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党员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包括二十字的基本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管理民主”是推进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需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党员,不仅是党联系农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而且是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骨干力量。为了全面掌握农村党员工作情况,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农村党员队伍的新途径、新办法,我们对当前农村党员队伍情况作了专题调研,通过看现场、查资料、听汇报、入户访、搞座谈等形式,对我所挂职的马山村党员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研究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党员队伍的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一)党员队伍的现状
马山村村级规模调整后,现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3个,党员87人,其中女党员11人,占12.6%;35岁以下的党员8人,占9.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12人,占13.8%;近三年共发展新党员11人。
(二)目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1、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一是年龄结构老化,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现象比较严重;二是文化结构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6.2%;三是性别比例失衡,女党员所占比例过低;四是能力结构弱化,能力弱化,是党员队伍年龄大、文化低的必然结果。
2、少数党员思想困惑,理想信念动摇。新形势下不少党员沉迷于怀旧情绪中,不能正确采纳党员队伍的主流,对少数违法违记党员干部以偏概全,时常发出“世风日下、今不如昔”的感叹,致使一部分党员动摇了信念,减弱了党在农村工作中的政治优势;有的党员只看到极少数人靠钻政策的空子或用不正当手段暴富起来,就怀疑当前分配原则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党的致富政策的正确性;有的党员认为市场经济是个人发家致富“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还有的党员感到现在许多事情道理好讲,实践犯难。
3、一部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太理想。从理论上说,农村党员是农民阶级的先锋队员,是农民群众的先进分子,他们接受过党组织的精心培养和教育,在各方面尤其是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应该有着区别于普通农民的明显优势。然而,走访座谈中发现,有的党员有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多工作自己吃亏的想法;有的党员认为钱拿的一样多,凡事要党员走在前头,群众也有点不通情达理,于是对党组织安排的工作能推则推,能躲则躲;有的党员觉得只要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了,就是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有的党员日常感到自己年老体弱,能力小,开得起会张不开口,交得起党费带不了头,思想苦闷,信心不足,还有个别党员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淡薄,经常给群众争水、争田、争宅基地,表现与普通群众无异;甚至有的党员赞成“人生在世、享受二字”,“人不为己、天珠地灭”,“有钱就有一切”等观念。
4、部分党员政治热情下降。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识。对于评先创优活动明确表现不思进取,对此采取观望态度;部分党员责任心减弱,在谈到纠正不正之风,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时,认为主要是上级部门领导干部的责任,普通党员无能为力,因而对于自己在工作中如何以实际行动为党的形象增辉考虑的不够。不情愿从我做起。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一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的结果。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农村党员影响较大,党员流动性增大,拜金主义侵入基层组织的政治生活,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村党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观念却日益淡漠,农村党员的素质还很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新情况、新问题,适应能力,预见能力,解决能力却比较差,不能较好地为群众服务;二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农村形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整个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没能及时加以改建,以及一些农村党员本身文化低,年龄大,思想素质较差,给工作开展造成了一定障碍。三是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导致一些党员价值取向多样化。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导致一些党员的价值观念向拜金主义和利益主义倾斜,把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追求,变成了金钱和个人利益的追求,信奉向钱看的信条。四是理论建设相对滞后,对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冲击准备不足,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模糊认识研究不够,对社会流传的错误观点反击不力,造成党员同志困惑越积越多,行动左右为难,不知道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农村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相对滞后,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教育流于形式的较多,脱离党员的思想实际,缺乏战斗力和说服力。二是对流动党员、外出务工党员管理力度不够,管理办法基本没有。以致有些党员长期脱离组织,不过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不履行党员义务,成了名符其实的“下岗”党员。三是党内生活质量不高。有的支部长期以来只强调党员义务,不注重党员应有的权利,挫伤了党员的积极性,使党员对组织失去了信任感,也有的党支部严重存在党组织生活淡化现象,不能坚持正常的组织生活制度,有的不仅常年不开党员大会,而且党员长年不交党费,不过组织生活,甚至连“七一”也不开会,不搞活动。
(三)部分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中滋生了不正之风。党员个人降格以求,放松学习。调查表明党员的许多思想困惑是由于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放松对世界观的改造,人生观、价值观也随之发生扭曲造成的。有一部分党员分不员的权利与义务,对党的基本知识知之甚少;还有的党员思想片面,对改革开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清,导致无根据的怀疑或悲观失望;甚至个别党员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理想信念动摇,沉醉于灯红酒绿之间,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缺乏进取精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上平庸无为,根本起不到先锋模范作用。
(四)党员队伍血液不新,影响了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党员发展阻力较大。
一是有的支部委员怕“培养了苗子、失去了路子”搞关门主义,一些优秀的中青年积极分子想入党被拒之门外。二是对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重选择、轻培养、重吸收、轻教育,有的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上没有真正入党。三是“出口”关没有“疏通”,大部分基层党组织重吸收,轻处理。部分党组织负责人好人主义思想比较严重,对一些明显违法违纪的党员不及时处理,影响了党的先进性,损害了党的形象,降低了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重任。
(一)把握关键,始终突出班子建设
一个地方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强不强,工作搞得好与差,关键在班子,尤其是一把手。因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始终把选好配强支部一班人特别是选好党支部书记放在首位。
要坚持按照思想政治素质好和发展能力强的要求,坚持“两推一选”制度,选好配强村班子。要放宽视野,全方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坚持标准,真正选能人来当家,选强者来执政,特别要从种养大户,复退军人等优秀分子中选拔能人进村级班子;把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基本知识,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工作中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办事公道、作风正派、乐于奉献、服务热情,在党员和群众中有较高威性的人选拔到班子成员中来。建设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提高村干部的整体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大力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1、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坚持标准,改善结构,保证质量,慎重发展”的方针,制订切实可行的党员发展计划,吸收高中以上文化、35岁以下、有较强致富能力、有正义感的青年志士入党,提高女党员的发展比例,为党组织注入新鲜、纯洁的血液,优化党员内部结构,保持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一是要唤醒农村青年的进步意识。多渠道多手段,大造舆论,大力宣传共产主义人生观,不断加大人生价值天平上的政治法码,形成一个“入党光荣、入党自豪”的社会风气,给广大青年,特别是那些头脑灵活、接受新事物快、敢闯、敢试的青年人,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素质,锻炼他们的意志,用党员的标准规范他们的行为,激发农村青年的进步意识。二是发挥共青团等群众组织“推优入党”的作用。教育广大青年自觉抵制和摆脱封建迷信等愚昧落后观念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加大对党的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力度,用先进的观念、进步的思想占领农村阵地,为广大青年积极靠近党组织创造条件。三是增强党员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转变思维方式,更新用人观念,在发展党员上,要心胸宽一些,目光远一些,避免以偏概全,求全责备。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全面辩证地看待青年人,让那些够标准的人早日走进党员队伍。四是落实“双培双带”工作。即把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提高农村党员干部自富带富能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2、加强培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农村党员干部素质的高低和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决定着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快与慢、农村社会的治与乱、基层组织的强与弱。因此,要把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任务。一是加大培训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手段,加大对农村党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基本理论和根本宗旨,农村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文化科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力度,不间断地实施党员干部“素质工程”,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制度化、持久化。二是改革培训方法。要充分结合党员的自身特点,结合经济建设、结合改进作风,积极探索针对性强、特色鲜明、能有效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活动载体赋予农村党员管理新的内容和形式,为党员充分发挥作用提供更宽阔的舞台,使农村党建工作富有生机,充满活力。三是创新教育形式。农村党员文化水平、思想观念、接受能力千差万别,居住分散,外出流动频繁,组织活动难度大。因此,就要求在培训形式上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抓好常规性教育的同时,针对农村群众居住分散的实际,利用播放电教片,举办广播电视专题节目等形式,解决集中培训而延伸不到的问题。针对党员知识面狭窄,干事创业视野不宽的实际,采取请专家现场示范传授技术,到先进地方学习参观等形式,拓宽党员的知识视野,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时效性。
(三)狠抓管理,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
1、实行目标管理。着重完善并落实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奔小康建设新农村目标责任制和相应的年度考核制度,对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考评,把全年的党员队伍工作任务细化到村组,明确到人,实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形成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良性互动。
2、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支部大会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外出党员管理制度、党费收缴制度等一系列支部工作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以制度规范支部活动,约束党员行为,实行党员活动和支部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进一步加强对外出党员的管理,推行外出党员定时汇报和持证制度,保持与外出党员经常的密切联系。
3、完善监督机制。设立村务、财务公开墙,定期向村民公开村务、财务,接受村民监督,吸收村民参与村级管理,为村级组织建设献计献策,把全体党员、干部置于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督促他们廉洁奉公,取得群众的信任,提高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4、疏通不合格党员出口。深入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重点考察党员维护、遵守、贯彻党章情况,与开展“争徽夺旗”活动有机结合,与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相结合,着重看党员实际表现和在群众中威信。对评议出的优秀党员进行表彰;对末位党员确定专人联系帮教,限期整改;对那些不起党员作用者、违法乱纪者、腐化堕落者、群众满意率低、丧失革命意志者、有“三不”表现者(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及不完成党组织所交办任务),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程序予以处置,该限期改正的要限期改正,该诫勉的要诫勉,该劝退的要劝退,该除名的要除名,该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要取消其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