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旅游院校教育发展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旅游院校教育发展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旅游院校教育发展思考

旅游教育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快速发展起来的。20年来,旅游院校为旅游行业培养了100多万名专业人才,为提高旅游队伍素质,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旅游院校教育发展现状和问题

1.院校教育整体规模快速扩张,单体规模发展缓慢

10年来,我国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以下称"旅游院校")数和旅游专业在校生数迅猛发展。据统计,1990年我国仅拥有旅游院校215所,在校生49022人;到1995年,增长了近两倍,院校数和在校生数分别达到622所、139260人;2001年又有较大增长,院校数和在校生数则分别达到了1152所(其中高等院校311所、中等职业学校841所)、342793人(其中高等院校102245人、中等职业学校240548人),是1990年的5.3倍和7倍。从旅游院校多年来的发展历程看,我国旅游院校教育走的是一条"外延式"发展的路子,而不是"内涵式"的发展。比如1990年校均在校生为228人,1995年为224人,5年之间不但没增长,反而有所下降。到2001年只达到297人,也仅比1990年增长了30%,远远低于院校总量的增长速度436%。可见,总体规模在快速扩展,但单个旅游院校的规模发展缓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旅游院校综合实力的增强。

2.旅游院校层次结构总体趋于合理,但高层次教育的实力不强、培养人才的数量不足随着旅游院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展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多样化,教育的层次结构逐步趋于合理,现在有研究生、本科、专科(含高职)和中等职业教育四个层次。在2001年统计的1152所旅游院校中,开展旅游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有33所,占总数的2.8%;开设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有95所,占8.2%;开展旅游有关专业专科教育的院校216所,占18.7%;开展旅游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含中专、职高和技校)841所,占73%。高、中、低各个教育层次由少到多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结构。但是,由于全国旅游院校中能招收旅游专业博士生的仅有4家,而33家能招收旅游专业(或方向)硕士生的高等院校,每年研究生的招生总数也不足200人。可见旅游专业研究生教育远不能满足旅游业大发展对中高级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3.旅游院校的地区分布与各地旅游业的发展基本相适应,但旅游"温"、"冷",在地区发展缓慢,教育质量尚需提高

现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旅游院校的分布和各地旅游业的发展基本吻合,即:旅游热点地区规模大、数量多,旅游"温"、"冷"点地区规模小、数量少。从2001年统计的数据看,北京、江苏、云南、辽宁、四川、福建、山东、广东、湖南的旅游院校超过50所;而山西、内蒙古、西藏、青海和宁夏等五省的旅游院校则不足10所。西部12个省、区、市共有旅游院校319所,占全国的27%;在校生数为7.9万人,仅占全国的23%。由于投入不足、教师外流等因素使得"温"、"冷"点地区旅游院校发展缓慢所造成的旅游人才短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4.旅游院校多元化发展的状况初显,但尚未形成有实力的品牌和办学特色鲜明的院校

随着我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旅游人才需求量的急剧增长,旅游院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已经出现:一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除政府投资外,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民办学校及私有业主,甚至国外的资本开始关注并投资旅游院校教育;二是办学模式的多元化,企业或研究部门办学、校企结合、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对接不断增多等。但在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尚未真正形成像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那样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和办学模式,并在业内受到普遍认可的品牌院校。

5.各地办旅游院校的积极性高涨,但办学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

不少院校开展旅游教育更多注重的是生存因素,考虑发展的因素少,所在院校为旅游行业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服务操作型人才,基层管理人才,中高层管理人才,还是理论研究人才),目标定位并不十分明确,以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针对性差,"因人设课"的现象较多,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

此外,不少院校关起门来办学,与行业管理部门、旅游企业等联系很少,使得旅游院校教育中本科教育"理论化"、专科教育"本科化"、职业教育"普教化"的状况较为突出,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脱节现象严重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6.师资建设和教材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是制约旅游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师资质量和教材质量为基础的。现在旅游院校中不少专业教师既没有受过系统的旅游专业方面的学习,也没有经过旅游实践的磨炼,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较差,照本宣科的现象普遍。

旅游专业教材建设看似繁荣,不少院校出版了自己的教材,但实际情况是编的多、写的少,剪辑性成果多、研究性成果少,理论的多、操作性的少,继承的多、创新的少,现在编写的教材和十几年前的教材内容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由于师资建设和教材建设的滞后性等因素,使得我国旅游院校的教学质量多年来仍在较低的水平上徘徊,人才培养的质量没有质的飞跃。

二、旅游院校教育面临的挑战

1.实现世界旅游强国,要求旅游教育大发展

在2000年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确立了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宏伟目标,即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由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强国需要强才,强才需要一流的教育质量来保证。强国的目标,一方面为旅游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如何抓住发展机遇,求得更快、更主动的发展,是要认真研对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对旅游院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旅游教育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数量、质量方面如何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如何为提高旅游队伍素质、培养旅游紧缺人才提供支撑,也就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

2.加入WTO,要求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入世"对我国旅游业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最大的挑战是人才的挑战。"入世"将会影响到我国的就业结构,从而影响到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此外,对人才规格、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将是"入世"后教育面临的新的问题。针对"入世",如何调整教育目标和人才的素质结构,适应国际化竞争的要求,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熟悉世贸规则、懂得现代化经营管理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是摆在旅游教育战线的一大课题。

3.知识经济、网络化的出现,要求旅游教育不断创新

知识经济在我国初露端倪,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旅游教育首先要强化对学生进行四类知识的教育,即:是什么的知识、为什么的知识、怎么样的知识、是谁的知识。其次,知识经济是一种创新经济,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网络时代的到来,必然要求旅游教育要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教育方式的创新。要积极拓展远程教育,并将有关科技成果及时反映到旅游教育的内容中。

4.教育结构的调整,要求增强旅游专业的吸引力

旅游专业现在面临两大冲击,一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工商管理大类下的子专业,和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并列。目前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很热门,这种调整使得旅游管理专业的吸引力下降。二是由于高等教育扩大招生,使得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存空间受到很大的挑战。相对前些年,旅游服务类专业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减弱,生源的数量和质量逐年下降。因此,不论是高等院校还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都面临着如何走出困境,如何增强吸引力的新挑战。

三、旅游院校教育的发展思考

随着我国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地位继续得到巩固和加强,旅游院校教育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信心。如何应对国际国内旅游人才竞争加剧的挑战,促进我国旅游院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实现世界旅游强国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是我们要认真思考和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

1.树立现代教育新理念,促进旅游教育新发展

一是要树立开放的教育观。旅游行业是开放的行业,旅游教育理应是更开放的教育。旅游院校要以开放的姿态走出校门、省门甚至国门,与国际国内有关的旅游教育机构和旅游企业加强交流与合作,资源共享,共同促进旅游教育的发展。

二是要树立大教育观。旅游院校要争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积极构建旅游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相结合的立交桥,多元化、多层次地开展旅游教育。

三是要树立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本义和宗旨,从国际旅游教育发展看,实用性强又是旅游教育的一大特色。这就要求旅游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进入社会适应生存的基本素质,更要培养学生从事旅游职业的行业素质,特别是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的养成。

四是要树立创新的教育观。创新是旅游院校发展的动力。旅游院校要根据社会发展和旅游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创新,以创新推动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2.深化教育改革,走多元化办学的路子

按照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旅游院校要在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校际合作、产学合作和国际合作;有实力的旅游院校还可以走集团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

旅游教育的发展一定要和旅游业的发展相适应,甚至适度超前发展;旅游院校一定要密切注意行业发展动态,了解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旅游院校的素质教育一定要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能力与态度、教学与实践的关系。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教书育人,把自己对旅游事业的热爱融入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旅游院校要建立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要朝"双师型"方向发展。

4.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继续加强对旅游院校的支持,促进旅游院校教育的大发展

一是整体规划,加强教师培养。2002年初国家旅游局首次制定下发了《中国旅游业"十五"人才规划纲要》。根据"纲要"的规定,"十五"期间我国旅游人才开发的主要任务是:大力提高旅游业的公务员队伍、旅游企业管理者队伍和导游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对旅游业四大重点人才,即行政领导人才、职业经理人才、短缺专业人才和教育培训师资人才的培养;广泛开展五大主题培训活动,即2001年的职业道德教育主题培训、2002年的西部旅游人才开发主题培训、2003年的旅游师资建设主题培训、2004年的旅游企业职业经理人主题培训和2005年的人才开发创新主题培训。可见,对院校教育的工作,我们支持的重点是师资建设。届时,我们将确立各类师资培训点,举办各类师资培训班,从加快旅游师资培养入手,来整体提升旅游教育培训的质量。

二是成立中国旅游教育协会。为了促进旅游院校之间的交流,增强旅游院校的凝聚力,国家旅游局将于年内成立"中国旅游教育协会"。通过该协会积极开展科研立项和评奖、师资培训、教学研讨、对外交流、教材建设等工作,以此增强旅游教育的整体实力,促进旅游院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是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沟通。旅游专业的地位如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旅游教育的健康发展。可以说旅游专业在行业的地位较高,但在教育部门的地位较低。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一方面,旅游院校要努力提高办学质量,以质量、以品牌,用实力去赢得地位和支持;另一方面,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院校也要主动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多沟通,争取他们对旅游行业和旅游教育的了解和支持,争取从调整教育政策方面做一些有利于提升旅游专业,尤其是高等教育旅游学科地位的工作。

四是为旅游院校毕业生取得"双证"(学历证书与导游证、外语或技术等级证书等)提供政策支持;为校企合作、人才供需信息牵线搭桥,为旅游院校参与或承担行业的有关工作,如标准制定、各类考试教材编写和命题、规划论证、旅游景区(点)等级评定、举办各类培训班等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