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妇联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近年来,随着全县劳务经济的发展,70%以上的农村男劳动力外出打工,妇女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农村妇女参与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本文就农村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发挥作用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几点建议:1、加强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素质,努力培育新型女农民;2、建立保障妇女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机制,进行社会性别意义的评估和论证,激发农村妇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方面适当倾斜,特别关注弱势妇女群体的发展问题,保证妇女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
近年来,随着全县劳务经济的发展,沂南县70%以上的青壮年男劳动力外出打工,广大农村妇女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群体。她们不仅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生力军,而且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一、农村妇女撑起新农村建设的“半边天”
(一)妇女成为经营绿色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排头兵”,是农村改革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为了引导、帮助广大农村妇女不断学习掌握农业科技新知识,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县妇联与时俱进,建立了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机制。依托县职业中专和县委党校,每年培训妇女学员1万人,逐步建立起文化、实用技术、新技术、绿色证书、农民技术员5个层次的培训体系。组织了“百万农家女百项新技术”培训,开展了“科技服务百千万”行动,科技服务大篷车、直通车,组织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讲座、咨询,组织农科专家讲师团,把农科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建立了农技专家—农家女联系卡,为农村妇女与农科专家结对子牵线搭桥。近15余万农家女直接接受了培训,并有6000多名农家女与200多名专家、农技员结成了科技服务对子;100%的村妇代会主任经过了“绿色证书”培训;接近3000名妇女获取了初级农民技术员资格。同时县妇联在广大农村妇女中深入开展“十万农家女争创致富户”、“争当致富能手,争当致富带头户”的“双争”活动、“信贷援巾帼致富助推新农村建设”、“机关妇女受教育,农村妇女得实惠”城乡妇女结对互助、“百岗联百村建农家女书屋”等活动,促进城乡妇女共同发展。对农业科技知识的掌握、城乡妇女的交流沟通开阔了农村妇女的视野,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农村妇女的劳动热情空前高涨,农业女能手、女标兵、女农民企业家层出不穷,女种养大户、加工大户、流通大户不断上规模、上档次,涌现了一批批集农工贸和科研于一体的高科技龙头企业,也成长了一批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巾帼科技种养大户和农民女企业家,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有许多外出务工的妇女回乡创业,办企业,上项目,成为带动一方致富的女能人,实现了“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的良好循环。全县涌现出年收入过万元的农村妇女13多万人,女厂长、女经理、女企业家89名,219名妇女获市以上荣誉称号。苏村镇姚家官庄村妇代会主任李洪美,通过培训学到了奶牛养殖知识,办起了养殖场,并创办了奶牛养殖合作社,示范带动群众发展奶牛养殖,目前全镇奶牛养殖户达217户,奶牛存栏570多头。广大农村妇女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创造了自己的新生活,赢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二)妇女成为管理村级事务、建设农村民主政治的的积极参与者。各级妇女组织通过举办巾帼文明队风采展、巾帼展风采文艺汇演、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向社会展示妇女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突出成就、展示女性为推动社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妇女权益保障法》、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女性参政的意义,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妇女、保护妇女权益的浓厚氛围。组织广大妇女认真学法、普法、用法,广大妇女的参政议政意识明显增强,参与基层民主政治的积极性有了进一步提高。同时县妇联深入开展“党建带妇建”工作,抓住村级班子换届的契机,争取各级级党委、组织部门的支持通过出台钢性政策、严把选举方案、畅通选人渠道、专题进行考核等措施大力推进农村妇女进村两委。目前我县600个行政村有507名妇女进入村两委,占行政村总数的84.5%。她们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反映妇女诉求,带动群众致富,展示了良好的形象。岸堤镇格拉山后村民大组负责人张昌云上任仅两年的时间,先后清理了三角债,筹资12万元建起100立方米的蓄水池1座,打大口井1眼,引水上山发展经济林150亩,发展大棚蔬菜100亩,中药材160亩,把昔日又穷又乱的小山村,建设成为一个民富村安文明向上的先进村,2007年,张昌云被市妇联表彰为“十大魅力女村官”。女村官们不让须眉,带动广大妇女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妇女成为弘扬文明风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头雁。各级妇女组织广泛开展了以“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爱国卫生、科普宣传、法制教育、全民健身、美德建设、安全知识六项活动进家庭。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在参与中提高了自身素质,传播了文明新风,维护了社会稳定。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融入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内涵在不断充实。“和谐型、学习型、创业型、廉洁型、环保型”等特色家庭的培植,使“平安家庭”从抽象的概念活化成了一个个生动的家庭形象,创建活动的价值取向更加明晰。全县涌现出“学习型家庭”100个,“创业型家庭”100个,“绿色和谐家庭”100个,各级各类“平安家庭”10000多户。为美化环境,广大妇女自觉庭院播绿、社区护绿、广场植绿、家庭评绿,围绕“节能减排进社区,绿色和谐进家庭”活动,倡导了绿色、环保的生活新概念。2005年以来,全县参加植绿护绿的农村妇女达13万人次,义务植树60多万棵。同时,广大妇女积极参与扶危济困活动,积极参与实施“春蕾计划”、“恒爱行动”、“爱心妈妈”。全县近6万名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实施“春蕾计划”,300多名女性争当孤残儿童的“爱心妈妈”,捐款130多万元,编织、捐赠衣物2万多件。广大妇女以强烈的责任感,维护社会稳定,帮助弱势群体,弘扬时代精神,营造良好风气,为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农村妇女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沂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妇女的发展,把《妇女发展纲要》纳入经济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加大力度推动农村妇女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农村妇女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偏低。农村妇女的学历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发展新项目、面对新事物过程中存在有心无力、等待观望、临渊羡鱼却不动手“结网”的现象。而且素质偏低使农村妇女面对高速发展的生产技术表现出不适应的同时,也束缚了她们的思想和才能的发挥,成为影响妇女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有待规范。农村妇女劳动力输出自发的、无序的多,有组织、规范的输出的少,而且往往文化水平低,就业技能少,因此存在劳动密集型多、技术型人才少;基层多、管理层的少;短期工、季节工多,长期工、固定型工人少的问题。输出人员集中在年轻人当中,一些中年妇女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宁愿在家闲坐也不愿外出打工,尤其是愿意从事家政服务的更是少之又少。
(三)农村妇女享有健康服务不够,家庭暴力行为时有发生。在去年离婚案中,80%是由于家庭暴力引起。千百年来的封建思想影响,农村中部分男同志还充当封建式家长的角色,对妻子、孩子经常施以拳头、棍棒,给妇女、儿童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很多妇女因不能忍受家庭暴力,通过法律途径,走出了不幸的婚姻,解放了自己。但是仍有部分妇女为了孩子,忍气吞声、委曲求全,生活在灰暗的家庭中。
(四)民主参与的程度尚嫌不够。近年来,各级妇联组织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采取各种倾斜措施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力度,农村女干部比例大幅提高。但是仍然存在副职多正职少的问题,与农村妇女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60%的状况相比,女性参政比例偏低、增长缓慢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也影响到农村妇女积极性和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农村的和谐和新农村建设。
三、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农村妇女是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生力军。能否有效地提高农村妇女的素质,调动农村妇女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小康目标的实现。组织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必须从解决农村妇女存在的问题入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促进农村妇女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妇女的生力军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素质,努力培育新型女农民
当前,由于历史和文化观念上的原因,农村妇女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偏少,缺乏知识和技能。因此,提高妇女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要大规模开展农村妇女劳动力技能培训。目前,全县近24万农村妇女劳动力仅有34%的接受高新技术培训,10%的获“绿色证书”、农民技术员职称,这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把提高妇女整体素质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加快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要着眼于为农村妇女全面发展服务,下大力气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层次的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网络,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农村妇女劳动者,提高农村妇女科技致富能力。要紧贴农村妇女对农业技术培训的新需求、新变化,扩大培训范围,丰富培训内容,转变培训方式,抓好培训的组织实施。在培训内容上,不仅要继续加强农业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还要增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的农业农村政策和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的教育、农业标准化生产知识和观念的教育,使农村妇女在发展和投身新产业领域能够了解政策,能有知识储备,能够大胆发展;在培训方式上,要因地制宜分类施教,在依托农广校、各级党校等培训阵地的同时,还要加大送科技下乡的力度,通过发动组织农业专家和科技示范户、巾帼科技志愿者队伍采取“送科技下乡”、专家讲座、女能手巡回演讲、图片展等形式,把农业科技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大棚鸡舍,送到妇女手中,努力把农村妇女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积极实施“阳光工程”和农村贫困妇女转移培训项目。推动妇女培训列入“阳光工程”,以培训促转移,以转移带培训,重点开展职业技能、家政服务、法律宣传、安全就业和城市生活常识培训。各级妇女组织要积极配合政府,采取外输内转、城乡统筹、就业创业并举、培训维权齐抓等有效措施,帮助农村富余女劳力实现有序非农转移。更重要的是各级妇女组织要整合资源,通过自办、联办、协办、民营、公司化运作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再就业培训和职介服务,努力做到培训与企业需要结合、培训与就业结合、培训与提素结合、培训与资格证书结合,实行培训、发证、上岗一条龙服务。通过举办女性劳务集市、妇联劳务市场、与企业挂钩定点招聘等形式,积极为农村妇女劳动力转岗创业提供推介服务。大力培养巾帼创业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各级妇联要联合农技部门、科技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立农民创业指导基地,推进创业信息网建设,搭建农村妇女创业大平台,落实农民创业扶持政策,解决农村妇女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开发适合农村妇女创业的项目,提供项目选择参考,培养更多的农村妇女创业带头人和致富领路人。要为务工妇女返乡创业搞好服务。叫响“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的口号,为外出务工妇女返乡创业搞好服务。外出务工妇女特别是年轻女性有一大部分掌握一技之长和拥有一定的资金积累,也有创业愿望。建议政府、劳动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这部分人员的培训和引导,为她们创办、领办民营企业搞好资金、信息、土地、招工等各方面的服务,实现“输出一个人、引回一企业”的良性循环,引导她们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谋发展、奔小康。
(二)建立保障妇女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机制,进行社会性别意义的评估和论证,激发农村妇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凡是不利于妇女发展的项目,应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加以禁止或遏止。在妇女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问题上,政府、市场、社会要各司其职,相互补充。尤其是要强化社会职能。例如社会教育、社会保障、社会救援、社区建设、群众自助等等,都要发动社会力量来办。妇联作为妇女群众自己的团体,要把主要精力放到社会层面上去,强化妇女的自我意识和团队精神,推动妇女谋求自身的发展。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研究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教育、劳动、分配、社会保障等涉及妇女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时,要吸收妇联的代表参加,把听取妇联意见作为决策的一项程序。要注重强化农村妇女的主体性,保证她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发挥她们的能动性、创造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化改革为农村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新农村建设要抓住这一契机,坚持从一乡一土一村一居的实际出发,注重发挥农村妇女的主力军作用,在制定政策、引导生产、强化服务等各方面切实树立性别意识,使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
(三)要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方面适当倾斜,特别关注弱势妇女群体的发展问题,保证妇女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
建设和谐社会,重要的是让群众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弱势妇女群体发展愿望得不到有力支持,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便无从说起。因此,各级妇女组织要进一步深化开展“双联双带”活动,为贫困妇女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广泛开展“爱心献夕阳”、“爱心献功臣”、“爱心献老人,科学育子女”等美德实践活动,组织广大妇女大力弘扬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妇联要积极向各级党委、政府谏言献策,争取一些有利于妇女发展的政策,让弱势妇女群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协调社会资金,整合社会资源,为广大贫困妇女提供帮助,使之有能力发展、有机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