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党建执政建设调研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党建执政建设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党建执政建设调研报告

20*年是村支两委换届之年,对我乡村支两委换届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村党组织建设状况的新特点、新启示表明,农村基层党组织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绝大部分都基本上能够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政治核心作用。但农村经济体制和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的矛盾和问题亦不容忽视。。

一、经验与启示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绝大部分能够与时俱进,自觉地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一)村民会议与党支部或村委会关系明确是农村党组织健康发展,干群关系和谐,始终保持较强的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的先决条件。上级给予的惠民支农政策及道路、水渠等村公益事业经费筹集方案,村民委员会须提请村民会议论决定,方可办理,这有效地监督了村民委员会办事的公正性与公平性,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乡洪源村去年村级公路建设中,筹资28万元,硬化了一条村组水泥路,整个筹资方案,经村民会议谈论通过,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挖掘了群众的潜力,使得整个工程能顺利进行,羸得了全村的一致好评,树立了村委会的威性。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和谐,职责明确,调动了村支两委干部向心力、凝集力,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才能,使得班子团结、战斗力增强。

(二)村级账目清晰,账目公开明朗是农村党组织健康发展,干群关系和谐,始终保持较强的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的必要条件。在整个换届选举过程中,个别村因账目不清,干群关系非常恶化,支部的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非常差,从而造成了换届选举工作的被动局面。

(三)村级领导班子特别是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廉洁和公正是农村党组织健康发展,干群关系和谐,始终保持较强的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的根本条件。农村党支部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党支部的一切活动几乎都和所在村的农民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而且党支部成员本身也都是农民,要和农民一样承担各种义务。在计划生育、宅基地、集资、公益事业义务工等一系列涉及农民利益的具体问题上,村干部自身如果不能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公平公正地去处理,就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号召力就受到削弱。更有甚者,如果党支部领导成员利用职权,以村里项目建设名义筹资到的公款,以权谋私,吃吃喝喝、多吃多占、必然遭到群众的反对,轻者会使党支部一盘散沙,没有任何战斗力和号召力,重者则会导致群众上访告状不断,党支部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分析研究几个优秀党支部的成功经验,一个最根本共同点就是村支两委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村主任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乡四坪村党支部书记洪友生和洪源村党支部书记吴华初都是担任村支部书记多年的老党员,他们20多年如一日,辛勤工作在农村第一线,默默地奉献,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和拥护。当被问及经验和体会时,他们深有感触地说:“我把群众当作我的父母,从感情上贴近他们,从内心上想着他们,从行动上为了他们,为他们做事,一是靠公正、二是靠廉洁,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认为对不起组织,对不起乡亲,自己也迟早要跨台。”朴实的话语,说明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没有党支部成员的廉洁和公正,就没有基层党组织长久的巩固和发展。

(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深深植根于民众之中,是保持其旺盛生命力的根本之所在。随着广大农民和农村党员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对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些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经验表明,把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党的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党组织的自我约束与群众的民主监督相统一,把党组织深深植根于民众的沃土中,是保持其旺盛生命力的根本之所在。

一是切实健全党内民主制度,用党内民主推动和保障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先进基层党组织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党内民主制度比较健全,党支部大会在党内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如慈利县*乡合堰村支部、实行了“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在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做到公开、透明,不搞暗箱操作,从而大大增强了党支部自身的凝聚力。

二是党组织自觉置于群众有效的监督之下,通过民主监督来保持基层党组织的廉洁高效和科学决策。一些先进党支部的经验表明,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做到廉洁高效、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党支部成员特别是支部书记要有很强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但仅靠这些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强有力的外部监督,尤其是民主监督。万福村党支部书记杨军20*年就任支部书记后,为凝聚民心,村党支部在乡党委的帮助下,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村民议事会制度、党员议事会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等,把党支部活动自觉置于党员和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在财务管理上,村里所有开支先由支部书记审查签字,而后经村理财小组复审后方可开支。

(五)是建立市场社会管理模式的农村党组织运行机制。

一是积极开展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通过争创“五好”村党支部,使各村党组织进一步确定了自己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找出了自身存在的差距,明确了赶超的目标,为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了活力,使相当数量的基层支部焕发了生机。

二是根据农村现实状况,提倡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一肩挑”的任职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一些村存在的党支部和村委会“两张皮”现象。《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来,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但由于村委组成人员由村民选举产生,而支部成员由上级党委任命或由党员选举产生,容易出现“两张皮”的现象。鉴于此,提倡试行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一肩挑”的任职模式,即把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村委主任候选人,这样既给党支部书记增加了“民选”的压力,强化了民主意识,拓宽了村民对党支部民主监督的渠道,又避免了“两张皮”现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六)健全制度、强化监督,是保持基层党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方面,针对一些后进党支部存在的制度不健全、班子整体素质差、支部书记自身不够廉洁的情况:乡党委要求各党支部健全党员活动日制度、“”制度、村财务管理制度等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党支部的自我约束和管理。同时,还推行了村财乡管、定期审计村级财务、村务政务公开等制度,从外部强化对村级班子管理和约束。这些制度和措施,对保持村干部的廉洁,维护村干部的团结和稳定,促进基层组织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矛盾和问题

市场经济的发展冲击着人民思想,大部分村党组织能适应它,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一)农村党组织所承担的繁杂棘手的工作任务与其所拥有的调控能力和手段不相匹配,使相当数量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疲于应付,凝聚力、号召力相应减弱。随着中央惠民项目的增加,他们对党支部、村委会的依赖程度降低,党组织在农民利益分配关系上的调控能力已很微弱,进而导致农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减弱,缺少完成农村复杂任务应当具备的能力和手段。调查中,有相当数量的党支部书记反映说,如今的支书不好当,农民不好管理,整天任务压头,疲于奔命,而出了问题又没有人给撑腰。在国家、集体与农民利益相抵触的情况下,不能很好地解决它。同时对农民提出的生产经营、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要求,党支部却无力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党支部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力度不强,久而久之,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就会受到影响和削弱,干群关系受到影响,甚至会积聚与群众的矛盾。据对*乡双垭村、潮阳村两个村、300名普通农民和50名党员的问卷调查(以下简称问卷调查),只有18.4%的农民认为本村干群关系较好或很好,有56.6%的农民认为干群关系处于一般状态,有31.3%的农民认为干群关系较差或很差。

(二)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等价交换原则也不断影响着农村党的生活。虽然,在我们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不乏勤廉兼优、无私奉献者,他们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中流砥柱,但也确有一部分党员以个人利益代替党的利益,用等价交换原则代替党性原则。据调查,有一些村党支部书记的职位长期空缺,却物色不到合适的人选,细究其原因,一方面有本事、有能力、有致富路子的人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当村干部,因为当村干部报酬低,工作难开展,还要得罪人,愿意自己致富不愿带领大家致富;另一方面,一些挤破头皮想当村干部的人,其根本动机是为了利用村干部的职位去谋取个人利益,而自己又缺乏致富本领和群众威信,更有甚者部分老支书记,害怕别人抢他支部书记位子,从不培养接班人。例如,*庙岗村,其中一任是国家教师退休干部,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致富经验,本人也通过多种渠道向乡党委表达想当村于部的强烈愿望,并表示,一旦上任,一定廉洁奉公,把自己能力、才华和多年积累的财富贡献给父老乡亲……可上台不久,便因以权谋私,在本村群众的上访告状声中被撤换。诸如此类的情况,使我们的理想、宗旨教育与农村党员所见所闻的现实形成巨大反差,使党组织思想建设处于较为困难境地

(三)在对村干部的管理上,不同程度存在着激励不足、约束软化以及权利义务脱节等问题,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缺乏应有的良性互动机制

首先,乡里财里非常有限,无法实现对村干部应有的物质和精神激励。一是村干部低微的工资报酬与其承担的繁重工作任务不相称。从而使相当数量的村干部在实际利益少和工作负担重的比较中削减了政治热情,弱化了工作的责任心,利用职权寻求合理报酬以外的灰色收入,如原庙岗村支部书记利用公款吃喝等。二是对勤廉兼优的村干部,一般难以给予应有政治荣誉,更没有在政治上升迁的机会。按通常惯例,村里按时完成乡政府分派的各项工作任务,计划生育工作未被查出重大问题,党支部可被评为先进党支部,支书被评为优秀党员,这基本上算是最高奖赏了,从而使村干部缺乏使工作更上一层楼的内在动力。

其次,农村党员干部权利和义务的脱节,也影响了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村干部除了和一般农民一样承担着集资、纳税、义务工等各种义务外,还要担负起村里许多繁杂棘手的任务,如开会学习、计划生育、迎接名目繁多的各类检查等,严重影响自己家的生产和经营,而合法报酬又十分低,这也是一些有能力的农民不愿当村干部的重要原因之一。

凡此种种,使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缺乏应有的良性互动机制。首先是村干部不好选,不少有能力、有威信的人不愿当干部,尤其不愿当村支书,在个别村甚至出现了“有本事的不想干,想干的没本事”的现象。其次是村干部不好管。由于激励不足和约束软化,村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多吃多占的现象比较普遍,已成为干群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问卷调查显示,只有2.6%的农民认为村干部“廉洁”,认为村干部廉洁程度“一般”的占59.7%;认为“不廉洁”或“腐败”的高达37.7%。在个别村甚至出现了“一上就贪,一贪就告,一告就散,一散就乱,一乱就换”的恶性循环。

(四)社会上各种腐败现象的影响以及宗族和其它落后势力的抬头,威胁和损害着农村党组织的政治生活环境

一是社会上各种腐败现象损害着党组织的肌体。如名目繁多的收费、罚款,国家工作人员的贪脏枉法、干部使用上的任人唯亲等多种腐败现象,都会在村级干部的面前赤裸裸地表现出来,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耳问目睹的各种不合理现象,使他们愤愤不平,而又无可奈何。问卷调查显示,54.7%的农民党员认为党内腐败现象严重,令人失望,还有5.5%的党员认为一些干部的行为使党失掉了民心,进而削减他们敬业为民的政治热情,有的甚至会在某种程度上受一些负面典型的影响而予以效法,损害着党组织自身的肌体。

二是宗族势力家族派性根深蒂固。这严重干扰着党组织的建设。在当今农村,宗族势力对农村基层政权的影响十分明显,我们在走访调查中,经常听到一些群众反映,单门独户或宗族势力弱的党员难以被选进支部班子,尤其是支部书记;如果没有强大的宗族势力背景,即使被选进支部班子,干得也会相当艰难。而这些宗族势力强的党员当选后首先想到的不是集体利益、全村百姓利益,而是姓氏家族和其它各种关系群体利益。还有一些党员干部甚至为维护家族和小团体利益,不择手段排斥异己,目前,虽然还不能说宗族势力已经控制了基层政权,但宗族背景已成为相当多的农村基层政权在组建和运行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三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干部总体素质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一是文化素质偏低。虽然农村党员的整体学历水平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显不够。以庙岗村为例,全村现有党员30名,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24名,占党员总数的80%。二是党员队伍老化。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问题普遍存在。在洪源村村,50岁以上的党员有16名,占党员总数的61%,而35岁至30岁的年轻党员只有名,占党员总数的39%,30岁以下的党员则一名也没有。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知识观念更新慢,思想守旧,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低,许多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够,安于现状,缺乏开拓创新意识,面对市场经济新形势,普遍感到老办法不好用、硬办法不管用、软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在运用理论解决新问题、新矛盾上感到力不从心。三是后备队伍比较缺乏。个别地方只注重发展经济,放松了党的建设,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不够,在党员发展工作上积极性不高。一些村多年不发展党员,致使党员严重老化,青黄不接。。

三、思路与对策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既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村党建的“大气候”,又要精心培育每一个基层组织的“小环境”,使之形成一个具有不断完善自身功能、充满生机活力的良性运行机制。

(一)积极探索和改进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和管理方式,逐步建立和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良性运行机制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基础,而基层干部的选拔和管理则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环节。

首先,应进一步更新用人观念,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在村干部的选拔中,应改变过去那种由乡党委少数几个人凭印象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办法,让农村党员和群众广泛参与村干部的选拔,进一步试行公开竞选、外聘、下派、回请等办法;同时,应大力推广“两推一选”的办法选拔村干部,即先由党员和群众分别推荐,再在党内选举支委成员,这样选人的视野会更开阔,选出的人群众基础会更深厚。在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选举时,对应先让拟任党支部书记的人选参加村委会的选举,获得群众承认后,再将其推荐为支书人选,参加党内选举;如果选不上村委主任,说明群众信任程度低,就不宜推荐为村支部书记人选。这样就把党的基层干部置于群众强有力的监督之下,同时,还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其次,是按照“*”的要求,以“开放”的理念,从机制上确保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所谓按照“*”的要求,就是农村党员必须是农村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群众利益的代表,不符合这个要求,也就失去了作为党员的条件;所谓“开放”的理念,就是把农村党组织看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始终保持系统内外的良性循环和新陈代谢,符合“*”要求的要“循环”进来,不符合“*”要求的要“代谢”出去,从而始终保持党组织的代表性和党员的先进性,进一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党组织和党员始终保持着勃勃生机。

(二)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从更高的层面上推进农村基层党建“三级联创”工作

我省开展的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应从强基固本的要求出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创”、“联”和“实”字上做文章。

所谓“创”,就是乡、村根据各自的职责任务和当前农村党组织建设的现实状况,有的放矢地去“创”。一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农村党组织健康发展的大气候、大环境,如严厉惩处对农村和农民吃拿卡要乱收乱罚的各种腐败行为,有效地防止各种非先进的思想文化和落后势力对党的农村阵地的蚕食,排除宗族势力以及其它恶势力对农村党组织建设的干扰,改进和完善一些脱离实际的农村政策等;二是创新一种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良性运行机制,如在干部选拔上推行竞争上岗和“两推一选”办法,实行村民议事会和党员议事会制度,对村财务实行定期审计,对村干部实行结构工资制等等;三是开创一条符合当今农村实际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如开展“三级联创”、实施“双强工程”等。

所谓“联”,就是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基层组织建设仅靠基层是远远不够的,它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应有力地“联”起来。只不过环节不同,其侧重点也不相同。比如,县、乡党委应侧重于“大气候”的营造,基层支部则应偏重“小环境”的培育。如果把党的基层组织比作一棵大树的话,那么乡党委应着力于“树干和根系”的培育,基层支部则应侧重于枝条的修剪和保养,没有发达的根条和粗壮的树干,枝条便养分不足,任你怎幺修剪,也不可能繁茂;反之,如果枝条枯萎,树干便成了“无本之木”,进而整个大树就会枯死。所以在“三级联创”活动中,县、乡党委不能仅停留在检查、评比的层面上,而应着力抓好制度的确立、机制的完善和大气候的营造上,真正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

所谓“实”,就是抓落实、求实效。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程序复杂,任务艰巨,决不是靠填几张表格、刷几条标语、订几项制度、挂几个版面所能完成的,任何形式主义的花架子,结果只能是劳民伤财。必须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悉心培育、精雕细琢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村干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防止村官腐败,促其奋发向上

一些涣散软弱甚至跨掉的基层支部,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动力不足(缺乏激励),使一些人无所作为;二是免疫力弱(约束不严),使一些人恣意妄为。因此,加强激励和约束是促使农村基层支部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首先,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激励机制。一是精神激励,即对工作取得成效的村干部由上级党委给予一定的政治荣誉,如公开表扬、授予某种荣誉称号,以增强个人的荣誉感和组织的向心力;对成效平平甚至失职渎职或出现重大失误的村干部,给予适当的批评以至处罚。

其次是加强和完善对村干部的约束。对农村党员干部,除继续坚持“”制度,加强教育外,应着力在建立和完善约束机制上下功夫,切实加强监督。一是上级监督。乡镇党委可通过定期审计村财务账目、派员下村倾听村民和党员意见、组织考评等多种手段,把问题发现并解决在萌芽状态,把治理村官腐败的关口前移;二是群众监督。切实落实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给那些群众信任度低的党员敲响警钟,对完全失去群众信任的党员予以劝退或清除出党,以纯洁组织,提高战斗力;三是内部监督。推行和完善村民议事会和党员议事会制度,重大事项经集体讨论决定,财务支出改革“一支笔”审批制度,实行集体会签制等,避免因个别人权力过分集中形成的诸多弊端。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党建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共中央宣传部

党建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中央组织部

企业党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