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巷管理调研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小巷管理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小巷管理调研报告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今年是实施三年背街小巷改善工程的最后一年,随着改善工程的相继完工,市委、市政府及其广大市民对改善后的背街小巷能否建立并实施长效管理越来越关注,带着这个问题,市背街小巷改善工程挂职干部临时党支部组织挂职干部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深入街道、社区,深入改善工程一线和改善街巷的现场,调研背街小巷的改善成果和落实长效管理的情况。采取听取汇报、座谈访谈、问卷调查及现场考察等方式,共走访全市五个城区,35个街道(乡镇)、社区,实地踏勘了41个改善工程一线。

二、全市背街小巷长效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从调研情况看,目前背街小巷的管理逐步从无序到有序,从不规范到走向规范,呈现出四方面的特点:

1、在实现重心下移,推进管理模式属地化上取得成效。一是各区在坚持“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城管体制前提下,重心下移,把实现“块抓条保”作为城市管理延伸的突破口,把确保背街小巷“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落脚点主要放在街道层面上。因此,街道管理在全市背街小巷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注重发挥社区的参与作用,把突出街道层面的“轴心”作用与突出社区“第四层面”的服务职能结合起来;三是从建立背街小巷长效管理模式的要求出发,各区在探索“重心下移”、“块抓条保”的实现形式上,开始注重并强调政府间关系的协同化重于单个部门工作的最优化、政府与社会组织、市民间相互配合重于政府间关系协同的最优化。如上城区全面推行街巷属地包干,街道牵头组织社区、行政执法、市容环卫、建设、工商、规划、环保、公安交警和辖区单位等“十位一体”联动,以“十位一体、综合管理、分块包干、责任到人”为基本原则,整合各路管理资源,强化背街小巷管理。街道建立两级协调机制,由街道定期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社区,每月召开一次讲评会,分析、协调、解决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对社区的问题由社区定期自我协调,各社区建立周会制度,分析存在问题,研究管理重点。

2、在实现块抓条保,推进机制建立与运行上取得突破。一是做好在重心下移上的职能划分工作。按照重心下移、责权一致和讲求实效的要求,市城管办会同市财政局、市交警支队出台《关于背街小巷改善后长效管理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确立城区政府在背街小巷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理顺市、区、街道和社区的管理体制,明确背街小巷管理的依据、工作标准、保障措施,特别是明确各自在背街小巷管理中的作用和职责,形成以市为核心、区为重点、街道为基础、社区配合的管理体制。二是做好在条块结合上的协调保障工作。成立各区工作协调小组,分管区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及各街道分管领导为成员,定期研究解决管理中横向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分工协调和纵向不同隶属关系之间分权协调的突出问题,同时,按照“权随事转”、“费随事转”的思路,积极探索建立由街道牵头实施、以辖区职能机构配合并由社区广泛参与的互动协调机制。三是做好在建章立制上的责任落实工作。建立背街小巷管理工作领导责任制,量化、细化背街小巷管理工作目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并与干部政绩考核挂钩。在日常管理中实行“分块控制”,将街道辖区的背街小巷细化为片、块、分级责任包干,实行定点定岗定人定责,确保不留空白、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四是做好责任落实量化考核工作。定期检查与不定期巡查相结合,加大对日常管理的监督,实行“区查街改,块查条改”。健全完善检查监督机制,同时根据城市“四化”长效管理标准及背街小巷“四化”要求,对背街小巷改善拓宽和拆违新增的道路统一测算,根据作业量并按“地域差异化”的原则对管理绩效实施量化考核,区、街分级考评,严格奖惩。如上城区南星街道每年设置10万元的奖罚基金,按责任主体和管理主体的要求,对城管、环卫、执法、社区、市政、绿化等实施六位一体的捆绑考核,并与区政府考核办法挂钩,实行季评年奖,有力推进了辖区背街小巷的长效管理工作。

3、坚持堵疏结合,在实现小巷综合治理上取得实效。背街小巷改善后,除“四化”管理的要求外,还负有市政、绿化设施的管理养护职责,以及因道路拓宽和新增幢间路带来的诸如破墙开店、五小行业增多、无证摊贩流动设摊和人行道上机动车停放管理及停车费或停车泊位费收取等一系列新的管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各区城管办严格按照《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及《关于背街小巷改善后长效管理实施意见》等法规、文件精神,研究制定适合本辖区长效管理的实施措施和工作制度。一是充分发挥城管部门作为背街小巷和“四化”长效管理的牵头组织、综合协调的作用,结合数字城管,积极协调并促成建立相关职能部门、街道、社区三级互动和长效管理督查与反馈机制。如江干区城管办牵头协调,定期召集会议,定期检查指导,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负责牵头实施以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和社区共同参加的联合整治及执法行动,不断加大区查块改,块查条改的力度。二是从背街小巷管理和社区民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在依法管理、严格执法上坚持堵疏结合。如下城区潮鸣街道对背街小巷历史形成的并深受人民群众青睐的一些流动服务项目包括一些无证摊贩经营的项目,由街道领导出面和城管部门、执法中队协商,划定适当的区域或选择在不影响行人通行的人行道上免费为小商小贩集中设摊,受到了小商小贩及社区民众的热切称赞。

4、坚持市民参与,在实现管理主体社会化上取得进展。市、区两级政府及街道始终把推进由城管部门的“小合唱”向各职能部门和辖区各单位齐抓共管的并由沿街居民和广大社区民众共同参与的“大合唱”转变。如西湖区推出翠苑街道的“六长联系制”和在社区实行“一长带五员”的管理方式;下城区推广的“三定一明确”管理要求和长庆街道在社区开展的“十个一”管理制度;上城区望江街道开展的“十位一体联动制”;江干区推广凯旋街道总结出的“四字经”,以及拱墅区米市巷街道实行的街长负责制等,这些管理的方式方法,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离不开沿街居民和社区广大民众积极踊跃参与和支持。

三、下步建议

1、进一步加大长效管理的投入。一是区、街道要安排一定经费作为城市管理专项经费,专款用于长效管理,同时可以通过授权的方式扩大社区开展长效管理的经费来源。二是针对街道城管科人员不足问题,建议通过招聘或解决下岗失业人员来补充,确保长效管理工作有人做事,有钱办事。

2、进一步加大城管与执法部门的协同力量。成立市区城市管理协调委员会或城市管理领导小组,来有效地协调城市管理与城市管理执法部门的协调事宜。

3、进一步发挥社区城管联系站的作用。适当增加社区城管联系站的人员与经费,一般以2-3人,年经费5-6万元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