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女性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女性教育发展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女性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一、重庆市女性教育发展与女性人力资源开发

教育发展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

邓小平——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进行新的全面部署,形成新的战略思路。

中国妇女十大的报告中把开发妇女人力资源、促进有利于妇女事业发展的体系建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奋力开创妇联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任务。

强调要把不断提高妇女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作为充分调动和发挥妇女重要作用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切实增强妇女参与发展的综合能力,努力开发好、利用好强大的妇女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

强调着力开发妇女人力资源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妇女发展意愿为导向,以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妇女成才支持行动”,切实加强妇女教育培训工作,培养高素质的妇女劳动者和创新型妇女人才。

二、重庆市改革开放30年女性教育的发展与证明

改革开放30年发展背景:

女性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重庆有两次大的行政区划调整,带来人口及管辖区域的重大变化。到2006年有人口3198.87万,其中农业人口2353.44万,非农业人口845.43万,女性1536.10万。

从女性教育的视角看,改革开放30年重庆的市情凸显两个特点:

——无论是直辖之前还是直辖之后,重庆都是一个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城市,二元结构十分突出,发展极不平衡,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女性教育的发展必然面临诸多困难;

——女性占人口的一半且农村女性人口比重大,农村女性人口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既是女性教育发展的重点,也是女性教育发展的难点。

改革开放30年重庆女性教育发展可分为两个大的时段:

第一时段:1978—1997

以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为标志,改革开放以来到直辖前近20年。义务教育的加快建设为适龄女童接受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使女性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数量和比例得到提升;高等教育经历恢复、陆续兴办、在调整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使更多的女性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各级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村的扫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分期分批扫除文盲取得成效。

第二时段:1997—2007

——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颁布实施《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年)》,2001年颁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明确规定教育是妇女发展目标中主要内容之一。两个纲要的颁布实施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推动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重庆抓住三大历史性机遇,大力实施“科教兴渝,人才强市”战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正是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女性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比例不断扩大,女性受教育权益得到进一步落实,女性整体文化素质得到改善,女性教育取得重大进展。直辖十年,既是重庆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进步最快、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的时期,也是女性教育进步最快、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的时期。

重庆市女性教育的行动与经验:

——党委政府重视,强化女性教育的政策制度保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加强立法,为推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制定政策,为妇女儿童平等受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强化措施,为女性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大力实施科教兴渝和人才强市战略,实施“十大教育工程”。

——建立完善机构,保证女性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

建立机构,强化政府职能。市、区县(自治县、市)和部分镇(乡)专门成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由政府一名领导担任妇儿工委主任,相关部门一名领导为成员,强化了政府在实施纲要(规划)中的主体地位和职责。从2004年开始将纲要(规划)的实施纳入市政府对各区县政府和市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年终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健全制度,保证女性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

——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女性教育各项工作的落实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等四个方面的改革,基本建立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新体制。完善了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落实了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高等教育体制、初步建立起以公有制学校为主、多种所有制学校共同发展的新体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全市总投资133.48亿元,改善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市教委出台了20多个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切实加强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重庆直辖时有绝对贫困人口55万,其中女童入学更难。市妇联自1994年开始实施“春蕾计划”,筹集资金3000多万元,建成春蕾小学20所,开办春蕾女童班100个,救助失学、辍学女童5万余人次,并资助培养一批品学兼优的春蕾女童升入高中、大学继续深造。全市实施春蕾计划的区县覆盖面达100%,保证了贫困地区女童能适龄入学。以3663所农村女性素质学校为主要载体,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开展了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工作,着力提高农村妇女素质和技能。社区妇女学校成为提升妇女群众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全市有1199所社区妇女学校。各级妇联依托社区妇女学校,针对不同妇女群体的需求,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提高了社区妇女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

——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女性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

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妇女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市人大、市政协关注妇女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开展社会调研;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为妇女发展建言献策;各有关职能部门关心支持妇女工作;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专家学者加强对妇女问题的研究;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纳入教学内容;新闻媒体加大了对妇女事业的宣传力度;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妇女儿童公益事业,进一步改善了妇女儿童发展的社会条件。

宣传教育形成合力。广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与妇女儿童利益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司法行政部门每年与妇联联合开展“妇女维权周”等活动;各级妇联编印《妇女儿童维权法规摘编》等相关资料;市教委组织编写了系列法制教育读本,在校学生法制教育基本做到了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建立了对教育行政干部的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制度;教育部门与《重庆法制报》合办了“教育法苑”专栏,与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合办了《青少年与法》杂志。

——加强女性教育研究,指导女性教育健康发展

市妇联整合妇女理论研究力量,积极探索并初步形成了重庆市妇女理论研究会牵头,高校院所科研力量主导,社会各界参与的妇女理论研究格局。市委党校“妇女与社会理论研究中心”、西南师范大学“妇女理论研究中心”、西南政法大学“外国家庭法暨妇女理论研究所”、重庆工商大学“妇女研究中心”。重庆市女性人才研究会1988年成立,由市政协、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总工会、市团委、市妇联、市社科联联合发起,在整合力量深入开展女性人才的调研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及取得的成果对指导女性教育健康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主要有: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生存发展状况、进城农民工子女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成长状况专题调研、妇女参政情况调研、农民工的婚姻家庭问题调研、重庆市就业结构调整与女性潜能开发研究、城市化与农村妇女研究、女性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

重庆市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意义重大:

——重庆市发展定位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战略需要

重庆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落实“314”总体部署,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人才,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有特殊意义。

——重庆市发展的现实要求

重庆对各类人才的需求:2010年前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将增长55%,需求总量达到215.88万人,年均增长6.5%;对市属重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增长46.8%,需求总量达到31.28万人,年均增长5.6%。人才短缺:由于人才增长相对滞后,2010年前全市专业技术人才和市属重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供应缺口将分别达到41.36万人和4.44万人,人才短缺率分别为19.16%和14.19%。

重庆对大专以上人才需求:2010年前重庆市对大专以上人才的需求年均增长7.13%,到2010年总需求量达到174.74万人。同期大专以上人才的资源量年均增长4.09%,到2010年达到142.79万人。2010年大专以上人才短缺31.95万人,占全部人才短缺量将近67%。人才比重:2000年每10万人中大专及以上文化人口,北京是16843人,上海10940人,天津9007人,重庆只有2802人,大专以上人才、特别是高学历的人才,如博士、博士后人才是人才短缺的重要方面。提高大专以上人才占全市人口的比重是今后重庆市人才工作的重点目标之一。

——部市合作共建的历史契机

*年7月24日,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署《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其宗旨是,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摆在统筹城乡发展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把重庆建成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的“实验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重庆落实“314”总体部署、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人才支撑和科技贡献。

部市合作目标:健全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提供全国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示范和借鉴。部市合作内容有城乡教育布局结构改革、城乡基础教育改革、城乡职业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制度改革、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城乡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改革、教育帮扶机制改革、教育经费保障机制9大板块。

为打造好首个部市共建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的“试验田”,教育部与重庆市成立战略合作领导小组。组长分别由周济和王鸿举共同担任,并建立每年召开一次专题研究重庆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高层协商会议这一部市战略合作协商制度。今后5年,重庆累计投入500亿元用于本协议合作项目。同时,教育部将加强对重庆改革的指导和支持,在安排项目和资金时对重庆予以倾斜。落实《合作协议》将有力推进教育特别是女性教育的发展及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

三、推进重庆市女性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1、加强城乡妇女教育的统筹与规划

——制定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更加注重妇女教育发展与重庆经济社会建设总体思路相衔接,与重庆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实现总体目标相联系,与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辖市和世界妇女教育发展先进指标体系相比较,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在促进妇女教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在统筹教育改革发展决策中,坚持把性别意识纳入教育决策主流,提高女性接受教育的平均年限和文化素质,改变专业分布上性别结构过度倾斜的状况,在女性群体中倡导终身学习理念,以发展战略目标统领和全面推动妇女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提高妇女综合素质的目标。

——在制定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区域发展目标和改革发展举措中,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促进妇女教育发展的具体指标和落实监督的措施。

——进一步完善教育性别统计制度,畅通教育性别统计数据的收集渠道,建立完善妇女教育发展状况监测评估指标体系,采取科学有效操作性强的方法进行监测评估,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2、切实提高女性接受高中、大学教育的比例和水平

——加快普及城乡高中阶段教育,不断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切实提高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

——加快面向女性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建设。重庆构建“一体两翼一组团”职业教育发展格局,要对女性的教育进行规划,使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更有利于女性特别是农村的广大女性提高素质和技能。

——推动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进展,加大招生、人才培养模式、就业政策保障等方面的改革;要采取有利措施提高研究生的女性比例,改变专业分布上性别结构过度倾斜的状况;要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纳入目标要求,从整体上提升女性特别是知识女性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能力。

——加大发展女性高等职业教育的力度。要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前移,在条件较好的区县开办大学,为区县广大妇女接受高等教育,成为实用型人才创造条件。

——要立足提高女大学生素质,创新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机制。加大女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建立加强女大学生、女教师工作的协调机制。

3、建立完善妇女教育培训体系

——充分利用高校、电大、夜大、职大等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不断完善多渠道、多层次、多类型的妇女教育培训网络,对妇女开展针对性强、有效实用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帮助妇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扩大妇女接受教育培训的覆盖面和受益率。

——加大利用市场资源开展教育培训的力度,推动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在开展岗位技能培训中提高女性参训比例,开设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女性特色的培训内容及课程,提高女职工的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自主创新能力。

——不断提高城镇社区妇女学校的组建率,探索灵活多样办学模式,创新培养方法,切实加大对进城女农民工技能、职业道德和文明素养的培训,推动她们真正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

——强化农村妇女提高文化教育素养的意识,为农村妇女接受较高层次文化教育创造条件。

4、优化妇女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

——各级党委和行政要强化先进性别意识,把推进妇女教育发展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目标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社会公平的战略选择。妇女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程度是体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指标,各级党委和行政及教育管理部门的意识对优化妇女教育发展的舆论环境有主导作用。

——建构立体交叉的宣传舆论系统,发挥各种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市级报刊、市级群团组织办的刊物,可设立妇女教育的专版或栏目,有针对性的组织对妇女教育发展状况及调研的报道。开设专门的女性电视频道或栏目,并在内容的设计上突出妇女教育的主题,打造栏目品牌,无疑将对营造妇女教育的良好舆论环境起重大作用。

——各级各类学校和妇联组织要切实加强宣传思想教育,着力把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理念转化为广大妇女的自觉追求。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妇女思想教育的全过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妇女,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妇女,引导妇女弘扬“四自”精神和“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重庆人文精神。

——动员和整合社会各方力量支持妇女教育事业。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妇女儿童工作协调机构的作用。

5、加大妇女教育的政策和理论研究

——整合妇女教育研究资源,合力攻关,加强马克思主义妇女教育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妇女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妇女教育现状及国际比较等重大理论问题研究,为推动妇女教育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按照重庆市“一圈两翼”发展框架,加强妇女教育发展方式、决策体制、指导评价体系、激励机制研究,为破解妇女教育难题提供科学有效的路径。

——结合重庆市实际采取有力措施,改变女性学科较弱的现状,进一步加大学科建设力度,探索女性成才发展及使用的规律。要建立主管教育的市教委与市科委、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市社科联的课题立项机制,以加大妇女研究课题立项比例的方式引导和支持对妇女教育重大实际问题的研究。

——组织力量,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女性教育作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可由市教委牵头,会同市妇联等单位,成立重庆市妇女教育研究中心,对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发展中妇女教育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开展调研活动,进行理论和对策研究,为推动妇女教育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