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质监局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质监局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质监局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统领全局,把深入发展作为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抓紧抓好,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推动学习实践活动坚持有序深入开展,更好为质监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按照现行的视频监管模式要求,各食品主要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走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新路子。

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关系到每个食品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传统理论认为,政府监管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主导力量,随着社会情势的变迁,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和分割化,政府职能体现出需要膨胀和管制约束的双重特征,单一的政府监管不能单独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出现分散化的权利架构和多元化的主体结构,市场主体和社会中坚层主体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中来,形成政府主体、市场主体、社会中间层主体共同监管的局面,我们应该整合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资源、力量、构建多元、动态、平衡的社会性监管模式来实现对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紧紧围绕相城经济建设中心,切实履行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安全监察三大职能,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名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坚持依法行政、优化服务、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确保安全到位。举全局之力,确保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一是实施动态监管,确保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与百姓健康密切相关,事关重大,随着职能的调整,质监部门工作难度大、责任大。为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效率,本着“责任分担,分职治理”的原则,对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建立了“一书、两簿、三帐、四单”监管模式。“一书”是食品安全责任书。明确监督部门的机构设置、经费安排、监管责任。“两簿”是监管会议记录簿和举报登记簿。“三帐”是监督部门必须建立基础档案台帐、巡查工作台帐、专项活动台帐。。“四单”是上级部门、领导布置工作的“交办单”;各部门在交办工作办结后填写的“回复单”;交办工作未能按时完成时,填写的“催办单”;严重违法违纪案件移交纪检、司法等部门处理时,填写的“移送单”。

因此,我们对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理念、思路和思维方式必须要随着这个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出现而转变,不能单纯的就质量抓质量,就技术谈技术。一定要增强敏感性、增强忧患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要采取特别有力有效的综合措施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步改变当前的被动局面。

一是一定要加大对涉及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建设力度。补充制定缺失的法律,重点修正和加强违法责任条款,清晰界定责任主体,加重法律制裁力度,用法律武器震慑违法行为,用“依法治国”的猛药治疗重症,从根本上铲除毒瘤,消灭病根。

二是一定要全面主导社会舆论宣传导向,加强全社会的诚信道德教育,用“以德治国”的良方扶正驱邪,恢复中华民族仁德的元气,重建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的基础。这方面在过去做得是很不够的。

三是一定要完善市场诚信规则,建立健全市场诚信评价和诚信监管机制。三鹿奶粉事件告诫我们:企业的诚信是动态的,产品质量是变化的。即使是中国名牌,即使是免检产品都不能免予其监管和被监管的权责。对于某些特殊行业,如食品,我们更要谨慎开展名牌评奖活动。在现阶段的中国市场,必须建立完备的市场规则,建立一整套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市场动态监管机制和淘汰出局机制。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产品,坚决不予准入。对已准入的产品要定期监督抽查,对出现严重问题的产品要毫不留情地淘汰出局。一定要彻底改变以往“在准入上放宽条件”、“在监管上流于形式”、“在处理上心慈手软”的不力状态。监管部门的内部执法稽查也要在这三个方面重点监察。

**年,我们在实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过程中,突出加强了部门协调和配合,重点抓住了区域特色食品行业共性问题的研究和整改,提出了“精管理、细服务、严标准、重监管”的要求,首创了(会同、会商)两项巡查新做法,强化了“四个延伸”:一是狠抓落实,促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向基层延伸;二是突出重点,促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向农村延伸;三是服务大局,促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向引导产业发展延伸;四是加强调研,促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向理论研究延伸,提高了监管效能。

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6年以来,尤其是**年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和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度提高,食品安全形势有了很大的好转,但问题仍然存在。

一是各种监管资源的配置与党和政府对监管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监管、审查、检验人员素质难以满足监管工作需要,监管队伍人员数量与所承担的监管职责及工作量不相适应。履行法定职责,减少监管风险的能力尚需提高;

二是监管组织网络和信息化网络仍需进一步完善。食品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消费餐饮的食品全过程的监管链条还没有有效整合;

三是食品小作坊整治和监管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监管政策性强、难度大,监管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食品添加剂监管和专项整治工作缺乏科学有效的手段和刚刚起步;

四是《产品质量法》和《食品召回管理办法》中有关食品召回的规定还没有完全落实,应对食品突发事件的能力仍需进一步增强;如何提升食品质量总体水平的长效机制有待研究和探索;

五是食品监管三方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正确面对食品安全监管新形势,迎难而上,巩固监管成果,谋划新思路,再上新台阶,作出新贡献。

二、具体对策和建议

(一)深入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的整治工作,真正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具体是:

一是要确保食品监管三方责任有效落实,即“政府负总责、企业负首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这三个方面的关键责任。

二是突出“三个重点”。以肉制品、饮料等高风险食品为重点产品,以仍存在问题的食品集中生产区域为重点区域,以C类食品生产企业为重点单位,全面开展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整治和提升工作。

三是食品小作坊监管和整治。积极帮扶经整合提升后的小作坊满足基本质量安全卫生条件或者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通过整治,达到五到位,即“证照不全小作坊移送到位、签订承诺书的小作坊基本质量安全卫生条件整改到位、小作坊限制销售措施执行到位、违法小作坊处罚到位、长效监管新机制建立到位”。

(二)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一品两制”制度,不断探索食品监管新模式。

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两证一照”制度,即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和食品生产许可证监管制度,确保发证产品不出问题、少出问题。具体是:一是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大对发证工作质量的监管力度。二是加强证后监管力度,促进获证企业持续提高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通过日常巡查、回访、监督检验、年度报告审查、使用食品添加剂备案、证书期满延续、依法注销许可证等环节,督促获证企业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对有违法行为的食品生产企业协助稽查部门坚决予以查处。三是强化分类分级管理,提高监管效能。按照基于风险高低进行分类管理的原则,对肉制品、饮料、罐头、冷冻饮品等9类高风险食品,一律不得无证生产。重点监管相对容易出问题的企业,切实提高监管效能。四是加大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实施力度,切实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行为和添加剂使用行为的规范。

对食品生产小作坊实行“一证一照一书”制度,即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和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监管制度,确保食品小作坊不出大问题。

首先要充分依靠地方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通过“专业合作、龙头带动、协会推动、股份联合、区域集中”等方式,实现规模经营,逐步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多种生产经营模式。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以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小作坊监管体系,督促小作坊落实承诺内容。严格执行小作坊产品区域限售和简单包装制度,全面完成基本质量安全卫生条件改造;第三,要加强对小作坊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管理。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台帐制度,确保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可以有效追踪溯源。通过多种监管措施,加快实现小作坊监管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创新监管举措。推进日常动态监管的规范化、电子化和信息化,建立省、市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集中开展行业性、区域性问题的调研和治理,加大对行业潜规则、行业内幕、区域造假的整顿,消除安全隐患,提高监管有效性。

(三)构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和不合格食品召回两个处置体系。

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快速反应体系,确保不出大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一是要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是加快应急快速反应体系建设步伐。三是加强食品突发事件应急机构建设。拟在市质检所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反应食品技术处置中心,四是规范信息收集工作,科学引导消费。严格按内紧外松、内外有别的原则信息。

建立不合格食品召回体系,确保不合格食品有效召回。按照总局的《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和即将出台的《食品安全法》所规定的职责,做好不合格食品召回处置体系的建立工作。二是聘请专家,建立食品召回专家委员会;三是制定和执行我区不合格食品召回的程序和管理办法。

(四)完善食品生产监管组织和信息化两大网络,确保各类监管资源到位。

加强食品生产监管组织网络建设,提高监管有效性。一是加强食品生产监管队伍建设。完善食品“监管员、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开展监管队伍岗位培训工作,提高食品生产监管人员履责的能力。借鉴南京、泰州等地经验,积极探索构建专职巡查队伍的新模式,并给予一定经费保障。二是做好食品市场准入工作,严防利用职务谋取私利,切实把“人员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三是建立食品“发证检验、监督检验、委托检验”的相互制约机制,开展食品检验人员资格考核工作,确保检验工作质量。

完善食品生产监管信息网络建设,提高监管工作效率。进一步完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库动态维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启动食品质量安全动态巡查技术支撑系统的建设,通过现代化技术,实现对生产加工企业的有效监管;启动食品及相关产品行政许可管理系统的建设,逐步实现食品生产许可网上申报,网上审批。

2009年,我们将突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指导思想,不断提高监督服务水平,真抓实干,有效防控,努力做好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为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