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劳动力培训调研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村劳动力培训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村劳动力培训调研报告

今年是实施“*”规划的开局之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议的一个根本着力点,就是要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新农村建设的持久动力。根据巢人常办[2006]40号文件精神,我们3名代表先后来到县农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局、庐城镇、白湖镇,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随机抽查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调查摸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相关情况,现将调研报告如下:

一、农民的技术技能状况:

1、农村劳动力状况:

我县国土面积23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万亩,辖17个镇,总人口118万,乡村人口104.9万人,占88.1%。劳动力资源54.6万人,(男性27.8万人,女性23.4万人)。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2.13亩。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281029人占54.9%,从事工业的劳动力49653人占9.7%;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劳动力12349人占2.4%;从事批发与零售业的劳动力20003人占3.9%;从事餐饮服务业的劳动力14693人占2.9%;从事其他劳动力58694人占11.5%。以上数字说明,我县劳动力资源丰富。

2、文化结构状况:

据统计,在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18.61万人,占34.1%,初中文化程度28.99万人,占53.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8.61万人,占12.8%。以上数字说明,我县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较低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是不容忽视的。

3、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状况: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村劳动力农业技术技能和知识更新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通过正规培训,其他培训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是与劳动力总量比,仍然只占很小的比例。目前,全县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约3.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7%,农口各部门和相关部门通过以会代训、现场会、科技三下乡等形式普及农业科普知识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6%左右。以上数字说明,我县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严重滞后,如不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将极大地制约农村小康建设进程。

4、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状况:

据农村住户调查推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地转移至二、三产业和转移至本乡镇地域外)人数28.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51.6%。他们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达92.6%,高中文化程度的为5.2%,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占21.6%。25周岁以下的比重为31.6%,45周岁以上比重为3.9%。他们大多到外省地区从事第一产业占3.5%,从事第二产业的占38.1%,,其中建筑业占18.6%。从事第三产业的占32.9%,其中社会服务业占21.6%。以上数字说明转移的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以青壮年为主,从事的行业绝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事的职业与体力劳动紧密相联。

5、农村劳动力生产生活经营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各类科技示范户约3000户,致富带头人1070人。生活状况占中等水平以上人口比例53.4%,农村贫困人口占1.92%。而各类种、养殖业专业户、小康户等收入和生活水平较高的家庭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并长期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的占绝大多数,贫困户中文化程度低,生产技能弱的占绝大多数,说明农民文化素质高低同农民收入程度呈正比例关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农民技术技能培训重要性认识不够。

农民技术技能培训不仅是农村教育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农民技术技能事关农村人才建设。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这说明,在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进程中,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现代化,而农村全面小康的核心就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强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因为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对整个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对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全面提高素质,必须引起各级、各部门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2、全县没有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基地

据不完全统计,我县现在的各类社会办学机构不下三十家,但拥有完善培训场所的少之又少,他们基本是规模小,师资设备等培训资源很薄弱,培训内容上理论课偏多,无法完成大批量的培训工作。

3、培训机制不完善

市场虽然技术工紧缺,而真正培训内容符合市场需求的又不是很多。比如:电工、焊工等技术培训,需要到市一级机构参加培训才能颁发资格等级证。很多农民虽然很想参加学习培训,但存在很多实际困难。阳光工程培训虽然免费培训,但生活费、住宿费、差旅费还是需要不少,有的农民拿不出或不愿拿出这个钱,又担心学不会,误了时间又误了钱。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民整体素质较低

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和技能素质较低,经济收入普遍低,加之认识不足,有一技之长的不多,影响和制约了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

2、信息服务渠道不畅通

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技能培训与市场、岗位信息需求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和对接,造成培训内容单一、过时,从而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影响了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形成。

3、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不完备

缺乏完整的教育培训体系和目标考核体系,全县职业教育尚处在发育初始阶段。

四、对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的几点建议:

1、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引导,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的良好环境。

科技兴农,核心是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高他们文化科学技术水平。落实中央“三农”政策,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愈来愈需要更多的农业科学人才、管理人才和农业实用技术人才。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更需要加强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各部门要以对民族振兴的高度责任感,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农民教育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对农民教育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

2、健立健全科技培训机制,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世界银行早在1997年提供了这样的数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所产生的效益,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约达1个百分点,打工经济已经成为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国情专家胡鞍钢则称:农民工进城将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就我县而言,目前农村劳动力中,大部分人没有外出打工所需的一技之长,他们多是靠乡邻、亲友的传帮、带,无序和肓目地流入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很难进入城镇稳定就业,成为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城镇化的“瓶颈”。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这个群体的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自主意识、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调研显示,有的农民已经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他们说,如果不参加培训盲目流动,就找不到工作或只能干赚钱很少的工作。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发达的制造业的带动,对机电、电子、计算器、缝纫等各个加工制造类工人的需求量非常大,这里形成了“只要职业学校和技校有学生,我们就要”这样一个局面。企业认为,经过培训的学生,比在劳动力市场上现招未经培训的劳动力要强得多。农村的初、高中毕业生成为农村新增的富余劳动力,家里不需要,自己不安心,他们中大多数人都要加入农民工队伍,转移到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但他们缺乏必要的技能知识。因此农民工培训应以政府行为为主,并坚持市场化运作,从源头上治理。我们建议政府在完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尝试“3+1”工程。进一步严格初中毕业证制度,凡是各门功课未达及格分又无特长的学生,教育部门规定必须进入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基地或职业学校培训一年时间,获得资格证书,方才颁发初中毕业证书。树立大教育的观念,也可以在农村中学先试点,积极探索“学校+公司+农户”,并使之成为农村新增劳动力培训主战场。

3、完善好教育培训体系,从源头上解决“三农”问题

在目前的农村职业教育方面,教学过程与市场严重脱节,学生毕业后对新技术、新品种的了解和应用受到限制。传统的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目标上应重新定位,应从学历教育为主,转向培训服务。搜集各方面的就业信息,成立技术技能培训就业协会,有序掌握外出动向,外向联系,有计划统畴安排,甚至与企业联系,实行订单培训,签订劳动力输出合同,学校针对性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培训、考核和技能鉴定。同时,在职校设立职业介绍所(如保安、家政、电子),将各类劳动力登记在册,有序输出劳动力。

企业应逐步规范市场操作程序,从劳动准入制度加强职业教育。比如招收新员工必须要有资格证书,规范操作。

将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劳动力资源输出作为二个产业来发展,形成长效机制,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从源头上解决“三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