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党建精神学习后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党建精神学习后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党建精神学习后思考

参加为期三天的全区盟市、旗县组织部长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专题研讨班,通过自治区、部分盟市组织部长授课,分组讨论、大会交流和本人平时自学,就理论武装,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党建责任制等几个问题谈点感受和看法:

一、关于理论学习培训问题

纵观我党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注重学习,善于思考,致力创新,狠抓落实的历史。创新也好、落实也吧,均是基于思想政治上的成熟,政策理论上的掌握,正所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当前,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实际,面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面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在全党和各级干部中兴起学习之风,创新之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的重要。

近几年,各级组织采取了多种措施和办法,层层开展了大学习、大培训活动,应该承认在理论武装、观念更新、素质提高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不容忽视的问题也不少,诸如党政领导干部调训难,学习培训效果不理想,与运用相脱节的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部分领导干部没有从思想根源上认识到“充电”的重要性,每逢调训指标下达后,总是借口工作忙推三推四,人大、政协领导代表党政领导参加培训便成顺理成章之事。有的党政领导即使勉强参加培训,也是人在朝营心在汉,坐不住、静不下、听不好、钻不进,动辄就请事(病)假,不管培训时间多长,培训效果没有多大的变化。有的迫于培训纪律和管理,能够坚持学习,课堂讲什么就听不善于问几个为什么,更不善于同自身所从事工作联系起来问几个为什么,所以培训期间还能懂点东西,过后不久也就忘的所剩无几,更谈不上用学到的理论政策指导工作,推动实践。

我认为提高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各级组织的硬性调训也是必要的,但必须辅之以相关的配套政策。一是要在全社会、全党大兴学习之风、竞争之、形成学习光荣、不学习可耻,进步靠学习,提升靠实干的风尚。全国两院院士出自苏州之多,根本的原因就是该地区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之风。不能说人人,但可以说大多数人不仅做到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而且他们把读书学习作为休闲娱乐的最好方式。所以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率先发展起来了,支撑该地区发展的因素固然有很多,但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来自于人才包括各类人才的支撑。党的*、*都提出建立学习型政党的目标。我认为就内蒙地区而言,不仅要把建立学习型政党的工程提上议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立学习型政党的示范作用,进而带动机关、村镇、学校、企业、班组、家庭等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在这些组织中要形成互帮互学、赶、超的氛围,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其次要建立起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如在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换届选举全额定向推荐中,对符合推荐条件的各类人选,在推荐前首先要进行严格、科学的政策理论、能力素质测试,取其成绩较好的60%才能作为真正的符合推荐条件人选,这样就促使那些不爱学、想进步和即使学也不动真功夫的人做到真学、真懂、真用;在领导干部中要建立起定时考学述学制度,使不学习、不思考、不懂政策和科学发展的领导不仅不能“走红”,而且会越干越不顺,干不好就丢“乌纱帽”。

对于有一定学习能力的人,学习提高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自学,它不仅能使学习的人做到缺什么学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更重要是能处理好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有效避免学习进度,思考模式跟着课堂走的弊病。关于调训问题,我认为调训难的另一面是师资问题,有的授课人在知识面、政策理论水平、授课艺术远不及调训对象,所以他们听课不是为了增长知识,拓宽知识面,而是为了服从组织安排,熬时间盼日子。这样久而久之就厌烦了调训。今后的培训要舍得投入,花大价钱聘请有名望的专家教授讲课,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关于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问题

我党是拥有7300万名党员的大党,应该看到党员的政治觉悟,整体素质,致富能力在总体上还是高于群众的。但现实情况是未必每一名党员都高于群众,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党员的生活是比较困难,如: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牧区实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时,有的地区就要求党员发扬风格,不能同群众争肥沃的土地、草场和繁殖能力好的母畜,这样他们的致富达小康的基础条件就差一些,加之每逢天灾人祸要求党员顾大家、舍小家,带头捐献、带头帮扶,当然也不排除自然灾害和身体状况等原因,致使一部分农牧民党员不仅失去了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能力,而且成为生活困难的党员。如果我们组织不去有意识、有重点地帮助关心他们,不仅会使他们失去了组织上的温暖,也失去了在群众中的威望,而且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近几年各级组织除了采用逢年过节的走访慰问,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会,领导干部联系困难户等多种形式,这些做法确实也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但还是不够的。

帮扶困难党员也不能理解为大包大揽,什么困难都由组织出面帮助解决,这样长期下去党员还会养成等、靠、要的思想,逐步丢失共产党员应有的先进性。帮扶也要讲究科学实际,如:锡盟委组织部,在2005出台了资助生活困难农牧民党员子女上大学的试行办法,规定只要农牧民党员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本嘎查村人均收入水平的,凡子女考上大学的一次性用党费资助2000元,三年共资助211名大学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从眼下来看,2000元资助金并不多,但对困难的农牧民家庭来讲作用确实不小,同时也增强党员的影响力,农牧民普遍认为党员还是不一样,过去那种“党员不党员,每月两角钱”的看法逐步在转变,进而出现了主动靠近党员,申请入党的农牧民越来越多的情况。当然帮扶、关怀、激励困难党员的途径和办法还有多种多样,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步探索、总结,最终要形成机制,用制度保证。

三、关于制度建设问题

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各级党组织都有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的职责。但是怎么抓,谁去抓,抓到什么程度,检验标准是什么?对这些情况都比较模糊,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上边红红火火,下边冷冷清清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当然有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点多、面广、线长和各类组织,各地情况千差万变的原因,但更重要是各级党组织和组织部门在抓基层党建工作中缺乏总结,缺乏探索,更缺乏把经常性的做法上升到经验,把好的经验和做法用制度固定下来。有的虽然形成了制度,而在实践中落实又不够一贯。就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而言,我盟自上而下已建立的目标制、问责制、考核制、分析制、通报制于一体的综合性制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谓的目标制:层层签定下达以基层组织建设主要工作任务,工作目标为主要内容责任目标,围绕责任目标的落实开展上级对下级的问责和考核,根据问责和考核情况适时进行有情况、有成绩、有问题、有部署、点名排队式的通报,根据通报情况,考核情况以及上级对下级的日常监控掌握情况,加大奖惩力度,使思想上重视,工作力度大,成效明显的组织和个人受到重奖并得到激励;反之不仅得不到重奖,而且还感到思想上有压力,脸面上无光彩。同时,为了及时发展典型,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应该很好地运用分析制,各级党组织和组织部门定期研究分析本地区、本部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以便针对分析情况有的放矢地制定出台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政策、措施、办法。这套制度和机制做到了一级抓一级,环环相扣,基层组织建设出现了上级重视,下级行动,齐抓共管,成效明显的可喜局面。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党建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共中央宣传部

党建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中央组织部

企业党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