屡创新高。**2-**7年,全国国有企业销售收入从8.53万亿元增长到18万亿元,年均增长16.1%;实现利润从3786亿元增长到16**亿元,年均增长33.7%;上缴税金从6794亿元增长到15700亿元,年均增长18.2%。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增长到14.79万亿元,年均增长15.71%;销售收入从3.36万亿元增加到9.84万亿元,年均增长23.97%;实现利润从2405.5亿元增加到9968.5亿元,年均增长32.89%;上缴税金从2914.8亿元增加到8303.2亿元,年均增长23.29%;总资产报酬率从4.9%提高到8.3%,净资产收益率从4.3%提高到11.9%。这5年,中央企业平均每年资产总额增加1.5万亿元,销售收入增加1.3万亿元,实现利润增加1500亿元,上缴税金增加1000亿元。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不断涌现。**7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超过千亿元的43家,销售收入超过千亿元的26家,利润超过百亿元的19家,分别比**2年增加32家、20家和13家。在**7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中,中央企业有16家,比**2年增加10家。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30年,是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循序渐进并不断深入的过程。实践证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必须坚持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方向,推动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创新体制,转变机制,真正成为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而绝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全盘私有化的国有企业改革之路。应该说,我们已经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之路,继续沿着这条道路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一定能够搞好,国有经济一定能够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