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城市办学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区政协主席会议在上半年对北京路中学视察的基础上,于11月2日下午,对市第三中学进行了视察。
一、第三中学的历史概况
市第三中学始建于1957年5月,它有过辉煌的历史,1987年达到了28个班级的规模,其中高中12个班,初中16个班,在校生人数达1572人。1979年高考,有20余名学生考入高校,其中有10多人被名牌大学录取;84—86年,中考成绩连续三年列城区普通中学第一名。1982年获国家多部委联合颁发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模范”的奖状,81—83年连续三年被教育部评为“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学校的发展达到鼎盛,成为市区“四大名校”之一。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由于学校对自身的定位不清晰,在办学方向上摇摆不定,加上重点中学不断扩招,生源的数量与质量逐年下降,三中的发展逐渐滞后,教育质量不见提高,社会声誉越来越差。到1995年,在校生人数仅有600多人,学校的发展落入低谷。1998年民盟淮安市委利用三中闲置的校舍资源创办了光明高中,该校发展开始进入艰难的爬坡阶段。
二、近年来学校的主要做法
面对在低谷中徘徊的学校,该校的几任领导班子不怨天尤人,积极应对,结合学校实际,学习借鉴闸北八中、洋思中学、东庐中学等校的教育教学经验,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区教育局领导和市内多家媒体均对三中所进行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统一思想,规范学校管理
首先确立“振奋精神,沉着应对,夯实基础,稳步前进”的工作方针和“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队伍素质进一步增强,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社会声誉进一步改善”的工作目标,以此来统一全体教职工的思想。今年暑期,该校通过教代会,修订完善了《淮安市第三中学章程》、《淮安市第三中学教职工津贴工资考核分配方案》等5项规章制度,并将“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育人理念写进学校章程,让教师时时铭记于心,不断增强目标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争先意识,并以此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统一教师的认识。该校还建立了以支部、校长、工会(教代会)为三极的横向管理体系和以学校、处室、班级为三级的纵向管理体系,加强和规范学校的管理,使有关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加强学习,强化队伍素质
一是依托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创建学习型教师组织,建立一支科研骨干队伍,同时加强学校多个科研小组建设,健全科研的组织;二是制定教师发展规划,使每位教师明晰自己的发展方向,产生成功的期待,通过教职工例会、校本教研、外出学习等形式,使教师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三是加强学情研究,尤其是学习心理、学习动机和学生人格个性研究,转变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细化落实培优转困工作,使学校工作逐步科研化,把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在全校教师中逐渐形成“教学型研究”和“研究型教学”的风气。
(三)正视现实,狠抓校风建设
优良的校风是学校生存的基石,由于历史原因,周边群众对三中校风评价较低。为此,学校领导提出要把加强校风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力求通过校风建设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改变学校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通过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围绕领导作风建设、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严格校规校纪,推进学校的校风建设。在学风建设方面,突出对学生文明守纪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把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学风建设的突破口,从小事抓起,从细节抓起,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同时抓好班集体建设并通过举办讲座,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
三、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困难。
一是教师的思想仍然不够统一。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思潮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校,教师人生观、价值观各有不同,这需要经常性教育,不断地引导,努力提高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制度执行不太得力。以往每届领导班子都订立了一些制度,但都不够健全,且缺乏沿袭性,执行起来往往有始无终,使有些工作显得不够到位。三是学生基础薄弱,学风不正。经过层层筛选之后,在三中就读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基础差且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厌学情绪重。四是教师缺乏成就感,工作的动力不足。由于学区内优生流失严重,教师很难教出好成绩,由于学校经济拮据,教师福利、奖金仍处于市区中下水平,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五是债务负担重,办学经费紧张。该校在发展过程中,累计负债400多万元,并缺乏自我造血功能,沉重的债务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四、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主席会议高度评价了市三中几任领导班子,尤其是现任领导班子受命于困难之际却不怨天尤人,积极应对克服困难,自加压力负重拼搏的精神。认为:三中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地理位置尤为特殊,特别是五中撤并后承担着原两个施教区的义务教育责任,只要各级组织注意抓好均衡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占地60多亩的校际空间,在学校综合楼、操场建设等硬件项目上再给予一些扶持,在师资配备上、培训上再给予一些帮助,就能较快地扭转第三中学被边缘化的现状。目前,第三中学办学条件正在改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校声誉逐步好转。为了进一步加快三中发展,提六点建议:
(一)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学校要把发展目标科学细化,明确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分年度逐步实施。使广大教职员工看到学校的希望和前景,扎实稳妥地推进学校向前发展。
(二)进一步加大引进名师力度。学校要被社会认可,一定要有名师支撑。要采用多种途径争取名师,不仅要聘请和引进一些在职的名师,还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招聘和引进一些退休名师来兼职任教。要不惜成本,以优厚的待遇吸引人,留住人。
(三)进一步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把好教师的进出口关,一方面要引进新鲜血液,学校已经数年没进人,教师队伍缺乏活力;另一方面要控制优质师资的流失,留住校内优质师资,同时推动区内师资流动制度的建立,加速教师成长和师资均衡。
(四)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一定要解放思想,扩大宣传面。一是要拓宽媒体的选择,宣传媒体不光是电视、报纸,还包括其他各种媒介,一定要充分发掘各种媒介的作用。二是要拓宽宣传的思路,不要局限在对学校的整体宣传,不论是宣传校长、宣传教师、宣传学生,还是宣传学校任意一点、一角都是宣传学校。三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作用,一方面要说服家长认可学校,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区在寻找优质生源、宣传学校等方面的作用。
(五)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经过实地视察,主席会议一致认为三中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尤其是有一百多米的紧靠圩北路东侧,极具投资价值,可以引资建设六层以上的综合楼(含新大门)。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学校住校生的住宿问题,另一方面可迅速缓解学校目前面临的经济压力,增强造血补血功能,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也为学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六)进一步加大学北中的力度。北京路中学建校二十年,尤其是近两年加入江苏省淮阴中学集团以后得到迅速发展,学校效益大大提高。建议市三中借用北中发展模式,寻求有实力的名校合作,抓住未来三年是高中入学高峰期的有力契机,在清河东片区建成一所“新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