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基层建设调查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基层建设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基层建设调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遵义市委关于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意见》和《中共遵义市委办公室关于印发〈遵义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年4月21日至24日,中共凤冈县委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办公室抽调相关人员组成四个调研组,深入乡镇、机关、企事业、学校、社区等基层党组织,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发放调查问卷、满意度测评等方式,针对各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及评价

(一)基本现状。截至年12月30日,我县共有基层党(工)委16个,党总支部717个,党员11835名,其中在岗职工3213名,农村党员9938名,农民党员7316名,女党员1591名,35岁以下的2499名,36~45岁的3335名,46~54岁的1581名,55~60岁的1231名,60岁以上的3189名;研究生11名,本科文化740名,大专文化1744名,中专文化869名,高中文化1007名,初中以下文化7464名。各级基层党组织基本能执行中央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和省委“1+9”文件、市委六个配套文件精神;村级办公阵地初步达到了“八室齐全九项配套”的要求,各项工作制度基本健全,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

(二)基本估价。调研组针对永安、新建等14个乡镇党委,36个村党总支,4个社区党总支,13个机关党支部,5个企业党支部进行了调研,共召开座谈会6次,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发放满意度测评表200份,收回157份,在领导班子建设方面,认为好的121人,较好的29人,一般的6人,差的1人;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认为好的97人,较好的49人,一般的10人,差的1人;在促进中心工作方面,认为好的103人,较好的45人,一般的9人,差的0人;在服务群众方面,认为好的111人,较好的37人,一般的9人,差的0人;在党务公开方面,认为好的101人,较好的36人,一般的20人,差的0人;在帮扶困难党员和群众方面,认为好的101人,较好的40人,一般的16人,差的0人;综合评价感到满意的有99人,总体较好。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党建工作认识不够。村(社区)总支书记多数认为,抓党建工作就是“墙上工作,喷绘好看一点、内部资料一多点”就行了,年终应付一下检查。没有真正意识到抓好党建工作对经济工作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能起到带动和促进作用。由于忙于事务性、应付性、任务性的工作繁多,对抓党建工的业务不熟悉。

(二)党员党性意识退化。调研中,普遍反映党员党性意识退化,尤其在村和社区,“干居民”党员、下岗党员、离退休党员不如一般群众的现象较严重,个别党员比一般群众更自私,利己主义思想严重,不顾全大局,不仅不带头,反而起破坏作用,没有一般群众思想先进。“干居民”党员以经商人员为主,业务繁忙,没时间顾及组织生活和政治理论学习,宗旨意识淡化;下岗党员怨气较大,不能正确看待下岗问题,对各级组织都报有很大成见,认为组织亏待了他,不愿意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多数转入村、社区的离退休党员资历深、工资高,转入社区大多是为逃避原单位的管理和少交纳党费,同时,认为自己水平比村、社区干部高,不愿意接受社区的管理。如新建乡一名退休老党员,只要是镇、村安排的工作,一律持反对态度。

(三)支部凝聚力不强。一是活动经费不足。主要是农村支部和学校支部开展活动较困难,长期不组织党员过组织生活,不加强党性教育。如乡镇教育支部,由于没有其它经济收入,对支部建设力不从心。多数党员希望经常开展党内活动,但没有专门的活动经费,导致党员受教育的机会少,加之部分党支部甚至活动室布置不规范,必备的学习资料不足,学习档案不完整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农村党支部人员较多,村(社区)开展一次活动仅生活费用平均需要500~1000元,由于财力紧张,根本无力承担广大党员食宿、取暖等带来的经济压力,除县级下拨经费开展的活动外,村级基本没有自主开展组织活动。二是人员难集中。我县是山区农业县,人口居住较分散,支部辖区较广,特别是农村党支部,支部活动受季节和地理环境影响较大。如春种秋收期间,多数农民党员忙于农活,同时,在家党员多数年龄偏大,居住地离组织活动场所较远,不能按时参加支部活动。因此,绝大多数村(社区)、学校党支部没有执行“”制度,党员与支部之间脱离时间较长,纪律松散,学习意识淡化。三是支部过大,管理不到位。撤区并村后,支部辖区变大,党员人数增多,支部对党员的管理有不到位现象。加之多数支部书记更换较快,主持工作时间短,造成支部书记不熟悉支部情况,党员不认识支部书记现象。四是对党员的关心不够。由于乡镇、村干部人手少,工作任务重,平时只注重抓硬指标考核的工作,忽略了组织工作,宣传党的知识力度不够,尤其体现在平时工作中对老党员的关心不够。如新建乡一位老党员到乡办公室,工作人员问他有什么事,他说:“我19岁入党,30多年了,你们好像把我忘了。我什么事都没有,就想来坐一坐,因为我是一名党员!”这种现象不仅导致党员远离组织,更使广大群众对党的认识越来越模糊。五是群众信任度较差。农民群众认为“找支部不如找大户”,党支部的作用只是落实上级分配的硬任务,不能向上反映或有效解决实际问题,而“大户”能解决迫在眉睫的困难。同时,由于支部活动经费不足,开展活动少,每年只有7月份培训两天,而且多数培训只是做做样子,搞成了形势主义,没有起到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因此在老百姓心目中,党支部无异于是个“空壳组织”。

(四)发展党员难。2007年,县委组织部下达党员发展指导数450名,实际发展党员377名,其中绥阳、龙泉、永安等12个基层党(工)委没有完成指导数,如绥阳镇差21名,龙泉镇差16名。调研中,普遍反映发展党员特别难。一是宣传力度不够,群众认识较浅。主要是基层党组织没有找准抓党建工作与其他工作的结合点,多数党员干部下乡指导工作时,只讲业务工作,从不提党建工作,没有形成班子成员人人抓党建的浓厚氛围。同时,由于忽视了宣传效应,很多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没有被挖掘出来,不为人知,其价值得不到群众认可,导致“党员、群众一个样,先进、落后一个样”,群众认为党员跟普通群众没有什么区别,本来很想入党的同志因此而打消了入党念头。二是年轻人不愿意入党。尤其在学校、企业等单位,多数年轻职工不愿意加入党组织,认为入党没有什么优惠,既耽搁时间还要交党费,得不偿失。如在教师职称评估工作中,凡获得乡镇级优秀教师称号的在某些评比中可以享受优惠政策,但获得县级优秀党员称号的在工作评比中没有任何优惠,导致部分人思想抛锚,认为入了党就只讲奉献,没有权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不仅耽误了业务学习,更影响了职称评定,等于自己为自己戴上了紧箍咒。这使得多数职工只注重抓业务,而忽视了政治理论学习。三是部分人入了党后悔。由于近年来工资增加较快,按比例缴纳的党费数额相对较高,同时,由于各种物价大弧度增长,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相对工资较低,尤其是单职工家庭,生活压力较大,入党后不仅要积极缴纳党费,各项捐资活动中还要事事争先,样样在前,稍有疏忽,就会引来不良的社会舆论。因此,部分人入党后感到后悔,有退党思想。这些现象虽然少,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年轻人的入党激情。四是农村能人外流。在农民群众中,由于受务工经济影响,年青、优秀的农村青年外出务工逐年增多,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流动性较强,党支部很难掌握其思想状况、工作情况,难于选苗,难于培养。在家人员大多数是老弱病残者,思想认识有局限,认为入了党不仅无利可图,还要交党费,得不偿失,因此不愿加入党组织。

(五)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截至2007年底,全县共有党员11835名,60岁以上的3189名,35岁以下的2499名。在调研活动中,参加座谈会的多数是40岁至50岁之间农村党员,据反映,其所在支部的党员多数在51岁至70岁之间,31岁至40岁之间的党员较少,20岁至30岁之间仅有个别。以永安镇田坝村为例,该村共有党员176名,其中25岁以下的2名,26至35岁的24名,36至45岁的42名,46至54岁的32名,55至59岁的23名,60岁以上的53名。以上数据显示,农村党员普遍年龄老化,呈现后继无人的现象。多数干部反映,现在的党员不是发展的,而是请求他们加入的,去作思想工作的时候,部分发展对象会问:“入党发工资不?”为了保证完成指导数,大多数农村党员没有遵循“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

(六)党员示范带动差。多数党员反映,在乡镇党委、村(社区)党总支、党支部根本没有“”概念,多数农村党员每年只参加了“七·一”培训,部分党员由于长期外出或身体及其它方面原因,几年甚至从未参加过培训,也没有努力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没有很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如:党的十七大开了,作为党员,不能详细知道十七大报告的精神,不知道新《党章》的内容,特别是部分农民党员,连党员的权利和义务都不清楚。部分老党员说:“我连国家的方针政策都不晓得,怎么去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啊?”

(七)流动党员管理难。近年来,受外出务工影响,全县约有900多名党员外出务工,这部分党员较年青、有文化、有干劲,是广大农民党员中的骨干力量。由于长期在外,工作不稳定,多数流动党员没有开具“流动党员介绍信”和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主动与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取得联系的党员微乎其微,致使流出地党组织难掌握其工作、思想情况和联系方式,疏于教育管理。同时,流动党员由于长期不参加组织活动,宗旨观念淡化,部分流动党员不缴纳党费,不履行应尽的责任,先进性体现不明显。

(八)村民组设置过大。撤区并村后,我县将原来的2459村民组合并成了现在的839个,由于广大村民习惯于遵守历史形成的自然组管理,部分村民组在组长的选举上一直争持不休,都不愿选举别的自然组人员来管自己,即使选举了组长,但多数不服从管理,这为组长开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村民组设置过大,组长根本没有精力和热情去熟悉本组每家每户的生产生活情况,遇到需要上报贫困户名单或灾情数据等情况时,组长就采用估计加统计的方式完成任务,导致基础数据失真。2007年我县将村改设为党总支,在组上建立了支部,组长是党员的,一般都是组长任支部书记,若组长不是党员的,另行选举了支部书记,这就出现了组长有报酬,而支部书记没有报酬的现象。由于支部书记不是专职的有酬劳的干部,加之管辖的面较大,除了对身边的人比较熟悉外,不会主动去了解其他群众的思想状况,为发展党员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村民组建立支部后,组织活动场所的规划和建设成了急需解决热点和难点问题。

(九)干部思想消极。一是工作压力大,心理不平衡。多数干部认为,县里每年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较重,如烤烟、沼气池等,光抓县里布置的工作就需要全力以赴,完全没有个性发展的空间,并且上级检查时,对下了功夫也没能做好的工作,只有批评、有命令,不准乡镇发言,不准谈困难,缺少了理解和关怀,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干部的工作积极。与科局相比,乡镇工作压力大,报酬少,多数干部不是心甘情愿、心情不舒畅的,都在想法设法进科局。二是生活条件差,思想不稳定。多数乡镇、村级国家干部家住县城,由于乡镇、村生活条件差,干部不安心工作。三是乡镇干部少,时间和精力不足。由于基层事务较多,县委、县政府及各县直机关安排的工作都要完成,并且质量要求高,而乡镇人员少,力量薄弱,很多乡镇、村(社区)工作人员较少,工作又繁重。近几年来,乡镇招考公务员较少,加上县直机关经常从乡镇抽调,致使乡镇工作人员少,力量薄弱,首先是数量不够,其次是质量较差,不能胜任所分配的工作。加上工作繁多,一般干部都身兼多职,乡镇分管党建的副书记都是兼纪委书记的同时、又分管计划生育、茶叶产业、沼气池建设等,组织干事有的身兼三职或四职,精力受到牵制,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党建工作中。四是前途无望,思想消极。由于目前的用人导向倾向于年轻化,注重任用对35岁以下的干部,致使35岁至40的干部没有盼头,40岁以上的干部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工作懒散。与国家干部相比,多数民选干部认为工作量相同,待遇差距却大,无论怎样努力,也不可能增加工资,更不可能得到提拔,因此工作不积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普遍存在。

(十)干部综合素质不高。部分乡镇、村的党员干部,由于参加培训的时间太少,自己又没有时间自学,政治理论及业务技能都跟不上工作需要,深入村、组开展工作时,不能指导农民群众的生产。据了解,部分党员干部到村指导业务工作时,进行不当指导,出现工作返工,导致村干部产生厌倦情绪。

(十一)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据统计,目前我县有离任村干部2933人,其中纳入补助的有1998人,每年补助经费200580元,429人办理了养老保险,另有525名为5年工龄以下的未纳入补助范围。虽然总体上看,补助力度较大,但由于人数多,平均每人每月领到手的现金有限,远远不能保障其生活所需,生活比较寒酸,有的甚至无法维持,尤其是部分老同志以前因为工作原因得罪了群众,经常会遭到打击报复,对这种心理和生理的伤害无人过问,这对民选村干部的选举和发展党员工作都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十二)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绝大多村(社区),基本没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除了每年县、乡镇拨付的办公经费以及工作奖金3~4万元外,集体经济积累几乎一片空白,而上级拨付的经费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而村级各项建设又在源源不断地投入,致使部分村(社区)负债累累,并且越欠越多,如石乡清滩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欠债达6万多元,历史遗留债务达10多万元,给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大困难。同时,由于村里没钱,村干部为群众事时没有底气,对一些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敢作出承诺,无法树立基层组织的威信。

(十三)民选干部待遇低。调研中,所有民选干部均反映报酬太低,生活都无法维持,政治待遇更是谈不上。目前,我县民选干部工资为主任600元,副主任500元。据调查,民选干部一个月手机费至少要150元,摩托车燃油费至少200元,生活费最少240元,每天下乡开展工作时,需要10元钱买两包烟(或三包烟)作“感情投资”,每月平均需要开支640多元,而且,村里实行坐班制,整天吃住在村,不能帮助家里做任何家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经济收入,一名村干部远远比不上普通外出务工人员。甚至个别民选干部任职一段时间后便辞去职务,如永和镇鱼塘村的任光飞,竞选为村副主任后,不久就辞职外出务工去了。

(十四)年终考核不科学。一是没有明确乡镇党委委员抓党建工作的职责。据调查,多数乡镇除了分管副书记主抓党建工作外,其他党委委员到所挂帮地方开展工作时,只字不提党建工作,其原是分管工作太多,顾及不到,同时,党委在年初安排工作时,没有将党建工作一起安排部署,即使有安排也没有形成制度,导致党建工作抓与没抓一个样,形不成齐抓共管党建工作局面。二是考核不科学。党建工作考核除了党员发展、缴纳党费与阵地建设外,基本都是查资料,其导向不科学,存在“重资料轻实绩”的弊端,致使部分党务工作者平时不抓党建工作,年终检查时利用借助互联网造资料,蒙混过关。如年终检查时需要查看乡镇领导的调研文章,个别组织干事就从网络上下载几篇,只将标题改一改,就装订成册,初看其资料完整、有序,细查则纰漏百出。

三、工作建议

(一)营造舆论氛围。为使党建工作能够家喻户晓,就要通过标语、专栏、网站、电视台、报刊等方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身边人、身边事,特别是对一些先进党组织、先进党员的典型事迹进行报道,每年大规范表彰一批农村先进党员,让党的声音传遍每一个角落,在群众中产生较大反响,以此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

(二)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健全相关考核机制,改变“以资料论英雄”的现状。县党建领导小组实行包片负责制,每月每人到所包片区督促检查一次,根据所在乡镇年初制定的党建工作计划,全面了解其工作目标负责完成情况,并结合实际,认真指出不足,并提出建议;每半年组织人员对全县党建工作进行一次督查,并将检查情况记录在案,作为年终考核依据。同时,凡安排的工作及需要上报的材料,必须按时完成,未按时完成的,年终考核时,按比例扣除相应分值。总体上,采取平时检查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党建工作,即平时成绩占60%,年终考核占40%计算党建工作考核总分。

(三)解决培训经费。我县有9938名农村党员,要抓好党建工作,就必须坚持抓好“”制度,抓好党员的教育培训。就目前来看,每个村至少有100多名党员,如果要开展一次培训,每天需要花费1000多元钱,每季度培训一次,一年需要4000多元,每个月培训一次,一年需要12000多元,对于目前我县大多数的村(社区)来说是无能为力的,而县里面每年拨付的培训费,仅够“七·一”培训。因此,县、乡镇每年要根据年初安排,预算充足的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并实行专款专用。村级要通过兴办集体企业,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收入,自力更生解决教育培训经费,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党员的教育培训力度。

(四)完善关怀机制。党内关怀机制,不能仅仅停留在按要求进行慰问等工作上,要建立一普遍联系、经济联系制度,切实加强党组织与广大党员的联系,从思想、经济、信息等方面给予关怀,让那些有志青年、有识之士自然向党组织靠近,并加入党组织,并心甘情愿为党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年青力壮党员有干头、中年健康党员有盼头、老弱病残党员有想头、非党农民群众有看头”。

(五)加大培训力度。县委组织部每年年初要对乡镇分管领导、组织干事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党务工作培训,并以考试的方式对参学人员进行考核;乡镇也要采取远程教育、以会代训等方式,对村支部书记进行党建专项培训,每年至少培训2次以上,努力采取一切可行方式强化党务工作者的业务能力。

(六)强化班子建设。通过逐步实行“两推一选”,实现村级支部书记、主任一肩挑,使下派到村的国家干部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扩大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强化科局帮扶等方式,进一步向乡镇输送人才,分担部分乡镇、村级党务工者的肩负的其它工作,使分管书记、组织干事从繁重的经济工作中解脱出来,有精力、有时间去思考党建工作。

(七)明确党建职责。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建责任责,采取签订责任状等方式,让党委委员与党委书记签定责任状,明确各党委委员抓党建工作的职责,同时,将党建列入对党委委员的考核内容之一,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格局。

(八)赋予支部权利。要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要调动支部成员的积极性,因此除了义务外,支部还应该有一点的权利,如评先选忧先由支部审核,贫困户名单由支部开会研究决定等等,通过赋予支部权利来树立党组织的威信,增强支部成员的责任感和任命感。

(九)引导人才回流。据了解,我县外出务工的农民已经超过11万人,这支“劳务大军”基本上都是能人或年青人,有的在外面找到了钱,有的在外面学到的技术,并且很想回来发展,但对家乡的政策不了解,也找不到投资项目。因此,可以根据县情编制招商引资手册,或在凤冈政府网或新华凤冈冈站上开展招商引资专栏,广泛宣传凤冈的优惠政策和创业环境,引导人才回流。

(十)延伸阵地建设。支部建立在村民组后,支部活动不能再到村里开展,因此必须将阵地建设延伸到村民组,方便支部开展组织活动,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党组织在广大村民中的影响力。

(十一)改善民选干部待遇。根据现状来看,村里的工作绝大部分要依靠民选干部,因此,无论是政治待遇还是经济待遇都应该进一步改善,如启动在民选干部中招考事业干部方案,调动民选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解决民选干部的生活困难和后顾之忧。同时,要加大对民选干部的培训力度,增强其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