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观调研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小康社会和全面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必须加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建设。本文就如何提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方面作一些探讨。
一、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当前以及今后工作有着重大指导意义,然而在工作中,我们发现领导干部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时,常常出现偏差,主要表现为:
1、科学思维能力不强。英国作家司各特说过:“错乱的思想比魔鬼更可怕”。我们看到少数领导干部在具体实践中,无法跳出因循守旧的思维模式,习惯于在已知的老路上徘徊不前,重经验、轻实践,以惯性思维驾驭工作,使自己的思路只知道沿着过去的轨道运行;把领导工作看作是“脚踏溜冰鞋”,“溜”到哪儿算哪儿,今天确定这样一种发展战略,明天因为某种原因又确定另一种发展战略,缺乏战略性思维,不能进行前瞻性决策。这些都是缺乏科学思维能力的表现,而科学思维能力不强正是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缺乏全面深刻认识的产物。
2、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不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以科学的认识指导工作。而工作中如果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就会出现只重表象,不重本质的情况,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热衷于形象工程、短期行为,喜欢做表面文章,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发展质量,只对容易出“政绩”的工作感兴趣,而对需要下笨功夫、慢功夫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不那么热心,甚至为了贯彻个人意愿,独断专行、一意孤行,不重视发扬民主、倾听群众意见不够,严重影响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3、统揽全局的能力不强。只有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指导实践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不能把握全局,统筹兼顾,导致以偏概全,重视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的倾向。如综合素质不高,不善于统筹协调地考虑和处理各种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上往往忽视社会事业的发展;视野不够开阔,不善于将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放到更广泛的背景下来谋划,眼光只盯着自己所在的地区,看不到全市、全国的发展形势;目光不够长远,只顾及眼前的得失,不顾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的幸福;有的对涉及到发展的难题,虽经多次协调,成效仍不明显,无形之中增加了发展的成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没有应对紧急事件的办法和机制,对局面的驾驭、控制力较弱等。
二、影响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出现偏差。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由于没有深刻领悟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在对待如何发展的问题上,不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站在全局的高度,辩证地去看待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以至于在工作中追求形式较多,注重实际较少;追求局部利益较多,注重整体利益较少;追求“显绩”较多,注重“隐绩”较少。二是价值观发生了偏差。由于没有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位置,缺乏公仆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在工作中不善于学习,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善于思考发展,思维变得程式化、工作趋于表面化,甚至只顾钻研个人前途,不善于钻研提高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能力。三是存在被动应付的不良思想。认为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上级部门的事,甚至是相当一级领导的事,作为基层干部无需过多的思考和研究,存在“求平安不作为”思想,只要遵照执行就可以了;少数部门领导认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是在经济领域,是直接从事经济工作的部门需要关注的问题,与其他部门关系不大。四是存在畏难情绪。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现阶段的确很重要,也很必要,但作为一项全局性的工作,要求高、标准严,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吃力不讨好”,特别是与基层工作的结合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存在一般化和随意性的虚浮风气。
2、存在急功近利思想。一是科学发展意识不强。在工作中虽然有着“雄心壮志”的思想抱负,一心想干大事,但在实施过程中操之过急,存在急功近利思想,不注重科学发展,爱抓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容易引起上面注意的工作,不着眼长远抓落实。重单项、轻全面,重眼前、轻长远,以致于一边出经验、一边出问题。不注重下长功夫、细功夫,而对那些见效慢、需要长期抓的工作则采取应付态度。二是不能树立正确政绩观。工作中好大喜功,贪图虚名,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喜欢干些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事情。在发展过程中,硬件建设用力多,软件建设用力少,对上负责想得多,对下负责想得少。忽视把抓眼前与谋长远统一起来,有争创一流、奋勇当先的冲劲,没有耐得住寂寞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胸襟;有立足当前解决急迫问题的干劲,没有夯实基础、厚积薄发的后劲。
3、干部考评体制不完善。一是指标设计过于偏重经济发展的内容。政绩考核就看GDP增长,就看招商引资的完成数额,就看财税报表的上缴数据,片面地用经济指标考核干部,而其他如教育、文化、卫生、环保等等,都要为之让路。二是考核内容比较随意。对下级官员的政绩考核缺乏科学依据,往往是上级领导一张口,就把某项工作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基层群众认为,我们现在的干部考核标准,说到底是没有解决以谁为本的问题,各级干部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围绕着领导人的注意力在转。三是包含项目过于繁杂。现行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面面俱到,显得很全面,其实不科学,也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大趋势不相适应,没有把群众意见作为考评干部的重要尺度。四是考核方法比较简单。现行考核方法都是采取发放测评表和个别谈话的方式,导致部分领导干部不注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没有以“以人为本”的执政思路,一心搞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忽视各项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造成部分地区社会事业发展“短腿”,可持续发展任务十分艰巨。
三、提升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的对策研究
能力的提升既来源于个体自身的努力,又需要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因此,要想提升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就必须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共同努力。
(一)加强四种能力建设,为领导干部提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提供内部动力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检验着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反映着领导干部的素质和本领,在具体实践中,必须加强领导干部四种能力建设,从而达到全面提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的目标要求。
1、提高把握机遇的能力,赢得发展的先机。机遇是一种潜在的优势,是一定时间、地点和环境下出现的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可能性。抓住并充分利用这种可能性,才能抢占先机,乘势而上,实现发展;看不到这种可能性或者看到了而抓不住,都会坐失良机,贻误时机,影响发展。紧紧抓住机遇,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才能确保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任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2、提高发挥比较优势的能力,找准发展的途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应当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着力提高优势资源的利用效率,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的道路。从一定意义上讲,发挥比较优势是一个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效途径。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优势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才能变潜在优势为现实优势,实现快速发展。
3、提高统筹谋划的能力,把握发展的关键。实现科学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五个统筹”,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为此,必须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统筹兼顾,科学谋划,实现发展的全面、协调、均衡、和谐。一个地区领导干部统筹谋划的能力越强,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效果就越好。
4、提高抓好落实的能力,改善发展的质量。没有落实,再好的决策和规划也只是空中楼阁。提高领导干部抓好落实的能力,需要在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上下功夫,在确保质量、注重实效上下功夫,在善于选择最佳办法和途径上下功夫。通过抓好落实,实现科学发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四种能力从哪里来?它在学习中孕育,在思考中萌发,在实践中产生,在创新中提高。一是要善于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自觉追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不仅要从书本中、从媒介上获取知识和信息,而且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丰富鲜活的实践中获取营养,通过学习,研究工作、探讨问题,开阔眼界、增长才干。二是要勤于思考。要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多思发展之计,多谋发展之策,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形成新的发展思路,指导发展实践。三是要精于实践。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在实践过程中,要聚精会神、精益求精、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争创一流业绩,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四是要勇于创新。要实现思维模式、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上的同步创新,大胆探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勇于革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陈旧观念和体制弊端,通过创新为实现科学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使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
(二)完善三种体制,为领导干部提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提供外部保障
能力的提升不仅来源于个体自身的努力,它也同样需要外部环境的作用,因此,要重新审视领导干部的培训机制、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为提升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提供外部保障。
1、完善培训体制,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一是要进一步充实培训内容。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与领导干部的工作结合起来加深理解,着眼于提高干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充实城市建设与管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内容;围绕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这个主题,充实人口、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主题,充实群众工作方面的内容;围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这个主题,充实对外经济贸易与WTO方面的内容。同时,倡导领导干部跳出本地区,以更宽的眼界、更新的标准和更高的层面来审视自身的工作;从而更好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精髓。二是要进一步改进培训方法。积极探索运用模拟教学、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切合实际的方式方法,教育干部克服急功近利、盲目攀比、贪大求洋、朝令夕改的错误做法,自觉遵循客观规律,统筹发展,办实事,求实效。三是要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采取聘请专家讲授和鼓励领导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学习考察等多种渠道,学习借鉴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和先进的发展经验,使各级领导干部在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同时转变观念、打开思路。四是要搭建干部交流锻炼平台。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干部在实践中经受锻炼、接受考验,特别是组织和安排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和基层一线去,到问题最多、矛盾最突出、发展最落后的地方去,在实践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以提高领导干部发展区域经济的能力、统筹协调发展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能力。
2、完善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一是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现在的决策机制往往民主气氛不够浓郁,甚至出现一把手说了算的情况,而一旦决策错误,又往往以集体决策的名义逃避责任。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科学的、负责任的决策机制,防止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重大决策失误的发生。二是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目前的政绩评价和干部选拔体制,往往是由少数领导说了算,“在少数人中选拔少数人”,而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还相对薄弱。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要与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结合起来,强化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特别是要加强责任追究制度,认真实行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三是要建立优秀人才引进制度。领导干部应该始终“以才德论英雄”,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除了要积极创造条件,用好、留住本地人才和加快对人才的引进,鼓励科技人员归队,做到人尽其才、用其所长外,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有利于“引人”、“引智”、“引脑”的新机制。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重要领域,可探索实行政府雇员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领导干部年薪制。
3、完善考评体制,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古人说,“国之兴,在于政;政之得,在于人”。科学发展观能否落到实处,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取决于领导干部的素质和水平,所以,要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就必须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一是突出考核评价的综合性。应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行之有效的考察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等新的手段。应对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统筹考虑,既要看经济建设的情况,又要看社会发展的情况;既要看经济增长的数量,又要看经济发展的质量;既要看干部目前已经取得的成绩,又要看其对长远发展做出的贡献、打下的基础。二是突出考核的民主性。应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发扬民主,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干部考核评价的范围,改变传统的“官评官”、“党内评”的做法,实现“官评”与“民评”相结合,党内与党外相结合。三是突出考核的针对性。应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根据不同系列、不同层级领导干部所担负的职责任务,分类设计考评指标,使考评结果更加具有科学性。四是突出考核的实效性。考核不能流于形式,应落实考评结果运用的刚性规则,把领导干部是否具有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和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使那些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科学发展观能力突出的干部受到重用,让那些不具有科学发展观理念和能力甚至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干部受到教育和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