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国税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同志们: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很高兴与全县国税系统的干部职工一起,共同探讨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及其精神实质,分析当前我县国税工作形势,研究推动国税工作的方法和措施。下面,我谈四个问题,与大家共勉。
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是对以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高度概括,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展思想的坚持和创新,与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思想一脉相承,进一步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新认识,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如何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系统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要全面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首先就要把握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基础上提出的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全球化加快推进的积极回应。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加快推进,跨越国家边界的经济活动日益增加,从而使各国经济在各个层面上相互渗透、融合和依存。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结构升级,扩大国家贸易,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发展速度。另一方面,目前正在展开的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被动和相对不利地位,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不稳定。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作为市场经济国家,不可能置身于经济全球化之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以积极有作为的姿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资源和国际市场,培育和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在全球化进程中争取一个有利的发展地位。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正是科学发展观得以形成的一个重要历史背景。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对世界发展实践和发展理论的合理借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上先后出现了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传统发展观,以综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第二展观和以“人类发展”为核心的现展观。在发展观的演变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以下共识:一是经济增长不等于发展。由于二战使全球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加快战后重建,推动经济复兴和繁荣,成为许多国家的首要任务。这样,在20世纪50—60年代,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传统发展观占据了主体地位。其基本观点是: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中心内容;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第一”标志;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尺度。在这种发展观的指导下,人类创造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增长奇迹。但是,由于经济增长并不能体现收入分配的改善和社会结构的完善,相反,却出现了高增长下的分配不公、两极分化、政治动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学术界将这种现象归纳为“有增长无发展的增长”。所以,人们开始对以增长为核心的第一展观进行反思,认识到经济发展不仅要有量的增长,还要有质的变化和进步。二是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进步。20世纪70年代以后,对发展的不同理解出现了。人们开始提出,发展不纯粹是一个经济现象,而是经济社会各方面综合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这就是综合发展观。综合发展观强调经济与政治、人与自然的协调,将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组织、组织与经济的合作作为新的发展主题。这种发展观的局限性在于强调了当展的各种综合协调,但没有考虑到后代的发展空间问题。三是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给全球带来了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灾害频发等一系列问题。20世纪70年生的石油危机,对传统工业化道路提出了挑战。*年,联合国大会第一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研究了人类的代际关系,即这一代人与后一代人的关系的问题,强调以未来的发展规范现在的行动。换言之,就是使发展成为在今天是现实的、合理的,同时又能使明天的发展获得可能的空间和条件。因此,可持续发展也是为未来发展创造条件的发展。四是发展要重视人的需要的满足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乃至发达国家进一步把发展观的视角转向了人的需求和人的发展,强调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所有人的生活,提出发展应当是民有、民享、民治的过程,把发展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发展的一切成果由人民享受。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积极应对新的国际形势、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指导我国发展的理论成果。
(二)科学发展观是在科学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一要把握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用不到3年的时间就恢复了原本很脆弱,又被战争破坏了国民经济;在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以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迅速改变面貌。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之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这篇著作和后来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都触及到中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后来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些重大关系问题,提出了要协调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中央和地方等关系,提出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这些重要的论述及其所包含的深刻思想,来自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初的实践,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今天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源头。
二要把握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全党集中精力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结束以后,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开始的。这一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大无畏的革命胆略和审慎的科学态度,果断地在改革开放中推进现代化建设,对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什么叫发展”、“怎么样发展”等问题,以实践为基础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为什么要发展”问题上,邓小平从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时代特征和面临的机遇等方面,作过系统论述,其结论就是:“发展才是硬道理。”在“什么叫发展”问题上,邓小平强调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强调发展必须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在“怎么样发展”问题上,邓小平的论述更为丰富,包括发展要抓住机遇的思想,在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思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农业、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产业和教育科技是发展重点的思想,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的思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经济发展后劲大小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思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通过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国内稳定和国际和平是发展必要条件的思想,等等。可以这样说,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是第一个比较完备的科学发展理论。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理论的科学性。
三要把握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形成和创立“*”重要思想过程中,毫不动摇地坚持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又不断从新的实践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观点新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发展理论。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后,在发展的观念上,明确提出发展的速度要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在科教兴国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发展的全面性上,明确提出区域经济要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要相互促进、全面推进、全面发展;在发展的质量上,明确提出要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把改革开放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结合起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的质量问题;在发展的模式上,明确提出要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在发展的动力上,明确提出要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指导下,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发展的目的上,明确提出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关键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广大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等等。这些来自于实践的思想理论成果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丰富实践,是科学发展观形成和提出的直接来源。
(三)科学发展观是在自觉适应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到*年又达到1400美元,按照既定的部署和现行汇率计算,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既是一个发展机遇期,又是一个矛盾凸显期,是大好机遇与严峻挑战并存的时期。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在这一阶段,有可能出现两种发展结果:一种是搞得好,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另一种是搞得不好,往往出现贫富悬殊、失业人口增多、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在这个重要阶段,一定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正是在思考如何既抓机遇,又解决好矛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过程中,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逐步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战略思想。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一要充分认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讲党性、强本领的关键举措。*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全面、深刻、鲜明的论述,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提升到了新的境界。在全党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就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本领。
二要充分认识学习实践科发展观,是保增长、打基础的重大机遇。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县紧紧围绕“强化工业、提升农业、繁荣三产、建好城镇、做强旅游”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光山总体欠发达的县情没有根本改变,经济总量小、结构不优、工业化水平低、城乡发展不平衡、困难群体多等问题还很突出,一些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亟待解决。尤其是去年年底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日益加深,目前尚未见底,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财税减收、失业增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诸多问题,经济下行的压力大。可以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老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又出现了。如何趋利避害、妥善应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对我们驾驶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大考验。当前,就是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更好地捕捉和放大机遇,引导全县人民坚定信心、化危为机,实现弯道超车、科学突破。
三要充分认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抓班子、带队伍的有效途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建设善于领导科学发展、有效服务科学发展的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是新形势下一项重大而现实的任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有利于从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整体推进干部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工作水平和服务效能。希望国税部门要扎实有效地推进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提高领导班子的工作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三、当前国税工作面临的具体形势
2009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相伴的一年,也是战胜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县委、县政府已经确定了今年的主要经济增长指标,主要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确保12%,力争12.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确保12%,力争12.5%;国税收入计划1.45亿元,其中,县本级收入计划2860万元。
纵观全县经济税收形势,经济下滑风险增加,税收任务基数大,实施增值税转型、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下调、所得税两法合并、个人利息税免征等政策性减收因素多,组织收入面临很大的困难和压力,税收形势非常严峻。但“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县委、县政府对国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目标不变、速度不减、标准不降,围绕“保增长、强基础、调结构”的目标,锐意进取,苦干实干,促进国税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当前,我们既要充分估计到今年的不利因素和严峻形势,更要深刻认识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形势总的判断是,今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同时也是蕴含重大发展机遇的一年。今年世界经济环境中存在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和突发性风险前所未有,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将十分困难。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县的影响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就已初步显现,主要表现在需求收缩、效益下滑、就业形势趋紧等等。但另一方面,我们更要看到前所未有的困难蕴含前所未有机遇,坚定发展的信心不动摇。从辩证的角度看,危机本身就是机遇,在严峻的外部形势倒逼下,中央把保增长的重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做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大决策,明确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增长,包括新增4万亿投资、关于稳定金融市场9项措施、解决农民工问题7条措施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等,政策的密度、力度、强度和深度都是历史空前的。从客观的角度看,我县基础条件蕴藏着重大机遇。当前,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消费结构逐步升级的发展阶段,一批大项目正在或即将上马,尤其是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所奠定的基础,所积蓄的潜能,将有助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希望国税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一定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坚定工作信心和决心,既要深入分析不利因素,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又要看到有利条件,进一步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全面完成今年的税收任务。
四、强化税收工作的有效措施
组织收入是税务部门的第一要务。国税部门要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继续把组织收入作为税收工作的核心,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要向履行职责要收入。一要做到任务分解到位。要科学合理安排好收入计划,并把任务目标层层分解,细化落实到各征管单位和每位征管人员,细化到每个税种,切实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任务”,形成齐抓共管的征管局面。二要做到责任落实到位。在分解任务的同时,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征管范围和职责,以压力促动力,以问责保任务。三要做到奖惩机制到位。明确奖惩具体措施,实行重奖重罚,变“要我组织收入”为“我要组织收入”,提高各征收单位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继续落实好“工资挂钩制”、“考评结合制”和“末位淘汰制”等有关奖惩机制,突出组织收入在国税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增强国税工作人员组织收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要向强化征管要收入。组织收入是国税工作的主体。国税部门要不断完善征管办法,强化征管措施,创新征管手段,不遗余力地组织税收收入。一要在清源摸底上下功夫。要建立完善收入的动态管理机制,务必在征管区域和范围内,定期组织开展税源普查,建立税源台帐,并加强对重点税源的征管和计划调度,掌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县级征管部门要掌握到10万元以上纳税户,乡级征管部门要掌握到1万元以上纳税户,并且要逐一建立税源台帐,切实做到摸清底数,查清源头,使征管工作征有所处,收有所源。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加强减免税和缓税审批管理,坚决杜绝违规批准减免税和缓税。同时,也要在税收征管过程中,不定期地开展专项税源调查,随时掌握税源变动情况,尤其是要对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清理,及时发现新增税源,消除税收征管“死角”。二要在强化征管上下功夫。对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主体税种以及重点行业、重头企业和纳税大户,要实行全过程监控。征管人员要分片驻点,就地征收,班子成员要带头分片包乡,随时督查,牢牢抓住主体税种和重点税源的征收管理。在抓好主体税收的同时,要坚持“抓大不放小”原则,加强对羽绒、炉具、河砂、砖瓦窑以及农村小磨坊、小粉坊、小油坊等“九小”行业零星税源的征管,变小税种为大税源,集零星税源壮大整体税收规模。三要在增收堵漏上下功夫。要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发挥好稽查工作的职能,做到稽申报查虚实,稽帐务查偷逃,稽“死角”查遗漏,确保税款依率计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既要查纳税对象偷逃税款行为,也要查征管人员征收人情税等违纪行为,确保公平税负,维护纳税人的权益,特别是要依法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涉税案件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查处。在抓好平时稽查工作的基础上,要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共同打击偷逃骗税、截留收入等违法违纪行为,优化税收征管环境。
(三)要向精细化管理要收入。精细化管理是摸清税源、堵漏增收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强化收入管理、促进收入均衡入库的重要举措。从国税部门第一季度组织的收入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明显下滑。但越是税收出现下滑,越要坚持两眼向内,向管理挖潜,遏制税收流失,保证国税收入随着经济发展平稳较快增长。要完善重点税源监控制度,强化重点企业、重点税源监控分析。要加强税收政策效应分析,做好增值税转型、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下调等政策调整对收入影响的分析测算,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收入大起大落。要继续实行税收分析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国税分局负责人会议,认真分析税收征管的具体情况,及时了解和掌握税源变动情况,既要通过逐乡镇、办事处分析,找准乡镇、办事处之间的差距和不足;又要通过逐税种分析,找准税种之间的差距和不足,为进一步强化征管、组织收入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确保征管工作有的放矢。
(四)要向监督查检要收入。督查是抓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国税收入均衡入库的必要举措。从近几年我县组织收入的实际情况来看,均衡入库始终是一个问题,基本上每年都是先松后紧,年终压力大。因此,务必强化督查,确保收入均衡入库。一是狠抓部门内部督查。国税部门要抓好本系统组织收入进度的督查,平时要坚持“月有通报,季有评比,年终考核”的督查机制,并结合已出台的奖惩机制,加大对组织收入进度的评比和监督。关键时期,要实行“五日一通报,一旬一评比”,确保收入及时组织上来。二是狠抓税种专项督查。在组织收入过程中,一旦发现某一税种出现短收过多或征收有不到位的问题,应及时分析原因,找准症结,有针对性地开展某项税种专项督查活动,确保税收均衡入库。
(五)要向优化环境要收入。一要依法治税。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灵魂。越是收入形势严峻,越要旗帜鲜明地贯彻落实依法征税的原则。国税部门要不断提高执法质量和服务效率,做到执法让政府放心,服务让纳税人满意。要大力宣传依法诚信纳税典型,对纳税大户和有功人员要进行大张旗鼓表彰和奖励。同时,针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收检查,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二要优化税收服务。要建立和谐征纳关系,增强为群众服务、为市场主体服务的意识,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创业环境和发展环境;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企业走访,帮助纳税人解决实际问题,尊重好、保护好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在实际工作中把握住、处理好上级政策和当地实际结合点;要以纳税人为核心,把纳税人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税务机关执法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大力推行公开办税,简化办税程序;要采取切实措施,尽力降低纳税成本,让纳税人享受更加方便、更加快捷、更加优良的服务;要积极提供税收咨询辅导,帮助广大纳税人尽快熟悉和执行税收政策,增进社会各界对国税工作的理解、重视和支持;要诚信征税,依法办事,引导纳税人诚信纳税,营造依法诚信办税的良好氛围。三要加强队伍建设。良好的队伍是做好税收的可靠保障。越是任务重、压力大,越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国税部门要把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素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坚持把学习教育放在突出位置,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其它业务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觉悟、理论水平和依法治税的能力,为全面完成全年税收任务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同志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国税部门服从服务于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必须牢牢把握的重要指导方针。希望国税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国税工作全过程,不折不扣将各项税收调控措施落实到位,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推动全县经济平衡较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