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农村建设调研汇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县地处湟水中下游,属半干旱区,是一个农业大县,种植业相对集中,这里山高沟深,生态脆弱、地形破碎、干旱缺水,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缺水、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五十多年来,*县水利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防洪、灌溉、供水、水土保持、水力发电和人畜饮水为一体的多功能水利网络体系,成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进一步发挥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今天在仅占全县总耕地面积20%左右的水浇地面积上生产了全县一半以上的粮食和90%以上蔬菜和果品,同时引湟灌区已成为青海省最大的蔬菜和果品生产基地之一。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水利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将农田水利建设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条件和保障。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对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别,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大力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切入点。
1新农村建设对我县农村水利的要求
作为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20个字,涉及生产、生活、乡风、村容、管理等5个方面,每个方面都与农村水利密切相关。因而每一项目标的实现,都对农村水利提出了具体要求。
“生产发展”对农田水利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是农村的产业基础,生产发展首先指的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指的是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为农村水利重要内容的灌溉事业的发展。因为我县水资源短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这些基本县情决定了农田水利对于我县农业生产的特殊意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是对水与农业关系最简要、最形象和最真实的描述。目前,在仅占全县总耕地面积20%左右的水浇地面积上生产了全县一半以上的粮食和90%以上蔬菜和果品,同时灌区已成为青海省最大的蔬菜和果品生产基地之一,进一步说明了水利在我县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未来粮食和农产品需求还会不断增加,而人增地减的趋势在一定时期内不可逆转。因此,必须在实行最严格的保护耕地的同时,努力提高现有耕地的产出率。这就必须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增强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促进水利工程技术与种植管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为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有力的水利保障。
“生活宽裕”对农村水利和供水工程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活宽裕有两个条件不能少,一是通过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建设和改善与农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从增加农民收入来说,目前农业仍然是*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而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是提高增收保障程度的重要途径。据*县水利管理站对*县大峡渠灌区和深沟渠灌区调查分析,1998~*4年项目区实施节水改造,提高供水保证率,使蔬菜作物单产由57000kg/hm2增长到639O0kg/hm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4%,说明灌溉对农民增收的基础作用。目前,全县农民收入的总体水平还很低,要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把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调整规划思路,提高建设标准,加强管理,完善服务,更好地满足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需要。
从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来说,目前最缺乏的是农村供水设施。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农民的首要问题是吃饭问题。吃饭问题基本解决后,饮用水问题上升为首要问题。特别是随着水污染的加剧,饮水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饮水发生和传播的疾病也越来越多,严重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要大力发展农村供水事业,提高农民的饮用水标准。这就要求农村水利建设要以人为本,既要考虑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需要;既要服务于农业生产,又要服务于农民生活,加快农村供水设施建设,保障农民饮水安全,为实现“生活宽裕”创造条件。
“村容整洁”对水土保持、农村水电、水环境整治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村容整洁的重要条件。因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因此,要实现村容整洁,为村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需要进一步加快水土保持、小水电代燃料、水污染治理等水利、水电和水环境工程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实现村容整洁创造条件。
“管理民主”对农村水利建设的组织与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水利建设涉及千家万户,其组织与管理方式的民主化改革,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的重要内容,对其他方面实现管理民主也有重要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因此,农村水利建设要充分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创造性,尊重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农民自己能够兴办的工程,政府要放手让农民去做,实行“民办公助”;需要政府组织、农民参与的工程,也要与农民协商,征得他们的同意。实现农村水利建设主要由政府决策和组织、农民被动服从和参与,向政府扶持和引导、农民自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根本性转变。
“乡风文明”对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党群之间、干群之间、村组之间、邻里之间建立一种互信互助、和睦相处的新型关系,是乡风文明的主要内容之一。农村水利直接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对农村新风尚的倡导具有很大影响。政策制度安排得当、规划建设科学合理、管理服务规范有序,就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并为倡导农村新风尚产生积极影响。反之,哪怕是一个方面或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争水、抢水、械斗等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和邻里关系。随着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尖锐,水资源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要求农村水利工作要更加重视科学性与合理性,更加重视管理的规范和有序,在满足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等用水需求的同时,为实现“乡风文明”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