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业科学技术问题及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专家估计,我国人口将在30年内达到峰值,今后中国人靠谁养活?许多的学者满怀信心地这样回答:“中国人靠农业科学技术养活!”。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对促进人类的发展举足轻重,在我县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为我县走新型工业化强县的道路做好了无形的铺垫。农业科学技术要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应用,必须借助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本人在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第一线奋斗多年,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的确对全县粮油、多经等农作物在精心选种、科学栽培、防病治虫、配方施肥、防灾减灾、提高品质、增加产量、加大收入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就在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本文就此及其思考谈几点个人观点。
一、新形势下我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面临的问题
(一)原始农产品增产不增收是制约我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关键因素
总理在新政府工作中把农业改革列为四项重要改革之首,并在其新政府施政报告中讲到:“农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缓慢,已成为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民增产不增收不仅关系到我县的农村改革、发展和大局的稳定,同时也极大的制约了农业科学技术在我县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虽然我县今年取消了农业税,但随之而来的农资价格的猛涨,原始农产品可比价格进一步降低,一定程度上地挫伤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农业科学技术虽然越来越被农民重视,但其在农民心中的实际份量将不得不由原始农产品的可比价格来决定,原始农产品增产不增收给我县的“三农问题”提出了挑战。农民对农技干部推广的良种良法,除了病虫害发生特别严重采取农业技术外,几乎是不闻不问。农民除了种好自己的口粮田外,不愿意去想怎样把庄稼种得更好。至于市场销售多少余粮,国库需要多少存量就与自己无关。全县农作物的生产依然靠天吃饭,这样的农业生产客观环境,极大地制约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在农业生产上对提高农产品产量,增强品质等上方面很难充分体现出它的价值。
(二)农村劳动力的相对有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着我县农业科学技术的具体实施
我县*年底人口为81.36万,其中农村人口65.52万,占总人口的80.53%,我县以农业生产为主,是个农业大县。除龙集、仁义、安富镇的部分地区相对平坦外,90%以上的镇都以丘陵为主。田土面积0.3-0.5亩及以下者居多,不利农业机械化运作,我县农业机械化程度极低,农业生产依旧处在粗放经营阶段,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绝大多数农业技术推广环节要靠人工来完成。通过笔者多年的调查,我县绝大部分青壮年正在外务工,家中余者中老年、学生、小孩居多,实际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不足总农村人口的40%,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播种载秧、保水施肥、防病治虫、翻土犁田、收获运输等不得不靠中老年人来具体完成。04年末全县常用耕地面积47.5万亩,实际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平均每人耕作1.8亩。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的不足几乎是我县农业生产上的一个普遍问题,有限的劳动力直接影响了农业科学技术的各个环节的真正落实。
(三)农民知识水平不高给农业科学技术的大力推广带来了障碍
我县小学及以下文化者占总人口的43.4%,其中初中占23.3%,高中为3.7%,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占7.72%,而且文化素质低的主要集中在农村。我县农民文化素质整体水平较低,绝大部分农民习惯于他们所掌握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对农业科学技术认识模糊、消化力差。农民对生产中的新品种、新技术的敏锐度和掌握情况必须基于自身的文化素质,因此,在农业生产上重栽培、轻管理,习惯杀虫、忽视防病,只顾单家独户生产、不愿集中统一管理;只想种好口粮田,乐于手上和麻将、脚下踏拖鞋而不谈田土长杂草、庄稼患病虫;农技干部下村社将技术,他们拉家常、织毛线。不愿良种良法,科学栽培管理,独自串种、粗放管理的农户还有相当数量。
然而,农民又是农业科学技术的实践者和应用主体,其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效果。随着我县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原始农产品可比价格的降低,许多有文化的农民转移到了二、三产业中。同时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我国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农村绝大部分学生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受收入水平等的制约,难以继续深造,将外出打工,从事二、三产业。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知识水平将会进一步降低,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将会更加的困难。
(四)农技推广体系暴露出的诸多问题致使我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难以畅通
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导力量,是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中间环节,起到极其重要的桥梁作用。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个推广体系,在我县当前却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
1、我县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够
据我县农技体系调查结果显示:县镇两级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干部编制422个,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共有212人,县级占70人,60%的农技干部是学农学的,各镇在村级换届后有44名懂农业技术且熟悉业务的农技干部到各村担任村支部书记,除去部分实际不在岗的,我县每万名农民人口仅有2名农技人员,而发达国家如法国每万名农民人口农技人员为13.5人,美国为7.5人,日本为5人。精通技术、看懂市场的农业专业技术人主要集中在县级农口单位,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镇级干部数量极少,农技推广工作多由不懂农业相关知识的干部来承担。整个农技推广体系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水平整体不高。
2、农技推广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
县、镇两级尤其是镇属农技干部长期行走在田间地头,工作辛苦,工作成绩很难得到肯定,加之待遇又低,工作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
撤乡并镇及村级建制调整后,各镇、村、社行政管辖范围更大。各村、社现无农技员,村里的“三职”干部对农业科学技术普遍不懂又不重视,仅靠农技干部把农业科学技术真正落实到田土,很不现实。特别是*年初,镇属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被核定为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虽然经费渠道未变,但农技人员已是人心不稳。“农、林、水第一线科技人员享受浮动工资”、“农、林、水第一线科技人员享受提高津贴8%”等规定的津补贴更是得不到落实。
大多数镇的农技站办公房屋都不同程度的被当地政府平调或变卖。据统计,全县被政府变卖房屋895.77㎡,被平调房屋1090㎡。有部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还要利用现有的房屋做农资生意来向政府上交利润,各镇几乎无自己的办公场所,培训地点、实验仪器更是不谈。
镇领导对农业生产不太重视。在人事权力充分下放到各镇的情况下,会以各种工作需要为由,随时从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抽调精兵强将,重点抓诸如财税、计生、殡改等工作。给每位农技干部规定每月微薄的交通费补贴,而不实报实销,造成许多农技干部垫钱下村,有的甚至怕下村,不愿意下村。几乎的镇领导还规定农技干部的福利待遇要自己找,憋得部分农技干部也只好上班做生意,下班跑生意,有机会的当然就不会错过“跳槽”到效益好、又轻松的单位。
全县农技推广体系已处在“线要断、网快破、人将散”的令笔者心伤的关键时期。
(五)政府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限制了我县农业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推广
《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保障用于农技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资金逐年增加。”目前,县、镇财政都比较困难,每年用于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农发资金非常有限。在每年都要不停地做工作的情况下,市、县年均财政投入不过五、六百万元,镇财政拿出资金支持农业生产的可能性就极小。大量急需推广的农业科学技术苦于经费的不足,而难以推广,调查研究、技术储备就更不能开展。如我县各镇表现出的农田福寿螺、龙虾等有害生物入侵与危害的系统调查研究,因需要专家和经费作支撑,所以无法开展。政府资金投入严重的不足致使许多好的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缺乏连续性和持续性,没有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途夭折。
正是因为在财政预算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之下,才使得如今的镇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人心不稳,工作不实。在农技知识的推广上,镇农技干部借村社干部会,口头宣传;借镇上的黑板,办墙报;借赶场天,搞科技宣传。其实,他们并没忘记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主战场在田间地头。据我调查,村社干部自身对农业技术掌握情况差,并且很少向农民宣传有关技术,农民要想获得相关农业科学技术、品种信息,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赶场天到镇上去看墙报,但真正看得懂的农民又不多。有的只好通过农资销售人员,做些植保防治工作,病虫危害的大面积流行与此不无关系。由于经费紧张,县有关部门也只得把对农技干部的技术再教育时间、次数尽量压缩,甚至不搞,取而代之的是引发资料,发放简报。
(六)部分项目实施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给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带来负面影响。
许多农业科学技术项目的实施,给农民带去了极大的实惠,对项目实施区域的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如我县实施的农民再教育“阳光工程”、“沼气清洁能源工程”、“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然而,有少量农业项目的投入和实施带有盲目性和不科学性。政府只注重资金投入,轻后续管理;有关部门只注重项目的引入,脱离农民实际需要,只重生产指导,不管市场引导;不看时效,只想评奖。如“各种园区的建设”、“农业综合的开发”等等,“去年栽桃子,今年砍桃子栽梨子,明年换种竹子,不然全长杂草”的例子不是没有。
通过“点”的示范带动面上农技工作的推广,思路是非常正确的。但不成功的项目实施,使成熟的、整套的农业科学技术早产,直接造成项目区域农民对农业科技的置疑,致使许多农民这样认为:“凡是政府搞得,都是整人的”。
(七)种子销售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给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带来了新的挑战
种子市场的开放,可以打破垄断销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必然产物。据我县种子管理单位调查数据显示,今年全县仅水稻、玉米两大种子品种已愈100种,并且都经过相关部门审定可以上市销售的。不同品种的栽培管理方式虽然大同,但细节上还是存小异。只要是新品种,有利润,种子销售商都极力劝说农民购买。对于新品种在我县是否适合栽培,对哪些病虫危害抵抗性强,对哪些抵抗性差,采用何种栽培方式,何时施用何种肥料等等栽培技术,除了包装上仅有的说明外,几乎很少有人真正了解。有些农户甚至为了图便宜,私自串种,既不了解品种名称,也不知道品种特性,有的甚至给生产上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如我县河包镇金牛村的部分农民,串种栽培,该品种极易感染稻瘟病,造成大面积叶瘟,又如安富镇古桥村一农民从江苏购进一优质稻品种进行栽培,生产上因我县与江苏气候差异大而表现出品质、产量低,同时也极易感染叶瘟。农技干部对雨后春笋般的新品种的技术指导,也表现的力不从心。
(八)强调新技术的培训而忽视常用技术的推广
常用技术在农业生产上使用普遍,作用巨大,新技术的出现是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会得到极大的推广与应用,常用技术和新技术在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上都非常重要。而时下最流行的培训是针对新技术的培训,常用技术的培训较少。常用技术虽然推广应用多年,而农民真正意义上掌握的却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多。
(九)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不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
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可以随心所欲的独家独户劳作。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必须由他们自愿接受方可开展,不可强制进行,许多涉及包括许多家庭在内的统一实施的技术推广工作难以落实。如在病虫的防治上,几乎是“个人自扫门前雪,不管别人瓦上霜”,结果造成病虫互相传播。独家独户的小农经营方式不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
二、对我县农技推广面临问题的思考
20*年,经重庆市统计局评估后,我县的GDP为49.8914亿元,其中农业GDP为14.0667亿元,农业人口占80.53%的农业大县农业GDP却只占全县GDP的28%,这足以说明我县农业生产效益的低下。20*年,我县年末常用耕地面积为40014公顷,人口数量为80.64万人;2001年分别为39860公顷,80.7万人;2002年分别为36093公顷,81.03万人;2003年分别为33356公顷,81.33万人;20*年分别为31655公顷,81.36万人。5年内,人口增长0.72万人,常用耕地面积却逐年下降,共减少8359公顷。
邓小平说过: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技术,在政策效应一定的前提下,科学技术要成为主要变量。我县农业生产效益低下,人口数量在增加,常用耕地面积又在逐年减少,全县农业要发展,不但要有一系列良好的政策作保障,而且农业科学技术必须得到充分的应用。但前,全县农技推广工作正面临许多不利因素,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生产。我认为,在短时间内全部解决诸多的问题,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应针对根源,着眼未来,从现在抓起,并着重从以下几个大方向去作些思考。
(一)跳出农业抓农业,是解决农业科学技术推广资金投入不足的重要途径
农业科学技术推广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这是一个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农业资金投入的受益主体是农民,对政府的财政、税收没有直接效益,我县县、镇两级财政均有不同程度赤字,财政资金对农业生产投入的预算不能完全保障,更不能逐年递增,农技推广体系运作不灵等问题的出现与此关系密切。每年五、六万元的市县支农资金中县财政投入仅占3-4%,年人均农户不足10元。
当务之急,就是要在稳定农技推广工作的基础上,以“办企业、抓特色、扩集镇、夯基础”的经济工作发展思路,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主题,通过实施“科技兴企、外引内联、龙头带动、品牌推动”四大战略,不断培植税源,大力推进二、三产业。全县人民不管是领导,还是一般干部,都要行动起来,利用我县优良的资源和地理环境,做好本职工作,为全县的跨越式发展营造和谐气氛。只有树立“农业稳县、工业强县、税收促县”的发展观,方能实现“税丰、县强”,跳出“农业抓农业,抓好工业带农业”,是解决我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的一条可行之路。
(二)政府要进一步重视资金投入,落实好各种积极的农业政策,激起农民热爱土地,热爱科技的热情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我们必须把农业生产放在首位来抓,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建设。从本人长期从事农业科学技术的实际体会来看,各级党政领导对农业生产的认识还是比较清楚,但在具体抓这方面的工作是,实际情况就有所不同。尤其是镇党政领导,抓农业时重在口头,注重表面,投入不见效果,是他们的头痛工作。要打好农技推广工作的基础,必须扭转党政领导对农业生产不实的工作作风,彻底转变农业生产是包袱工作的思想。在落实好党中央、地方的各种积极的农村政策的同时,不断出台积极的农村政策,支持农业发展。
今年,重庆在党中央20*年1号文件的指引下,取消了全市农业税的征收,结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55年农业税的征收史,农业生产进入了工业反补农业的进程,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得到第二次高涨。据我国加入WTO后相关协议规定,中国农业补贴可达到农业产值的8.5%,而我国平均只有2%。我县在市级资金的全力支持下,仅在20*年对10万亩再生稻(每亩5元)和4000亩撂荒地(每亩15元)进行了补贴,
我县、镇两级财政也应该在财政预算时,预留部分资金,对种粮大户逐户造册,实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奖励农业科技致富带头人。保证足量资金用于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政府也可通过多渠道方式,如先拿出启动部分资金,融入社会资本,用于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培植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生产专业大户等。同时继续加大针对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作物严重减产、绝收的应急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唯有这样,才能解决长期的口头农业,疲软农业,农业科学技术才会有应用的阵地。
(三)快速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
农民是农业科学技术实施的主体,再好的农业技术,没有农民来操作,也不能转化为生产力。我县农民是认识到了农业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起到促进作用,他们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渴求比任何时候都高,然而他们的文化素质较低,对信息和农业科学技术的吸收能力都不强。要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力度,必须快速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
针对在家务农的农民而言,县政府可以以镇村提供的数据为依据,先重点对种粮大户、农业生产积极性高的农民以及村社干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技术培训,如前几年农业广播学校对他们进行的“绿色证书”的培训,目前农广校承担并正在实施的由中央六部委共同启动的“阳光工程”农民技能转岗培训等都是很好的举措。对刚经过九年制义务教育后不愿再继续深造的年轻人,在对其农技培训的同时,也要重点培训他们二三产业的专业技能,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训应该把握长期、持续的原则,形式可以变化,切忌因政策规定培训而培训,没有政策就不搞培训。
经过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后,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素质,加快他们吸收农业科学技术的速度和效果。年轻农民通过专业技能的培训后,有的会向二三产业转移,之后他们将带回资金和信息,作用于农业生产;劳动力的转移同时会将促成土地的部分集中,小规模生产易于形成。规模经营将减少农业生产的单位成本,农民将不会满足于口粮田的管理,他们会不断的提高农田复种指数,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广泛应用农业科学技术,加快农业的发展。
(四)想法设法加强农技体系建设,稳定农技推广队伍
农技干部是联系科研单位和农民的纽带,承担的职能属政府公益性职能。农技推广队伍摇摇欲坠或者崩溃,单靠农业科研单位和部分农资销售者与农民直接接触,进行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既是不现实,又是对农民的不负责。许多发达国家正是源于此,十分重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如在日本,通过考试被录用后,则成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者,同时成为国家公务员,承担农技推广的职责。而我国农技体系编制为事业单位,且正在改革。越是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技推广人员越是人心不稳,工作不畅,我县农技推广体系表现得比较突出。我认为,要稳定农技推广队伍,加强农技体系建设,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解决好农技队伍应有的各种待遇,稳定他们的工作情绪
农技干部是农技推广的传递着,镇里面的农技干部更是如此,他们不但起到了“二传手”的作用,而且也是农业科学技术的指导者和解释者,其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直接关系到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效果。我县绝大部分一般农技干部出身在农村,秉承了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正是这样,党的农村政策才得以充分贯彻到农村,农业科学技术才得以推广到农户。然而,他们多数也得靠工资养家糊口。
我建议,县财政应该把他们的工资待遇恢复为财政全额拨款。对正在从事物资经营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可以派出专人技物结合,有偿服务。除个别承包外,所创利润,应计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预算外收入,用做相关的农技推广工作经费,镇财政不应从中收取管理费用。县、镇两级财政应当保障“农、林、水第一线科技人员享受浮动工资”、“农、林、水第一线科技人员享受提高津贴8%”的发放,对多年在岗而未享受待遇的要予以补发,同时适当提高福利待遇。通过各式各样、行之有效的举措,在稳定农技推广干部工作情绪的基础上,进而激发他们的干劲,服务于我县“三农”。
我县已经在从事农经工作的农技干部中经过考试,选拔出了35名农经公务员,正在着手向社会公开招聘90名农技员的工作也有序的进行着,县农业局于今年6月被纳入了财政部门统一预算单位。这些诸多的政府行为表明,我县党政领导已经意识到了农技体系的问题,并正在着手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2、进一步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
农技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高低关系着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质量,组织他们进行综合素质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工作能力、拓宽知识面以及市场分析的能力意义深远。我县应在有关单位牵头下,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制定一套可行的针对县、镇两级农技人员培训的方案。方案除明确定期、不定期培训制度外,还应包括在培训前由承办单位向主要领导打报告,物价部门审批,财政统一支付培训费用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综合素质培训的及时到位,保质保量。只有农技干部综合素质在得到不断更新的前提下,才能把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民,从而不断地促进我县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3、建立镇级农技人员聘用县镇两级联席会议制度
农技体系用人制度改革后,各镇拥有对农技人员的完全独立的人事管理权,县级部门与之只存在业务联系。因此,在镇工作调动后,部分农技业务熟练的人员转移到了别的工作岗位,大量不懂农技工作的人员却从事了此项工作。这就不但增加了培训成本,而且也影响到了农技推广的效果。
对此,应建立镇级农技人员聘用县镇两级联席会议制度。各镇在对农技人员进行工作内部调整时,应充分听取县级有关部门的意见。做到少抽调农技人员,尽量不抽调业务骨干。对必要的调整,出结果后,必须及时上报县级有关部门,便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以核心示范片为基础,扩大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影响力
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在具体实施上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通过实施区域内的示范片来具体展现。其中核心示范片又是大量资金、技术、人员“打捆”后农技推广效果最完美的体现者。现在的农民对任何农技推广效果不相信听到的,只相信看到的,核心示范片可以使他们“口服心服”。任何农技推广都可以以核心示范片为基础,在资金、技术、人员充分“集成”的前提下,全身心地做好包括统一良种供应、测土配方施肥、科学栽培管理、集中病虫防治等在内的农技关键环节的展示,让核心示范片内的农民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农业科学技术给农业生产增产增收带来的效果。从而带动他们主动学习农业科学技术,运用农业科学技术的热情,进而带动非核心示范片的农户也加入到此行列。如今年县植保站在清流、观胜等镇搞得小麦条锈病集中统一防治,其核心示范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带动了全县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工作。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农技干部在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在采用现场会、院坝会、发放资料、电视广播、农网广播等形式进行技术宣传、培训的同时,一定要多深入田间地头,走家串户,手把手地教会我们的农户。
(六)以规模化生产为带动,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
规模化生产能够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农技推广的难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在稳定现有土地承包体制的基础上,农技干部应该加大规模生产的宣传,正确引导一定范围内的规模生产和土地的合理转包。农业生产一定范围内规模化后,为了增加经济效益,对农业科学技术的依赖性就会更大,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就将更加的自如。
在农技推广项目的支持下,我县以核心示范片为基础,规模化生产为带动,农业特色产业现已初见成效。如包括吴家镇万亩蔬菜园区、盘龙镇生姜基地在内的3.5万亩集中成片的蔬菜基地;初级田、塘、库、堰、多功能粮鱼地4.5万亩,实施“三高”渔业示范片1.9万亩;8000亩的水稻杂交制种基地;盘龙、远觉、合靖、大建、吴家等镇在内的万亩优质苎麻夏布原料生产基地;分布于广顺、安富、双河等镇的密植速成茶园基地1.5万亩;我县建成了西南最大的红碎茶基地;还有今年正在实施的3000亩“科技兴粮示范镇”项目。
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对农业生产起到的推动作用正在以上诸多基地中得以体现,基地中的农民也正在从中受益。许多地方自发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生姜协会等组织形式,并通过这些组织形式对生产上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管理,农业科学技术在基地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七)把握常用技术和新技术同时推广,统筹培训,协调运用的原则
常用技术的应用是农技推广工作的关键,新技术的推广可为农技推广注入新的活力。在对农技干部和农民的培训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常用技术和新技术一并培训的原则,相关项目的立项和引进时也要考虑到此方面的内容,千万别只重视新技术的引进而忽视常用技术的推广。
我县常用的农业技术主要应做好以下这些:针对春旱、伏旱频繁的出现,每年都要发动群众关好春播用水,同时突出几个“早”字,既思想上早认识,措施上早规划,物资上早落实,播期上早安排;不厌其烦的向农民宣传良种栽培,减少串种、老品种、感病品种、产量低品质差的品种栽培;继续推广合理的密植栽培技术;推广以底肥为主,看苗追肥的施肥方式;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在我县深受农民的欢迎,如水稻上能带来增产的三维栽培,减少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抛秧技术;能提高水果品质和商品性的套袋技术;能保护人们身体健康、促进农产品可持续发展的无公害化栽培技术;能够提高产量的草莓、马铃薯脱毒苗栽培技术;特种水产养殖技术;用壮大养鸭业来抑制福寿螺、龙虾发生量的新技术等等的推广与应用。
(八)加大农资价格的宏观调控,加强农业执法力度。
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农资价格控制措施,“最高限价”的设定要针对不同品种,“最高限价”要以市场行情和农民的承受能力为参考要素,防止“最高限价”以确定,几乎的农资销售价格都向“最高限价”靠齐的现象出现。
随着“两杂”种子销售市场的放开,农资销售市场出现了空前的竞争。农业执法部门要继续加大农资市场的执法力度,防止农资市场坑农害农的事件发生。
(九)加大重视小型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与应用,促成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
我县现存耕牛极少,主要是中老年人在家种地,耕作水平与几百年前差不多。政府和相关单位应该加强农用小型机械的应用展示,并从资金上加以补贴扶持,加大农用小型机械在农村的应用,从而提高生产力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精耕细作的前提可言,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才可能得以实施。
结束语: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在我县正面临诸多的问题,只要全社会都来关注它,积极的出谋划策,困难只是暂时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着我县农业生产的问题,而且还关系着我县的“三农”问题,关系着我县的发展大局。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好我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出现的诸多问题,农民会发自内心的感谢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