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加强外地党员建设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全国各地2300多家政府和企业驻杭办事机构,是沟通我市同全国各地联系的重要桥梁,是我市扩大宣传、外树形象的重要窗口。进一步加强对外地驻杭机构党员的管理教育,有利于引导各个方面的力量、各种资源共同参与我市的现代化建设,对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推进党建工作,以“大党建”的工作思路推动外地驻杭机构的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抓好工作载体、注重长效管理,探索了一条富有特色的流动党员管理新路子。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目前在杭设立的外地驻杭办事机构共有党员688名。其中120多家外地政府驻杭机构有党员224名,2200多家外地企(事)业单位驻杭机构有党员464名。在我们没有推进“大党建”工程前,这些党员呈以下基本特点:
1、党员分布不均流动频繁。外地驻杭机构党员人数多的一个机构有47名,党员人数少的仅有一、二名,另有数量不少的机构没有党员。办事处负责人不是党员的情况也比较普遍。绝大多数的办事机构党员人数少,只能采取联合组建的方式建立党支部。办事处党员流动性大,有的工作只三五个月即离去,有的一二年即被原单位召回,有的是退休人员留用,工作的长远性考虑不足,有的是在杭临时招聘,稳定性差,这些状况给党组织活动和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不少困难。
2、党员管理较混乱。首先是管理机制混乱,未能很好地执行属地管理的规定,没有按照要求把组织关系转入杭州的主管部门;其次是党员管理混乱,没有形成党员管理的规范制度和长效机制,特别是有的企业驻杭机构党员长期同党组织不能保持正常联系,难以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的组织生活,甚至几年联系不上,党费交纳也很不正常,党员管理处于放任状态,难以实施有效监督。
3、基层组织很薄弱。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前,市经合办机关党委原有9个党支部,109名党员,其中7个支部是外地驻杭办事机构党支部,共有来自23个不同单位的62名党员。这些外地驻杭机构党支部长期处于相对涣散状态,支部成员来自不同单位,长年难得正常组织支部党员大会,不能有效地开展正常的党务工作,党支部比较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
4、党的活动不正常。除经合办机关党委每年统一组织的活动外,各基层支部基本没有党组织的活动,党员谈心谈话制度基本没有落实,甚至不能按照要求组织党员学习,即使组织学习到课率也很低。各基层党支部同时反映没有活动经费,需要从各单位其他经费中列支,影响了开展党组织活动的热情和效果。
二、工作推进
市经合办机关党委以推进“大党建”工程为契机,着力加强外地驻杭机构党员管理的机制建设,理顺管理关系,加强支部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确立“大党建”思路。办党组和机关党委多次专题研究外地驻杭机构的党建问题,提出了“大党建”的工作思路——党建工作向一线倾斜,做强支部、做大队伍,创新机制、创新管理,把外地驻杭机构的党员有效组织管理起来,发挥党员在推动国内合作交流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一思路的确立,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外地驻杭机构党员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2、完善“大党建”机制。我们把组织机制的创新作为推动“大党建”工程的前提。根据便于管理、有效组织的原则,在市直机关工委的指导、支持下,我们分别成立了外地驻杭机构党委和新世纪经贸专修学院党委,这2个党委隶属于市经合办机关党委直接管理。这一机制的建立,不但有效解决了管理宽度和管理层次的矛盾,而且使管理权限下移,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整合,形成了市经合办机关党委机关党建、学校党建、外地驻杭机构党建统一领导、分层管理、相互促进、更具活力、富有效率的大党建机制。
3、夯实“大党建”基础。组织建设是推进“大党建”工程的基础。我们首先加强了外地驻杭机构党委和新世纪经贸专修学院党委的建设,选配政治坚定、经验丰富、工作热情的党员进入党委班子,明确党委工作的职能和职责,从一开始就要求2个党委规范运作、规范管理。其次是加强了支部建设,我们从就近、方便出发,对外地驻杭机构的支部和党员进行了进一步调整,目前外地驻杭机构党委下设14个党支部,党员分布和机构更加合理。同时要求把工作相对稳定、具有工作热情、善于沟通协调的党员选进党支部班子,尤其注重党支部书记的选配,一些党委成员兼任支部书记。通过对党组织的充实和调整,较好地解决了有人办事的问题,为推进“大党建”工程奠定了基础。
4、强化“大党建”管理。一是坚持属地管理。在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专门下发了《外地在杭机构基层党组织管理办法(试行)》的文件,要求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集中管理外地驻杭机构党员。通知下发后,我们选择重点单位攻坚,要求他们将组织关系转入外地驻杭机构党委。通过努力,外地驻杭机构党委党员人数由原来的62人增加到124人。属地管理的落实,改变外地驻杭机构党员“两头都管、两头都不管”的状态,为实现党员常态管理和长效管理奠定了基础。二是狠抓党员发展。我们将发展新党员作为2个二级党委和各基层党支部的重要工作,新世纪经贸专修学院党委2年内发展新党员105名,全部符合党员发展的程序和要求。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各支部先后建立健全了《党员考核制度》、《党员学习制度》、《党员轮训制度》、《党员流动管理制度》、《党员组织生活制度》,新世纪经贸学院支部还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群众评估制度》、《党员示范服务上岗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是实现长效管理的根本保证。
5、创新“大党建”载体。载体构建事关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大党建”工程的重要动力。近年来,我们从三个方面加强了外地驻杭机构党建载体建设。一是组织形式多样的党员学习活动。我们把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同业务技能学习结合起来,邀请市委党校的教授辅导、讲授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时事政策、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等重要内容,邀请浙江大学的教授、专家开设“公文写作大讲堂”专题讲座,党员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得到进一步丰富。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我们每年组织外地驻杭机构党员参加经合系统新春联欢晚会,组织了书法、摄影、登山、乒乓球等各类积极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吸引外地驻杭机构广大党员积极参与。三是搭建参与合作交流的平台。我们积极安排外地驻杭机构优秀党员参加每年市政府组织的团拜活动及经济情况通报活动,组织外地驻杭机构党员参与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发挥了外地驻杭机构党员对国内合作交流工作的促进作用,引导他们在参与杭州建设、融入杭州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好模范先锋作用。
三、几点认识
1、领导重视是推进“大党建”工程的关键。“大党建”工程取得成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领导重视贯穿始终。从年底开始,办党组就把“大党建”工程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专题听取了关于推进“大党建”工程的情况汇报,明确了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向。办党组书记、主任周开疆对开展“大党建”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多次了解具体情况,解决具体问题。市经合办机关党委专题组织了多次调查,摸清各地驻杭机构基本情况,提出了推进“大党建”工程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我们推进“大党建”工程的工作也得到了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确保了这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2、开拓创新是推进“大党建”工程的核心。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大党建”工程的提出和推进,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与创新发展的结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要求。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在充分借鉴广州、深圳、青岛等地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了党建工作机制,建立了二级党委,使党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分类更加清晰,管理更加有效。我们逐步建立流动党员联系制度,不断加强流动党员联系管理工作,使他们思想上不落后、组织上不断线,与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同时,我们注重根据不同情况区分进行不同的工作指导,特别是在新世纪党委开展了一系列有益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建章立制是推进“大党建”工程的保证。只有建立健全加强外地驻杭办事机构党组织建设制度,构建保持外地驻杭办事机构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才能借助“大党建”工程平台,切实发展好、教育好、监督好外地驻杭办事机构的党员,扎实有效地推进“大党建”工程。为此,我们认真分析外地驻杭办事机构党员队伍的现状和特点,抓住“四个重点”:一要根据情况变化优化支部设置,为推进党员队伍的长效管理奠定基础;二要认真落实集中学习制度,切实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三要以强化制度建设为抓手,推动党员队伍的规范管理;四要加强外地驻杭办事机构党支部书记、委员的培训和教育,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支部一班人的整体作用,创新组织活动方法,努力解决党员实际困难,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